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落花生》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落花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落花生》教案 1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倾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倾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倾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发生倾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倾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 、什么叫只讲体面?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语文《落花生》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 B榨油 C价廉
2,那么花生还有另外的好处吗?我们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开。下面回过头来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仔细思考,这么几句话传递给我们怎么的信息?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提示)作者说: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还是来了,实在很难得。难道许地山父亲参加收获节就是专为吃花生而来吗?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是来教育子女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十小节,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十小节,出示投影幻灯片,请其他同学找出花生与桃子等的不同,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明确: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藏地下 高挂枝头
不好看 鲜红嫩绿
挖了才知道 一见生情
4,在比较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确:藏而不露。
5,接下来父亲就用花生来谈论人生,来比喻人生,父亲认为应该做怎样一个人?请同学齐读第12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华而不实,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6,那么作者明白了吗?
明确:作者明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我”说的`话中看出,可以请大家读一下。提问,体面什么意思,就是外表,讲求漂亮,只讲体面就是指只追求外表的漂亮。二,也可以从作者取的笔名中看出,他取名“落华(同花)生”,这是父亲的话给他的激励。课文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那么大家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今天所学的一点感想。
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作者的写作是在1922年,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更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像花生呢,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其他?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小结:不管是像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只要是对其他人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活动。石榴等的人生,就是要表现自我,勇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以为这在当前更加难能可贵。当然,花生的人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
语文《落花生》教案 3
一、背景知识。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资料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资料。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
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明白。”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
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资料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好处,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就应用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资料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好处。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就应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潜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主角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分主角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七、教学时间:
3课时。
八、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比较)
做有用的人(引申)
九、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
通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明白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必须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状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作业本第1、3、5题。
3、朗读课文。
(八)学生学习方案:
1、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2、课前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3、明白课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
4、通过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5、明白这篇课文的分段状况,把握段落大意。
6、练习朗读课文。
7、完成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1、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样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样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主角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资料。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板书:藏而不露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但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3、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好处,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就应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4、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但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期望,之后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最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七)学生学习方案:
1、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能回答到:我明白落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明白了分段状况和段意等等。
2、朗读之后,明白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并明白这个收获节我们是这么过的(一边吃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了解到谈花生是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句。
3、默读第二段,通过划找明白我们兄妹三个和父亲谈论花生的好处,并认为父亲的谈话资料重要。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明白了父亲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做人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为我国作出过贡献的科学家,对别人有帮忙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资料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能够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期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语文《落花生》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六个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以及查资料、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正确抄写第十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4.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体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逐步培养边观察边感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三、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自主学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设置不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多种表达手法,学会观察即生活、思考即表达。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我们来听听这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是否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我们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落花生”的。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阅读资料袋了解许地山,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后大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落花生”的含义。出示课件:有关许地山照片及筛选整理的情况资料。
3.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与“落花生”的联系,进而继续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2.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
②准备收获节。
③尝花生和议花生。
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在母亲的建议下,我们开辟出来种花生。经过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天晚上,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叫上父亲办了个收获节。我们一边品尝花生,一边讨论花生的可贵之处。最后,父亲说到让我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出示课件:全家人过收获节的图片。
4.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细读课文时,同学们哪些想一起深入探讨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要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呢?桃子、石榴、苹果不是也挺好吃的,为什么让他的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为什么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当年爸爸的教诲,给许地山后来的影响是什么?他是如何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这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同学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三部分的内容,那就让我们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深入品味,感悟表达
1.默读课文,想一想“议花生”这部分内容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三至十一自然段)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十二至十五自然段)从谈花生到论做人。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怎样从谈花生到论做人的。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师生对读的填空。
③读读父亲的话,学生讨论有关的问题,教师点拨。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谁能读读描写桃子、石榴和苹果的句子,表达出“爱慕之心”。
c.父亲认为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为什么是“最可贵”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爱炫耀;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对比着读一读,再次感受花生的可贵之处。
④同学们之前提出的问题,查看一下解决了吗?
原来父亲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⑤生活中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呢?大家观察过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指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可贵之处,我们都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说花生,而是要说到做人,父亲是怎样说的?
