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时间:2024-09-13 19:25:09 泽彪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精选15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2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完全遵循课程大纲按课时要求编写教案,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教师尽可能的创造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突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63÷7 0.24÷0.3 0.65÷0.13

  72÷144 1.44÷0.6 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3.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探索新课

  1.教学教科书P23页例7.

  (1)出示例题7.(提问学生:一打是多少个羽毛球?)

  (2)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列式 19.4÷12

  (3)依据 单价=总价÷数量

  (4)依据题意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值,保留时,一般只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教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那些收获?(出示课题:商的近似值)

  (2)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4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探讨真知。

  然后让各小组汇报交流,达到生与生的交流,师与生的交流。

  随后,教师进行总结。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积的准确值再求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准确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10、11、13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1节用字母表示数52—5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3、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4、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感受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字母?它们都代表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结合课件出示你们看,字母不仅和生活密切相连,简洁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称、场所或标志,而且在数学王国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彤彤11岁对吗?老师比刚才这位同学大30岁。(幻灯片)现在你知道老师几岁吗?怎么算的?

  (2)当彤彤1岁时,2岁,6岁,18岁时老师多大?怎样才能用一个概括的式子简明地把你们的年龄,和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都表示出来呢?

  (3)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自己开动脑筋。学生思考交流师:当a是一个具体岁数时,a+30表示什么?

  (4)比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a+30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5)字母的取值范围:师:根据你的`经验,可以是哪些数?

  (6)代入求值当彤彤11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岁?

  (7)小结例1:

  2、自学例2

  (1)课件:航天知识

  (2)看书例2,思考问题,自主学习。

  (3)课件:

  自学提示:

  1.说说省略乘号的习惯写法。幻灯片

  2.6x表示什么?

  3.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

  4.例1中a与例2中x,表示的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课件:为什么人到月球上举重是地面的6倍。

  (5)汇报:

  (6)小结:用字母表示数6x,a+30非常简洁概括,有一般性,含字母的式子即表示一种数量关系,也表示一个量,取值范围由实际情况所决定。这就是代数学。

  (7)课件,韦达简介

  三、快乐儿歌,新知延续

  1、数青蛙歌曲填空,说出数量关系,拍手齐说。

  2、趣味练习,巩固知识课件:练习判断,填空

  3、拓展知识:感知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自学提高)

  4、作业设计:

  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字母。

  四、谈收获,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简明概括,便于应用。你喜欢用字母表示数吗?(喜欢)如果教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打一个分——“A”你认为属于你的A应该表示多少?同学们说得真好。

  字母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密切相关的,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之人,能够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5

  设计说明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生活即教育”,数学知识只有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本节教学设计从给学校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引入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初步经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小数乘法来解决,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教学设计联系原有的学习经验,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重点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

  3.运用计算法则,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上,应用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巩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我们的校园多美呀!有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课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传栏)看!工人叔叔正在给宣传栏刷油漆,可是有个问题却难住了他们。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5页例3)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从给学校的宣传栏刷油漆的场面引入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理解题意。

  师:要想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宣传栏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预设 生:因为宣传栏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我们只要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

  (2)尝试列式。

  师:怎么列式呢?(2.4×0.8)

  (3)揭示课题。

  (教师指着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因数都是小数)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4)合作探究。

  师: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预设 生1:可以利用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进行计算。

  将“m”改写成“dm”。

  2.4m=24dm    0.8m=8dm

  用竖式计算:

  将积的单位“dm2”改写成“m2”:192dm2=1.92m2。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并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7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观察、试验、合作的能力。

  1、注重逆向思维的启蒙训练。

  本节教案侧重于逆向思维题目的设计与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学生的思维在自然的过渡中顺势转换,使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在设计中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肯定和赞扬,保护学生幼小的创新思维萌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0张扑克(其中梅花1张、方块3张、红桃6张)

  学生准备

  1个纸盒、10个红球、3个黄球

  教学过程

  ⊙游戏活动,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举起扑克牌)

  预设

  生:扑克牌。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中的10张扑克牌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愿意参加?

