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24 19:24:3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会进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三、混合运算

  四、尝试应用

  五、课堂练习1、师生通过在公园里划船的经历引出问题情境。

  2、让学生读题并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

  1、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解题思路和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

  4、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5、交流、讨论写出的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讨论:为什么要加括号?使学生了解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运算一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由学生划船的经历引出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情境图中的活动作好铺垫。

  给学生创造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做法的机会,获得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展示自我的快乐。体验算法多样化,考查学生能否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混合运算式题的过程。

  交流列出的混合算式,是学生形成三步混合运算技能的过程。

  在两步混合运算知识背景下,经历学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说运算顺序和自主计算,掌握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从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3.在画图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积累图形平移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师:同学们,知道课件中呈现的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

  (1)第一幅图:国旗上升的过程是平移。

  (2)第二幅图:柜子上的推拉门的运动是平移。

  (3)第三幅图:缆车的运动是平移。

  2.师:在以前我们学过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

  学生用手做平移。

  3.师: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描述小旗的运动。

  出示一面小旗向右平移

  6

  格后的图形,请学生描述小旗是怎样运动的。

  生1:小旗平移了6格(不完整)。

  生2:小旗向右平移了6格。

  2.尝试画出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

  (1)学生讨论怎样画。

  不同的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找到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样使画出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

  (2)引导学生质疑。

  师:怎样找出4格的位置?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在小旗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这个点向左平移4格,做上记号。

  师:找到点不一定能画出和原来的图形一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出:确定点后还要看原来图形中每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格。

  (3)学生尝试画图。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引导总结。

  找到图形上所有的关键点,把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后,再顺次连接各点。

  (5)引导学生讨论。

  笑笑移动后的结果怎么和淘气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笑笑将小旗向左平移了7格。

  3.尝试画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独立操作,展示交流。

  (2)指名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生1:先确定一个点,把这个点向上平移4格,再从平移后的点开始,照原图画好。

  生2:我先找出小旗的关键点,然后把这些关键点向上平移4格,最后连线。

  (3)观察比较,汇报发现:

  生1:平移运动前后,图形的大小没变。

  生2: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3:平移前后,图形的位置变了。

  4.小船的平移。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尝试。

  (2)巡视后展示学生两种不同的画法。

  生1的画法:两次平移都是把原图平移。

  生2的画法;第二次平移是把第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平移。

  (3)让生对比哪一种对?

  为什么?

  生:我同意第二种画法。我认为从两个字可以看出,一个“先”,另一个是“再”,这两个关键字说明第二次平移是在第一次平移的基础上进行平移,这里有一个先后的过程。

  5.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么?

  要认真分析判断,第二次平移是把谁平移,这是关键。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

  1

  题。

  独立操作,展示交流。并和同伴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

  2

  题。

  同桌先互相说说,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画出下面图形先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3、4题。

  学生初步辨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图片,作出相应的平移的动作。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说一说,初步描述平移,从不完整到完整。

  学生总结图形平移的方法与步骤。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讨论小结,老师概括。

  板书设计

  平移

  确定点→平移点→照原图画好

  大小和形状不能改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和画法。

  不足之处:对平移几格,有些学生判定方法不对,错误地认为是两图之间的空格。

  教学建议: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把整数除法与相应的小数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复习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回顾,知识再现

  1.交代复习内容,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梳理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回顾下列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先浏览教材,梳理知识,再逐一回答以上的`问题。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117÷36=   1.69÷26=

  (2)师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以上两道题的做法。

  (4)课件出示:56.28÷0.67=

  (5)学生独立计算。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回顾小数除法的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既梳理了小数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综合练习,深化应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旋转方向

  1、观察喷洒的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旋转现象,是怎样旋转的.。教师结合钟表上表针的转动介绍顺时针、逆时针转动。

  2、拿一把转椅,按不同方向实际转一转,让学生描述旋转方向。

  二、旋转90°

  1、教师简笔画分步演示喷头顺时针旋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描述旋转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转转椅,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90°,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转椅是沿怎样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说一说

  1、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了解书中有什么。教师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判断的时间。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三、图形旋转

  1、提出画图的要求,并提示画图时要先确定旋转方向,再考虑旋转90°后的位置。

  2、展示画出的图形,交流画的方法。教师介绍先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另一条边的方法。

  3、让学生看书中画的三角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练一练

  1、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判断。

  2、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后进。

  3、先引导学生了解图的特点,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

  教后反思: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整理学过的面积公式,完成下表。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

  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青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三)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四)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分割法)

  小明家打算装修,要给客厅(如下图)铺上瓷砖,求客厅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

  长方形。

  43+37

  =12+21

  =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6+33

  =24+9

  =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

  (3+7)32+(3+6)42

  =15+18

  =33

  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76-33

  =42-9

  =33(cm2)

