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事物之间的规律阐述清楚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渗透”、“挣扎”、“澎湃”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出示两块不同的琥珀图片,再让学生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第二块琥珀里会有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得痕迹,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以此设计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有些什么价值。然后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琥珀的形成经过。
三、细读品味悟,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这一认识,我将根据上一环节学生的反馈交流,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些自然段是写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化石形成的条件,然后进行汇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引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3.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过程与方法:
小组交流、讨论,课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祖国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它不仅历史悠久,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爱你,汉字》这部分内容吧。
二、制定计划。
老师: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我们要怎样学习呢?
1.根据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可以研究哪些问题:
了解汉字的历史;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作品。
2.设疑: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还想查阅哪些方面的资料?
3.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
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1)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绘成表格,搜集笑话或趣事。(2)调查社会用字:调查街道、校园、同学的作业本等,开展简单的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3)搜集书法作品:从报刊杂志、字帖中寻找名家或优秀书法作品,寻找学生中优秀的书法作品……
4.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
组员: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展示方法:
分工: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课外大家就可以根据计划查找相关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及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汉字走过了一条怎样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1.读读48页《汉字字体的演变》,初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从中你知道了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2.学生读文汇报: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的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楷书产生于魏晋时期,进入南北朝之后,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3.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方便便捷。)
三、甲骨文的发现。
1.阅读文章,说说甲骨文是谁发现的,什么时候发现的,是怎样发现的。
2.学生口头说说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欣赏书法字体;了解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学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书法作品吧。
二、欣赏书法字体。
1.学生初步欣赏这几幅作品并作出评价。
2.讲讲欣赏书法的一些方法:
(1)整体感知,如气势、神采、章法等。
(2)细微观察,如用笔、用墨,字的点画、结构、线条等。
3.学生再次欣赏作品,作评价。
4.教师介绍四大书体:王羲之的王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颜真卿的颜体。
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1.读读50页的“阅读材料”4,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四、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说说该如何写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可分为以下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3.课后写一篇关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知识与技能: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⑵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抓鱼、虾、蟹
⑵丢野花
⑶摘茶叶
⑷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书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通过“金钥匙”的提示,进一步体会通过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3.积累格言警句。
4.读通、读熟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明白它告诉我们的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5.合理想象,以“我学会了七十二变”为题续编故事。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2.围绕“假如我学会七十二变”展开丰富想象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论语》相关资料3.孙悟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开火车读词语超市中词语,读完后集体正音。
2.教师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并强化读。
3.看第二部分的要求会写的词语,说一说记住这些字形的方法。
4.听写第二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读“读钥匙”的内容,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写作方法?
2.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代出通过描写传神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段。
3.试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4.展示对话,学生评价。
三、格言警句
1.出示三个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学生自读。
2.说说三个句子的大概意思。
3.小结三个句子一般用在哪个方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学生谈谈自己对《论语》的了解。
四、自主阅读
1.学生自读古文寓言《叶公好龙》,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对照下面的字词注释和大意,了解文章的意思。
3.《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叶公这样的人吗?
5.在学习上、特长培训方面,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呢?你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6.写出你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围绕“假如我学会了七十二变”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可能遇到的人和事,编故事,说给同学听。
教具准备:孙悟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
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二、引导领悟写法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假设类想象文章,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提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想象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想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想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提示以下写法:
(1)根据自己的愿望,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2)想象要大胆、合理,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要让他们像人那样说话、做事。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同学们,写假想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每个人的兴趣受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一个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程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审清,然后引导学生分四小组讨论,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的理由。
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采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到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毛笔、墨水、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掌握结构
1.学生读一读
2.指名说说这三个字的结构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二、指导写好毛笔字
1.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2.指名说说书写要点
三、集体评议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制作标语用的彩纸。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4、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1、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青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二)联系实际,感受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猜对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那些地方需要水?
师:除了生活用水,还有其它的地方用到水吗?比如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发电、造纸、种田、盖楼房、生产钢、铁、洗衣粉、奶粉)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呀,我觉得这水的用处可真大呀!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课件:美丽景色)
师:刚才的景色美吗?可是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随意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会变的怎样呢?你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课件:缺水的景象)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汇报让我知道了水真的是很重要,生活中真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水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水是淡水还是海水呀?(淡水)
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海水洗脸、刷牙、洗衣服呢?
