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13页例1。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因数是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并分析身边的问题,教材中的铺砖这一实际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课前我特意创造性加入了课前的游戏将公倍数知识蕴藏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前能够感悟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实际经验,但是铺砖的生活情境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形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0页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熟悉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学生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色圃中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长方形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师课前谈话:各位亲爱的同学,我们已经认识了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而且还学会了如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为了表示对你们在学习上的收获。周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带给大家一首最原生态的歌曲,看看我们在共同庆贺的时候,还能在学习上得到什么!
2.师出示歌唱要求:一起来看歌唱要求:男生每2秒唱出歌词“嘿”,而女生则每3秒唱出歌词“哈”。师:大家已经明白要求了吗?一起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关注时钟上跳动的数字,按照要求一起唱出歌词。
3.在学生完成第一次试唱后,教师提问:根据要求,在哪些时钟数字时男生会唱出歌词?大家同意吗?师板书,同时小结(2的倍数)然后继续提出:男生已经找到了他们的时钟数字,看一看在下一次的歌声中,女同学也能找到属于你们的时钟数字吗?一起准备,请关注滚动的`时钟数字。女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属于你们的时钟数字。请告诉我们,大家同意吗?师板书,同时小结(3的倍数)现在我们把歌声中再加入一点配乐,一起来看。能够做到吗?设计意图欢快的歌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瞬间变得触手可及。而在欢快的歌声中,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运用倍数的知识来说明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数学知识和活动要求的联系。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欢快的歌声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这样的数学课堂也别具感染力。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授
1.看看我们的歌声中,加入了配乐会有多么的雄壮。并播放课件出示要求:男生每2秒唱出歌词“嘿”,同时拍桌子,而女生则每3秒唱出歌词“哈”同时击掌。
2.学生在完成歌唱后,教师提出:在我们的歌声中,只有男同学齐唱,女同学齐唱的歌声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对,还有男女生的合唱。你能找出男女生在哪些时候会一起唱出歌词呢?师板书数字,同时小结(2和3的公倍数)
3.在学生指出合唱时间后,教师相机提出:看来我们在歌声中还找到了关于倍数和公倍数的知识。接下来,让我们带上知识走入生活,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一起来看。
三、引入新知
师:出示张叔叔要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瓷砖在外墙铺一个正方形。(用的都是整块),你觉得可以铺出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最小是多少分米?
1.阅读与理解师:请孩子们仔细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回答,老师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与解答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1)请你通过画一画,铺一铺或者写一写等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并讨论交流各自的操作发现。
(3)小组长对本组交流意见进行整理,填好记录单。
学生分小组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师:哪些小组使用摆的方法,哪些小组使用了画的方法。请小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组内的摆或者画的成果。配以记录单进行说明或者讲解。
(1)汇报铺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对铺出正方形的过程加以说明
(3)使用记录单,说明铺出的图形各边长度的变化
(4)确定正方形的边长数字是多少?
3.回顾与反思。
师提出:就只有这几种铺法吗?难道就要这样一直画下去、摆下去吗?
生:不需要,只要是2和3的公倍数都可以是正方形的边长。
师:看来,我们要把铺砖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公倍数的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解决了。
师:用这样的瓷砖能铺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吗?能铺出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吗?
师:看来要解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找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步奏,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达到知其然而所以然的效果。学生的铺砖环节能够充分感受问题转化的过程,而记录单上数据的变化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回顾与反思中,让学生中我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既对知识进行了总结,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渗透。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看来,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而且也帮助张叔叔铺砖的实际问题。现在让我们带上知识走入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并出示:xx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每6人一组,每9人一组都刚好完。而人数在40人以内,人数肯能是多少人?一起来看大屏幕,根据你的阅读并理解,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现在呢?请告诉我们你的结果。
2.练习二
(1)出示练习二。xx班共有学生40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每6人一组都要刚好分完。如果全班同学都要参加,至少还要从别的班借多少人?
(2)阅读收集数学信息。
(3)抽生根据数学信息分析并解答。
3.走入生活第二季:
(1)出示:李老师生日的月份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李老师可能出生在几月份?
(2)师提出:根据阅读,你作出了怎样的分析?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出:现在我们可以把问题当中的一个词换作哪一个词?师:月份数一定是在10月,那日期数又是哪一天呢?继续探秘:
(3)出示:生日的日期数比4的倍数多1、比6的倍数也多1、李老师生日的日期数可能是多少?现在你如何分析呢?抽生回答。
五、课堂总结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赞美,顺势提出:让我们再一次走入歌声中,一起找到属于数学的快乐。一起题前祝愿李老师生日快乐。在学生的歌唱后继续追问:
第1次合唱是几秒?
第3次合唱是多少秒?
第101次合唱是多少秒?
现在怀着快乐的心情,你想告诉所有的同学和老师一点什么?
