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激情导入
1、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钟鼎文,也领略过篆书、隶书。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与现代的简化字相联系吗?
2、猜字游戏(12生肖)。
3、谈感想:
当这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自由谈)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揭题:
是呀,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情。今天让
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由诗人刘湛秋写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2、自读课文:
3、思考:
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段:“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体会两个比喻句。把汉字比作孩子和鲜花。你觉得汉字还像什么?)
第二段:风韵和变化:
⑴ (生找到“太阳”、“月亮”这类词)师:在作者的眼里每个字有着不同的风韵。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对汉字的感触吗?(学生用“看到……感触到……”展开联想来说话。)
⑵ 小结:
是呀,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⑶体会书法中汉字的变化。
①师:是呀,书法是汉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书法让汉字更充满了生机,更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赏书法作品体会括号中的四个词。)
②你还能用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些书法吗?
(浩如烟海、挥洒自如、热情奔放、豪迈恣肆、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飘逸通达、行云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师:在我们宁波有一位世界的书法家。(简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
(请生给每幅作品写一个词。)
师:谁能连起来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沙老的书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师:我们读过《诗经》、《楚辞》,也背过唐诗宋词,更诵过优美的近代诗。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汉字中那跳动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总结:
师: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怪不得作者会对汉字如此钟情,迷恋。正如最后一段中所说;“像……”(生齐读)
(男女生诵读。)
三、导学
1、师:在这一主题单元中还为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浏览“我爱你,汉字”版块。
3、说说你下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想从那里着手呢?
四、总结
每一种文字都是民族的记忆与自豪,方块文字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历史和民族的土壤里。让我们继续遨游汉字王国,去感受那祖国文字的神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①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⑴ 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⑵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5、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小节,完成有关的作业。
2、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新的跨越”的含义,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请一位学生说说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读一则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读标题,再读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的作用。)
二、学习2-3小节。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则消息向大家叙述的呢?请学生轻声读2-6小节,想想火箭把卫星送上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来?
2、反馈之后,板书:清晨、6时30分、7时正、20分钟后
3、让学生读读2-3小节,想想这两节介绍了火箭的什么?(外形)
4、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火箭的外形写得非常好?为什么?请学生讨论。
5、反馈:
1)一座摩天大楼似的发射塔塔架的`活动部分,沿着四条铁轨,缓缓向西移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什么?
2)矗立在发射架的环抱中。矗立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之后有什么感觉。
3)箭体的底部,四个两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话中的巨人,随时准备一跃冲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与神话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火箭起飞上天。从而体会这个比喻句的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再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还体现了火箭的威武、雄伟。(四个两米多粗、一跃冲天),并请学生谈谈体会。
6、请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火箭威武雄伟的样子。
三、学习4-6小节
1、自读课文4-6小节,填写火箭发射过程的表格。
时间卫星发射过程
6时30分准备起飞
7时正点火、起飞
7时44分冲出、直刺、飞向
11分钟后星箭分离
2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2、体会描写比较精彩的语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
与“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传来一阵巨响”比较。
你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写出了火箭上天时,发出的光芒很亮,点火时声音很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怎样?威力巨大
2)44秒钟后,火箭冲出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飞向东南天际。
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火箭发射的速度极快)
这句话中的“冲出、直刺、飞向”能换吗?为什么?
感情朗读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准确无误,威力巨大)
3)20分钟后,传来澳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喜讯。其的“准确”能换成“正确”吗?
准确比正确更为精确。突出火箭发射很准确无误,安全可靠,我国的航天技术比较发达。
有感情地读一读。
3、齐读4-6小节,共同归纳出火箭的特点。(威力巨大,准确无误)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四、五题。
2、从近日的报纸上抄录一则国内外的重大消息。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鼎湖山听泉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
2、能说出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能说出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主线: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
训练点:
1、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概括每个自然段段意的能力。
课前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祖国山河秀丽,我们曾登过永济的鹳雀楼,领悟过“更上一层楼”的哲理,我们曾游览过河上的赵州桥,惊叹过他的坚固和美观,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游览广东肇庆的鼎湖山,聆听了那清亮圆润的泉声。听,耳边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仿佛我们已来到了鼎湖山。面对鼎湖山,你最想说什么?
