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生字、生词卡片;课前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xx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4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四、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5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七、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领会儿童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体会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
2、思考: 冰心奶奶为什么把诗句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游春,孩子们也不例外。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作了这样的改动:“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交流读懂的内容,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指导字词的识记与理解。
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感召、聚精会神
3、评价读书情况,梳理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围绕“行”理思路。
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讨论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齐读课题,说一说作者跟着儿童的足迹到了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品读“儿童多”。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2、讨论交流,师相机点拨。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理解座无隙地,从而体会孩子的多)
③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呢?)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从而可以看出孩子的活泼可爱)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3、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
(二)品读“春光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为了找春天,找美好的春光,那么作者在儿童多处有没有找到春光呢?
1、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画出来。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讨论交流。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像喷花的飞泉”展示出海棠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美。)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3、指导朗读。
4、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三)领会儿童与花儿的相通之处。
冰心奶奶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体会: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3、指导朗读。
4、欣赏着满院的春色,看着满眼的儿童,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说)
(体会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
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作者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用饱满的笔触刻画了春天里的孩子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喜爱儿童,寄予希望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走近冰心。
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
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
2、诗集《繁星春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 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 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 提出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 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 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 指名认读生字.
(5) 出示文中词语.
(6) 学生认读生字
(7)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 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三、 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 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
(样子、用途)
3、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 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 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 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四、 探究学习
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 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五、 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
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兜、俊”5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种子实物。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虔诚”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很感动,心里充满了温暖?
3.查阅有关洋槐树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一)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
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二)学生自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审题导入,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它们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互动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
我心里一动”“充满温暖”“小心翼翼”等词句。②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词。
1.出示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检查认读情
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如“掺、惭”等。
2.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五、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3.在没读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里充满了温暖?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二)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我被感动的句子。
(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小女孩的认真使我感动。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与大家交来的种子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由心里一动”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虽然别人的树种很多,但籽粒里搀杂着荚皮和角柄,而小女孩就那么一点,但是“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由此看出小女孩拣树种是非常认真的,这种感动是对小女孩美好心灵的赞赏。)
(2)小女孩的虔诚使我感动。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这是作者在猜想小女孩是怎么捡树种的,那么你也能猜想一下吗?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作者为什么由小女孩联想到洋槐树在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衬托出小女孩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质。②小女孩的认真、踏实、虔诚,正是我希望的品质,作者仿佛看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2.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她是个纯朴羞涩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她穿着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着羞涩。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①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②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理读出来?
(2)“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①“刷”一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变化?②她惭愧的是什么?③谁能把小女孩的心理读出来?
(3)“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地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①“摇晃”和“掠一下”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②假如你看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想?③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她是个谨慎认真的小女孩。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一颗,两颗,三颗……
①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展平”、“凝望”、“抖”。②重点理解“凝望”,“小心翼翼”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③指导朗读。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的特点细致描写了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认真、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班级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预习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预习反馈情况及分析: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对孔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取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较好,对课文生字、词语能够掌握、理解,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不但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品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人?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的?他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五、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通过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限时作业设计: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2、摘抄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
3、补充孔子名言;
学而不厌,
三人行,
知之为知之,,。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练习理解重要的生字词,同时学习孔子的名言,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限时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词语含义掌握较好,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的句子抄写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板书设计:1神鸟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学反思:
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 “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 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走进丽江》是作家姜刚杰写的,课文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层清楚过渡自然;通过对丽江神奇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石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雄伟、纯朴、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读自悟,从而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设计理念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文本语言为载体,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寓情于景,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中感悟丽江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情感 。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轧云南的丽江,去领略那里特有的风光,想去看看吗?(多媒体播放神奇美丽的丽江)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看到了一座特别的古老的城市。
2、每家每户门口有小河、小桥、柳树。
3、还有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群山。
4、我感受到雪山美丽极了像一条龙。
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丽江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美丽、奇特)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读书习惯。)
二、初读感知全文。(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我会自己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纯朴、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文中丽江景色给了你什么印象?
4、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学生据要求自学课文)
二、交流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媒体出示,正音)
2、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
(1)、我读懂了丽江是个古老的城市,古城街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通道。
(2)那儿城市和我们这儿的很不一样布局奇巧、风貌奇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
(3)我读懂了玉龙雪山很美。师: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
3、谁说说整个丽江给了你什么印象?(生:神奇、美丽。 师板书)能把文中概括写丽江神奇美丽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多媒体出示中心名: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多形式指导读出喜爱、惊喜之情。
(设计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主动求知。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我会合作”内容)
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最能体现丽江“神奇美丽”的句段。在旁边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有不懂的可以标厂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四、精读课文,感悟神奇美丽
师: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一)汇报古城
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再播放古城声像图,指导按顺序观察。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1:古城很美、历史悠久。
师:说说它美在哪里?(用五花石铺砌而成)指导读句,理解历史悠久。
生2:布局奇巧。(请学生板书)
师:怎么说它布局奇巧呢?(生:八卦型放射状)指名读句子,媒体播放八卦图。能用画简笔画把古城的布局画出来吗?古城还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3:古城街道多,小桥多,柳树多,小桥两边有人家,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师:“城依水存、水随城在”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发表观点。这样的景色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怎么说?生风貌奇特。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喜欢这样的景色吗?谁来读?