师:海水又咸又涩是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课件:海水与淡水的比例图)尽管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5%,剩下的96.5%全部都是海水,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淡水资源都可以直接利用吗?(不能)因为大部分淡水资源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北极和南极,其余的在我们身边的又有一大部分被污染了,那么人类实际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还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三)小游戏—体验淡水资源严重匮乏
1、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苹果)今天我们不把它看成苹果,看成是地球淡水资源的总量。那么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每个小组派组长上台领一个苹果,老师交待注意安全等问题)
2、把苹果切至十六分之一,再取一块薄薄的苹果皮
师:同学们,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也就是相当于这个大苹果上一张小小的薄薄的苹果皮,而我们中国淡水资源占有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再切下苹果皮的一半)看吧!这么一小片就相当于13亿中国人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由此可见,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呢?想说点什么吗?
师:淡水资源如此匮乏,可是还有一些人不注意节约用水,同学们,你想不想说一说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人有那些浪费用水的现象!
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浪费用水的现象,真是让我触目惊心,本来我们的淡水资源就非常有限,许多人还不注意节约用水。我们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杜绝那些浪费水的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淡水资源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节水小卫士一起走进节水总动员(出示课件—节水总动员)
1、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制定节水金点子)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节水小卫是他有什么好办法吗?
2、节水金点子。
3、设计节水广告标语。
我们每个同学都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来节约用水,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水的宝贵,所以我们就来设计一条节水广告标语来提醒大家。
(直接用彩笔写出一句话,花边课后再画,展示节水广告标语)
你们的标语做的这么好,节水小卫士有一首儿歌想送给你们!
4、学习一首儿歌(课件:别让龙头留眼泪,
一滴水,一个点,
一只蚂蚁喝一年;
十滴水,一条线,
两只蚂蚁能划船。
小朋友,不浪费,
别让龙头泪涟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呢?
结束语:同学们,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不但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节水的好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水源,爱护环境,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珍惜水资源,让我们的学校、家园更美好!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7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可通过换词理解)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
4、指导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点”和“捺”。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
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指导
1、理解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
(2)交流。(板书:凭什么……)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①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②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4)指导朗读。
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
2、理解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
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屯行
④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交流,相机点拨。(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
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板书:做法结果思考)
②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③“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交流。(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
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板书:发现原来是……)
(6)指导朗读。
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7)小结
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
(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
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
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
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超声波)
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实验造福了人类)
(板书:巨大恩惠)
又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
(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
应该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⑵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抓鱼、虾、蟹
⑵丢野花
⑶摘茶叶
⑷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3、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只要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前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理想信念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非洲孩子生活的情景图,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文
二、听朗读(划出生字词;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三、生字词:
下旬xún募mù捐
水泵bèng筹chóu齐
一声不吭kēng
颠diān簸bǒ
四、瑞恩的梦想: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五、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70元钱一口井:决心靠自己去挣,做额外的家务活;
筹20xx元挖井:自己不放弃,好心人伸手援助;
攒钱买钻井机:同学们加入,人们热情捐款。
六、句子分析,如:
1、 “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港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用人物的语言开头,说明他心里十分着急。“迫不及待”和“冲”写出瑞恩急切心里。
七、瑞恩的品格:
善良、助人为乐、坚定、执著、勤奋等。
八、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
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梦想成真的过程,赞扬了瑞恩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九、习堂:写“我的梦想”
十、总结“梦想的力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通过多元朗读,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的两种不同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朗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
重难点
认识两种不同方式的联系,体会两种不同中饱含的爱。
乐学善思
办法课本剧表演(三名学生,表演我、妈妈、爸爸)
教学流程
1.导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两股“风”在影响着我们,一股是妈妈的.“顺风”,一股是爸爸的“逆风”。其实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都饱含着父母深沉的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美极了与糟透了》一起感受作者是怎样小心地把握父母这两股不同的风呢?板题:10美极了与糟透了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读顺,并找与“美极了”与“糟透了”这两个词组的句子,画上横线。
3.指名朗读课文,结合这两个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指名归纳主要内容。
5.组内互读,从文中找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来对作者有着怎样影响的有关语句,相互交流。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感情朗读对作者影响的句子,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7.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小组内讨论解决。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生本节课的收获。
个性化设计,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课文,你是怎样理解爸爸妈妈对巴德的的?
