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26 19:24: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热】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热】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室里

  (一)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 折方向板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二)认一认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课件演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出示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1. 你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说一说学校与这四座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吗?还有不同说法吗?

  2.在学校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课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现在请辨认方向的高手指南针来告诉我们。(课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针上一般刻有八个主要方向,有北、南、西、东,刚才大家给这个方向起了一个名字,指南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真棒!

  (学生欢呼。)

  4.我们认识了四个新方向,现在,大家能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说说。)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制方向板,对所学的新方向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我们学习了四个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1. 想想怎样折,再写一写。

  2.你是怎样做的?(演示)

  现在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想一想、试一试。

  (四)试一试

  (设计意图能正确使用方向板,会用它来辨认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怎样使用方向板呢?(学生说想法。)

  使用方向板时,必须要先找准教室的某个方向(如北面),然后将方向板的这一方向(如北面)对准教室的相应方向(北面)摆好,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说)

  3.利用方向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请第几位学生站起来,和你们东北方向上的同学握握手

  4.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动物园这个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从辨认平面示意图上的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师: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八个方向,还在教室里找准了方向。请同学们带好方向板,现在我们就准备去游动物园。

  师:老师把学校里的花园设计成一个动物园,现在想请5名同学做动物管理员,其他同学做游客。

  (一)公园大门口(对象:动物管理员)

  这是动物园的示意图,在蘑菇亭的周围有哪些动物馆?你喜欢它们吗?你想负责管理哪种动物?

  1. 岗前培训

  礼貌接客。如果游客能准确地说出动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请他看动物,还要送他一枚动物馆的纪念章;如果说得不正确,就请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再试着找动物。

  2.找位上岗

  看看示意图,你负责的动物在蘑菇亭的哪个面?现在,我们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员找准方向成功上岗后,带上动物头饰。)

  (二)公园外(对象:游客)

  1. 明确目的

  游客们,请集合,我们准备进动物园了。进园时,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辨认好方向。因为只要你能找准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欢的动物,还可以获得动物馆里漂亮的.纪念章!

  2.介绍情况

  这个动物园有两扇大门――南门、北门。如果你从南门进动物园,根据示意图,很容易就能找准方向看到喜欢的动物;如果你从北门进动物园,那可具有挑战性,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错方向。

  想想,你决定从哪扇门进动物园呢?

  请决定走南门的站这边,决定走北门进的站那边。(分开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图要看仔细,这样才方便寻找动物所在的方向。

  动物园的正中心是蘑菇亭,咱们就以它为观察点好吗?不管你往哪扇门进,都要先到动物园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听清了吗?

  你可以邀请周围的同学和你一块逛动物园,商量好了吗?出发吧!

  (三)蘑菇亭

  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准确地辨认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并得到动物馆的纪念章。游完动物园的游客回到这儿集中。开始活动。

  (活动中,游客要向动物管理员指出他所管理的动物馆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只要游客答对,管理员就在他的方向板上盖纪念章;如果游客答错了,管理员将请游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

  1. 反馈

  (1)你得了几枚纪念章?

  (2)介绍你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上看到了哪种动物。

  (3)我们要去猴山,就要往东走。我们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问题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个方向?大象馆呢?

  (2)刚才在蘑菇亭观察老虎林是在东北面,大象馆在东南面,为什么这会儿又说它们分别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变了。)

  3.小结

  今天大家都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我们还要向今天从北门进动物园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发掘学习的乐趣。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他们自己编方向的名称。当他们发现指南针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编的方向名相同时,不禁欢呼起来,因为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问及老师站在同学们的哪个方向上时,学生产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论,最后,他们非常了不起地说出: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说法不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我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接着教材的情境继续创设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体验生活中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境中的两扇入园门的设计,注重了学生间的差异。总之,此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学设计上紧扣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才会乐学、愿学,学到真正有价值的数学。

  〖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敢于分地点教学,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学生自己编方向的名称,认识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生活空间中辨别方向到平面图中辨别方向的抽象认识过程。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创设了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材料与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从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完成从辨认平面示意图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一设计值得提倡,即设计了两扇门,由学生自己选择入园的门。由于示意图的指向标方向全是指北面,学生从北大门进,动物园中的动物方向就刚好与示意图位置相反,这样,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有了选择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能根据条件正确找出有关倍的关系。

  3.根据情景图,围绕几是几的几倍来自己编题并回答。

  教学重难点:

  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三、练习

  1.师出示情景:

  (1)小丁丁们一起到动物园玩耍,看到了什么?大象:10只长颈鹿:5只大狮子:2只小狮子:6只

  (2)大象、长颈鹿只数作为已知条件,可以提哪些问题?算式呢?一共多少只?10+5大象比长颈鹿多多少?10-5还有吗?大象的只数是长颈鹿的()倍?