①学生自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做人,他赞美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应该做这样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②教师:对于父亲的话,孩子们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③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由于落花生的特点就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跟社会上那些甘于寂寞、默默无闻的人有着内在精神的契合。作者许地山就是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从落花生的可贵之处延伸到做人的品格,从而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做人道理,这种表达的手法显而易见,特点鲜明,值得学习。
今天向大家推荐此类表达手法的文章,有袁鹰的《白杨》;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进一步学习感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得到生活中的启示,在反复回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四)布局谋篇,突出中心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做人又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就是为了重点突出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学习落花生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谈谈你的收获。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教导子女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详略得当。正是由于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4.延伸拓展。
(1)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些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吗?
(2)许地山当年真的记住了父亲的话,读读文章的结尾部分。
出示课件:许地山生平简介。
后人的评价: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在许地山的文字当中走一个来回,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
5.让我们一起记住许地山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描写方法以及这样表达的目的。二是学以致用,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把学到的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培养学生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6.布置作业。
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语文《落花生》教案 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语文《落花生》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语文《落花生》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科书第九册第十五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课件展示落生图片,大家知道图片上是那种植物吗?
(生答:花生)对,花生也叫落花生。引入课题:落花生。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做落花生。
3、简介作者:(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花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学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新字词心得。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词,讲解交流自己的学法。
(3)教师播放课件,加强巩固学生的生字学习。
小结: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词典中的解释。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记述花生收获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事。
三、自由读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后第二题。
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议花生”这一部分内容的起止部分。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分段?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内部讨论,教师引导明确分段。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1、再次自由读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讨论理解。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提出讨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所在的小组是怎样理解的。(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赞花生”。(课件展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
父亲的话很重要,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他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是深埋地中,并给人们带来好处。
(2)“学花生”。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而要做谦虚朴实,不记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当然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当然更好。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语文《落花生》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花生图片)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花生)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落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呢?(出示图片)教师结合图片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这落花生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称,它还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笔名。(出示许地山图片)。你们可能会问,我们的资料袋里介绍许地山的笔名明明是落华生,老师你怎么说成是落华生呢?其实,在古代,还有在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作“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
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许地山的散文名篇,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请四名同学依次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这四个词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后一个字读轻声)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这段话可不好读,因为这段话里有几个多音字,想读准不容易。
②理解“居然”:竟然、出乎意料、想不到。
③种花生收获了是件很平常的事,为什么就想不到呢?再次细读这段话说一说。(A:时间段。 B:播种的都是小孩,没经验。 C:是在一片荒地上种的。)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而其他部分写得比较简单,这就叫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学习“议花生”。
过渡:那天晚上天色不太好,全家人来到后院的茅亭里议论着花生,都有谁参与了讨论?(三姐弟、爸爸)
1、分角色朗读三姐弟的话。(出示三姐弟说的话)
2、父亲又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出示爸爸说的话)
3、从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提示:在这段话里,父亲拿花生和()()()作比较,
首先是果实颜色作比较:
然后是果实样子作比较:
最后是果实生长位置作比较:
通过这样一比较,我们就发现了花生最可贵的地方,谁来说说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不张扬、不炫耀、不图虚名、默默无闻、默默奉献……)
4、父亲特别指出花生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引出父亲的第二句话并出示,齐读。
5、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
6、这句话饱含着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你觉得父亲当时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和蔼可亲:我们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严肃:我们用严肃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语重心长:我们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7、父亲的话我们读懂了,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出示这个句子齐读)
五、总结。
1、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就本文而言,“物”指的是(),“人”指的又是()。
2、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一个()的人。
语文《落花生》教案 9
1、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
2、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
3、 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
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
2、 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提示:
1、 就词质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
2、 就句质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 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2、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
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见就生……
苹果:挂 高高 枝头上 不能立刻分辨……
3、 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4、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1、 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
3、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
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说明。
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
1、 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
2、 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
三、完成练习
以“我想做 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
主板书 副板书 学会提问
①意思?
落花生 埋——挂
1、“居然”
②为什么?
③说明?
朴实无华 矮矮——高高 为什么?
