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声音的独特魅力,对自身的听觉进行初步的关注和了解。
2、能用水彩笔和油画棒,以不同的点、线、面、色彩表达不同的声音。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自我的感情。
教学重点:使用绘画工具,利用不同的点、线、面,描绘听到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声音的表现和自我感觉、自我意识相联系。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各种声音的录音3、范画、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
教和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的美术课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教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邀请学生一起开展拍手游戏。
⑴ 模仿教师的拍手节奏拍手。拍出轻重不同、快慢不同的声音,感受掌声的节奏,体验快乐。
⑵ 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的掌声,增强趣味,加强对声音的感受。
3、大家拍手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拍过了就没了,你有没有办法把掌声留住?
我们可以把掌声画下来,激励学生尝试用点、线、面描绘声音,进行第一次作业。
4、展示并讲评作品,总结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
揭示课题——画声音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比较,真实感受听清脆的铃声,感受和掌声的不同,你觉得这样的铃声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试一试,第二次作业。讲评作业,从作业中反映出声音的颜色。并体会出声音不同色彩也会不同,原来声音是有颜色的。
2、模仿感受学生模仿生活中有哪些喜欢听的声音和害怕听到的声音,通过回忆、模仿,再一次感受丰富的声音。
3、介绍学生作品《外公的呼噜声》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点、线、面的灵活运用。
4、考考学生的小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声音的变化。媒体播放风声,感受高低不同的风声变化。进行第三次作业:画出声音的变化
5、展示讲评作业
6、考考你的眼力展示德库宁的《喧闹声》 你可以从图画中听到什么声音? 总结:原来画中就有声音。
7、欣赏范图并播放相应的声音,进行比较,从中体会不同声音的不同之处并感受画面的不同。
8、欣赏范图
三、布置作业
1、听不同的声音 婴儿的哭声、雨声、雷声、鸟叫声、汽车的声音、直升机等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音。
2、利用学习过的点、线、面的知识,来画一种奇特的声音。要学会找到声音的色彩及表现方式。
四、巡回辅导
辅导学生运用不同种类的点、线及色彩来表现声音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学生自己讲解
2、总结本课内容
18、卡通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卡通画是一种结合一定情节内容并与传播途径紧密相连、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卡通画常常与“漫画”的.艺术形式“纠缠不清”,它以连环画的样式出现的时候也很多。卡通作品,有时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或者是各种读物上,有时又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优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2.读画: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绘画中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令画面层次更丰富。本课通过学习绘画法和拼贴法,让学生建立用美术语言表现前后空间感的意识,为以后的美术表现作铺垫。
物体由于前后位置不同,会产生前后遮挡变化。生活中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无处不在,提醒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观察这一美术现象,并学习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本课教材提供了多幅有前后遮挡关系的图片,启发学生用美术思维来看身边的世界。教材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实景照片旁,配有简笔画示意图,一方面表现前后遮挡关系,另一方面还传达出一个信息:身高差不多的陶俑,由于摆放的'位置逐渐退远,给人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视觉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两种表现方法,一是剪贴法,即由远及近的粘贴顺序,便于学生理解前后遮挡关系;二是绘画法,即教材下方的三幅学生绘画作品,较好地体现了遮挡、近大远小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构思自己的作品作好铺垫。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采用以下环节:找生活中的前后现象——游戏探究,对比感知——欣赏感知——探究远近关系——剪贴法表现前后、远近关系——展示评价。第二课时教学绘画法表现前后,即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被遮挡住的地方就不画。通过欣赏表现前后、近大远小现象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物体前后遮挡产生的空间美感。
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情景导入:两只玩偶争宠,排队争第一。一会儿玩偶A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B,一会儿玩偶B跳到前面来挡住玩偶A,让学生判断谁在前、谁在后。
揭示课题:前前后后。
(二)发展阶段
1.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遮挡现象,判断什么物体在前,什么物体在后。
出示书中的知识窗: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游戏探究,对比感知,前后遮挡产生的层次美感。
(1)教师出示用吹塑纸剪的五个水果,教师拼摆无任何遮挡的零散的效果,请学生说出感受。
(2)各组游戏,随意拼摆,尝试探究怎样摆放物品更具有美感?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画面要有局部遮挡,才会有层次感。
3. 欣赏感知。
课件出示资源包中有前后现象的作品图片,学生感知前后关系使画面更生动,更符合视觉审美。
4.探究远近关系
(1)欣赏书中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为什么一样高的陶俑看上去会有的大,有的小?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书中知识窗:通过逐渐缩小物体的尺寸,产生远近的感觉。
(3)课件出示生活中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拓宽学生思维,请学生说一说这种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小结:画面中有前后遮挡及远近的不同,能使画面更丰富,更生动。
5.怎样把刚才发现的前后、远近关系表现出来呢?
