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3-02-04 11:28:53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2、学习头像写生,通过抓住表情及特征使人物更形象生动。

  3、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二、设计思路:

  在进行人物创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表情,细致刻画,突出特征,这样才会使画面的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教学难点:把握理解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四、教学准备:

  师:教具、课件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生:油画棒,水彩笔,签字笔或钢笔、HB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品尝两杯水,学生根据味觉会自然做出表情,让其他同学观察五官的变化。生活中,人们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看图分析笑与怒的表情变化,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表演体验表情。

  2.欣赏学习艺术家的作品。

  (1)挪威表现派的大画家蒙克《呐喊》,学习表情的表现及色彩的'运用。

  (2)怒与喜的两幅素描作品,学习不同表情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3)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学习艺术大师们对喜怒哀乐的表现。

  3.欣赏学生喜怒哀乐的作品,讲解可以运用夸张与写实两种表现手法。

  4.教师示范讲解基本作画步骤,使学生掌握表现人物表情的基本要领。

  (三)学生画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作业要求:写生人物头像。注意:

  (1)脸部的五官比例关系,抓住面部特征。

  (2)线条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四)作业展评分类展评。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课后拓展课后,对家人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由于年龄、性别差异而导致的表情差异。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一直在儿童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孩子天生就充满着对小动物的好奇和喜爱之情:玩以动物为形象的玩具、画小动物的图案、看以动物为主题的动画片、听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及读有关小动物的书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使儿童拥有良好审美情趣的开端。同时,在此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造、学会了与小动物和睦相处。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教材安排,正是顺应了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天性,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准备彩泥(或黏土)、底板(纸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师)小动物图片、课件、小动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

  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

  (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

  4.方法传授。

  讲授操作方法,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注意它的头、眼、嘴、耳、身体、尾巴等特征(形状、色彩、结构等)。

  (1)先搓泥条,围出动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贴动物器官和花纹(粘贴时注意色彩搭配)。

  (2)用浮雕的方法。先压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制作工具刻出动物外形,然后逐一去粘贴动物的细部。

  (3)播放动物各种动态的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要注意小动物的动态处理:如跑、跳、游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大胆想象,粘贴出形态奇怪、色彩鲜艳的小动物,也可为我们的小动物们创造一个漂亮的乐园,在乐园里“种”上花草树木,这样会使整个造型更丰富多彩。

  (4)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同时强调还可以用圆雕和透雕的形式进行制作。

  5.作业指导。

  (1)学生创作时,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作品。

  (3)师生互评,为自己的小动物编小故事或诗歌等。

  6.课外拓展。

  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做一系列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第6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的基本关系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的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布置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二、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1)学生讲述。

  (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三、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

  四、静物分类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1.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2.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

  3.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五、自主探究

  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六、认知体会(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1.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一下,哪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

  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七、(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1.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

  学生利用静物的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3.师生,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八、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九、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十、交流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十一、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学习印染花布。2、感知色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

  2、干了的湿巾纸若干。

  3、以前同学们的作品。

  重点:染色

  难点:将染好的纸打开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教师示范讲解——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欣赏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出示用印染的花布做的衣服、裤子及白布做的衣服裤子引导幼儿欣赏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后说出喜欢哪一种?大家都喜欢花衣服,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布好吗?(好)

  二、教师示范讲解

  先将白布对折4次,然后将一手的食指与拇指捏住纸的中间,给纸的4只角穿上好看的衣服,将要穿衣服的角转到朝下的地方轻轻地染上颜料,再换一只角转到朝下的位置染色,直到4个角全都染好色后放在桌上按刚才折的顺序把纸打开晾干,一块花手帕就染好了。

  三、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1、引导同学们先折再染。

  2、鼓励同学们大胆染色,多印染几块手帕。

  3、帮助个别同学们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

  1、同学们欣赏同伴作品。

  2、教师讲评,并引导同学们说说将花布做什么?送给谁。

  五、教后感:

  有了上两节课作为基础,同学们印起花布来得心应手.速度也很快,能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像空间,大胆的创作,由于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中创作,所以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的学习领域。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一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生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方法,比如橡皮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方法等,但对一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用的材料不一定了解他们的特性。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用的材料就是橡皮泥,因为只有橡皮泥最好准备。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片资料、工具篮(剪刀、刻刀、双面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竹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皮泥、泡沫、石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独自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老师这有两幅作品(出示两张雕塑的图片:《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对比方式,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认识了具象和抽象。)

