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9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2、3-5,第90页上第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和除法中的一些运算规律。
2、能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3、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运算律使计算变得简单。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请先将第89页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2、说说各运算律用语言文字怎么理解?
3、除了这几个运算律,在减法与除法中还有哪些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减法与除法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二、基本简便计算
1、第89页上第2题
要求先分析各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2、第89页上第3题
分析这4题特征,看能否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怎样简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分析校对。
3、拓展练习(一)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拓展练习(二):第90页上第6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观察前两题的简便计算过程,再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后两题。
拓展练习(三)出示:(见补充练习纸)
(由于补充的习题中有分数,无法发帖,所以只能发在共享空间了)
课前思考: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高教导又补充了一些具体的题目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
课前思考:
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一些经常练习的简便计算学生基本掌握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学习困难生掌握的不好,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2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
难点:运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1.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二、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你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组讨论。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表。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综合调动数与代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3.促进学生主动精神与合作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数与代数中学习了很多知识,如四则计算、方程,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对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进行复习。请看,下面有一段关于农田小麦收割的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出示:某农场要收割1300公顷小麦,原计划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5天后改为每天收割80公顷。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学生1:5天收割了多少公顷?
学生2:现在每天比原来多收割多少公顷?
学生3: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割完?
教师:第三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要综合用到我们学习过的有关知识解决,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自主解决,交流反思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解法:(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学生:我从问题分析,要求剩下的还要收割多少天才能完成,又知道剩下的每天收割80公顷,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还剩下多少公顷小麦没有收割。根据已经收割了5天,每天收割60公顷这两个条件(信息),可以算出已经收割的公顷数
教师:除了像他这样从问题入手分析,还有别的思路吗?
学生: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从原计划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了5天,就可以计算出已经收割小麦的公顷数,再由要收割的总公顷数是1300公顷可以计算出收割5天后还剩下的公顷数
教师:请想一想,这两个同学在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了哪些知识?
学生:他们运用了乘法、减法和除法的知识(教师:你能说具体些吗?),如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了5天,就是5个60,所以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计算出5天收割的公顷数
教师:其实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还要综合考虑,比如,我看到每天收割60公顷,收割了5天,同时我也看到要收割小麦的总公顷数是1300公顷,所以,我在思考时,直观感受到可以求得剩下的公顷数。像这样在分析时,既看到根据某几个条件可以求得什么问题,还要思考求得的问题对解决最后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教师: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可以用方程解的,在这个问题情景中我发现一个等量关系,就是前面5天收割的加上后面收割的就是要收割小麦的总公顷数1300
学生:还可以这样找等量关系:根据总公顷数减去已经收割的公顷数等于剩下的公顷数来列出方程,即:80x=1300-605,x=12.5。
教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写上答语。
3.反思
教师:通过刚才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我们在解决含有等量关系的.问题时,不但可以运用四则计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用方程去解决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学生: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有关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学生:我认为解决问题时要综合应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对问题情景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三、课堂活动,增强体验
1.学生独立解决练习十九的第1题,解决后再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强调:要解决唐阿姨带的50元钱够不够买15kg大米的问题,用到了怎样的策略?(比较,用15kg大米的价钱与50元比较)
2.学生独立解决练习十九的第5题,解决后再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强调:
(1)王教练大约要带多少钱?为什么可以用估算?你是怎样估计的?
(2)王教练付给售货员2000元,应找回多少钱,可以用估算吗?为什么?
四、独立解决,促进发展
学生独立解决练习十九的第2,3,4,6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今天学习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通过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但帮助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4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可以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两名学生板演(分别用方程法和算术法),集体订正。
(4)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仍可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答。(板书下列方法)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2.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互相订正,并说一说解题思路,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比较第8题和第9题,说一说两道题的异同之处。
(三)综合运用
教学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
(1)分四组解决问题,先明确问题类型,再列出数量关系,最后解答。
(2)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只数的2/7,单位“1”是灰兔的只数,数量关系式:灰兔的只数×2/7=白兔的只数。(?)
2.水果店里有苹果36kg,占水果总质量的3/10。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方程法)解:设水果店共有水果xkg。
3/10x=36x=120
(算术法)36÷3/10=120(kg)
3.淘淘家七月份的水费是120元,比六月份增加了1/3。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
(方程法)解:设淘淘家六月份的水费是x元。
1+1/3x=120x=90
(算术法)120÷1+1/3=90(元)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x×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程法:设单位“1”的量为x。
①x×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②x±x×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算术法:比较量÷1±比较量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应用题的复习巩固。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还会学到这两类问题,所以及时对已学的类型进行巩固练习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防止学生因学得过多而混淆。
2.我的补充: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本漫画书,豆豆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剩40页没看。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
分析:将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条件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量关系,据此列方程求解。
(1)全书总页数×第二天看完后剩下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分率=剩下的页数。
(2)全书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
解答:解:设这本漫画书一共有x页。
1-1/4×1-2/3x=40
x=160
或x-1/4x-1-1/4×2/3x=40
x=160
答: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60页。
解法归纳: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
(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
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
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93页“练习与实践”第7~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108元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开展竞赛,以提高练习效果。
二、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94页“练习与实践”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2、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判断两个比能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与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点评。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
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
再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判断。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学生量出的图上距离。
利用的线段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三、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9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方案。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教学道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按级部举行竹竿舞比赛,你能为六年级五个班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吗?学生可能说:
(1)抓阄。
(2)包袱剪子锤。
(3)设计一个圆盘。
……
只要学生设计出的方案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2.(多媒体出示)六年级五个班的人数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人)
48、50、48、49、48
谈话:你能指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各是多少吗?如果让你组织这次比赛,你认为每班各出多少人参加比赛比较合理?为什么?