(1)各小组继续玩老师提供的剪贴半成品,各组学生试着摆一摆,想一想先粘贴什么,后粘贴什么。
(2)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先粘后面的、远处的部分,后粘前面的、近处的部分。
(3)学生看书中步骤图,自学,明确方法和步骤。
6.启发构思
你想表现怎样一幅有前后关系的、远近感觉的画面?
(三)实践阶段
习作要求:
1. 用剪贴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远近感觉的作品。
2. 剪出物体外形轮廓——拼摆出前后关系——由远及近粘贴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示习作,同学间相互找一找画面中表现前后、远近关系的部分。师生参与评价,肯定优点,对表现不足的部分提出完善建议。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收拾、整理,维护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习形的渐变知识
重点:
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
学习形的渐变知识
教具:
范例、图片等
教学活动:
一、导入:
铁塔层层变小,
苹果慢慢变尖,
在挨舍尔的画里,
鱼儿渐渐变成大雁┄┄
这些都是渐变的形。
这种有规律的变化,
需要我们去发现。
二、板示课题
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出现了什么变化?
观察它们都是怎样变化的?
试一试,看说的最多。
还能画出更多的变化吗?
三、出示范例
寻找渐变的规律,发现了吗?是怎样变化的`?
五、作业选择:
1.观察、寻找自然和生活中渐变的形,选择一种最有趣的画出来。
2.可以参考例图来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想象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由人类的想象开始的,因此培养儿童的想像力不仅有助于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大有益处。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太阳只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但是自古以来,太阳一直是人类崇拜的对象,关于太阳流传的故事、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无不凝聚着世界上各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提供了丰沃的人文土壤。本课教材以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为线索,设置了“十个太阳”的课题,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想象、自由表现的练习空间。六七岁年龄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富于幻想,在他们想象中的太阳可能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好多方面的素材,不断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引导他们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或几个与众不同的太阳形象。
教学目标:
1、根据太阳的基本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一个或几个富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在广阔的文化情境中学习,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创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用具、学习用具:
多媒体、教材(内夹多个彩色太阳形小贴纸)、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学方案:
一、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请会唱的同学跟着唱,老师一边唱一边邀请两三名同学上讲台前面和老师一起表演。表演完毕,大家鼓掌相互鼓励。
2、教师带领学生回想刚才歌曲中唱到的:“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长大要播种太阳,只要一颗、一颗就够了,能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这首歌表达了小朋友热爱太阳,要给全世界送去温暖和光明的`美好愿望,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美好的愿望呢? 学生齐声回答:有。
教师:太好了!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用画笔来画太阳,让它来实现你们美好的愿望。
三、讲授新课
1、先请学生打开课本,教师请学生们看课本12页左下角,书上画有一位身体很健壮,背着箭篓,手持弯弓的壮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
教师:那么先请大大家看一段动画。 播放《后羿射日》,教师一边指点给学生看,一边描述:你们看,这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壮汉,英雄后羿在拉弓射箭,太阳从天空掉下来了……
教师:我们应该向这位英雄学习,学他勇敢,有本领,造福人类。
2、教师讲评太阳的画法要弃旧换新。
教师:接下来,我请几个同学上来画画太阳,每人画一个就行。(给学生一人一支粉笔)学生上讲台很快画出了平时常常画的那种太阳,只是每人画的大小和扁圆略有区别。
教师讲评:这几个同学的太阳都画的对,平时大家画的太阳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形状是圆形的,太阳的光线也都是直线条排列着。
教师:请同学们互相看看,你们虽然都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等五官,可是长相完全不同,一人一个模样,一人一种表情,如果全班同学都跟老师长的一个模样,那可怎么办呀?(老师做出发愁的表情) 学生:哈哈!(全班同学小起来)
老师:如果世界上的生物都长成相似的模样,这个世界不光单调乏味,还会天下大乱。 学生:是啊!
教师:太阳的一家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十个太阳画成一种样子。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把太阳画的有特色呢?让他们每一个都不一样呢?你心中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给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把学生们分小组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请学生举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记住: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小太阳贴纸奖励给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评价时亲手贴在他们的额头上)
只要大家大胆想象,可以有多种创意,太阳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图形,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椭圆形的树叶……颜色也可以五彩续纷。太阳的光线可以是各种不同的线条和图形,比如可以画像棒棒糖那样的光线,也可以画女孩子扎的小辫子那样的光线……最后还可以给你的太阳画上表情和五官。
教师:在你们当中,有很多同学的创意远远超过了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我自己画的十个太阳,请同学们欣赏。一会儿欣赏完了,你们也要画出自己的太阳,老师很想看看你们的太阳和我的有什么不同,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好不好?学生:好!
