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课教案

小学美术课教案

时间:2023-01-31 16:49:22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课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课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年历的相关知识及用途

  2、引导学生要珍惜时光, 利用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制作设计年历的图案。

  3、通过年历的设计和制作,增进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要珍惜时光, 利用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制作设计年历的图案。

  教学难点:引导利用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制作设计年历的图案。

  教学案例:

  一、 了解年历的相关知识及用途,引导学生要珍惜时光,并揭示主题:

  1. 大家都喜欢过“六.一”节吧,谁知道今年“六.一”是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年历)

  2. 了解年历的相关知识及用途。

  3. 看着这一本本年历,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时间)

  4. 那好,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新的知识。 (出示课题: 做年历)

  二、 新课:

  时光不能倒流,但我们可以从旧的'年历上学到新的知识。我们先看看:

  (一) 年历上一般有些什么内容:

  1. 月份、日期:为什么有些日期是用不同颜色标注?

  (用不同颜色表明节假日,休息日)

  2. 图像:观察几副年历,看看每副年历的图像有什么共同点?

  (有一个主题,如:花卉、动物、人物等;风格统一,如:表现方法统一为剪纸、线描绘画等)

  (二) 怎样做一副有特色的年历:

  怎样做一副与众不同、有特色的年历呢?

  1. 从年历的外形上创新:

  2. 从制作方法上创新:

  1) 从年历的制作方法上创新:

  2). 从图像的制作方法上创新:

  3. 为各种人群的需要定做年历:

  为了方便各种人群的需要,同学们不妨为一些特殊需要献出自己的智慧,如我们为了方便携带设计袖珍年历,你能为视力不佳的老人、不识数字的幼儿、自己的家庭等定做一些特殊的年历吗?(将数字放大,用太阳或花朵代表休息日……)

  三、 学生作业:

  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副年历的制作。

  要求:

  1. 风格各异;

  2. 各具特色;

  3. 制作精致。

  四、 教师巡回辅导:

  注意学生年历外形和图像,日期的比例;制作的精美;表现风格是否统一;学生分工是否合理等。

  五、 将自己的年历展示在教室里,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意见。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4分钟)

  1、导入新课

  老师折电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此时的心情吗?

  生:紧张、乱……

  师:老师现在心情平静了应怎样表现?请每个小朋友拿起电线把老师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齐折电线并展示

  师:谁能变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这些线的名字吗?

  生用电线变出直线、折线、曲线……相互交流,并归纳。

  师投影直线 、折线 、曲线 、交叉线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1)师:看准能找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谁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2)在他们发现身边的线后美术字揭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17分钟)

  1、感受生活中的线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本组课桌上摆放的工艺品上的线,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这上面有些什么线?

  师生共同找出各类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

  3、线的情感性

  师生一起用彩带、电线分别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师:刚才各种不同的线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从画玩具到画家具,把学生观察的视野,我家的家具由个人玩赏的小天地引向家庭的各个角落。把从画“喜爱”的引向画“好看”的。这不单要求学生的观察要深入一些,而且也是在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家的家具

  这一课用一幅相片,介绍了客厅里使用的(看到的)家具:柜、几、电视机、瓶花、挂面、电冰箱等;又介绍了四幅学生作品,分别画了各种家具,不论画的是单色还是彩色的,大都是画平面的,“排队式”的,这正是儿童画的特点,说明小孩子的'观察和感知比较笼统、概念化,对空间观念还较模糊。这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必然反映,歹可有过高的要求。

  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后的一次记忆画练习,教学时应善于从比较中看到学生的进步,从分析中发现教与学的问题,力求改进,以利于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物体的习惯,学习能选择“好看”的东西凭记忆把它画出来。

  作业要求

  凭记忆画出家里“好看”的家具;画出家具的大致外形、内部特征和色彩、注意不同家具之间的大小比例及摆设的位置。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家里的家具,看看哪件是属于“好看”的,认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为画好记忆画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提问学生:你家里有哪件你认为好看的家具,能把它的形象特征讲出来吗?

  二、指名要两三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线画出自己想画的一件家具,并发动同学评一评:

  谁画的好看。

  三、教师列举一些家具的名称和形状,如桌、椅、橱、柜、炉、锅等等,要学生联系前课画方形、圆形、三角形来记忆物象的形象,以此做好这次的作业,并着重提示学生注意表现这件家具的形状特征。

  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谈谈课本对学生作业所提出的要求。宣布这次作业是要求

  每人画一两件自己感觉最好看的家具。

  五、学生进行作业:教师辅导,择优介 绍。

  六、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家里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它的家具是什么,怎样摆设的。

  第 二 节

  一、启发谈话:前一课,每人都能画出自己家里最好看的家具来。老师布置观看自己家中某一地方有些什么家具,是怎样摆设的?有没有细心观察?