(鼎湖山真美!鼎湖山的泉声真好听!……)
师: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能在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美丽奇特呢?请你把它找出来。
二、精读感悟体会语言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一)、出示:过了寒翠桥……跳跃前进。
1、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生读)
2、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错流泻”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回答]让我们去看一看?播放泉水“交错流泻”的画面。
4、看了这交错流泻的泉水,你想说什么?
(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机勃勃!……)
5、那你现在准备怎么读,自己试试。谁来读?生朗读
过渡: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陶醉了,忍不住加快脚步,去感受鼎湖山泉的美丽。
(二)出示“泉声隐到了……音响。”
1、你觉得这段文字里哪个词写出了泉声的特点?你怎样理解他?你能读一读吗?
2、听,除了泉声,云中还传来阵阵钟声。(点击钟声)钟声安详厚重、泉声欢快活泼,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你准备怎样读,自己试试。(朗读指导)
3、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这里,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击出现庆云寺图片)瞧,这就是千年古刹庆云寺。寺内……
生:繁花似锦,古木参天
师:今夜,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入宿,是什么留住我们的脚步?
生:声音。
师:是呀,这声音太独特了!以至于我们留下来,想欣赏个够。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要欣赏这么美妙的泉声,只用耳朵够吗?所以作者是在用心——细细的聆听、辨识、品味。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
2、你最喜欢哪种泉声?他有什么特点?
(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泉声。琵琶一样清脆的泉声。)
3、是啊,随着山势,山泉时宽,时窄,时急,时缓,泉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你们能不能通过四人一小组选取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可以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边朗读边品味,从而变成一首首“泉之曲”。可以开始了吗?
生分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
(指小组读)
评: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那清亮的泉水,听到了那悦耳的声音,还仿佛欣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交响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奏响他:请一、二组女生读轻柔小溪的声音,三、四组女生读清脆涧水的声音,全体男生读细流汇聚空谷的.声音,全体齐读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生:试朗读
师:真了不起,你们奏响了一支美妙的泉之曲,那变幻莫测的泉声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去聆听、辩识、品味(播放录音)你能分辨出哪种泉声吗?
师: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再次去聆听、辩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
生展开想象:像二胡的声音像狮子发出的吼声等。
师大家刚才的发言很积极、很有趣,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那像()一样()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那像()一样()的,是()。
过渡:作者那传神的描写,我们怎能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禁都想一睹为快。
体会本段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是较为复杂的长句子,用打比方、整齐的排比句等着力描绘泉声的美。特别是连用4个比喻,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和“铜管”来描绘泉水的不同声音,即贴切,又富于音乐美。而“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等又表现了泉声的千变万化,令人心旷神怡。
4、试背诵
三、感受情感产生共鸣
师:(点击图片)鼎湖山草丰林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终年不息,是泉水滋润着鼎湖山万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机。正因为如此,课文的结尾作者说……(引读)
(讲:作者的感受是在山路见到清泉,聆听、辨别、品味各种全胜之后产生的。)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的鼎湖山之旅即将结束,你想说什么?
生自由陈述
师:是啊,祖国秀丽的山川,怎能不令我们神往。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把鼎湖山独特的泉声留在我们脑海里。
(点击作业)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并介绍给你的熟悉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写一写。
作业:
1、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并介绍给你的熟悉的人听。
2、课后将你心中想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14鼎湖山听泉
游记→所见所闻所感→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点课件)
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板书:23养花(齐读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
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我们先不看书。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
5、同学们谈了很多。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
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
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齐读最后一段。
10、围绕“养花”,提出不懂的问题。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朗读课文。课下搜集并了解老舍先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一、在品读语言中感悟养花情趣
(一)、复习旧知导入,齐读最后一段
(二)、作者至始至终对养花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热爱)能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吗?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边读边看眉批、推想“工夫”、“计较”的含义。
(三)、1、老舍先生对养花的热爱让他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先生,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一起来咀嚼这份有喜笑、有忧泪的闲情雅趣吧!
2、学生默读第2——6自然段,结合眉批提示,勾画出最令人回味的句子并作批注。
3、全班交流:
感受养花的喜与笑(围绕2---4自然段交流)
师:老舍先生对养花中体会到的的喜与笑在文中哪些地方得以体现呢?