  归纳:方法一、二、三是分割法;方法四是添补法

  第二课时(完成练习)

  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及错题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 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 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自学指导(二)

  再看图3说说图3 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自学指导(三)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学指导(四)

  再看图4说说图4 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自学指导(五)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课堂练习(一)

  写出几个等式

  自学指导(六)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 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课堂练习(二)

  请大家写出几个方程。

  四、小结:回答什么是方程?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2.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够熟练的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3. 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教学难点:

  1.会用语言描述化简的思考过程。

  2.一个式子的多次化简。

  教学过程:

  【片断一】:化简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题:当a=65时,求7a+3a的值。(学生尝试自主完成)

  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两种做法,分别请学生板演。

  解法一:当a=65时,

  7a+3a

  =765+365

  =455+195

  =650

  解法二:当a=65时,

  7a+3a

  =10a

  =1065

  =650

  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

  师:请说明你的理由。

  生1:第一种只要按顺序代入计算,不要动脑筋。

  生2:我认为第二种方法简便,因为第二种方法通过先化简后,再代入比较方便。

  生3:反对,化简化错了就不行了,还是第一种方法好。

  师:知识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如果化简知识学好了,当然用第二种方法算简便,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改变一下,48a+152a,用第一种方法做方便吗?

  学生在争论中达成了共识。

  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争论辨析,旁征博引,从中感悟出最优化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片段二】:分层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可作一些代入数值的`单项练习。例如,填空:当a=2,b=3时,3a+2b=()。

  学生反馈:绝大多数学生都没问题,只有2人计算错误。

  2.完整地让学生做一些题目。重点是先化简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并可引进负数的计算。如练一练的第2题,当b=5时,求2b-7b的值。

  学生反馈:有个别学生没有注意化简,直接代入求值。

  二、深化练习

  可练习两问的应用题:第一问要求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第二问给出字母所取的值进行计算。利用复习准备题2,补充当t=350时,求共收款多少元?上半月比下半月多收款多少元?

  再做练习十的第6题和第8题。

  学生反馈:部分学生的格式存在问题。

  巩固练习是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方式,学生掌握了新知后要进行多层次的练习,以形成技能和提高能力。这里的分层练习讲究练习的坡度和层次,既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从中也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第三层次的练习目的是综合运用用字母表示数、式子的化简和求值方法的知识。在练习时,有些学生会把第二问中给出的字母的值放入第一问中,直接列出算式,而忽略了先用字母表示数的要求。我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并说明

  用字母表示的是数,在代入式中进行计算后,得出的得数后面不要写上单位名称,到答句时再注明单位名称。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基本掌握了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但部分学生还是会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今后还是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可见、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24=734 X =36+1723÷a>43X +843 X +4y=848÷a=9

  3、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 +42=98 (X =57,X =135)

  (2)5.2- X =0.7 (X =4.5,X =8.8)

  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的图

  (1)问:你们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皮球)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个皮球和外面3个皮球等于9个皮球)

  (2)请学生根据关系列出式子。

  板书:X +3=9

  (3)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

  (4)师:我们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解方程。

  (5)看课件演示

  问:要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还能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

  (6)学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课件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黑板写出:X +3-3=9-3

  (8)师生小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3)

  (9)问:为什么要减3,减2可以吗?学生回答

  (10)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天平两边还平衡吗?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平衡

  师板书: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边剩下X右边剩下6个球,X =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师在黑板板演验算过程)

  2、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

  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注意:x=6表示一个数值,后面不能带单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检验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质疑:看书58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练习。

  1、出示课件:第59页做一做的第一题中的第一个图:列方程解答并验算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如何解答的?

  2、加法会解了,那么减法又怎样做呢?我们来挑战一下。

  (1)课件出示:x-2=15 小组讨论完成

  (2)投影学生的计算结果,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3、我最棒

  (1)我是小法官

  A:x+1.2=5.7 B:x-1.8=4 x+1.2-1.2=5.7-1.2 解:x-1.8+1.8=4+4 x=4.5 x=8

  4、找朋友

  8+ X =16 X =3

  X -6=17 X =9.6

  X +2.1=5.1 X =8

  X -3.2=6.4 X =23

  5、拓展

  X -0.5=3+1.9

  四、作业

  数学课本63页练习十一的第5题中的前四题。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9页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

  2、理解、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约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两张卡片、

  2、多媒体演示课件

  〔评析〕为了体现当今新的教育观,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儿童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目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标体系全面、恰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义

  1、整除的含义

  ①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学生的除法算式

  〔评析〕学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寻找的,而不是教师或书本给定的材料,它们来源于学生自己,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继续学习下去,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③教师提出问题: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

  B、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④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⑤学生交流完毕,每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研究成果

  〔评析〕让学生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即给了学生一个人人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在什么情况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师:让学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义

  〔评析〕由于学生对整除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以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对话,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巩固练习

  ①下面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个数中谁能被谁整除

  2、3、6、12

  〔评析〕概念初步后,为了有效巩固,恰到好处增加了练习,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增加了开放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学,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看书自学

  ①在什么情况下,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②约数和倍数中的数一般指什么数?不包括什么数?