  二、指名几位学生谈观察感受。教师着重说明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不同,使用的家具也不会完全相同,摆设更有各自的特别之处。学生谈观察感觉时,一定要具体真实,才会画得好。

  三、作业:画自己家中的一角。要画上家具及摆设的位置和涂上色彩。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讲评:择优表扬。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 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昆虫,学生认知,(有访花酿蜜的蜜蜂、色彩纷飞的蝴蝶、 ) 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画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板书课题

  二、了解新知:

  1、 要画这些美丽可爱的小生灵,我们就要了解他们的结构及特点

  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2、 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 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 3、 讲解示范作画步骤:

  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

  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接用黑彩笔画,如果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

  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用学过的线和基本形来装饰。

  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四、作业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蜒、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情意: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

  学习材料:

  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

  1、塔的历史发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塔。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欣赏感受:

  1、相互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欣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

  (1)、学生思考问题:

  塔由几部分构成?

  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喜欢什么样的塔?为什么?

  (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

  思考: 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

  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意图: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和材质,各种塔的造型;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塔的不同之处。并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感。从而为下一步创作塔的造型打下一个基础。

  三、探讨研究:

  1、欣赏书中塔的作品:

  2、研究一下塔的表现方法:

  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教师提示:(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怎样让塔更美观?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教学意图:

  欣赏童稚的`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的不同的绘画步骤,主要表扬表现形式丰富,思路有创作的学生。

  四、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塔。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联想、创造,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展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在构思、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神奇的大自然变换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和震撼……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他们上课思维活跃,敢于想象,乐于动手。通过媒体资料的进一步了解和小组探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经历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是很有益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让学生感受风在不同季节时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

  如何运用不同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范作、示范教具

  学生:绘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到了怎样的场面?

  生:(惊喜的异口同声回答)是风的声音!板书课题:风来了。

  分析:利用听觉来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说出这是不同的风声,自然也联想到不同的画面效果.很快地就进入到情境中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实验:风扇和柳树(模型)。

  师:仔细观察当风吹来的时候,柳树会发生什么变化?想想当风速、风向发生变化时,又会有什么不同?

  这个时候有个学生自告奋勇的提出:老师,让我来试试!

  大家在观察中顺利得出下面的结论:

  A、强弱不同,摆幅不同; B、和风的方向一致。

  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变化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他们就能很快总结出我要引出的两点,自然且巧妙。让学生自己体会出物体随风而动和风的大小对物体的影响。这一环节的设计为进一步了解本课做下了很好的铺垫。

  (二)发展阶段:

  1、师:和电闪雷鸣一样,风是一种常见的大自然现象,你见过什么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儿的感受?

  生:大风、微风、狂风……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A、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影响一样吗?

  B、不同季节的风给人感觉一样吗?

  C、表演:大风吹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走路?

  (欣赏各种风的录象后讨论)

  分析: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观察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兴致更高了!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2、讨论:

  师:看完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有的风威力那么大,我们可以转换利用它吗?

  分析: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飑风、水龙卷和陆龙卷风.能在美术课堂上也接触到了一些自然知识让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生动有趣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在他们的脑海里勾画出了各种风的景象,也为后一步的作画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3、师:其实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在绘画中我们怎样表现风来了的效果呢?

  A、线条表示;B、物体所发生的方向变化。

  出示三幅图片,分别是晾挂的衣服、高楼大厦、蒲公英。

  师:当风吹过的时候,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

  生:不同的风会使物体发生不同的变化。如…..

  (翻转图片,肯定学生的预测)

  师:你能用线条来尝试画画风向吗?

  (接着拿出一幅旋转着的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

  这种风又有什么不同?

  4、(出示画面一静止的画面)

  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画面中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鼠标点击学生说到地方,肯定学生的结论。

  5、(出示画面二——有几处错误的画面)

  师:这幅作品画的如何?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分析:三幅巧妙的范作引导学生预测风来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以及风的方向,他们联想到不同性质的风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使每一位孩子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6、欣赏分析画家与学生的作品。

  ①这些作品各表现的是什么场面?

  ②表现不同的风画面的色彩有不同吗?

  ③画法有什么不同吗?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可同桌互相讨论后回答)

  分析:这环节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欣赏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 动手实践,应用创新:

  师:想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告诉大家吗?准备画什么?画面色彩?线条?物体?

  生:谈谈自己的构思.

  分析: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表达自己内心对风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交流成果,互相评价:

  选择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对作品的感受。

  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能说出好的作品好在何处,它们又有什么可以相互吸纳的优点?并对有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各种富有个性的创作思维得到相互碰撞,是对自己审美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五)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师:除了绘画表现风,谁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表现?

  生:音乐、舞蹈、诗歌……

  师:你可以为大家表演一下吗?