  生:第一张是非常真实地雕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眼睛、鼻子、嘴都很像;第二张作品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由于对比明显,所以点一位同学回答就基本上道出了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师:对,第一张再现了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我们把这种具象。而第二张没有再现,而是偏离或者完全抛弃了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

  (把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小结概括,就很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抽象的问题。)

  师:的确,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生:取名。)对,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

  (通过对《思》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抽象雕塑不一定要有主题才能创作,可以先摆弄,然后根据造型来想象取题,甚至是无题。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创作实践的一种指导。)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两张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抽象雕塑的独特魅力。

  1、出示《母亲河》的图片。师:下面再来欣赏一幅作品,它会给带什么样的艺术感受?或者说,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有点像火,一种燃烧的感觉。师:嗯,红红的,像火,像在燃烧。

  生2:像一个“6”字。师:的确有点像。

  生3:有种飘舞的感觉—— 师:你发现像飘带一样向上飘舞,是吗?很好!

  2、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一幅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我想,这可能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二吧。我们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主题:《母亲河》!两条舞动的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老师边分析解述边在黑板上画出《母亲河》雕塑作品的结构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第二幅抽象雕塑作品。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教材上的作品——《腾飞》。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生1:有点象鹰的两个翅膀!

  生2:两旁的线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

  师: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份活跃、跳动之感。用绘画的语言来说,他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

  4、欣赏了解同一个主题,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创作,启发思维。

  师:同学们,同样是“腾飞”的主题,不同的作者会运用不同的形体符号和组合方式来表现。大家看—— 我想,这应该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三吧!

  5、了解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

  师:这就是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有时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

  (用课件突出:线、形、色彩)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一件件抽象的雕塑。

  (用课件突出:线材、板材、块材,老师边说边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泡沫、废旧电线、衣架杆、一次性纸杯、海绵垫等,让学生马上明白这节课上所要利用的各种造型要素,同时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材料所属类。)

  5、老师引导学生分类欣赏,加深了解各种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师:老师这有几组雕塑作品,大家看看分别是用什么造型要素来表现的?(学生欣赏回答老师归纳)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学建议:

  1、能否把我心中的`老师表现清楚

  2、能否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握画面,并配合好相应的环境、背景

  4、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

  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范图、儿童画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

  2、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自己心中的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己对老师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老师的期望)

  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2-3个不同性别,表情、动作的教师形象)以及3-4个画面背景,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分析范画:分析课本中的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布置作业: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完成创作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3、课后拓展: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

  课时:一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对树、山石、水和云画法德分别讲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笔墨功夫,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丰富变化,了解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 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引入新课:

  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 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 树的画法:

  树是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所以先从画树讲起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24页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此画以枯而见润

  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1、25页的赵—的《江行初雪图》,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村雪堤,人驴面目略具苦寒艰辛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色的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阴阳相背。

  树的技法讲解、演示:

  (1)树干:在自然界中,不同类型的的树木,它们的枝、干、叶的生长形态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的画法可分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为参考,向同学们讲解画树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2)教师示范树干的画法:

  教师示范时,要具体分解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边看演示边归纳,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用熟练而准确的笔墨技巧,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这一环节上来,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强烈的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作画热情。

  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花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如何识别纸性,如何用笔,笔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样的笔法表现树干的挺拔有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逐步领略中国画作画的一般要领和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础技法的运用,树立起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3)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种类:单叶、夹叶(演示文字:单叶、夹叶)

  教师演示范画,让学生了解单叶和夹叶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画法。

  (4)教师示范树的画法:

  (例:松树的画法、柳树的画法) 树干——树叶——染色

  二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家有句老话叫“石分三面”,说山石是立体的。

  画山石的步骤: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这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用时,不是机械的进行,每染一次,原来的轮廓线被冲淡了,这时需用较浓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复勾皴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轮廓线来描,而是有重点的勾,皴。

  三 水和云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景无云不深

  1、水的画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各不一样。

  海水波涛汹涌,面机广大,采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的办法表现,把两边的山石认真刻画,用以衬托流水的形态和虚实,必要时用线勾出水流的动态,重视水石的关系。

  云雾画法:

  1、画云雾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态,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处理四周景物的隐显虚实及边缘。

  教师示范云雾的画法

  五、 课堂临摹:

  提出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展示范画,让同学们以书或范画为参考进行临摹。

  然后再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能较好的临摹及初步创作这些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比较好。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1-04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08-27