交流:(1)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
(2)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3)养花有益身心。“有益身心”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 “感谢”、 “照顾”等词饱含了老舍对养花的什么情感?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4)、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4)、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养花的忧与泪(围绕第六自然段交流)
(1)、老舍先生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有什么感受呢?哪些语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2)、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3)、如果你是老舍先生,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会怎么处理的?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讨论讨论,猜一猜。
(4)、交流:老舍先生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您的心情……(失而复得的欢喜,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5)、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相机板书)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感受与人分享的乐趣(围绕第五自然段交流)
师:养花的乐趣不仅仅是令作者自己可以增长知识;在劳动中有益身心健康;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还有最令作者感到自豪的事吗?(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的?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1)、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还可能有哪些?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2)、出示句子第五自然段
抓住“骄傲”、 “秉烛夜游”体会朋友的赞叹,我的自豪。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是享受与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
(4)、读出你们的赞叹,读出作者的自豪来!齐读第五自然段
(5)、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看着板书齐读最后一段。
二、在引导点拨中学习语言特色
师: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A、这篇文章用词丰富,有的词很通俗、很平常,就像一位老伯伯在聊天,说些家常话。比如:花开得好坏大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B、老舍先生的语言简练,例如:冬冷、春天多风……;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C、在老舍的笔下,花儿似乎成了他的朋友。如:“运动场”、“生病”、“感谢”等。
师:同学们研究得很有心得。老师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评价老舍先生语言艺术特色的,摘录下来给大家看看。(齐读: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三、在总结拓展中升华延伸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养花的乐趣,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热爱劳动、享受生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
师:花是美的象征,美的天使,而作家老舍通过劳动,创造了美,给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兴趣。同学们回家后自己阅读,课下我们再交流自己的感悟。
四、在课外练笔中实践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板书设计:23养花
有喜有忧
既须劳动有笑有泪又长见识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 ↗
乐趣无穷
享受生活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⒈明白随意即席采访的意义及学习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
⒉明确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及技巧。
⒊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礼仪水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明确要求:
⒈出题激趣:当你需要调查人们对世界足球赛的态度时,该怎么办?
⒉入题:就要走上街道去询问,那就要去随意采访。板题。
⒊提出要求: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语气,运用不同问题进行采访。
二、讨论明法,学会采访。
⒈出题讨论:⑴即席采访应怎样选择对象?⑵在采访前、中、后应采用什么不同的语气?⑶应该怎样问题?
⒉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⒊方法:⑴选择对象要注意全面性、正确性。⑵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不同的语气。⑶问题要小,不断变换问题角度。
三、示例采访,巩固方法。
⒈出题: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看法。
⒉小组讨论,学习采访。
⑴⑴选择对象。为了调查某个问题,首先要选好对象。一要注意对象的全面性,对象选择中要有老、中、青、少或工农商学兵;二要注意对象的正确性,要选择愿意接待你采访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⑵选择语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称呼,不同采访时间,选择不同的语气,开头运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如:“叔叔,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中间可运用协商的语气,讨论的语气。如:“你这个意见很好,还能具体说说吗?”“你认为进吧有好处吗?那你专门去吗?有同学迷上了吗?”“你看进吧,应注意什么问题吗?”而且,采访时根据情况,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目的,对别人总要表示感谢。如“谢谢你的合作!”“打扰你了,谢谢!”
⑶提好问题。提问题要小,让人感到容易回答,抓住采访人感兴趣的.进行提问。逐步增加问题容量,在采访中,要不断提问的方法。更换提问的方式,如上面的提问。⒊
注意点:态度要好,采访者要有准备,不怕碰钉子,不怕别人笑,始终保持微笑待人,宽容大度的心态,这样才能完成采访任务。
四、大组交流,评选最佳。根据不同采访内容,选择不同对象在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即席采访。并相互评议,推派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记者。
五、布置作业:(1)调查人们对教师节的看法。
(2)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意见。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边讲边出示课件)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各种姿态应有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2、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五、总结升华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人体。
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毕业歌》。
7、口语交际:写毕业赠言,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7 第一教时 总第9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7的第1-3项练习。
二、教学第一题
1、生齐读后自由书空一遍,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运笔过程。
2、提出一些难写的字,集体讨论其运笔特点。
3、动笔描红,提出要求:
(1)注意字距与行距的安排。
(2)一笔描成,不要重描。
4、巡视后,反馈学生作业。
三、教学第二题
l、生仔细观察每组字,要求注意比较各组字有什么异同。
2、试填。
3、答案,教师点拨:抓住各组形近字的不同之处,或偏旁,或是某一部件,由此区别出汉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一字多组)
四、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出示例子,指名读。
抢救病人 医生正在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
师引导分析:前一个词语"抢救"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词语"病人"则是与"抢救"有关的`事物,这两个词搭配起来很恰当,符合语言习惯。然后再据此扩展成句。
3、学生仿照例子完成其他四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答案,师生评议。
(学生扩展句子,鼓励多种多样)
练习7 第二教时 总第9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练习7的第4-6项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有没有毛病?有哪些方面出现了毛病了
2、师生讨论分析得出:
(1)有错别字,(2)词语搭配不当,(3)语句不通顺,(4)标点符号不恰当。
3、复习修改符号。
4、分小组从以上几方面人手,讨论完成这段话的修改。
5、指名说说小组讨论结果,其余小组可作适当补充、修正。
6、师生评议。
7、齐读修改过的正确语段。
三、教学第五题
l、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歌。(可采用接龙的形式)
2、出示12个成语。
3、请同学们自学这12个成语,要求:
(1)自由练读,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4、指名读,师生评议字音是否准确,小组读,齐读。
5、读成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四、教学第六题
l、激情导人。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告别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是不是 —— (师引背课文:"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地眷恋之情。")
2、是啊!这儿还有一首歌,为同学们抒发了心中的情怀。
3、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派代表表演朗读,交流评议朗读时的停顿、轻声、重音等技巧的处理。
5、反复吟诵,理解大意,感受意境。
6、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朗诵表演。
练习7 第三教时 总第9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事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把课桌排成"u"字形,便于学生互相观察,确定赠言对象。
(3)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4)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氛围。
2、谈话导人。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小学语文最后一道练习题: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①何为"赠言"?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一句名言。
②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③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赠言作出适当的评议,及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练习6 第四教时 总第100教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笔画。
2、注意写字的章法。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一气呵成,不要涂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司氧
本次临写的“司”、“氧”均为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司”的里面部分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到时候 字的重心平稳。
“氧”字着重练好横折斜钩斜这一笔画,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上作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背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一、教材简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从家中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或经历。
五、教学用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交流资料,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养花的种类。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花卉图片,说说花卉的名称。
2、交流养花的知识和乐趣。
3、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词,纠正错误的读音;说说难记、难写的字。
2、说说预习课文之后对老舍先生养花的经历有哪些了解。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画出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句)。
2、由中心句回顾全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交流。
(四)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种类。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养花的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3、自由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指导朗读。
(五)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老舍先生总结出养花有哪些乐趣呢?他又是怎样把这么多种乐趣写具体、写清楚的?
(二)理解3—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种、种乐趣写具体的。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细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每一种乐趣写具体的。
2、分组(根据选择的相关段落)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作者言之有序、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3—6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自由读,体会其作用。
(四)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2、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一种乐趣,注意写具体。
[板书设计]
养花
长见识
有益身心
养花的原因→养花的好处分享快乐总结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准并理解“万赖俱寂、流连、磅礴”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网络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泉声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教给方法:
由学习第二自然段入手:
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
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2、师提示学生读这两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声音、样子)
3、感悟泉声与泉水之间的关系。
4、交流后,教师板书:(入目入耳,更要入心)
5、播放“钟声”课件,请学生用心聆听路上的泉声与钟声,说说感受。
三、感悟品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要交代“小雨”与“薄雾”?