3、播放《十个太阳》;
大屏幕上出现旋转着的十个美丽可爱的太阳,还有彩色的美术字课题,学生们兴奋地发出感叹声。
教师讲解:同学们请看,这些就是太阳孩子,看看他们变成太阳的模样吧! 教师一边看一边用鼠标点击每一个太阳孩子,点到谁谁就会变成一个美丽的太阳。(美丽的太阳和可爱的孩子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视觉上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所以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的同时,也用语言描述其中某个太阳的模样。教师:看,这是太阳孩子里的老八,他是个可爱的小宝宝,圆圆的胖胖的小脸蛋,特别爱笑,再看,他变成太阳的模样也同样可爱,你们看太阳的光线像花瓣一样了……
教师描述完一个或者两个以后就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他的太阳是什么模样的。(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小太阳贴纸奖励给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评价时亲手贴在他们的额头上)
学生回答结束,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描述让老师的十个太阳变得更美了,你们对每一个太阳的喜爱是老师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故事的结尾吧!
4、播放:九个太阳孩子一个一个消失了,天空中只剩下太阳公公一个了……
四、学生创作:
1、教师提出绘画要求,让学生都能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愿意画几个都行。
2、教师可以把先画好太阳轮廓的学生作业拿到讲台上,用投影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欣赏,告诉学生画得快的可以涂色,慢的也不要着急,可以在课下继续画。
3、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指导和建议,不要轻易动手,及时表扬作业画的好的学生,并展示给大家看。
五、课堂小结:
1、互相展示作业,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
2、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十个太阳》这一课,同学们知道了后羿射日的故事,认识了太阳公公和它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剪贴了太阳,还用画笔画出了你们心中的太阳。课堂上积极动脑,认真回答老师的提问,你们的表现非常好,希望今后继续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
3、下课前,提醒学生带好下节课要用的美术用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教后札记:
在创作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物、动物及风景之间的关系,主题不突出。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材版本: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
*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观察。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奇特的建筑。
兴趣点:
*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
*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联想。
作业内容:
*异想天开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几座奇妙的建筑。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与平时我们所见的不同)的建筑。
*较高要求:造型奇特,表现的较细致。
*个性探究:构思与众不同,线条、色彩表现细致丰富。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教学课件、纸材、彩笔、油画棒、教师示范作品若干件。
水果卡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水果名称命名,如:苹果组、桔子组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堂准备
今天,这节课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水果卡片,这就是你们的组名了。
分小组,讲要求组合成各个小组
课堂导入
展示悉尼歌剧院图片,直接导入课题
欣赏大师建筑的美
课堂发展
*播放幻灯片:一系列建筑图片(附文字介绍)
了解大师建筑的历史、背景等,.
增长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图片:
1、这些建筑美吗?
2、美在哪里?
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各抒己见。(给小组加分奖励)
通过观察建筑的外形与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板书:
外形
建筑美 线条
色彩
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样的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归纳美术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美术概括能力。
1、习题:我们来猜猜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来源,请你连线。
神圣家族教堂 玉米
悉尼歌剧院 贝壳
美迪斯尼乐园 蜘蛛网
慕尼黑体育馆 球
2、是不是只能做这样的联系,还可能来自于什么事物的外形呢?
请每个小组完成习题。
不是,像悉尼歌剧院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海上的帆……
拓展思维
设计构思:
1、假设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呢?
2、你的建筑具有怎样奇特的外形?
积极发言,表达构思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表达设计意图
展示若干设计图稿,引导学生设计时,大胆想像。
受启发,更大胆的运用仿生概念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师准备的设计样稿用于启发学生,要注意鼓励学生更开阔的运用各种自然、生活中的事物设计,而不要受到老师范画的限制。
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适当意见。
小组讨论,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师生评价
给予肯定意见,说出需要改进的意见。
自评与他评、组评相结合。
从构思、线条表现、色彩表现等方面。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课后延伸
世界奇特的建筑还有很多,它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你们在平时要多看多想,希望将来你们中间会有人设计一些漂亮奇特的建筑。
课后学习和观察。
进一步了解有关于建筑的知识。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教学重点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奥松板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
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
(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
(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
(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初次接触五谷画,比较陌生。多数设计课均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较大,往往是制作的时间不够,课上很难有出色的作品。教师巡回讲解指导,参与到学生作品制作中,给予鼓励与学生一起完成。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教案01-04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06-21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11-11
小学美术学期教案06-09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25
小学六美术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