小学美术教案:得奖了08-29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11-25

小学美术教案【热】11-06

陶艺小学美术教案08-2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八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2、学习头像写生,通过抓住表情及特征使人物更形象生动。

  3、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二、设计思路:

  在进行人物创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表情,细致刻画,突出特征,这样才会使画面的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教学难点:把握理解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四、教学准备:

  师:教具、课件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生:油画棒,水彩笔,签字笔或钢笔、HB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品尝两杯水,学生根据味觉会自然做出表情,让其他同学观察五官的变化。生活中,人们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看图分析笑与怒的表情变化,导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表演体验表情。

  2.欣赏学习艺术家的作品。

  (1)挪威表现派的大画家蒙克《呐喊》,学习表情的表现及色彩的'运用。

  (2)怒与喜的两幅素描作品,学习不同表情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3)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学习艺术大师们对喜怒哀乐的表现。

  3.欣赏学生喜怒哀乐的作品,讲解可以运用夸张与写实两种表现手法。

  4.教师示范讲解基本作画步骤,使学生掌握表现人物表情的基本要领。

  (三)学生画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作业要求:写生人物头像。注意:

  (1)脸部的五官比例关系,抓住面部特征。

  (2)线条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四)作业展评分类展评。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课后拓展课后,对家人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由于年龄、性别差异而导致的表情差异。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一直在儿童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孩子天生就充满着对小动物的好奇和喜爱之情:玩以动物为形象的玩具、画小动物的图案、看以动物为主题的动画片、听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及读有关小动物的书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使儿童拥有良好审美情趣的开端。同时,在此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造、学会了与小动物和睦相处。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教材安排,正是顺应了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天性,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准备彩泥(或黏土)、底板(纸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师)小动物图片、课件、小动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

  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

  (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

  4.方法传授。

  讲授操作方法,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注意它的头、眼、嘴、耳、身体、尾巴等特征(形状、色彩、结构等)。

  (1)先搓泥条,围出动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贴动物器官和花纹(粘贴时注意色彩搭配)。

  (2)用浮雕的方法。先压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制作工具刻出动物外形,然后逐一去粘贴动物的细部。

  (3)播放动物各种动态的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要注意小动物的动态处理:如跑、跳、游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大胆想象,粘贴出形态奇怪、色彩鲜艳的小动物,也可为我们的小动物们创造一个漂亮的乐园,在乐园里“种”上花草树木,这样会使整个造型更丰富多彩。

  (4)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同时强调还可以用圆雕和透雕的形式进行制作。

  5.作业指导。

  (1)学生创作时,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作品。

  (3)师生互评,为自己的小动物编小故事或诗歌等。

  6.课外拓展。

  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做一系列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第6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的基本关系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的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布置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二、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1)学生讲述。

  (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三、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

  四、静物分类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1.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2.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

  3.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五、自主探究

  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六、认知体会(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1.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一下,哪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

  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七、(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1.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

  学生利用静物的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3.师生,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八、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九、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十、交流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十一、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学习印染花布。2、感知色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

  2、干了的湿巾纸若干。

  3、以前同学们的作品。

  重点:染色

  难点:将染好的纸打开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教师示范讲解——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欣赏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出示用印染的花布做的衣服、裤子及白布做的衣服裤子引导幼儿欣赏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后说出喜欢哪一种?大家都喜欢花衣服,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布好吗?(好)

  二、教师示范讲解

  先将白布对折4次,然后将一手的食指与拇指捏住纸的中间,给纸的4只角穿上好看的衣服,将要穿衣服的角转到朝下的地方轻轻地染上颜料,再换一只角转到朝下的位置染色,直到4个角全都染好色后放在桌上按刚才折的顺序把纸打开晾干,一块花手帕就染好了。

  三、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1、引导同学们先折再染。

  2、鼓励同学们大胆染色,多印染几块手帕。

  3、帮助个别同学们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

  1、同学们欣赏同伴作品。

  2、教师讲评,并引导同学们说说将花布做什么?送给谁。

  五、教后感:

  有了上两节课作为基础,同学们印起花布来得心应手.速度也很快,能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像空间,大胆的创作,由于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中创作,所以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的学习领域。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一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生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方法,比如橡皮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方法等,但对一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用的材料不一定了解他们的特性。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用的材料就是橡皮泥,因为只有橡皮泥最好准备。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片资料、工具篮(剪刀、刻刀、双面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竹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皮泥、泡沫、石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独自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老师这有两幅作品(出示两张雕塑的图片:《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对比方式,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认识了具象和抽象。)