不图虚名 地里——枝头
2、“实在很难得” 说明?
默默奉献 一见就生——不能立刻分辨
分辨
落花生
语文《落花生》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背诵第10自然段,理解“居然”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搜集“落花生、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乐意吗?
1、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对了,同学们真聪明,谜底就是特别熟悉的花生。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份资料,请看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落花生为题的文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检查一下,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词。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由读课文,请看自读要求: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
板书: 准备过收获节
过收获节
(真了不起,能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请看默读要求: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按什么顺序写三件事的,这三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3、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开拓发展)
②“居然”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过渡:花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①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②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2层)
第一层:3-11;
第二层:12-15;
②交流父亲的话。(真会理解)
③指名读父亲说的话。(第10自然段)
④出示课件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这段话中提到了爱慕之心,是“爱慕之心”?(因喜欢、敬重而愿意接近)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⑥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用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课件图片)
⑦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元华)
过渡:我们接着再来交流父亲说的话。
①学生交流。
②示父亲说的话。(12自然段),学生齐读。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毛病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这只是写花生吗?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件出示)
④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⑤理解“我”说的话。
语文《落花生》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一段话,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深刻含义。
3、 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题,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简介作者许地山。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分角色朗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后),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结: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读一读3—11自然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说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五、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七、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落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花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生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但很有用。
语文《落花生》教案 12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顺利理解花生的特点,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所谈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片面性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发人深思。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语文《落花生》教案 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每个人都有名字,很多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或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或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谁能告诉我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2 、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学完了课文《落花生》之后相信你会解开这个谜的?
3、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谁能告诉我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
1、下面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居然”收获了。你是怎么理解的?
3、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4、放声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看出来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写得很简单,因为文章的重点是通过议花生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重点理解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段课文,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儿小组讨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桃子、石榴、苹果、花生都来参加选美大赛了。同学们观看完比赛告诉我,你喜欢谁,为什么?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要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原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2、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下第十段。要读出父亲的赞美。父亲仅仅是对我们赞美花生吗?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段。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朗读父亲的话,要读是父亲的语重心长。什么是体面?
小组讨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那样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人呢?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本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语文《落花生》教案 14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俺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交叉)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俺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局部,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俺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俺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俺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俺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俺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誉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身的好处)
(2)俺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俺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俺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誉一番呢?还是为了让俺们学习花生?俺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俺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俺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俺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示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标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俺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俺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语文《落花生》教案 15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三、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资料。(联系课后练习1)(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姐姐说味美,哥哥说能够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将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带给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语文《落花生》教案 1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课件、落花生生长过程的相关动画、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直奔课题,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学生各自说出自己落花生名字的理解)
