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
教材分析:
《南极风光》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三年级下第24课。它是一篇内容生动,文笔优美的散文性说明文。课文分为“南极风光”和“南极开发”两部分,重点是“南极风光”的介绍,依次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和南极光。文章开始,用“没有……没有……更没有”的句式从反面写出了南极是冰雪的世界,接着写狂风堆成的“雪浪”和“各种各样形状”的'“雪堆”。写南极动物,用了“望而生畏”、“仅有”等词语,说明在那里动物难以生存。对南极光的描绘,用了一个长长的带比喻的句子,形象地展示了南极光的绚丽和奇特;紧接着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不……”),强调南极光是奇景,“十分罕见”。“南极开发”部分,介绍南极是一块“宝地”,许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同时理解积累“晶莹剔透、绰约多姿、绚丽夺目、一掠而过、惊叹不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南极光的比喻句、排比句,能仿照“有的(时)像……有的(时)像……”说话。
3、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感悟、体会南极风光的奇美和神秘。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说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去探索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叫——
板书:南极。
2、那儿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出示第一节,自己轻声读一读,引读(突出三个“没有”)。
3、那么,南极到底有什么?要我们去领略些什么风光呢?
板书:风光。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2—6节。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
(3)思考:南极有哪些风光?
2、交流反馈: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交流问题。
板书:风雪
动物
南极光
宝藏、科学考察站
三、精读课文,品位重点。
1、你对哪一部分的风光最感兴趣?
2、根据学生选择,随机学习2—5节(重点:2、4节)。
南极光(第4节):
(1)指名读。
(2)理解词语:绚丽夺目、动荡摇曳、一掠而过、惊叹不已
(3)看图片,同时理解“绚丽夺目”。
(4)找出比喻句,引读,自由读,试背。
(5)小结:四个“有时像……”,既写出了南极光的美,又写出了南极光的变化之快。
(6)仿说句子:“有时像……有时像……”。
南极动物(第3节):
(1)小组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节,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2)齐读,理解词语:望而生畏。
南极冰雪(第2节):
(1)女生读,用书上的词语说说南极冰雪的特点。
理解词语:晶莹剔透(出示实物)
绰约多姿(看图片)
(2)有哪些样子呢?齐读句子。
(3)边看图片边想“像什么”,同时理解“绰约多姿”。
(4)想象说话:“像……”。
开发南极(第5节):
男生读,交流:读懂了什么?或查到了什么相关资料?
四、总结课文,融会贯通。
1、学到这儿,你想为课文开头作补充吗?
出示:在第一节后面加上“但是,那儿有……有……还有……”。
2、过渡:南极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那就让我们整装待发吧。
五、课外作业。
设想你是一位南极的导游小姐或先生,给游客介绍南极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一段“导游词”。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2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学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也是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在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
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3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激发同学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鸽子图;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雪儿》,(课件展示雪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雪儿飞来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儿吗?
2、假如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飞不起来了,你的心会怎么?
3、课文中的“俺”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设计意图: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爱心,促使他们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味作者孤寂、向往春光的情感。
1、指名同学朗读这一段,通过数人朗读,比较优劣、询问感觉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体验作者情感。
2、(问读得好同学)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了?读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读中比较,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二)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俺”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重点词。
2、读后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从此,俺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让同学反复读。(自由读、齐读)
①“俺”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只要读出对雪儿的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和自身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指名班级平时朗读的同学读)
③你们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师范读)
3、从爸爸那里,“俺”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同学更能专注地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升华爱心。)
(三)读课文4—6自然段
1、“俺”的盼望终于实现了吗?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课件展翅飞翔的雪儿)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3、文中的“俺”的心情和俺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谁能找出来?