  师指出21名同学参加,其中一名同学在统计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其余20名同学每人依次抽取一张扑克牌,记录后再放回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交流实践,探索发现

  1、讨论交流,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间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得到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这张统计表显示了每种花色的扑克牌被抽出的次数,同学们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生: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红桃被抽出的`次数最多,梅花被抽出的次数最少。

  师:能用我们学的可能性的知识说一说吗?

  (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

  师:说得很准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种事物对应总数中的数量越多,它被摸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统计表上的结果,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哪种花色的多?哪种花色的少?

  预设生:因为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一定是红桃最多,梅花最少。

  (师把手中的扑克牌举起,让学生看清楚每种花色的扑克牌的数量)

  师:同学们真聪明!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数量最多;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数量最少。这又一次证明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2、实践操作,深入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师出示教材46页例3情境图)

  (1)小组活动:盒子里装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

  (2)分8组完成汇报,教师出示表格并进行填写。

  (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猜测一下,盒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 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小时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迁移新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一看见同学们就感觉很聪明,是不是这样?既然如此,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同学们表现如何!

  2.板书出示:老师这有个数,请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先写黑板:12953≈1万

  3.师:你是怎么想的?(省略万以后的位数,就是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千位是2,比5小,舍去。)

  师:得数约等于1万,千位还可以是哪些数?(0、1、3、4)尾数的最高位比5小,直接舍去尾数。

  师:如果得数约等于2万,千位上又可以是哪些数呢?(5、6、7、8、9尾数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4.师:刚才我们求的是整数的近似数,你能说出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学生说方法。(板书:求整数的近似数,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学生齐读。同学们读得真好,和你们一起学习真快乐!

  二、整合情景,探究交流。

  1.师:今天我们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昨天豆豆体检,量得身高是(板书):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我们一般怎么说豆豆的身高呢?(学生讲,红红姐姐说豆豆身高0.98米。或1米。看回答情况板书。)

  这就是0.984的近似数,你是怎么得到豆豆的身高的近似数?你们能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说一说吗?

  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看千分位。千分位是4,小于5,把尾数舍去。所以0.984≈0.98。

  谁再来说一遍?(2-3名同学。表扬。)

  2.(如果说的是1米,0.984的近似数还可以是多少?)小白弟弟的说法和小红姐姐不一样,他认为“豆豆身高约1米。”你能说说他的想法吗?

  (保留整数,就要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看十分位。十分位是9,大于5,向前一位进1。所以0.984≈1。)谁再来说一遍?。请同桌把这两题的`思考过程互相说一说。

  3.同学们真能干,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求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求近似数的过程,你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板书:小数。全班读--求小数的近似数,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

  4.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0.984可以保留整数、保留两位小数,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看百分位。百分位是8,大于5,向前一位进1。十分位上9加1得10,再向个位进1,所以0.984≈1.0。)

  5.学习了求小数的近似值,老师有一些疑惑不能解开,(幻灯出示)0.984保留一位小数得1.0,小数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不能,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必须要0占位。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求得的近似数1.0和1比较,哪一个更精确一些,为什么?

  幻灯演示: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0.5之间,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三、练习。(智力闯关。)

  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来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第一关。保留一位小数。

  0.58≈0.63.788≈3.8

  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留几位小数?

  12.004≈12.001.987≈1.99

  保留整数。

  9.956≈109.0448≈9

  2.第二关。在□里填数。

  2.9□≈2.98.5□7≈8.56

  3.第三关。

  姚明的身高约为2.2米,姚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米?

  2.15(6、7、8、9)2.155……

  2.20(1、2、3、4)2.……

  四、全课。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板书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

  12953≈1万0.984≈0.98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

  小于5,舍去。小于5,舍去

  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

  0.984≈1保留整数,看十分位。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2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五)教学探讨(小数乘整数)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 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3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运用

  1、P.13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P.8页1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4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5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

  1、一般设一倍数为X 。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4、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08-28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1-09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3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02-19

(优秀)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07-2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7篇)01-25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优秀08-2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2-1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优秀)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