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 齐读 ② 自由读 ③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 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 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 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 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 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 :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 (楚国)
3、 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 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 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 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中语言环境理解“渺小”、“恩赐”、“慷慨”、“枯竭”、“再生”、“遨游“等重点词语,并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2、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层次,段落间的关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培养朗读能力,能写出读后的收获。
4、教育学生树立环境意识,要从我做起保护地球。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够居住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懂得课文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本课可采用变序教学法,抓住重点段辐射全文,让学生在课文中理解,读中感悟。
具体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提出课题,整体感知
1、提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个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直接点明课题的段落,并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变序教学,提纲辐射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段中语句填空:
因为这个地球太( ),同时又太(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2、学生齐读填空题,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三、教给学生举一反三
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训练朗读,通过理解“母亲”、“摇篮”等词语,指导学生带着亲切、感激之情练读重点语句,学生评议读的效果怎样。
出示遥看地球表面的图象,师生一起描述看到的美丽景色。
理解完后,再练读描写地球美丽壮观的`语句。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人类生活范围为什么是很小的。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质疑自学,讨论探究
教学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例如:默读、质疑、解疑、讨论、查找资料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以便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第二段。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没读懂的内容用笔标示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可再生资源为什么不可再生了?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威胁?为什么说地球是无私的?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让生讨论自己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类都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表现。有的学生会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共同讨论人类具体都做了些什么,都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是可爱的,可破坏是残酷的。
指导朗读。
填空训练:地球上的水资源本来是可以(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向水中排放( ),不但使它( ),还会使人( ),鱼类( ),所以我们应( )。
五、自读自悟,学习第三段
1、讨论为什么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决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3、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是…”领悟第七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六、感悟重点,延伸展开
1、再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要求我们怎么做?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例举自己所知道的自觉保护地球的人和事。
七、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让学生说说对课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朗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用“只有一个地球”为题,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老师设计一项扩展应用性的作业,每个同学回去之后再细细赏读课文,在进一步鉴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构思一幅宣传画,设计一句广告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北京申办奥运做一点贡献。
4、教师总结谈话: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保护地球”这一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要尊敬老人,爱爸爸、爱妈妈。
2、正确、清楚、响亮地用一句话回答自己家的地址,家里有哪几个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听说要求。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今天这节说话课就请每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出示课题:我的家(听说训练)
2、出示图,这是丁丁小朋友的家。我们要仔细看图,在介绍丁丁的家和自己的家时,声音要响亮,话要说完整,别人在介绍时要注意认真听。
二、指导看图,学习说话。
1、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院子里到院子外仔细看图。这是丁丁的家。丁丁家在哪儿?(农村)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然后请几位小朋友说说这是谁的家?他的家在哪里?看看图,再说说丁丁家里有几个人?(从年长的说起)
2、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先个别示范,讲评,再自由练说,然后指名说。(可以这样说:这是丁丁的家,丁丁的家在农村。丁丁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共五口人。)
三、按课后1、2两个句式练习说话。
1、丁丁的家在农村,你们的家在哪儿?出示句式:“我家在。”要求说清楚家庭住址。请较多的小朋友来说说。
2、你家里有哪几个人?出示句式:“我家有。”要求从年长的说起,先说有谁,再说共几口人。请较多的小朋友说说。
3、把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先让学生,自由练说,再指名试说,讲评,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介绍,最后开小火车说。
四、第二次指导看图,学习说话。
1、仔细看图,早晨,爸爸、妈妈和丁丁背着什么,拿着什么?想一想,他们到哪里去干什么?
2、临走时,丁丁是怎么做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可以这样说:临走时,丁丁有礼貌地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再见!”
丁丁多懂礼貌呀,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丁丁学习,尊敬老人,爱爸爸妈妈。
3、谁最能干能看着图连起来说说丁丁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几个人?早晨,他们都做什么?(这段话作为上限要求,不要求人人会说。)
五、按课后第三个问题练习说话。
1、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
2、谁也能像介绍丁丁的家一样,连起来说说你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几个人?先让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请几位学生说说,共同纠正。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图介绍丁丁的家,也学习了互相介绍自己的家,还懂得了要像丁丁那样,做一个尊敬老人,爱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5、我们上课了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话。
2、学习“课、了”2个生字,认识言字旁及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词语“上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字词:女、子、大、上、你、好、我们。
2、指名认读音节:shubuyaokelechaokoudaiqiushuixiaojiaoniao。三拼音音节要多读几遍。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出课题。
三、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2、丁丁在干什么?
3、丁丁上课专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四、拼拼读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要求:一是读正确,二是组词读。
3、重点正音。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教学生字词。
1、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要学的生字。
2、教学新笔画和新偏旁。(用拼音出示)
---hengzheti---yanzipang---baizipang
3、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哪些字自己学会了,谁来学做小老师。如:“了”是“子”少一横;“要”是“西”“女”的组合……
4、指导书写。(先自学书上的'笔顺分析。)
课:利用熟字“果”学习,注意“”(横折提)与“”(横折弯钩)的区别。
1、口头组词。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知道上课应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2、学习“的、不、要、里、皮”5个生字,认识白字旁,理解词语“小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上黑板写出言字旁,并说出“横折提”这个新笔画。
3、指名四人分句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朗读理解课文第一、二句话。
①指名读第一段。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这里怎样称呼小鸟,为什么不用“叫”而用“吵”?(这里用“你”,像称呼人一样称呼小鸟。用“吵”,表达“我们”不愿让小鸟的叫声影响大家学习的心情。)
③为什么用“请”?(表明“我们”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用“请求”不叫表明要专心学习。)
④朗读指导:
a.第一句的逗号处,要有较短的停顿,语气要连贯。
b.“请你不要吵”应读得轻些、慢些,读出亲切、有礼貌的语气。
2、朗读理解第三、四句话。
①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儿有几句话?