4、集体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同学在“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姿态的优美的飞姿)
6、雪儿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俺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7、看到雪儿终于飞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飞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当“俺”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俺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俺”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照顾。俺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俺们之间已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0、“俺”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俺”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从而体会人鸟情深。同学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四、总结全文,兴趣练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俺”协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身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把它写下来吗?(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雪儿
救雪儿,伴雪儿,知雪儿,送雪儿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5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向我们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喂、盈”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字,正确读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s
3.能抓住相关句子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说出火烧云变化“多”且“快”的特点。
4.能通过朗读等方式,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第3~6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说清楚火烧云的特点。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喂、盈、彤”出现在文章第1~2自然段,可集中识记。结合偏旁识记“檀、喂、庙”,这3个字分别为木字旁、口字旁、广字头,结合字义,联系生活经验,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识记“盈、彤”,这两个字在文中都以词组(“笑盈盈”“红彤彤”)出现,可出示图片,再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动作识记“跪、揉”,可结合动作,识记生字。对比识记“模”,这是个多音字,可结合“模型”,联系学过的知识,识记生字。随文识记“接”。
写字:“凶、庙、威、武”是半包围结构,要特别注意提示笔顺。“必”是独体字,点的笔画较多,引导学生注意点的不同位置,总结书写要点。“胡、灿、骑、秒、猛、接、镇”等字都是左窄右宽,偏旁大多由熟识的部件组成,书写时应引导学生观察“火、马、禾”成为偏旁后形体的变化。
2.朗读教学
本文言辞优美,想象合理有趣,适合学生反复阅读。教学时,先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火烧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细致引导学生朗读第3~6自然段。如第3自然段中,让学生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从这些词语入手,体会颜色的丰富多样,进行朗读指导。
3.积累表达
课后有两个积累任务,一个是课后第一小题,要求背诵第3~6自然段;另一个是积累三类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其中背诵第3~6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可以在重点品读之后借助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辅助记忆。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有8个,比较特别的是“金灿灿”,这是ABB式的叠词,凸显了云霞金光耀眼的样子,可结合多媒体体会词语的意思,再借助这些词语说出火烧云是如何变化颜色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喂、盈、彤”这3个生字,会写“必、胡、凶、猛、接、威、武、镇”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云。
3.能说出火烧云有哪些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理清题意
1.课堂导入,引出课文题目。
(1)师:大自然千变万化,就连天上的云朵也有千百种姿态。你见过这样的云吗?(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
(2)师: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云?(学生描述所见情景)
(3)介绍作者萧红,引出课文题目。(课件出示萧红简介)
2.抓住疑问,走进课文。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
(2)根据课文题目,提出疑问。
师:读完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题目。
师:文中有一句话解释了什么是“火烧云”,通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画上横线。
3.理解“烧”字,感受异景。
(1)根据学生反馈,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指名朗读,师正音。
(3)认识“彤”字。
①教师范读,出示“彤”字的读音。
②解释“彤”的字义,“丹”指红色,右边“彡”表示装饰。
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理解“红彤彤”。
(4)体会“烧”字,感受火烧云的瑰丽景色。
①找出文中用得特别好的动词“烧”。
②播放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说说“烧”字好在哪里。
③教师总结:“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如火一样红,也使人感受到火烧云如烈火熊熊燃烧那样的震撼景象。
(5)学生齐读句子,读出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火烧云的图片为切入点,导入新课,主题鲜明。对于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的“火烧云”,通过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让学生初步理解。抓住关键字“烧”,让学生在理解“烧”的过程中,明白火烧云名字的由来,也感受到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的绮丽壮美。
板块二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结构。
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火烧云”的?
(3)学生答,教师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图文结合,感受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火烧云上来时的美景。
(2)围绕“变”字,感受美景。
师:这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把它找出来。
(3)细读第1自然段,体会变化。
师:火烧云出现时,都有哪些事物在变化?用横线画出来。进一步思考:它们是怎么变的?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喂猪的老头儿的胡子。
(5)认读生字“喂”。
①结合偏旁,理解字义。
②课件出示与“喂”相关动作的图片,加深对“喂”的记忆。
(6)结合“笑盈盈”,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心情。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们见到火烧云时很高兴?
