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三、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5、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二、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等词。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操作步骤:
1、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
操作步骤: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小结:
⑴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五:练习书写,完成作业
目标:巩固词语
操作步骤: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教学反思:
1.本人的上课流程太快,思路不清晰,基础知识和全文脉络的分析不明确;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极少数同学还是比较差。对于灵活性较强的问题,解题能力较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原理分析:
1本人是欠缺教学经验;
2学生原有基础较差,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
整改:
1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教深教透。
2多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注意关注基础较差的同学,注重他们的听课效果。
3注重较好同学的能力培养。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4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方法手段: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 幕 墓 暮 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试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二、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三、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6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自己读书自己解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分组试验。
第一组:负责试验场地的布置莫
第二组:负责第一次试验
第三组:负责第二次试验
第四组:负责第三次试验
各组都要填写好试验报告
附试验报告:
试验次数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证明
1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不靠眼睛
2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靠耳朵
3封嘴巴
铃铛响个不停
靠嘴巴
(楷体字由学生填)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试验情况,同时展示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5.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疑问。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2.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指名贴卡片。
4.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5.拓宽知识。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6.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指名进行比较。
②师生评议、补充。
③各自进行比较。
七、编演童话故事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非常奇怪,仔细观察原来是雷达帮助飞机夜间飞行。他是如何帮助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雷达。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八、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课前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原来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课件出示朗读,学生闭着眼睛听。)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屏幕出示蝙蝠)认识它吗?[蝙蝠(齐读正音)]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揭示课题:蝙蝠与雷达(齐读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初读的感受。
1、同学们真会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带着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试着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读后汇报,指名同学说说读后知道些什么,开始指名中下一的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概内容指名较好的.同学回答。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找出课文中蝙蝠与雷达有关系的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读并提问题。过度:是啊科学也是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实验一做就不可能一定会成功,找出科学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并说说理由。体会科学家的发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细品味反复和终于。
2、哪些句子是描写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读读并说说理由,用即使也仿照着说说话。有新问题吗?(蝙蝠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3、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张实验表。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蒙上眼睛铃铛不响不靠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铃铛响要靠耳朵
第三次封住嘴铃铛响个不停要靠嘴
4、研究结果表明蝙蝠夜间飞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有新问题吗?(怎样配合探路的?)接着再找找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指名同学起来说并说说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解说。
5、受到蝙蝠夜间飞行的启示把雷达应用到飞机上,读读相关的段落。模仿老师的课件在课文的图上画一画边画边说。让同学演示演示,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来解说解说。飞机就能在夜空安全驾驶了。
6、观察板书说说发现了什么?说说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再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所以课题用和联系起来。
四、巩固课文,齐读课文。又从课文中有哪些新体会。
五、总结:
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将来为人类造福。
六、扩展练习:
课后阅读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把收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帖在教室后边的墙上作为墙报一起分享。
七、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无线电波天线
蝙蝠障碍物雷达
耳朵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
1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2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合作交流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品读体验: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
4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巩固延伸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
板书:蝙蝠和雷达
耳朵雷达
蝙蝠飞机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9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以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对于发明雷达的启示,揭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某些仿生学的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这课的教学目标通常定位为: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有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目标,我想我们的教学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尝试,以便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新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而且是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且是生长生命的土壤。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既要有“智商” 的培养目标,又要有“情商”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标准试验方案中指出,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情商”。
在《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读课文就能发现,再多读几遍就能弄清。如果把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实际上等同于通过记忆储存知识,既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又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减弱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我们给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家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能使他们产生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对于以往的教学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探索。
二、教学过程新
由于教学目标中,我们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随之而来的教学过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我们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1、自读理解,调动情感。以往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谓引导,即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情感因素被忽视。渐渐地,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麻木”起来。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信任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看看自己读书读懂了些什么。这样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知识的起点、他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在学生的发言中,我们看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问题: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示;蝙蝠探路不是靠眼睛,而是通过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进行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蝙蝠探路的秘密是通过嘴巴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耳朵里;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看到这里,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再也不可能像原来那样,继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弄请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上了。因此我们认识到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必须充分的信任学生,因为它所带来的是学生所给予的巨大回报,有时他会让你感到意外,甚至是令你惊喜。