板书:
10“美极了”与“糟透了”
母亲父亲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1)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2)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
中受到启迪。
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5.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设计意图: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独具魅力的藏戏蕴含的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 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15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教学反思
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写藏戏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我问孩子们读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什么感受,孩子们一下子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还充分地读了这部分,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当时,我觉得自己突然间真正体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真正动起来的环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兴趣,他才愿意去动脑子,去学,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乐此不疲。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孩子今后学习的后劲。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吧?它的作者是?(阿炳)。
3、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他是20世纪响彻世界的盲人音乐家。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对咱们无锡人来说更是一道风景。想聆听这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吗?好,听的时候老师向你们提一个要求,不仅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聆听。
4、琴声悠扬,你在这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说起来是简单的,师生中轻松的对话,自然和本色是时时刻刻在浸润和成长的。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聆听、体验,以求在共鸣中达到心领神会。)
二、初读感悟:
作者沧桑的'生命历程都融汇到这一曲《二泉映月》之中,那为什么阿炳这位盲人,这位民间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体会二泉之美
1、二泉这道风景美在哪里?找出相关段落。
生: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齐读,指名读)
2、说起这“天下第二泉”这几个字,还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墨宝呢,这里有山水环绕,树影婆娑,怪不得那些诗人和音乐家们在这里驻足流连,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李绅的诗真是说的一点不错,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教学反思:这一段环境描写似乎较为突兀,课后我结合课堂反映再次回顾这一设计,若放进下文赏月中引出会更自然顺畅。)
3、不光这泉很美,这里的月夜更美。请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月夜的字词,读一读。
根据回答出示:
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4、师: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也有一轮明月,书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相机理解。
5、如碧玉一般晶莹润泽的月儿真美,你还有哪些美好的字词来形容这美好的月色。
指导读好这些词语。
四、体会经历之坎坷
1、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对那个盲人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
2、是的,只能是黑暗,无边无际,铺天盖地,这二泉,这月光,他再也无法看到,而只能用心去“听”了。比起第一次的赏月,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应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依托语言进行活化。)
3、是的,二泉依然那样清澈,月色依然那样迷人,可物是人非,连他最亲近的师父也永远的离开了,陪伴他的只有无边的黑暗。此时他内心的感受如何?你能体会吗?
4、松风吹动泉月,一阵悲哀袭向心头,在这样一中秋之夜,这个团圆之夜,阿炳在想些什么呢?自读第四小节。
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
5、让阿炳产生这样的感受,只在短短的十多年,而这十多年却又是那样漫长,因为这是怎样的十多年?
生:坎坷的……
6、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的?找到关键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7、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只能靠卖艺度日。你见过卖艺的情景吗?
8、阿炳卖艺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发挥想像走进阿炳生活的那段岁月。
场景一:当春寒料峭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二,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三,当()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四,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自己选择一组画面,写一写。
交流。
(教学反思: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需要抓关键点,使其融汇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个个奋笔疾书,发言也多有精彩之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9、阿炳的经历是那样坎坷,(板书)当同学们所说的一幅幅画面在阿炳脑海中接连不断闪现的时候,渐渐地……齐读。
指导朗读。
10、我们听到了阿炳伤心的哭泣,但他倒下了吗?
师:什么也泯灭不了!那些苦难和坎坷,比起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来说,算的了什么!再来读。
五、体会景情交融的音乐之美
他的愿望那样强烈,那样执著,他多么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如愿了吗?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他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通过琴弦倾吐给茫茫的月夜。播放《二泉映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局部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身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同学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一帆风顺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资料课前印发给同学。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局部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一帆风顺 卖艺 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 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一帆风顺”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身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资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一帆风顺”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一帆风顺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悲喜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身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
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同学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括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同学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括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同学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和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竞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竞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竞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沛准备。全体同学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和旋律中包括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局部,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局部就可以了。其中第三局部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局部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