师:作者喜欢吗?哪里可以看出?多媒体出示:“好一幅家家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指导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师:过渡拓展小桥、流水,人家、杨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古城风貌图,看到你会说什么,怎样赞美?作者呢?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指导读
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
师:也难怪作者这样赞美丽江。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设计理念:对古城风貌奇特、布局奇巧,学生认识较少,利用多媒体声像显示从而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八卦型放射状”,再画简笔画,感悟到古城的神奇美丽,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触景生情,感情得到升华,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汇报玉龙雪山
师:丽江古城多美,作者的描写多精彩啊﹗还有让你喜欢的景点吗?多媒体播放玉龙雪山图片。看了图片,玉龙雪山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山峰多,奇、美、高,像一条长龙。
师:哇,多美呀,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写具体形象的?哪些句子写法很特别?
生:1、“最前面的山峰……好象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写的好,把雪山写活了,把雪山的美写出来了。指导读。2、还用了列举具体数字的方法把雪山之多、高写出来了。……
师:看到这玉龙雪山,又读了课文,喜欢吗?作者呢?哪里可看出?媒体出示:丽江最吸引入的,除了有“高原古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指导读句
过渡:玉龙雪山真美,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其它景观
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喜欢吗?有这么多迷人景观,又这么迷人,所以作者高声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运用多媒体声像结合,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妙,三次聚焦中心句的朗读很具特色加深了学生体念,增强了感悟。)
五、回顾全文 升华情感
师:时间已是傍晚时分,要回家了,此时,你的表现会怎样?你的心情会怎样?作者呢?
生:我想多看一儿。我真不想走。……
师:多美的地方啊,老师看了也很不想走,作者呢?指导读出留恋,读到这我会对丽江、对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呐喊,回读中心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体会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
(设计理念:课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朗读开头,结尾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情感价值得到提升)。
六、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丽江这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你会怎样召唤你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的人来这儿游玩,请设计一则广告词或按一定顺序写一段导游解说词,向周围的人介绍一下这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采集本上。
2、课后收集丽江其它景观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家人或朋友听,进一步感受丽江神奇美丽的风光。
3、依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设计理念:关注个体差异,读写结合,让学生感悟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课件出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3)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的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课件出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19)
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课件出示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6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这件事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阅读中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
学生朗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
4.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5.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可借助录音机),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
3.交流、汇报。
(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
(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
(钓鱼——放鱼——启示。)
(3)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
如:①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③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
3.练习按课文填空:
( )湖面上,溅起了( )涟漪。
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并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
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
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
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小组内合作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2.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7
一、复习
1.提出问题、感悟文意
g)找出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同桌(小组)讨论。
2男女互动学习。先由一位男同学代表男生把自已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再由一位女同学来帮他解决问题;女同学把问题解答完了再反问那一位男同学是否明白了,这位男同学或其他女同学可用书本里的语言、或用自已从收本上知道答案证明自已说的是对的。教师从旁相机点拔,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大家互动、气氛高涨的学习氛围。
如:(1)男:
我不明白为什么小白兔听见湖中传来“咕咚”一声便吓得撒腿就跑?它为什么不回头看看是什么?
女:
因为小白兔的胆子很小。
男:
我还是不明白。
其他女同学可补充。
(2)女:为什么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通过男女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的学习形式,老师从旁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小兔、猴子、小鹿、松鼠它们没有弄清楚事情情的真相,轻易相信别人:而猴子能对事情问个明白、弄清楚真相,不随便相信别人。
二、品读句子、读书明理
a)课件出示,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狮子的对话,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一组句子练习读好。
b)通过请某某听我读、我能读好、我想听某某读、师生、男女、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害怕的语气,狐狸、猴子第一次说话也是害怕的语气,猴子奇怪、认真的语气。
c)思想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三、小组合作、演演故事
1、让学生自由找伙伴组合表演。
2、同步练习:
bǎ xià mian de yīn jié bǔ chōng wán zhěng
一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kàn pīn yīn xiě hàn z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jìn chū xiǎo māo mí lù huān lè qí zhōng( )( )( )( )( )
bǎ xià mian de zì jiā shang bù tóng de bù shǒu zǔ chéng xīn zì,zhài fēn bié zǔ cí.
三、把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小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板书:24、咕咚
湖响声
兔子喊咕咚来了
动物喊跑
狮子要看
结果木瓜掉下的声音
后记:
1.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识字、感悟和思考。
2.这节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3.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找答案、思想感悟。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远看:一簇簇的绿叶 绿的可爱 许多棵
榕树 一棵 两棵 这男国的美丽的树
近看:数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缝隙
到处是鸟声 到处是鸟影
鸟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枝上叫 飞起来 扑翅膀
【四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01-23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07-23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卫星比武教案04-07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01-24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01-24
语文s版下册教学计划06-27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01-05
三年级s版语文下册教案07-27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