让学生自读理解这一过程,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虽然有的还很浅显,但学生对课文有了自我的理解,并给了他们巨大的酝酿情感的空间,使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到了自己体验学习的成功快乐,从而产生了乐于学习的积极态度,对于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注重过程,培养态度: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我们认为以往的教学中,只把弄清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做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就存在中结论、轻过程的问题。我们把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为本课的研究重点,激励学生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的做法是:当学生自读理解之后,自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接着,再请同学们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发明雷达的。经过学习讨论,同学们发现,科学家发明雷达经历了四个过程:发现问题(蝙蝠夜间能够安全飞行,飞机夜间飞行存在很多危险)、提出问题(蝙蝠夜间是怎样探路的?是不是蝙蝠的眼睛非常敏锐?飞机夜间飞行能不能像蝙蝠那样安全呢?)、解决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结论。)、摹仿发明(摹仿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雷达。)在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科学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同样是夜间飞行,蝙蝠很安全,而飞机却不能在夜间安全飞行这样的问题,这教会了学生要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看到科学家发现了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提出了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特别敏锐?这样的问题,他们知道了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来提出问题(弄清蝙蝠探路的原理,可以解决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人类和动物一般都是用眼睛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这个问题又使科学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此学会提出问题是非常关键的。然后,教师和学生一块儿着重探究科学家是如何试验的。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假如你们就是科学家,四个同学组成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开始进行试验。”要求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场地布置的、负责试验方法的、负责记录试验结果的、负责得出试验结论的,还要求每位科学家谈谈自己是怎样想的(比如:场地布置方面,谈谈为什么选择一间屋子?为什么要横七竖八地拉些绳子,还要系些铃铛?实验方法方面:为什么要先蒙上眼睛?……这些问题体现了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还可以由其他同学提出疑问,由试验人员来解答)。
学生进行角色换位的过程,让学生去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情景,使他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显得兴奋、投入,他们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揭开了科学研究神秘的面纱,他们感到,原来科学研究是这样的啊,我们也能搞科学研究了,虽然这不出自于孩子们的口中,但这确实形成了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他们终生受用的。
科学家是如何得出结论的?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学生探究,因为每次试验,他们都会得到一个结论,第一次试验的结论是:蝙蝠飞行不是靠眼睛。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的结论是:蝙蝠探路和嘴巴有关、蝙蝠探路和耳朵有关。三次试验的结论是: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当他们学到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弄清了蝙蝠探路的秘密时,同学们从“反复”一词中知道科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才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体会到科学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搞科学研究就应该有不懈努力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3、拓展延伸,形成价值观:
当他们学到科学家发明雷达这一部分时,我们又让他们想一想,科学家的发明有什么目的?学生知道雷达使飞机能够安全飞行,从而明白了科学家的发明是为人类服务的。这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积累谈谈还有那些发明是人们从生物学中得到的启示?学生思考后有了反馈:人们从齿轮形的小草割伤了手指中受到启示,发明了锯,人们从蜻蜓飞行的原理中受到启示,发明了直升机……趁着这个时机,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表示也要向科学家们一样发明许多东西,为人类服务。这不就是形成了一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吗?这不是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体现吗?
通过这篇课文的探索,我们感到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让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0
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合作交流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品读体验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嘴巴超声波天线无线电波
障障
碍碍
反射物反射物
耳朵荧光屏
(蝙蝠)(雷达)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巩固延伸
①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②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③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
板书:蝙蝠和雷达
耳朵雷达
蝙蝠飞机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1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巩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解说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解说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C.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什么是仿生学,教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教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 仿生学小资料 搜集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回读,观察小练笔
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②课堂小练笔:描述配合的情景。
a.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b.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述两个小演员相互配合的情景。
c.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2
蝙蝠和雷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 机能够安全夜航。
三、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二、重点、难点
1.领会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从书、词典辞海、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板书:蝙蝠
(1)同学们,对于蝙蝠大家都见过,那么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2)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课文题目用“和”把蝙蝠、雷达联系在了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学习了课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自学。
(3)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讲解形似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的内容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四、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3—6)讲蝙蝠飞行秘密。
(二)(8)雷达怎样帮助飞机在黑夜里安全飞行的。
(三)归纳两者关系。
五、齐读课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词语,回顾课文大概内容。
(二)按要求,读课文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思维
联系世界生活,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发明是学习动物而来的?
五、作业布置
1.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2.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学习哪种动物,制造什么?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3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板书设计:
7蝙蝠和雷达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
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5、指导朗读。
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6、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实验报告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仅仅这三次试验能证明这个结论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
你能说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吗?在这里去掉行吗?为什么?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老师边听学生填空,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蝙蝠飞行原理图。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七:作业布置:
师:回顾全文,科学家发现问题(第1、2段),提出疑问(第3段),在经过试验解决问题(第4、5、6段),最后得出两种事物的联系(第7、8段),让读者一目了然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课下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我又在两个班进行讲课,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填写的实验报告单,由于报告单由三次试验的三行改成四行,学生讨论更是热烈,而且大都能说出老师为何又设计了四行。小组活动有序、省时,为下面的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说、画、讲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也显得容易多了。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相关文章:
蝙蝠和雷达语文教案02-05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01-10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4篇)01-26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4篇01-26
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精选14篇)01-26
蝙蝠和雷达语文教案13篇02-05
蝙蝠和雷达语文教案(13篇)02-05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03-23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