(7)课件出示“盈”字的演变。
课件出示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盈”是“充满”的意思。“笑盈盈”即笑容满面的意思。
(8)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再读第1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结构,找到作者行文的规律。在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火烧云的出现时,先抓住“变”字,发现火烧云的美;再由“笑盈盈”体会人们见到火烧云时的喜悦。最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对照具体画面朗读,感受火烧云的特点。
板块三
书写指导,学写生字
学写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必、胡、凶、猛、接、威、武、镇”,学生观察异同点。
(2)学生交流书写要点。
教师强调:“必、威、武”这3个字的主笔分别是卧钩、斜钩、斜钩。
(3)教师范写,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笔画重点指导。
①“必”:第二笔卧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方,不宜过长,笔顺是点、卧钩、点、撇、点。
②“胡”:左右结构,注意“月”字撇画的穿插。
③“凶”:先内后外,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点。
④“猛”:左窄右宽,右部底横宜长,托住上方。
⑤“威”:半包围,被包围部分小且靠左,斜钩是主笔,要写舒展。
⑥“武”:第二横从横中线起笔,写得斜长,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小,斜钩要写舒展。
⑦“镇”:左窄右宽,右边“真”字里面有三横。
(4)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特点,将本课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识记、辨析,重点笔画、特殊笔顺重点指导,特别是引导学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这样先观察后书写,写后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字写美观,从而提高其书写能力。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2.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字谜、准备投影仪、成长卡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3.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二、讨论明法
1.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2.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3.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作文内容、体裁不限。
2.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以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二、交流拓展
1.你有哪些话很想和别人说说?你最想告诉别人什么?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2.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三、讲评作文
1.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2.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3.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4.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5.拓展积累。
(1)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2)投影展示,并朗读。
(3)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二、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1)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2)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三、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记成语,积累语言
2.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
3.在本册教材的略读课文中找一找这些成语,然后大致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引导学生发现谜面中句式的特点,如每句都有“有”和“无”,“有”和“无”前面的词语意思相对。
4.鼓励学生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一些谜底是“口”的谜语。
5.试着编更多的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6.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三、猜谜活动
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出几个让大家猜猜。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作者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
2.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
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自由读文
3.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吗?出示: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它四处寻访,它问了、和.知道一。于是,鸟儿——。
4.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语,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1.……是好朋友。
2.……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3……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5.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
的词句画下来。
“天天……”一句。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丽的童话,体会一下好朋友间的友情。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儿次?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女孩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在文中找找,小鸟在寻找朋友大树的过程中都询问了谁?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学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②“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③“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
④鸟儿的三次询问,一次比一次焦急。
师启发:鸟儿找不到好朋友,心里急吗?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在心里呼唤她的好朋友呢?
指名朗读三次问话。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己、里是多么焦急啊,
再次指导朗读,读出焦急,难过
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指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出示演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什么呢?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指名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2.回顾总结课文
3.愿你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4.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愿你们从这宝库中撷取更多的宝物,那里的美好情感会伴你终生。
四、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
读──(读题)。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 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 齐读5、6段。
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 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 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 同桌交流。
⑶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修 改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四、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 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二、表演读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三、交流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学写生字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宅、墅、增、沃、瘠”5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积累“华丽、秀丽、肥沃、贫瘠、肃然起敬”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雀树和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
3、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重点句段,体会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雀树和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体会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旅行家树》。
2、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字。
3、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旅行家树。关于旅行家树,你有了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板书,并学习部分生字,补充这种树的学名——旅人蕉和扇芭蕉。
2、小结: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旅行家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了解到作者在不知道它叫什么之前曾经称它为孔雀树。这是为什么呢?
三、深入学文。
(一)了解孔雀树名字的由来,感受作者对这种树的喜爱之情。
1、轻声读读课文的第1、2节,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称它孔雀树。
2、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它,没有枝丫,修长的树干上伸出长长的阔叶;它,叶子只向两侧伸展,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
(1)指名读。
(2)引读。
(3)[出示旅行家树的图片]提示孩子可以边做动作边读。
(4)尝试集体背诵。
[出示]它站在美丽的住宅区,也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那么青翠,那么优雅,给建筑物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5)指导朗读,体会“华丽、秀丽”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6)[出示]美丽、华丽、青翠、优雅、秀丽、清幽
选择词语说一说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这份美丽。
(7)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作者对旅行家树——
[板书]喜爱
(8)朗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了解“旅行家树”名字的由来,体会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爱之情。
1、后来,在一次沙漠旅行时,我发现它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里。并且它有个别致的名字叫旅行家树。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呢?读读朋友的解释,找找句子,说说理由。
[出示]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里,后来才被人移植到闹市。在茫茫沙漠上,当人们甘渴难忍的时候,它突然出现在面前。你可以在它浓浓的'树阴下纳凉,也可以在它身上划开一道口子,用它清香可口的汁液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3、补充资料,感受旅行家树给予旅行者的帮助。
4、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旅行者才称它为旅行家树的吗,还有什么原因呢?