  生:第一张是非常真实地雕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眼睛、鼻子、嘴都很像;第二张作品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由于对比明显,所以点一位同学回答就基本上道出了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师:对,第一张再现了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我们把这种具象。而第二张没有再现,而是偏离或者完全抛弃了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

  (把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小结概括,就很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抽象的问题。)

  师:的确,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生:取名。)对,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

  (通过对《思》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抽象雕塑不一定要有主题才能创作,可以先摆弄,然后根据造型来想象取题,甚至是无题。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创作实践的一种指导。)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两张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抽象雕塑的独特魅力。

  1、出示《母亲河》的图片。师:下面再来欣赏一幅作品,它会给带什么样的艺术感受?或者说,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有点像火,一种燃烧的感觉。师:嗯,红红的,像火,像在燃烧。

  生2:像一个“6”字。师:的确有点像。

  生3:有种飘舞的感觉—— 师:你发现像飘带一样向上飘舞,是吗?很好!

  2、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一幅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我想,这可能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二吧。我们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主题:《母亲河》!两条舞动的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老师边分析解述边在黑板上画出《母亲河》雕塑作品的结构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第二幅抽象雕塑作品。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教材上的作品——《腾飞》。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生1:有点象鹰的两个翅膀!

  生2:两旁的线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

  师: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份活跃、跳动之感。用绘画的语言来说,他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

  4、欣赏了解同一个主题,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创作,启发思维。

  师:同学们,同样是“腾飞”的主题,不同的作者会运用不同的形体符号和组合方式来表现。大家看—— 我想,这应该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三吧!

  5、了解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

  师:这就是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有时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

  (用课件突出:线、形、色彩)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一件件抽象的雕塑。

  (用课件突出:线材、板材、块材,老师边说边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泡沫、废旧电线、衣架杆、一次性纸杯、海绵垫等,让学生马上明白这节课上所要利用的各种造型要素,同时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材料所属类。)

  5、老师引导学生分类欣赏,加深了解各种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师:老师这有几组雕塑作品,大家看看分别是用什么造型要素来表现的?(学生欣赏回答老师归纳)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学建议:

  1、能否把我心中的`老师表现清楚

  2、能否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握画面,并配合好相应的环境、背景

  4、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

  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范图、儿童画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

  2、课堂教学

  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自己心中的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己对老师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老师的期望)

  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2-3个不同性别,表情、动作的教师形象)以及3-4个画面背景,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分析范画:分析课本中的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布置作业: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完成创作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3、课后拓展: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

  课时:一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对树、山石、水和云画法德分别讲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笔墨功夫,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丰富变化,了解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 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引入新课:

  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 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 树的画法:

  树是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所以先从画树讲起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24页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此画以枯而见润

  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1、25页的赵—的《江行初雪图》,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村雪堤,人驴面目略具苦寒艰辛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色的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阴阳相背。

  树的技法讲解、演示:

  (1)树干:在自然界中,不同类型的的树木,它们的枝、干、叶的生长形态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的画法可分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为参考,向同学们讲解画树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2)教师示范树干的画法:

  教师示范时,要具体分解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边看演示边归纳,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用熟练而准确的笔墨技巧,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这一环节上来,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强烈的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作画热情。

  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花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如何识别纸性,如何用笔,笔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样的笔法表现树干的挺拔有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逐步领略中国画作画的一般要领和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础技法的运用,树立起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3)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种类:单叶、夹叶(演示文字:单叶、夹叶)

  教师演示范画,让学生了解单叶和夹叶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画法。

  (4)教师示范树的画法:

  (例:松树的画法、柳树的画法) 树干——树叶——染色

  二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家有句老话叫“石分三面”,说山石是立体的。

  画山石的步骤: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这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用时,不是机械的进行,每染一次,原来的轮廓线被冲淡了,这时需用较浓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复勾皴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轮廓线来描,而是有重点的勾,皴。

  三 水和云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景无云不深

  1、水的画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各不一样。

  海水波涛汹涌,面机广大,采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的办法表现,把两边的山石认真刻画,用以衬托流水的形态和虚实,必要时用线勾出水流的动态,重视水石的关系。

  云雾画法:

  1、画云雾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态,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处理四周景物的隐显虚实及边缘。

  教师示范云雾的画法

  五、 课堂临摹:

  提出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展示范画,让同学们以书或范画为参考进行临摹。

  然后再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能较好的临摹及初步创作这些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比较好。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