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03 18:26:0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读书是做“学问”的,边学边问,边读边动脑。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板书设计

  8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轻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村庄 溪水 溪鱼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评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办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①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②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读音:花港 清澈 一丝不苟 厂徽 聋哑

  ②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③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④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①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②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③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上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知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①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②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①(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②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③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

  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情景中对课文的朗读,做到“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

  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6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第一、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第二、情景引入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第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第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第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6个字,练习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蒙迪·罗伯特看准目标,决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体会人物内心。树立自己正确的理想观和人生观。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重点句。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情感变化的线索,复述课文。

  2.感悟蒙迪·罗伯特看准目标,决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体会人物内心,以树立自己正确的理想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内心。

  2.两个重点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疑,直奔中心句。

  1.释题:永不放弃的意思就是要如何?能否说几个与永不放弃意思相同的词语?(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等等)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何疑问?

  (教师相机进行归纳整理:文中讲的是谁?他不放弃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结果怎样?)

  3.初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与题目相符合的句子画上横线。

  齐读点题句:您可以不改动这个F,但我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

  二、交流,理清叙述顺序。

  1.释疑:读完课文,你解决了心中的什么疑问?说得不完整的,其余同学可以帮忙补充。

  2.再读:要求读通、读准,想想作者是怎么叙述这个故事的?

  3.交流:这个故事先说蒙迪干什么?再说他如何?最后怎样?能否用字数相同的词或词组来概括一下?老师相机板书:描述理想、坚持理想、实现理想。

  三、复述,把握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故事复述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2.指名复述课文,大家评议。

  四、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注意读准驯韧的读音。

  2.你认为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左右结构:详、植

  上下结构:篇、亩、资

  左中右结构:激

  其中,植的右边是直,里面是三横而非两横,要多加注意。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如:兴高采烈、如愿以偿、梦想成真、原封不动、打量、兴冲冲等。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说说你的理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故事,说说其叙述顺序是什么?

  二、精读,体会人物感情。

  过渡:文中哪句话点了题?

  (一)坚持梦想部分:

  1.指名读句子:您可以不改动这个F,但我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

  2.抓关键词:在读这个句子时,应该把哪些词处理成重音?为什么?(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能够表明他态度的坚决)

  3.悟人物内心:想象一下,他说这话时,眼睛里会放射出什么样的光芒?

  4.探究正确的理想观:你要向蒙迪学什么?(看准目标,永不放弃)

  (二)描绘梦想部分:

  1.明确学习策略: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坚定地说这句话的呢?文中还有表达他情感变化的段落和句子,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策略读(句子)→抓(关键词)→悟(人物内心)→究(正确的理想观)进行小组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3.共同探讨:

  ①词语理解:兴高采烈的近义词有哪些?详尽何意?

  ②体会感情:描述梦想时,蒙迪会是一幅什么表情?(兴奋)

  ③评价梦想:你觉得蒙迪的梦想是个怎样的梦想?(目标远大,很美好,也肯定是他很早以前就产生了的。)

  (三)实现梦想部分:

  1.引疑: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担心吗?(蒙迪的梦想与现实是有相当的距离,他能获得成功吗?)

  2.自读课文,说说他是怎么做才获得了成功的?(脚踏实地,不断追求)

  3.体会人物内心:想想,蒙迪会把那份得F的作业放在哪儿?每当看到这份作业时,蒙迪会对着它说些什么?

  (四)小结:文中的主人公蒙迪从描绘梦想时的兴奋到坚持梦想时的.坚定,再到不断追求而实现梦想,他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着的。

  三、评读,体会人物内心。

  1.重点句理解:克利亚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应该怎么读?(由衷地高兴和赞赏)

  2.人物评价:你如何评价克利亚老师?(老师的批评有他的道理,蒙迪的理想与他当时的现实条件确实有相当的距离;后来老师是蒙迪向前奋斗的鞭策者;但也可以说,老师没有眼光,没有发现蒙迪是个理想远大,勇于奋斗,坚韧不拔的孩子。)

  3.思考理想:你认为该怎么树立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理想要目标远大,经过深思熟虑,也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不能瞎想,树立理想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四、作业。

  1.放飞我们的梦想演说会。

  2.搜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格言警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8

  一、单元主题及单元概述

  本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本单元是围绕“纪念日”展开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开放单元。纪念日凝聚了多少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开展纪念日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材以五月为例,列举了各种纪念日,有政治方面的,有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生产、科研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属于伟人名人的,也有属于大众的……教材57页下面丁丁、冬冬的对话,还将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到自己家庭和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纪念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动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巧妙创设情景,各个教学阶段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使纪念日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谈收获、提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立足实际畅谈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对日历下方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展纪念日的范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近纪念日纪念活动,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排演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开展活动、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让纪念活动有所连续,有所落实。最后学生以日记、作文、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框架问题

  (一)我的基本问题:该如何理解“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

  (二)我的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

  (三)我的内容问题:

  1.开展纪念活动有什么意义?

  2.你都知道那些纪念日?

  3.五月都有哪些纪念日?是怎样的来历?有什么意义?人们以什么方式去纪念呢?

