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

时间:2023-01-21 18:02:41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

  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

  43-0=

  25-25=

  0 +50 =

  0×135=

  0÷12=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 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

  0+0=

  68-0=

  23×0=

  456-0=

  78×0=

  0×0=

  78×1=

  0÷56=

  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4)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9+9×9-9

  4、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5、课本P15

  (1)练习二第7、8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不足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 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2

  教材分析:

  (1)知识体系:

  (2)本册教材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 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 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 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 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 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1. 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教材练习五

  四、小结

  1.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 这些运算定律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练习:做一做

  三、0的运算

  1.计算:6+0、6-0、6×0、6÷0

  2.引发学生讨论:6÷0=?为什么?

  讨论:0不能作除数。6÷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讨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练习二7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二2、4、9、11、12

  B层:练习二2、4、9、11

  C层:练习二2、4、9

  第三课时(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四则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先。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1、2、3、6、7 B层:练习三1、2、3、6 C层:练习三1、2、3

  第四课时(例5)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租般问题(无浪费,则)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B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C层:练习三5

  第五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体系。

  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

  加减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乘除混合运算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两级运算

  四则运算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先算小括号

  有关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

  二、本单元知识重难点

  你认为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是什么?

  掌握起来比较难的知识是什么?

  在知识运用中,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那些容易错?

  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三、四则运算

  什么是四则运算?

  有哪几种四则运算?

  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

  每种运算都要注意什么?

  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教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15×8÷6 29+34-21 72÷8×6 64-56+58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3)师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

  板书设计: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P10-12例4、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重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具:挂图

  教学教程:

  一、复习24点游戏,引入新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60位游人需几名?90位游人呢?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270÷30=9(名)180÷30=6(名)9 — 6=3(名)270÷30—180÷30= 9 – 6=3(名)270 – 180=90(位)90÷30 =3(名)(270 – 180)÷30=90÷30=3(名)答:下午要比上午多派3名保洁员。例5、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

  1. 42+6×(12 – 4)=

  2. 42+6×12 – 4=

  总结四则运算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5、教学过程

  i.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150+90= 43-0= 52-25=

  0 +50 = 0×135= 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ii.教学实施

  1、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 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拓展练习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iii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

  0+8= 22+17×0= 0+7+7=

  0×8= 56×27×0= 74-74+19=

  iv.思维训练

  巧算

  3300÷25= 1320×500÷250

  v.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数学运算02-26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03-0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案4篇01-22

数学教案:减法的运算01-24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02-10

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03-29

教案:数学运算(15篇)02-26

教案:数学运算15篇02-26

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