在学生总结后,出示结束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使用歌声让学生来作为课堂总结的前奏,既能够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还能够让课堂教学首尾照应。快乐的歌声能够让学生在祝福的同时再一次提升对于公倍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是对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一次感悟,达到了知识渗透与情感育人并行的目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0.7x5 9x0.8 1.2x6 0. 23x3 14x3 1.4x3
口算后提问:从14x3和1.4x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6x7 1.36x12 30.8x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2.4x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2.4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x0.8
1.9 2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x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x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x0.4 0.08x0.9 7.3x0.06
9.1x0. 03 0.25x0.23 45.9x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x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x3、教师板书:3.5x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x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x3=9元,5角x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x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x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x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x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x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x23=3404
14.8x23=( ) 1.48x23=( ) 0.148x23=( ) ( )x(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x10= 0.56x100= 3.78x100=
3.215x100= 0.8x10= 4.08x100=
⑵4.1x9= 1.2x3= 5x5.8= 0.28x3= 16.5x4= 0.796x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 )x( ).表示求( )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 )x( ),先得出积( ),再从右起点出( )位小数,得( )。
3.笔算练习。
0.32x47= 1.6x52= 64x0.25= 1.37x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 1.4x4x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x4=16(盒) 1.4x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x25=60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x25=( )
(2)2.4x25=( )
(3)( ) x25=0.6
思路导引
(1)24 x 25 = 600 (1)24 x 25 = 600
↓x10 ↓不变 ↓x10 ↓÷10 ↓不变 ↓÷10
240 x 25 = (6000) 2.4 x 25 = ( 60 )
(3) 24 x 25 = 600
↓÷1000 ↓不变 ↓÷1000
( 0.024 ) x 25 = 0.6X
小结: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x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 33x4= (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4.6x6= 8.9x7= 15.6x13=
0.18x15= 0.025x14= 3.06x36=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是教学的重点。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为什么计算时要先通分。
四、教学活动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折纸吗?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折纸,看看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
2.活动要求
师:取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中的一张,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汇报各自的探索过程。)
师:(指着算式 1/2+1/4)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不同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2.交流讨论
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从中找出两种学生认可的方法:
师:比较上面两种方法,你最喜欢用那种解法?
生:第2种。
师:谁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道理?
3.联系折纸,理解算理。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同学们都认为先通分后相加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1.试着解决减法问题
1/2-1/4 =?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3/4+5/8与9/10-1/6,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
(学生练习后全班反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四)总结评价,回顾反思
师: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教学反思:
1.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节课不仅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关注了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如让学生大胆表达、主动发现同伴或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在基本理解难点的基础上,着重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等,既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又重视了知识与技能。
2.注重操作的实效性
学生动手折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现加法算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地理解算理,在本节课中,这方面利用的很好。
3.注重备学生
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练习五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能准确的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对单元知识小结。
二、练习
第1题
把本题的练习作为一个实践活动,即让学生统计家庭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并分别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本题是一道相对开放的题,学生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可以是一步加减的问题,也可以是两、三步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从多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
第2题
由于本题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的对象是用不同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因此,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把两个数化为相同表示的形式。如“?/15比0.7小",在解答时可以把0.7化为分母是15的分数,即化为10.5/15。从中可以确定这一题弄脏的数字范围是1~10。同样,右边的一题可以将3/5先化为小数,然后确定弄脏数字的.范围。当然,对学生在解答本题时,只要说对符合要求的某一个数字,也应加以正面的肯定。
第3题
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己算一算,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接着出示第⑵题,尝试一下学生能否根据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类似的题目,以增强学生观察的机会,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也可以请学生独立地出题,以供同桌同学进行练习。
〖实践活动
本题主要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其和是1、为了比较形象的增加学生的可操作性,所以运用建造“分数墙”的形式。但在学生搭分数墙的实际操作时,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的散乱情况。为操作的方便性,也可以不剪纸条,事先准备若干条相等长度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这样也能起到相同的练习效益。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理解?
学生回答
二、创设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找到这个日期的?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老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4,8,12、16,20,24,28 它们都是()的倍数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 )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 )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讲授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 ,12 ,18,24 30,36……
9的倍数:9,18,27,36……
6和9的公倍数: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
教师: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
学生:会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全班交流并板书。
还可以这样表示
3的倍数 2的倍数2
(3)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四、通过这几题的学习,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我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五、归纳总结: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
(2)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
(3)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六、随堂练习: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8 3和8 6和156和9
4和106和8 4和108和10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3、练习:六盘水火车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12路每3分钟发车一次,13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公交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七、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分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公因数?
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 4和6 9和18 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引出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介绍短除法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怎么计算的?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4)试一试:你能找出12和1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2、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练习、自学、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钟)
(一)复习
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出示目标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6分钟)
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
自学方法:先独立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组织,提问,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
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15分钟)
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 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大数翻倍法:8,16,24,…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③分解质因数法:
8=2x2x2 6=2x3
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④画图法。
4.用喜欢的方法求 12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
5.用分解质因数法求 18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四、质疑探究(4分)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4 和 5 13 和 7 48 和 16 17 和 85
小结: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小结检测(6分钟)
(一)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二)检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5,9] [18,24] [18,27] [14,21]
[32、40] [25,45] [26,39] [54,63]
2.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六、堂清(6分钟)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 9 5和10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02-07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8-27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1-1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案02-22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03-04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03-02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01-14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10篇02-07
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教案(10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