2.学生交流,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结合资料,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3.简单介绍文章作者(学生了解许地山)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课前预习,看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1)朗读词语:吩咐、便宜、石榴、尝尝(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吩咐、便宜、石榴、尝尝的读音。(这4个词的.第2个字都是轻声要读的短些轻些。)指名读,学生齐读
(2)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①指读。
②学生注意: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hǒnɡ”就是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学生重读“居然”,学生解释的意思,学生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出乎意料的基础作简要介绍,不能简单的造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洗过衣服,今天居然把衣服洗的很干净。)
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这用了居然。(收花生不可思议,出乎意料)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师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种意料之外,读出这收获的惊喜。
(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收获的惊喜。)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我校开展“六步三查”校本研修活动,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也参与此项活动,在语文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本学期组内研讨课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语文《落花生》教案 17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a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示
b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听写,复习积累。
1.听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并能积累居然、开辟、成熟、吩咐等词语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3.抄写第10段父亲的话并能背诵。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文章简写和详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提高,深化主题。
联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各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师可以提示:粉笔、蜡烛表现一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现做人的清高和坚贞不屈等)。
四、交流评价,习作修改。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习作轻声读两遍,争取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两处。
2.自己给自己评价等级星。
3.个别学生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1.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完成课堂小练笔。
2.继续完成第一课时的阅读作业,并结合生活实践,写出对你的启发。
语文《落花生》教案 1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积累生字词,并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在学习过程中。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学习文章中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许地山所赞美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
2、学习体会课文中揭示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课文的各种写作手法与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来上课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学,他问了我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猜一种食物。
学生:花生。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作上标志。
(1)、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
①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字词的特点。
②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对本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以及认字技巧。
2、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把课文所讲的故事复述一次。
老师可先提问几位学生,其他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发表,并让他们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次感知课文,划分课文段落大意。
学生在默读课文过程中,以“落花生”为线索,把课文分成几大段,并归纳出各段的大意。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可适当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并要求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作上标志。
3、找出文章中作者兄弟姐妹们对花生的评价。
四、深化练习,归纳总结。
1、“自助餐”练习: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居然”“成熟”“虽然……可是”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来造句。
2、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中的几兄弟都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说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什么?(味美、榨油、便宜)
3、联系我们现实生活,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五、作业:
1、好好地复习新的生字词,准备下节课的“组字游戏”。
2、回去后,再细读课文,把刚才不懂的句子弄懂,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组字游戏”:
要求:在每一组中,抽取两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来组合成一个新字,每一组中新组合出来的两个字都可以组成一个词语。
规则:以个人为单位,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的同学要把组合出来的新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能正确地把词语读两次,才算回答正确。
(1)、氵 窄 由 木 (榨油)
(2)、亠 了 口 冖 一 丁 (亭子)
(3)、口 付 分 口 (吩咐)
(4)、木 留 艹 连 (榴莲)
(5)、? 讠 式 云 (尝试)
(6)、扌 穴 工 穴 乙 (挖空)
游戏完毕后,全班同学齐读以上的词语两遍。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完成以下的表格。
作比较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通过表格比较得出:花生是朴实的,默默地奉献的
2、再朗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
(1)、上一节课,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发现了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现在你们说说是哪些?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老师与学生共同对不懂的句子进行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老师可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重点解释难理解句子:
①、“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②、“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解决这些难题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最后,老师才作补充与总结。
3、在以上分析过的.句子和表格,它们都是说花生好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刻道理,一个做人的道理,谁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呢?
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埋头实干的人(如:花生),而不是一个贪慕虚荣,只讲外表的人(如:苹果、桃子)。
4、 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个关于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篇文章突出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花生的赞美,体现了爸爸希望我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三、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1、快速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是虽然(花生)埋在地里,而且它的样子也不好看,但还是(花生)最可贵。父亲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那么,作者是借花生来比喻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并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作业。
放学后,每位同学动动手,找1~2个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的新成果。
附: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许地山
居然
成熟
自助餐练习
虽然……可是
(借物喻人) 脚踏实地
花生
要做有用的人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埋头实干
语文《落花生》教案 19
教学目的:
1、继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找学生说说围绕“落花生”写的内容。种、收、尝、议花生。导出本课新授内容
二、新授
1、激趣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谁能提出问题,谁的进步最大。找同学分角色朗读3——15自然段边听边想。预测:学生若无问题教师反问
“那晚天色不好,可是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面临学生不会提问题或发言不踊跃情况,激趣“提问题其实很简单,这个问题至少能提出三个以上问题,谁来试一试”教师穿针引线,同时简介“父亲”的情况。
小结:刚才就一个句子提出
3、4个问题,这就是创新能力。小问题有小进步,大问题有大进步,通过刚才的思考感到有进步吗?