(小雨与泉水大小有关;薄雾使景色更美)
2、学习第4自然段:
(1)师:伴着泉声、循着钟声,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古刹并借宿于此。入夜,万籁俱寂,跋涉一天的我却毫无睡意,仍然沉醉在白天的欢愉和美妙中,仍然意犹未尽地在聆听、辨识、品味着传送到枕边的泉声,就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去辨识、品味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很精妙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学生交流:
(4)比较体会句子: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是轻柔的,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是清脆的,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是厚重回响的,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是雄浑磅礴。
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第一段好,因为读起来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课文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乐声。这就是打比方的好处。第二句用了排比句,具有节奏感。美就美在有节奏感。)
(5)这么丰富的泉声是作者用心聆听,用心去品味的,来让我们在读中像作者一样去细细聆听、辨识、品味吧。
(A)聆听
播放四种“泉声”的课件。
(B)辨识
再播放四种“泉声”的课件,辨一辨。
(C)品味,课件以诗句的形式出示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
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
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
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
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朗读品味,读出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的感受来。
(6)其实泉声还不止这些呢,引读: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
(A)自由朗读这一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很富有生趣)
(B)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泉水的喜爱,相机理解“流连”。
(7)师:是啊,正是因为作者有如此美妙丰富的心灵体验。才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来呀。同学们,走,让我们也一起去听泉去。
(A)(放泉声)闭上眼,静静地聆听,辨识,品味。
(B)试着用“那像---一样---的,是---的声音”这种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C)交流。
(8)想想看作者为什么会听得这么真切呢?(山静泉响相机理解“万赖俱寂”,说说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静。)
(9)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喜欢这儿的泉水,仅仅是因为泉声美妙,动听吗?读读第五段。
(A)学生自由朗读。
(B)交流感受,联系前文“草丰林茂”、“浓阴”、 “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与古刹同龄”、“有二百多年树龄”等词句相机理解“孕育”。
(C)师:如果把万木比作孩子,泉水就好似母亲,水是万物之源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来说明,就是孕育。正因为如此,作者在结尾说:——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拓展:
1、是啊,泉水不光声音动听,还滋润着万木,是鼎湖山的生命之泉,面对这繁茂的树木,聆听这美妙的泉声,怎能不让作者陶醉呢?他是在听泉,更是在颂泉呀!
2、以后有机会,你想亲自去鼎湖山听泉吗?出示课件,介绍地理位置。
3、你还想知道关于鼎湖山的哪些情况呢?请点击链接,课外搜索交流。
教后记:
此篇课文,教学后的感受,是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教材中前后联系的内容,这些课文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往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很大帮助,最有感受的是三处:
1、“下了几天小雨”与“泉水”的关系紧密相连,当然也与“泉声”的美妙有很大联系。
2、“万籁俱寂”与听泉的联系。
3、“孕育”与“草丰林茂”等词语的联系,从而提升了课文的深度。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女士(即文中的“霜霜”)发表在《收获》杂志1991年第3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三、出示自学问题
1、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四、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五、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六、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七、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八、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记叙了小女孩儿卡特琳发现一只被抛弃的小海豹,把它抱回家喂养的故事。
课文按照“发现小海豹、抱回家、喂食、教游泳、学捕鱼”的顺序叙述。先讲卡特琳发现了小海豹;接着讲卡特琳得到爸爸的同意后将小海豹抱回了家;再讲卡特琳精心喂养小海豹,小海豹和卡特琳产生了感情;最后讲卡特琳教小海豹游泳、捕鱼。字里行间表达出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喜爱。
学习这篇课文要鼓励学生自读、多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上课先让学生交流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然后引出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篇幅较长,但结构很明晰,抓住“卡特琳为小海豹做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用小标题归纳。这样便于学生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
[参考资料]
海豹是鳍足类中分布最广的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大海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海豹是鳍足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种。其中有鼻子能膨胀的象海豹;头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带纹的带纹海豹;体色斑驳的斑海豹;雄兽头上具有鸡冠状黑皮囊的冠海豹。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为了获取海豹身上珍贵的皮毛,海豹几乎被人类灭绝。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规定禁捕或限量捕杀海豹。我国已经将海豹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荷兰北部沃登海区的海豹正面临着猎杀、海水污染和瘟热症的威胁。一位叫伦尼哈特的女士挺身而出,在沃登海的彼得布伦地区建立起一个海豹养护所,积极投入营救工作。目前,在她的海豹养护所中生活着近千只海豹,约占当地海豹总量的20%。哈特女士还通过媒体向人们发出保护海豹生存环境的呼吁。她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当地海豹的命运,而且大大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
[教学难点]
理解卡特琳的行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海豹的资料以及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平时你听过或见过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吗?交流资料。
2。你见过海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只小海豹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
蹒跚(pánshān)舔(tiǎn)笨拙(zhuō)
3。讨论交流。
(1)这个小女孩儿怎么样?这是一只怎样的海豹?