②这两个句子同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③为什么要请皮球睡觉,怎么让皮球睡觉?(“我们”要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去摸皮球,不做小动作。可指导学生用“因为”说话。)
④词句训练:
好好:表示尽力地、尽情地的意思。第二个“好”念轻声。
我们上课了:这是个“什么人干什么”的句子。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这样的句子。
⑤朗读指导。“好好”可读得慢些,以示强调。
这篇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即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如果句号处停一拍的话,这儿就要停两拍。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要:上下结构,下面部分要略宽些,“女”的一横要长,以横中线下面一点的地方起笔,略往上翘些。
皮:第一笔横钩,第二笔长撇,第三笔的竖要在竖中线上,下面“又”的横撇要横在横中线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用“我们”练习说一句话,说说“上课该怎么做”,并完成其他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并用“皮、课”口头扩词。
2、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二、行为指导。
1、读了课文看了图,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课后第五题。
评评读读,搞清上课应做到两条,即:
①上课专心听讲。②积极举手发言。
让学生逐条自我评定,做到的涂红书中的一朵小红花。做的特别好的送一朵大红花。
提出要求:像丁丁一样上课前把玩的东西放好。
三、指导做课堂作业第三题。
1、读题,搞清题目的要求。
让学生看图,用“我们”自由练说一句话。
指名试说,共同评议、纠正。
第一幅图:上课了,我们赶快走进教室。
第二幅图:上课了,我们专心听老师讲课。
再用“上课了,我们。”练习说话。(可将说话内容扩展到其他学习、学校课余活动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忆江南》,引入古诗词意境。
2、出示《渔歌子》,介绍张志和。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
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3、请学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词
1、谁愿意把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边看边小声地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白鹭、套话、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创作的小散文。
5、出示图象。
观看图像,结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鸣。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体会情感
1、齐读《渔歌子》,说说如何理解“不须归”.
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
2、带着体会到的、作者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能背下来更好。
3、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五、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志和、白居易,请同学们查找白居易、张志和的诗词,并有感情地诵读,开一个古诗文朗读会,从朗读中赏析古诗词。
板书设计;
词两首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春日胜景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鹭、桃花、流水让人流连忘返的西塞山边美景
鳜鱼、斜风、细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情感目标: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三、重难点处理
书写中“绞丝”的书写(线、绳)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四、教时:2教时。
五、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朗读感悟
1弊约憾裂栌铮读准字音。
2毖≡褡约合不兜难栌铮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苯淌κ痉独识裂栌铮学生模仿读。
4笔ι、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5逼攵裂栌铮感悟谚语的含义。
6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辈捎梅抖痢⒍远痢⑵攵恋确绞椒锤蠢识裂栌铮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苯岷仙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痹诶识裂栌锏墓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
3蓖ü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时
一、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
(2)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
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二)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三)集体主,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增示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镒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4 描写恰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哥伦布竖鸡蛋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复习运用本学期重点训练的阅读基本功,使学生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一,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从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背景和艰苦的地理环境,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艰难,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教学目的要求】
根据大纲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地理形势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法选用】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
一、整体再现课文内容
1、导语激趣:
1905年,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
(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石激起干层浪,达到了“愤”与“启”的目的。
二、导读全文
1、学习第一段,抓中心句:
⑴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杰出、爱国
⑵ “杰出”是什么意思?
⑶ 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抓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第二至第四段,完成教学要求1、2。
⑴ 学习第二段:
① 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
板书:
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②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国际形势如何?板书:阻挠。
③ “阻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阻挠?怎样阻挠?
介绍时代背景,放地理形势图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突出能否修筑京张铁路是关系到民族荣辱的大事,从而体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板书:要挟。
④ 把“要挟”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 当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形势又是怎样?
指导理解“轻蔑”的意思,以及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⑥ 面对帝国主义阻挠、要抉、嘲笑和复杂的地理条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充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爱国)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感悟到作者的措词之准确。
⑵ 学习第三段:
① 浏览第三段,并分层。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 学习“勘测线路”一层:
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
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抓住“一定”一词,用高昂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爱国精神。
③ 学习“开凿隧道”一层: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步:请学生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根据学生的理解,画出开凿隧道的草图,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画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凿隧道。
(通过读──说──画──说,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从而突破了难点。)
④ 学习“设计线路”一层:
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本段。
一读:通过自读课文,理解本层的内容。
二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人字形”线路图。
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理解了内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训练,训练中理解。
师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今后,我们在学习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板书:
当时当地的情况。
本段的教学,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在学习课文第一层时,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在学习第三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其次,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中介,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一,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两层时,以读为主,辅之以引导,理解遇到什么困难,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草图,实际操练,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其二,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表达方式,将有关内容表述出来,加强了表达能力。其三,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这样,既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⑶ 学习第四段:
①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争气。
② 如今,当游览中国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铜像,看到京张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扩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确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回归整体,检查效果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不正是我国人民无穷智慧的佐证吗?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詹天佑。
【板书设计】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任务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