2、深入探讨
通过刚才的调动这时学生应该能提出问题来了。预测学生问题:
为什么把花生跟桃子、苹果、石榴作比较,作者想说明什么?借学生提问之际再给学生鼓劲(问题提的很好,就是声音太小,明显缺乏自信,大点声再说一遍)出示电子幻灯片,齐读这段话。
发问: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花生呢?与学生沟通谈话,让学生自读体会。
教师范读,让其他学生比照,谁读的好,说出为什么。教师边示范边深入沟通,“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为了读出这种语气,表达父亲的这种情感老师朗读的时候,具体注意了什么?”从感情的整体把握与具体朗读技巧上,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予以练习。达到既分析了课文又指导了朗读的双重目的。
找学生范读,读的这样好,为什么,一定体会到了什么?导出“落花生”的品质。
3、引出重点句,分析。父亲繁忙之中参加收获节真正目的是什么?引读出父亲的话,让学生来读。 “我”听懂了吗?再找同学读“我”的话。
小结:父亲从落花生讲到做人道理,“我懂”了父亲的话“做人要做?好处的人”“我”说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反问,引出下文。
什么是体面,什么是讲体面,什么是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诸多问题。当然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得体,自然,谐趣。
小结:他们都是落花生,他们都是(让学生补充)教师序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记在我地心里“这里故意说错一个字,让学生通过”记“、”印“的分析,感悟文章用词之准确。
紧接提问从哪看出这个道理印在了作者的心上。
许地中笔名叫:落花生
教师深情小节引起学生共情:“年仅48岁的许地山逝世后,郭沫若曾说,他不仅是个诚?,他的一生默默无闻,许地山——落花生,他一生做到了对别人有用“
为再次强调“有用”为以后的总结埋下伏笔。
4、总结写作特点
手指板书进行提示。问:为什么这样写?(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
5、辩论明析
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电子幻灯片,组织学生辩论(注意引导学生针对做什么样的人去辩论,而不是什么好吃,什么东西好看)。
6、明理激情
无论落花生还是苹果,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用。同学们无论我们将来做花生人还是苹果人,我首先讲究的是有用,对社会,对别人有用。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用、费劲龙,正由于他们把全部心思、精力放在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所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你们说对吗?我们从小立志做xxx(师生同说)。
语文《落花生》教案 20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落花生》一文正是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范本,因此,本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重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注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花生的图片,搜集关于作者许地山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2.搜集关于花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趣入课
1.导入:(多媒体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现在就请大家听听老师的这则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植物?
2.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PPT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其父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而常用笔名“落华生”。那么,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篇以趣味谜语引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花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介作者,暗示课文主题,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3)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师生交流,并检测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区别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便:多音字,有pián和biàn两个读音。通过组词区分读音。
榨:读翘舌音zhà,不要读成zhá。
矮:读ǎi,不读nǎi。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①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②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播种、吩咐、榨油、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快速读一遍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情。(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全文的段落,讨论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收获节。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分清主次
1.快速扫读课文,了解文章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你们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却只用几个词语一笔带过,而过收获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可见过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播放书写动漫,让学生观察。
2.教师强调书写要点。
浇:右下不是“元”。
慕:下面是“小”的右侧多一点。
矮:右下“女”的横较长。
3.教师范写“播、榨、慕”。
4.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巩固识字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功课的必备技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导入: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父亲的一席话,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情。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课文重点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学习课文,品读理解
1.自由读“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理解内容。
(1)多媒体出示第1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是写“种花生”的经过的?这些词语能颠倒位置吗?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居然”一词写出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说一句话。(注意:写句子时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议花生部分,思考:课文中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姐姐说味儿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之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虽不好看,但很有用。)
3.哥哥、姐姐和“我”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进行了几次议论?这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
(1)多媒体出示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①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对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
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
②教师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花生的特点。
①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上,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不是的。)为什么?(这是由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决定的。)
②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3)多媒体出示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4.通过品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人要做_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作者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对突出文章主题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代了时间,把整件事叙述完整了。第二句说明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
6.练习根据课文的主题,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主题。(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主题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认识。)
(3)小结:这篇课文重点叙述的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着重写了父亲的议论,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其他内容对文章的主题起说明交代的作用,略写。我们在习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设计意图:加强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以上设计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真揣摩,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总结写法,感悟道理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事物,都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作贡献的人。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读写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作者借物喻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四、课外延伸,妙笔生花
1.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事物,你会想到身边哪些人?让我们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
2.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后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思考主要写了哪件事,课文中他们是怎样议论花生的。找出他们对花生的议论,看看父亲是怎么议论花生的,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的道理。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语文《落花生》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落花生》教案01-25
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05-14
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09-07
落花生语文教案01-26
语文《落花生》教案(15篇)01-25
语文《落花生》教案 15篇02-21
语文《落花生》教案 (15篇)02-21
小学语文落花生教案(14篇)05-18
语文《落花生》教案汇编1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