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理解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探究的条理性,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4、比一比。请学生任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
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
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认识。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探索: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问题启发:
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
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验证结论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现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1)尝试验证。(生写数,然后判断、交流、得出结论。)
(2)集体交流。
教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一个更大的数。xxx。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5、巩固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编排思想
1、探索最优方案(每个人都不空闲)。
2、发现规律(第n分钟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n—1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加1(老师),前n分钟接到电话的学生总数是2的n次方减1)。
3、应用规律。
三、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粉刷墙壁
一、教学目标
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三、教学建议
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
(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课题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x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x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x,不能随便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最好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
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
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
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
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
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
四、拓展应用
用数学创造生活。
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
在这40分钟的四步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
六、作业布置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x。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x。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x,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x。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指定条件的`图形。
三、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设计,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2、现在老师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想把它剪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应怎么剪呢?同学们动手试试。
3、出示课题《动手做》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小组内探讨剪切的方法。
2、师巡视。
3、小组汇报。
4、课堂内总结: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忆刚才你们是怎样剪平行四边形的,你们剪得边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2、总结:
(1)平行四边形:从一组平行边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2)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到对应边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从上底的一点到对边(下底)引一条垂线,这条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巩固练习
1、P21试一试第一题。
学生依次标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再找出它所对应的底。
2、P21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
画出给定底的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从设计上讲,仍然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先让学生大胆猜测、推导,从自己的演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画高时,学生们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不会用三角板去画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先人后己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及3张完全相同的圆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 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分类:
36÷6 = 6和80÷5=16的商为整数;
4÷5=0.8和5÷10=0.5的商为有限小数;
3÷7=和4÷9=的商为循环小数。
2、师指出: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分数与除法(板书:分数与除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创设情境,引入关系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儿童节,学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野游活动,到了野外,还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同班主任刘老师对想要买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计划,知道买哪些东西了,具体怎么分还没有计算,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详细的计划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吧!
师:请看我们班级为这次活动准备的食品:
食品名称食品数量班级人数平均每人分的数量
苹果40个47 40÷47
饮料39瓶47 39÷47
花生8千克47 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数的商来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能否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数来表示呢?等我们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自然会找到答案的。
2.层层深入,感知关系
师:我想调查一下,最近谁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用小数表示)
生:0.333…或
课件显示:1÷3=0.333…或
师:这个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生: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了,即:1÷3=(个)
(2)现在小组讨论:1÷3=中,你发现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与得数中的分子、分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被除数÷除数=
(4)师:现在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数用分数表示吗?
生:会!
师出示:40÷47=?39÷47=?8÷47=?
3.,巩固关系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大家看问题:我想把这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讨论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组可以行动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我们事先准备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张)
答:每人分得张。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⑥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b≠0)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b≠0
(引导学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所以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师生共同完成)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最后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填空:7÷13= =()÷()
()÷9= ()÷26=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12÷25= 36÷57= 30÷37= 33÷78=
7÷13= 74÷14= 77÷13= 78÷97
3、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4、“六一”联欢的时候,大家都会带好多自己爱吃的食品,你们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品尝吗?如果愿意的话,请说说你的打算,并编一道符合这节课学习内容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情感教育,教书育人
同学们,我刚才听了大家的各种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学们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给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着过“六一”儿童节了,到那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礼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但愿我们同学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亲如兄妹,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班级体!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a÷b= (b≠0)
3÷4=(张)
答:每人分得张饼。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小块方砖铺满某个平面。
教学难点:
计算铺满某个平面需要多少块方砖,多少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近期,家里要装修了。妈妈让小明设计自己的卧室怎样铺地砖。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帮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来研究一下铺地砖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积
1、买地砖之前要了解哪些相关知识?
2、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你们能帮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吗?
(二)分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所需地砖的数量,所需钱数
40厘米×40厘米
30厘米×30厘米
(三)汇报交流方法
1、学生汇报交流
2、得出结论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面积约为18平方米,用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你能帮小明算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四、全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3、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理解体积和容积概念;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选择运用。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5、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分数乘法;
(2)长方体(一);
(3)分数除法;
(4)长方体(二);
(5)分数混合运算;
(6)百分数;
(7)统计;
(8)总复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同学由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但他们思维活跃。有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全班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 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 7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六、辅导计划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3、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一、回顾圆的知识
圆:曲线图形
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做自主练习6、8题
第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1-19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3-13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5-03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2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2-09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3-1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9
五年级啊数学下册教案02-28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