(2)她和小海豹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清脉络
第—部分(第1—6自然段):发现小海豹。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决定养小海豹。
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喂养小海豹。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鱼、学捕鱼。
四、理解内容
1。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画记有关语句。
2。小海豹对卡特琳产生了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
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汇报交流。
板书: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一)
发现小海豹
决定养小海豹
喂养小海豹
教小海豹游泳
【备课拓展资料】
猫的故事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哔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跨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地念念不忘?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临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放牛
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瘦,却很高,家里人叫它“老黑”。
父亲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去放牛吧。”我看了看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说:“我怎么认得路呢?”父亲说:“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等太阳离西山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我跟着老黑向远山走去。上山时,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会迷路,心里急,汗湿透了衣服。在山路拐弯的地方,老黑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爬坡,老黑没有拒绝,它多用了力气,显然是在帮助我,拉着我爬上陡坡。
我发现老黑对我是体贴的,我也对它有了感情。
牛很会走路,也很会选择路。在陡坡上,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地方。小路纵横交错在一起,牛选择的那条路必定离目的地最近。即使山上岩石丛生,牛去的地方也总是青草鲜美。我心里暗暗佩服老黑的本领。
有一次我在山梁上跌了一跤,手上腿上都破了,很疼。我趴在地上,看着夕阳,哭出了声。这时,老黑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这时,我刚刚能够着牛背。我明白了,老黑要背我回家。
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缓缓下山,看月亮慢慢升起。月亮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闪闪的星星越来越多,越来越亮。整个星空都在牛背上起伏,一颗流星似乎是被牛角挑落的。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特意在草料里加了些豆子,表示对老黑的感激。
那年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我忽然领悟到,那两个月其实是牛在放我,是老黑隐隐约约把我牵在手里。
关于海豹
海豹是鳍足类中分布最广的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大海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海豹是鳍足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种。其中有鼻子能膨胀的象海豹;头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带纹的带纹海豹;体色斑驳的斑海豹;雄兽头上具有鸡冠状黑皮囊的冠海豹。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为了获取海豹身上珍贵的皮毛,海豹几乎被人类灭绝。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规定禁捕或限量捕杀海豹。我国已经将海豹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荷兰北部沃登海区的海豹正面临着猎杀、海水污染和瘟热症的威胁。一位叫伦尼哈特的女士挺身而出,在沃登海的彼得布伦地区建立起一个海豹养护所,积极投入营救工作。目前,在她的海豹养护所中生活着近千只海豹,约占当地海豹总量的20%。哈特女士还通过媒体向人们发出保护海豹生存环境的呼吁。她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当地海豹的命运,而且大大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板书:笛音婉转)
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清脆欣喜)
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
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②加上动作读。
③此时的强强表现得十分(勇敢、胆大……)
3、学习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移情感受:
①过渡:可是强强真象他表现的那样勇敢吗?
②用“”划出8~10自然段中,描写强强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自己划的词句以及读课文的感受,并试着读好。
③指名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我们一个人睡觉时碰到暴风雨的夜晚。强强的处境比我们更危险,试着读好。)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五月天气较热,他浑身是汗,可是刚一探出头,想透口气,又吓得把头缩进去了。)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再走出去一步,就走进了茫茫大海之中。)
⑤齐读,读好这些句子。
4、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氛围:
①过渡:是什么让强强如此的害怕呢?
②再读8~10自然段,用画出找出让强强这么害怕的原因,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并把这些句子读好。
③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④此时的大海和白天的柔和平静还一样吗?用怎样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大海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⑤听一听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对同学们说说你脑中浮现的情景。
⑥齐读,读好这段话,大海张开了他的大口,好象要把一些都吞进它的口中,小屋和屋内的一切都在摇撼,随时都有坍塌和被海水冲走的危险。
⑦出示:“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砰砰,窗户好象都要碎裂了)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指名读。
5、正因为大海是如此的狂暴,才使强强这样的害怕。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8~10自然段,男同学读描写大海的话,女同学读一读强强的表现。
四文中悟理,升华情感。
1、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2、强强此时非常(惊喜、兴奋……),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兴奋呢?
3、爷爷就在身边,他安全了,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爷爷说,再来感受一下强强的心情。读“爷爷!爷爷!”
4、强强的兴奋是因为听到了芦笛声,爷爷的芦笛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同桌讨论。
出示:以前爷爷的芦笛声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此时此刻爷爷的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板书奇特勇敢吹出带给)
5、悠扬的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爷爷回来了,他对强强说:“昨晚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爷爷:“如果晚上再让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敢不敢?”
爷爷:“强强,你长大了!”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的?
②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你经历过那些事才获得提高和成长的。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坚强的品格。
2、作业超市:
①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搜集一些鼓励人们形成坚强的品格的名言、谚语等。
③搜集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吹出笛音:婉转清脆奇特
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向往欣喜勇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25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30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06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1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上册教案01-0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01-2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08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篇01-28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