5、学习第8节
(1)读懂读好句子。
[出示]它既能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风景区婀娜多姿;也能挺立在贫瘠的土地上,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荒漠里生机勃勃。)。
(2)理解“肥沃、贫瘠”。指导书写“瘠”。
(3)指导背诵。
6、理解“肃然起敬”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的敬爱之情。[板书]肃然起敬
四、语言实践。
[出示]我爱旅行家树,它。
五、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写话练习。
用上“我爱旅行家树,它。”这样的句式,选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练习写话,把自己对它的赞美与热爱写下来。
二、交流反馈。
三、指导讲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8旅行家树
喜爱肃然起敬爱
(孔雀树)
像……像……既能……也能……
增添朋友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3
设计理念: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
境,充分展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引领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文本。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父亲和“我”的对话中体会父亲的爱鸟、知鸟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以及父亲为什么快活。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若干。
2、课前搜集关于鸟的知识资料。
3、将父亲说鸟的句子做成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板题:29、父亲和鸟)
2、指名读、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刚才的这些问题,答案在课文里,请大家赶快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和序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把它画下来。(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学生字,交流反馈:
▲师:你以为哪个句子生字比较多的,难读的,找出来。
学生举例,师相机通过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如下:
A、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B、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水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C、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自由读一读,指名读,正音。
这些句子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从句子中走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吗?(课件隐去句子,将生字留在屏幕上,排列整齐。)
指名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生字及词语,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提示特殊音节嗯的读法。
▲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
重点指导观察味、喜、并、重、群这几个字中横的.变化,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
2、学生逐段读课文(指名读,再次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
求读得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2、童年的一天清晨,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在一片树林里进行着一段关于鸟的对话。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主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父亲和鸟。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父亲很了解鸟、父亲很爱鸟、黎明时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二、朗读感悟。
师:大家说的这些关于鸟的情况都是谁告诉你们的?(父亲说的)那咱们就一起来看看父亲是怎么说鸟的。
1、生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父亲说鸟的句子。
2、交流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随机点击,出示父亲的话。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3、师:咱们把父亲说鸟的这些句子连起来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生分小组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父亲很善于观察鸟,很了解鸟……)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1-12自然段。
结合学生的体会,相机出示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是最快活。
▲师:什么时候鸟最快活?这时候还有谁最快活?快活什么?
(鸟快活、树林快活、父亲快活、“我”快活、还有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很快活……)
[出示课件:茂密的树林中藏着许多鸟,黎明时开始出来活动。]
▲ 师:你们听,鸟儿正在唱歌呢?如果你是这林中的一只小鸟,想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这森林中的小动物,又会说些什么?(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 师:“我”快活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很快活?你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爱鸟、护鸟的人)理解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 指名用“快活”说一句话
小结:从父亲说的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父亲对鸟的深深的爱,他对鸟的了解之深,就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就像一家人。
5、指导朗读父亲的话,读出父亲和鸟、爱鸟的语气。
A、师生合作读,生读父亲的话,师读文中“我”的语言。
B、 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分配读,男女生齐读(读全文)
6、读到这,你想对这位父亲说什么?(你真是鸟的朋友阿!你简直是一个鸟类专家……我要象你一样保护小鸟,不让猎人打它们……)
小结:在父亲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也成了一个爱鸟、护鸟的人。
三、拓展延伸。
▲ 师:老师相信,小朋友也愿意象这对父子一样成为鸟的好朋友。把你们从课外查找的关于鸟的知识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看看你又结识了哪些鸟类朋友。(学生分小组交流展示)
▲ 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有许多小鸟和其它小动物们的生命受到人类的危胁,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对于这些无知的捕猎者,你想说什么时候吗?(每人写句广告词)让我们象课文中的父子俩一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学们,请记住:“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 29、父亲和鸟
知鸟 爱鸟
(………………) 学生写的广告词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4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统计指标统计结果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30分钟75%
学生参与的广度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20分钟50%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60人次15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开放性问题4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35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0
学生得出结论15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1
学生回答有创意8人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上网浏览、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说话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回答问题正确率98%
纪律问题1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使用时间25分钟42%
三年级语文优质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2.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得也很流畅。大家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学帮忙消灭“拦路虎”。
2.出示本课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出示: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词语。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四、学生互动,解疑促读。
说说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五、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实验的。
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作者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步骤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师板书。
4.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你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请同学们再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事认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预设:“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说明法布尔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
说明法布尔边实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
设计意图:
了解实验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法布尔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精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法布尔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描写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句子,感受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板书:做实验)
4.说说作者这样做实验的原因。
板书: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新词,巩固课文内容,引出法布尔的实验精神。
二、实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实验证明:蜜蜂飞回来了。(板书:飞回来)继续默读第3、4、5、6自然段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出示:(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
“两点四十分”说明了什么?(女儿记录时间的准确性,“我”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哪些词语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课文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实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没有飞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研读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板书: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指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为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提问:在当时的条件下,法布尔能够得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结论来源于什么呢?
预设: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
研读实验结论,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户农家。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他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