  (3)像这样,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是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2.出示:几是几的几倍1.认识“倍”。

  (1)问:大象的只数是长颈鹿的()倍?你是怎么知道的?10里面有2个5。

  (2)如果请你来列个算式,可以怎么列呢?用除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求大象是长颈鹿的几倍,就想10里有()个5,算式是10÷5=2

  师:倍不是具体的'单位,所以2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2.找有关倍的关系。

  问:除了大象和长颈鹿,还有哪些动物的只数也有倍的关系呢?找一找,说说()是()的()倍,列式计算。

  1.P37页2填一填,算一算。

  你还能提其他哪些问题呢?自己说一说,四人小组交流。

  2.P37页3、4,看图填一填,列式完整解答。

  3.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桃子9个20元苹果3个5元梨6个15元用学过的本领编题并列式计算。

  看图个别说同桌讨论个别说说齐读个别说说指名说同桌说说个别说自己说说指名说独立练习汇报交流独立练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法打下基础。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20个苹果

  师:要把这些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面,你可以怎样分?

  (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一盘放4个、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一盘放一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3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2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每4个放一盘则不够。)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二)合作学习

  1. 活动一:每盘放2个苹果,12个可以放几盘

  小组内交流

  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二六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6盘。

  生2:2+2+2+2+2+2=12,可以放6盘。

  生3:12-2-2-2-2-2-2=0,可以放6盘。

  生4:12÷2=6,可以放6盘。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2.活动二:每盘放3个苹果,12个可以放几盘?

  请学生用12个圆片摆一摆。同桌交流。

  (学生小结:略)

  师:观察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总数、分的份数、每份数。)

  发现分的每份同样多。

  (3)试一试 书34页1题(学生可用学具摆)

  在班上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35页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思考题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的平均分,通 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的 现象。知道学习除法的必要性,了解除法分 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理解除法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除法分 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2种解决这一问题的 方法。在此基础上,我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 分的两种情况。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对除法有明确的认识,其实也是培养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让学生分,积累经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 :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 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排列”。

  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

  (2)引出“组合”。

  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板书: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个数的组合:5、7、9

  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

  ①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

  ②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③评议方法。

  看哪种方法。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

  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课件演示比赛方法。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

  (2)搭配衣服。

  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3)回家乘车付钱。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委愉快,同学们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

  板书设计

  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虑顺序

  组合不要考虑顺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8×5+3-=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3.7=8.5

  解:5-=8.5○()

  ()=12.2

  -=()○()

  -=2.44

  检验:把-=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3.7=()

  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2.55是原方程的解。

  8--4×14=0

  解:8--()=0

  ()=56

  ()=56÷8

  -=()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4×14=()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6-=42

  ⑵6-+35=77

  ⑶6-+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A.5--6=20B.30+5-=75C.30-5-=5D.5-÷3=20

  2、2-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2.5=32.5()②2--30=60()③2--3×5=45()

  ④2-×7=42()⑤30×2-2-=12()⑥2-÷12=35()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15=120的解是-=15。()

  ②5--3×6=22的解是-=9。()

  ③6-÷5=12的解是-=15。()

  ④12×5-3-=30的'解是-=10。()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7.2=10

  0.4(--5)=16

  1.2-+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3.5=17.5

  解:--3.5=17.5÷7

  --3.5=2.5

  -=2.5+3.5

  -=6

  7--3.5=17.5

  解:-=17.5+3.5

  -=21

  7--3.5=17.5

  解:-=17.5+3.5

  7-=21

  -=21÷7

  -=3

  2-+4×3=48

  解:2-=4×3

  2-=12

  2-=48-12

  2-=36

  -=36÷2

  -=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千克,()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5×7=70+7

  ②2×3-+5×7=70+7

  ③(3+2-)×2=30

  3、如果2-+4=16,那么4-+8=()

  4、⑴-等于什么数时,3--9的值等于12?

  ⑵-等于什么数时,3--9的值大于12?

  五、复习小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钟,纸片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五、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教案数学上册03-20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1-02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29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2-1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3-31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2-1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