全班交流,小结。通过此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各表示意义的不同。
二、整理归纳,知识建构
1.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灵活的运用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册统计单元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每个同学仔细回忆,也可以翻翻课本,然后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都有哪些新的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
2.师:为了整理得更加全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册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比较。
小组合作整理。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讨论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组长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师: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
全班交流。
师小结: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我们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理解的非常透彻,掌握的非常扎实。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第一关:开启智慧大门,必须首先破译开启大门的密码,共有三个不同的`密码。
(1)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其中的一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12801660188020xx28903298
(2)下面这组数据的众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的另一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2224252223222622
(3)上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是开启智慧大门的第三个密码,你知道是多少吗?
对于出错的学生将给予一次“复活”机会,对“学困生”降低一下难度,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关。
第二关:谁先开启智慧大门
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确定先用哪一个密码开启智慧大门。看谁设计的更合理?
学生独立完成,小结评价。
第三关:小博士擂台
智慧谜面:在一个布袋里放入若干张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红、黄、蓝三种圆形卡片,使得从布袋里摸出一张蓝色卡片的可能性为1/9,应该怎样放?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四、总结反馈,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对同学想说些什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0
一、复习内容
分数除法的复习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复习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习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21÷3=21÷7=
5/3×1/2=5/6÷5/3=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二、知识应用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电线杆长12m,埋入地下部分的长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这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猫商城举行促销活动,一款移动硬盘降价19后售价400元。这款移动硬盘原价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条路,甲单独修需16天,乙单独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还要几天?
1-9/24÷1/16+1/24=6(天)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复习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1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2、使学生巩固五年级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常规的说明:
1、上课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2、练习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3、其他说明。
二、复习旧知:
(一)填空:
1、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最小的带分数是()。
2、1米的3/7是()米,3米的1/7是()米。
3、一座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7厘米,一昼夜,分针尖端走了()厘米,时针扫过了()平方厘米。
(二)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14米,圆的半径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给12只猴子,正好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子,正好也剩1个。这些桃至少有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相遇时甲车行了140千米,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钢管长3米,重4千克,这样的钢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钢管长多少米?
5、甲6分钟做13个零件,乙8分钟做17个零件,丙12分钟做25个零件,比一比,他们谁做得最快?
6、如果用两根长62.8厘米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将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满瓶油连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宽0.5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电线长178米,装了8盏电灯,还剩下4米,平均每盏灯用电线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拓展练习:
1、某汽车站有甲、乙、丙开往三地的汽车通过,甲车每隔15分钟开过此站,乙车每隔10分钟开过此站,丙车每隔12分钟开过此站。现三辆汽车在同一时刻从此站开过后,再过多少时间又同时从此站开过?
2、(1)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连续这样抽了5次后,桶里还有油10千克,求这个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还余4粒,5粒一数还余2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两人原来一共有46元。甲买一本故事书用去12元,乙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8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移动?
6、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分母加上4,这个分数约分后是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复习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3.复习用反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数量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3.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一定,梯形的面积和它的高度。
4.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5.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6.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7.单位面积一定,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8.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9.订阅《北京儿童》的份数和所需钱数。
(二)复习应用题
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8天56台
31天?台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正字,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解设到月底可生产x台。
x=217
答:照这样速度月底可生产217台。
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多少本?
第一步,先找对应关系:
20页600本
24页?本
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
请你在对应关系的旁边写上反字,决定用反比例方法做。
解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x本。
24x=20600
x=500
答: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500本。
学生独立地用老师教的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两道题。
(1)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
(三)练习解答两步的比例应用题
1.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黑板上的对应关系变成:
解设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答:18天可以读完。
2.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
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
对应关系:
解设如果每天多读4页,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30-18=12(天)
答:提前12天读完。
(指导学生分析、比较。)
以上两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使原来的题复杂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没有变。)
练习(学生独立分析,做题。)
1.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h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解设甲城到乙城有x千米。
3x=105(3+1.2)
x=147
答:甲城到乙城有147km。
2.光明乡有144公顷水稻,5天收割了90公顷,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几天可以收割完?
解设剩下的x天可以收割完。
90x=554
x=3
答:剩下的3天可以收割完。
(再用间接设的方法做两道题。)
1.纺织厂的织布车间过去每人看16台织布机,每班需要42人,现在改进操作方法,每人看24台。每班可以节约几人?
1642=24x
42-x
2.某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机器48台,15天可以完成任务,现在要12天完成任务,每天应增产多少台?
12x=4815
x-48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应用题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读题,找出对应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确解答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方法的,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上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
第一层次,先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因为这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
第二层次,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怎样找对应关系,如何正确判断,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第三层次,进行间接设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目的是在原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5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38—40页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
(1)在0、8、-15、10、3.15、-3.7、0.43中()是自然数,()是小数,()是整数,()是正数,()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4)53005300读作()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6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
(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
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
(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8
教学内容:
总复习第11、21、2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能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辨异能力。
3.在绘制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要求通过对统计图的复习,达到下面的目标: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步骤。
2.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绘制统计图时讲究整洁、美观。
二、回忆梳理,结成络(15分)
组织回忆:统计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三、组织记忆,融会贯通
同桌间相互讨论,边说边记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
四、练习矫正,形成技能。
第11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
第21题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
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数也比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一10l页周长、面积的意义,周长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习它们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意义
l.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指出,周长是指围成的平面图形周边的总长度,(板书:周长:围成平面图形的周边的总长度。)面积是表示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板书: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第l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出示相应的表示周长和面积的图形,让学生交互检查。
(2)做练习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复习周长计算
1.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π””是什么?你能说出一个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汀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2~5题。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2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教案01-27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04-16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07-05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01-24
数学教案-期末复习教案08-16
数学复习教案15篇01-27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11-09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09-08
数学复习教案(精选17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