  4.你还知道那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

  5.这么多有意义的纪念日,你最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6.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7.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四、涉及的学科领域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学科领域,活动范围深而广。

  五、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一)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教学和学习过程

  (一)第一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1.使用教师演示文稿,将本次语文实践课的主题告诉同学,并向学生提出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将研究设想(五月有哪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都有哪些纪念日?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长、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2.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确定方案与时间表,分工协作。

  (二)第二阶段:(一周课余时间)

  学生利用家庭、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整理资料。

  (三)第三阶段(两课时约80分钟)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2.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想纪念日:

  (1)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第四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

  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拟定纪念日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计划表,推选负责人,对活动进行分工。

  (五)第五阶段:(一周课余时间):利用课余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准备活动、分组开展模拟纪念日活动。

  第五阶段(两课时约70分钟)

  观摩模拟纪念活动

  如:“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

  国庆节纪念活动:诗朗诵,歌舞表演,手抄报展

  植树节――小品《植树》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六)第六阶段 (两天课余时间)

  1.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2.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3.学生在家制作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

  七、活动预计时间:

  (三周时间)

  八、前需技能

  (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识或

  1.学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例如鼠标、键盘的使用、打开/关闭程序和保存文件等。

  2.学生需要会上网浏览或检索。

  九、所需资料

  印刷资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日历、各类介绍纪念日的报纸、书籍、杂志和学生制订的活动计划。

  辅助材料:和纪念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9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和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研讨: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小朋友们从读中发现问题,发生美感,发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同学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掌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身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置,更显示了同学能举一反三地发明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同学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0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⑴ (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⑵ 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 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② 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③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

  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

  2、交流: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3、评价:

  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得到主动发展。而崔云宏老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崔老师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就读书的`形式提出: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就读书的内容提出:对你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这样,从读书的形式到读书的内容都给了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优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一改过去那种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结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的做法,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进取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去读书,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动发展

  崔老师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合作研讨中再次提出让学生认真读书时说: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提些什么问题?短短的一段导语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过两个假如,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要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读,悟;二是就你会向伽利略提些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三是在如何读懂课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只有这样用心去读、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1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的诞生经过。文章展现了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斯尼由一位一无所有的年轻画家,最终成为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画家的艰辛历程。

  教学目标:

  1.深入课文,整体感知,并在精读过程中培养深入思维、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2.读写结合,提高理解及表达能力。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探索,自行或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3.通过探讨迪斯尼的成功事例,体会人能走向成功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及自己的理解。

  学法指导:

  1.通过抓关键语、句、段,学习深入思维、整体感知的方法。

  2.读写结合,提高理解及表达能力。

  3.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自由朗读文本。

  1.教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米老鼠。播放课件后,提问: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图上的人物又是谁?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后概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1.迪斯尼为什么能创造出米老鼠的形象?

  2.哪些是文章关键语、句、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及自己的'理解。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小组中的谁帮助你解决了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你都学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反思2:学生在深入阅读思考讨论后,应该能够通过这个问题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见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感受。但也应考虑到学生无此生活经验,感受不会很深,要靠教师引导。

  三、围绕问题,引导朗读。

  1.围绕迪斯尼能够创造出米老鼠形象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朗读下列重点句子: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来到遥远的堪萨斯城;磨难已经使他具备了大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

  2.利用“迪斯尼为了理想独自一人,来到遥远城市的心情”等多媒体画面,帮助朗读,进入情境,理解重点。(这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个别读、比赛读、小组读、对读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主人翁身处逆境仍然执著于自己的理想,不怕失败,心平气和地埋头工作,勤于动脑的这一文章中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四、读写结合,展示学生感受。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讨论区,结合本文及知道的现实生活逆境成功的例子,用50—100字写写对一个人如何取得成功的看法。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可以看看别人的留言,觉得有必要的可以回复。小结本课的学习。

  反思3:通过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写出一些东西。不过,特别要注意鼓励平时注意课外阅读的学生和启发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这对促进学生水平提高是一个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课后找一找其他人物历经磨难终于成功的例子,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领情课文脉络,初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三、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五、课堂小结

  1、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录音范读。

  出示提示,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老师亲自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最努力的'小女孩;第二部分: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令人高兴的变化。)

  3、课文讲了一见什么事?

  学习生字:读生字,重点指导。

  抽读生字卡,给生字组词。

  4、指定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小女孩得到了小蓝裙说明了什么?

  你能理解什么是“贡献”吗?

  5、老师在学期结束时,亲手做了一条小蓝裙给了一个对班级贡献的小女孩。下面会发生什么?下节课我们去了解。

  读课题。

  质疑课题。

  6、听录音。

  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示,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8自然段。)

  7、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口述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

  8、小女孩对班级的贡献最多。

  “贡献”就是为集体做的事情,为班级着想。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4

  复习内容:

  《学标点》。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2、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重难点:

  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准备:

  小黑板、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

  二、进入标点符号的'王国。

  1、出示标点符号,介绍它们的特点。

  2、出示句子,说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

  三、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各小组进行比赛。

  四、进入训练场。

  五、教师巡堂指导。

  六、教一首有关标点符号的儿歌。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形成的过程;(2—13)

  (2)琥珀发现的过程。(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