  ③你能仿照书中的(例1)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约数

  2、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及举例、说明理由。

  〔评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这样的学习,即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

  3、明确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根据实例提出问题: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单独说45是倍数、15是约数,为什么?

  生:略

  师生共同小结: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地说一个数是倍数或约数。

  〔评析〕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约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关键。

  4、巩固练习

  ①下面每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又是谁的约数?

  1、2、6、12

  ③游戏

  规则:老师出示一个数,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师提出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谁?

  你们是我的什么数?我又是你们的什么数?

  b、我是19,谁是我的约数?

  c、我是2,谁是我的倍数?

  d、我是1,谁是我的倍数?(小结:1是所有自然数的约数)

  e、让全体同学举起卡片,让具有数字6的同学指出自己的约数

  〔评析〕练习题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发展,即有层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样。即重视基本知识的训练,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敏捷。通过练习,即巩固了知识,又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得到了发展

  五、回顾反思,谈各人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又是怎样研究的?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并谈自己的收获,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学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反思〕: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为了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在设计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课时,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合作交流、讨论、自学等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综观整堂课,教师教得非常少,而学生讲得非常多,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多,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录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开展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请看录象。你知道这是哪儿吗?这些人在做什么?(多媒体播放青岛的海滨木栈道上举行的全民健行活动的录象。画面定格为信息窗5)

  师:多么热闹的场景呀!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类似的活动,你会去参与吗?你看小丽、小强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活动,老爷爷头发都白了还要坚持走完10000米呢。

  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吧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吧。

  学生观看录象,欣赏海滨木栈道的美景,感受全民健行活动的热闹场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了解到以下信息

  1、老爷爷以每分70米的速度走了30分,又以每分60米的速度走了30分。

  2、老爷爷参加个人组建行活动,全程为10000米。

  3、小丽一家每分走52米,走了47分。

  4、小强一家每分走50米,已经走了47分。

  5、参加家庭组织健行活动行程为5000米。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1)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

  (2)小丽一家已经走了多少米?离5000米终点还有多远?

  (3)小强一家离5000米终点还有多远?

  (4)现在小强比小丽少走多少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情景图中包含的所有信息。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老爷爷吧。老爷爷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而且要坚持走完全程,他的精神可真值得我们学习。刚才同学提出:老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0米?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言情况。)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边看图边独立思考,说出解题思路,并试着列出算式。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7030=2100(米)

  6030=1800(米)

  2100+180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2、70+60=130(米)

  1303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3、10000-(70+60)30

  =10000-13030

  =10000-3900

  =6100(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关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在观察算式的基础上总结规律。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活动三

  师: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小伙伴小丽和小强吧现在小强比小丽少走多少米?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想出的好办法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们共享?

  (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算法。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与合作,独立想出办法后,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综合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学生与同位交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教师进行小结。

  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活动五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63页的第1题,谁能说说第一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练习第1题,这道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自主练习第3题)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球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买来了这么多体育用品,看书64页第3题,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买排球和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一个问题自己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第一排的运算顺序,同位交流第二排的运算顺序。

  在练习本上做每排的最后一题。(指名板演,全班订正)

  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全班汇报了解到的信息。

  独立解答。(全班订正)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买排球和篮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2、买三种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3、买篮球比足球多花多少钱?

  4、买排球比足球少花多少钱?

  了解每个学生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 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

  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

  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50<100,100>50)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

  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另外两幅图呢?

  (X +50=100 X +50<100 X +50>100)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眼见为实!

  这时候,咱们该用哪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X +50>100)

  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继续达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X+50<200、X+50=150、2X=200)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标准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你的分法?告诉大家,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展示学生的三种分法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

  b.按有没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c.同时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没有未知数分成四类。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揭示:像50〈100、100〉50 、50+50=100、50×2=100这些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X +50>100、X+50﹤200这类式子比较复杂,我们到初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它。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三类是方程吗?为什么?