  师:同学们棒极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老师发现还有几位同学是共同合作的,用的是剪贴的方法,主题突出,色彩鲜明。还有几位同学的画面构思巧妙,还有很多同学的作品非常出色,下课了大家可以继续互相交流传看,把你的意见告诉他们,相信你们会共同进步的!

  在咱们的身边随处可以见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越来越美好!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当地旅游资源,用速写、照相、收集图片等方式记录下来。再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字资料。

  2、教师收集各地旅游节海报,旅游地图等参考资料。

  教学重点:

  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

  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个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学生回答:旅游线路图可利用旅游图片、旅游地图绘制。

  旅游图片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内容来表现。特色景点、标志、文字说明等内容来绘制。

  (4)学生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设计旅游线路图。

  提醒学生在设计之前,应注意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创作。小组的风格相互协调。

  (5)学生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6)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

  第二课时:

  1、学生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

  学生分小组,以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特色来表现。

  2、引导学生说说海报上的组成部分〈特色景点、旅游图片、简易图案、文字标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3、师生评析作业。

小学美术课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

  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天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设计,并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而在第10册《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笔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技能目标: 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笔。

  3、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

  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笔设计的两大原则—实用和美观,学会画简单设计图设计笔。

  2、教学难点 :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对笔的外形进行设计,

  结合实用性原则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笔。

  3、注意点: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单方面强调笔的功能如何现代化、科技化,

  而是要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考虑,思考笔需要进行哪些改良,在保证基本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对笔的外形进行美观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发现笔的变化美

  1、猜一猜 :“笔”字的构成:竹字头和毛组成,既是我中国古代的毛笔。

  2、看一看 :展示收集的各类笔:毛笔、鹅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水笔等,

  展示一个笔的发展历史。

  3、小结揭题:从最古老的毛笔到现在的笔,笔的外形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各种改

  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笔的世界,和笔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探究分析——感受笔的造型美

  1、寻找笔的内在美,既笔的基本造型及最重要的`功能

  ① 拆一拆:在实物投影仪上拆一支笔,以此让学生了解笔的基本构造。 ② 智力闯关::

  问题一:除去外壳之后笔剩下了什么?说明什么?——笔芯,基本用途:书写问题二:笔盖、按钮有什么用途?——出笔芯

  问题三:橡胶、笔杆上的凹凸变化是为了什么?——防滑,书写的舒适 ③ 小结、不管什么笔,去掉外壳,你会发现书写是笔最主要的功能,而一切外在的形状和功能设计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

  2、探究笔的造型美,尝试笔不同外形的变化

  ① 加外形:笔外形的创意设计(给上一环节拆出的笔芯增加外形)

  (根据摸到的物品进行笔外形的设计)

  如:针筒、口红——他们形状上有什么共性?怎么设计?(图示)

  水果(苹果、香蕉、小西红柿)香蕉可以,小西红柿不可以,苹果太圆怎么

  办?切成瓣就可以了。(苹果可以现场切开,进行展示)

  ② 小结论:笔的造型美是遵循一定得原则,也就是设计建立在笔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色彩要和谐、整体。

  三、探究笔的功能美

  1、加功能:设计计算题:(为上一环节的笔增加功能)

  ① 加法:了解笔的基本结构之后,通过功能相加对笔进行多功能的设计。 (播放图片算式)

  铅笔+橡皮=?

  圆珠笔+日历=?

  (播放几张多功能笔作品)

  ② 减法:纠错示范

  说一说这支笔设计的好吗?为什么?

  小结:笔的功能主要是书写,增加的一些功能主要目的也是为此所服务的。

  四、综合探索——造型美与功能美的结合

  1、看一看:欣赏优秀笔的设计:分别从大师、老师、学生的作品切入,拉近学

  生与设计的距离感。

  2、说一说:说一说这些设计好在哪。为上面的知识做一小结,为学生整理下设

  计思路。

  五、实践探究——“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

  1、创设情境:宁波北仑贝发笔业有限公司征集“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方案。

  2、创作:(反对盗版,支持原创!)

  ① 创意:独立设计一款外观新颖、功能独特的笔。

  ② 绘制:作品的大小用厘米图示表示出来,并写上设计说明

  3、评价:

  ① 展示:把自己画好的笔剪出来,挂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笔架上,进行展示 ② 评价:挑一挑:挑选你最喜欢的一支,说一说为什么?

  改一改:说说哪一支笔你认为需要改良的?为什么?怎么改?

  教师总结: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创新,服务于社会,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

  要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要学会观察,勇于尝试,这样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

【小学美术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课教案01-01

美术课小学教案11-07

小学美术课优秀教案12-30

【热门】小学美术课教案01-03

小学美术课教案【推荐】01-04

小学美术课教案【热门】01-04

【荐】小学美术课教案01-04

【精】小学美术课教案01-03

【热】小学美术课教案01-03

小学美术课教案【热】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