  3.判断深化理解

  出示“练一练”第1题。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4.描述生活

  ⑴说饮食(以图的形式呈现)(看图列方程)

  ①萝卜——“如皋萝卜赛雪梨”。

  【图示:三只萝卜各x克,共重450克。(台秤)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三香斋茶干——“只此一家”。

  【图示:每袋x元,共4袋。一共24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③白蒲黄酒——“液体长寿面包”。

  【图示:一只杯子200毫升,另一只杯子x毫升,共500毫升的黄酒。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先不出现数字)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与这瓶酒的净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给出信息后,提问:根据给出的信息,你会列方程吗?

  提问: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变一变,你还会列方程吗?(300+y=500)

  如果再变一变呢?(z+1.5z=500)

  追问:刚才,同学们都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⑵话运动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录音配合图片文字)

  ①播放录音(配图):“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张大爷每天早饭后忙完家务,就去休闲广场散步。他每分走x米,经过5分,正好走完400米。

  屏幕显示文字:每分钟走x米,经过5分钟,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完步,张大爷就去打太极拳。老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每排x人,共6排。前面还有两名教练示范,一共有62人。

  屏幕显示文字:每排x人,共6排,前面有两名教练示范,共62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⑶赏美景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①护城河边,有两个著名的景点,它们的历史可悠久了!

  【显示文字:水绘园有x年的历史,定慧寺比水绘园的历史长1000年,已有1400年历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古城如皋有内、外两条城河环绕,沿着护城河走,你会发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

  【显示文字:内城河上有x座桥,外城河上有x+5座。一共有29座桥。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皋的盆景久负盛名,屡获大奖。

  左边这一盆叫(层云叠翠),右边这一盆叫(蛟龙穿云)。它们都是名贵的盆景。

  【显示:“层云叠翠”盆景的价格是x元,“蛟龙穿云”的价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再带你去一览“天下第一大寿星”的风采。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这里游玩呢!你找到他了吗?跟寿星像比怎么样?

  【显示:小明高x米,寿星像总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还多1米,寿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课件播放达能佳钙饼干广告视频】

  提问:为了创意的需要,广告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据调查,关于饼干本身的一个重要信息却是可靠的。你捕捉到了这条信息了吗?(1包佳钙饼干的钙含量=3杯牛奶的钙含量)

  咱们消费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费!关于这条模糊的信息,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学生提问揭示相关信息。)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用方程表示三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结合课件演示)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用方程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掌握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难点:

  找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

  出示主题图

  提出疑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讨论:

  算术法

  方程法

  师:我们可以用列方程解决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怎样用方程解决应用题呢?

  (三)重难点精讲

  教学例4

  出示主题图:

  有25只丹顶鹤,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白鹭有多少只?

  讨论:

  (1)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白鹭与谁有关系呢?你能表示出来吗?

  (3)找出等量关系。

  小结:白鹭的只数+9=丹顶鹤的只数

  再讨论:

  (1)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

  (2)要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未知量要用什么来表示呢?

  (3)列出方程,并解答。

  师生交流:

  解:设白鹭有x只。

  x+9=25

  x+9–9=25–9

  x=16

  答:白鹭有16只

  生讨论:白鹭有16只。结果对吗?怎样来验算呢?

  学生汇报:

  (1)用算术法再计算一遍。

  (2)利用等量关系来验证。

  讲解代入法:

  x+9=25

  把x=16,代入方程的左边,16+9=25。方程的左边等于方程的右边。所以x=16是方程的解。

  小结: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有60只白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4倍,黑天鹅有多少只?

  讨论:

  (1)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白鹭与谁有关系呢?你能表示出来吗?

  (3)找出等量关系。

  小结:黑天鹅的只数×4=白天鹅的只数

  再讨论:

  (1)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

  (2)要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未知量要用什么来表示呢?

  (3)列出方程,并解答。

  师生交流:

  解:设黑天鹅有x只。

  4x=60

  4x÷4=60÷4

  x=15

  答:黑天鹅有15只

  生:验算

  讨论:想一想,怎样用列方程解决问题呢?

  学生汇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四)新知应用 巩固深化

  看图写出等量关系,并解答。

  (五)归纳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点呢?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六、随堂检测

  列方程解下面各题。

  七、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把x=16,代入方程的左边,16+9=25。方程的

  左边等于方程的右边。所以x=16是方程的解。

  八、作业布置:

  59页5题

  九、教学反思

  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需要加强练习。

2022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xx年与20xx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xx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xx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4)教师板书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直接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鳍豚20xx年只数和1980只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减少坡度,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

  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

  50+50=100 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设计意图】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含义。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xx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20xx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xx年的只数与20xx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

  列式为: 3X+100=1000 (板书)

  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

  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数。)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合作学习的基础,第三幅情景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

  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发现方程的本质特征,进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第1题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第2题重点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天平平衡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的关系列出方程;第3题则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xx年和1980年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等。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版数学书五年级上册教案02-27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24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2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2-2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教案04-09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3

2022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26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