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除法

数学教案:除法

时间:2023-02-05 08:28:5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教案:除法(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除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除法(15篇)

数学教案:除法1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除法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过程。因此,本设计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活动情境,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积累活动经验,做好铺垫。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撑,直观感受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对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后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水果学具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创设情境。

  同学们,邮递员叔叔今天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送来了一张照片,它是从我们的联谊班寄来的。你们看,联谊班的同学学得多认真啊! 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这些同学在用小棒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黑板上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在黑板上依次画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并汇报结果。

  (4)质疑:看到我们摆的图形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1:我发现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生2:我发现剩余的小棒根数都不相同。

  2.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那么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

  设计意图: 利用主题图创设邮递员叔叔送照片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图形,进而发现问题。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个草莓来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预设

  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教师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预设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6个草莓每2个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教师把原题改成: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2)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预设

  生: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4)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5)教师明确: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教师板书算式)

  (6)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

数学教案:除法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数学教案:除法4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 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 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 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数学教案:除法5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能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

  3、选择用除法计算借助线段图的动能理清思路

  板书:

  二、尝试解决

  1、试一试第1题

  板书:

  解:设踢足球的有x人。

  4/9x=4x=9

  或4÷4/9=9

  2、试一试,第1题(2)板书: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用方程和除法计算两种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

  集体纠正

  学生独立解方程

  捐名板演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集体纠正

  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引领学生做好分析理清思路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讲清解题的思路

  巩固学生用方程计算的`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9×1/3=3(人)

  三、练一练

  1、解方程:

  1/5x=73/4x=4

  5/8x=1/123/8x=1

  2、解决问题

  让学生先弄清“八折8/10,可利用方程法解,术法作基本要求”

  3、解决练一练,第3、题

  板书:

  解:设妈妈的身高是xcm15/16x=150

  X=160或

  150×15/16x=160

  解:设鹅的孵化期是x天

  14/15x=28或x=30

  28÷14/15或x=30天

  的意思,即现价是原价也可用算术法解,算术法作基本要求

  学生独立解决

  或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纠正

  引导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字信息

  结合鸡、鸭、鹅孵化期的长短为学生创设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2/9=6

  x=6÷2/9

  x=6×9/2

  x=27

数学教案:除法6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3.初步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4.小组合作,学习例7。出示例7: 2463÷5=(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4)汇报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5.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三、练习与质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算算对不对。多媒体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买了一些东西,爸爸让小明算出每样东西的单价,请你帮小明检查一下他算的对不对?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个电扇共453元, 一个电扇153元。……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4题。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www.3edu.net)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除法7

  练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⑴2/1328/943/1035/11522/232

  ⑵3/10223/242617/21518/97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深入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五、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除法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降法的意义,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一)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十分之一

  (二)列竖式计算2145÷15

  二、指导探究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小数除法的意义

  2.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练习

  68.8÷4 85.44÷16

  三、质疑小结

  (一)教师提问

  1.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2.今天学习的除法与过去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与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将课题补充完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组织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质题答疑.

  四、反馈练习

  (一)列竖式计算(分组完成)

  42.84÷7 67.5÷15 289.8÷18 79.2÷6

  (二)列式计算.

  1.两个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应用题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3.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多少公顷?

  五、课后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42.21÷18 6.6÷4 37.5÷6 15.36÷12

数学教案:除法9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归纳计算方法,并能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较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将计算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和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71/2=2/7

数学教案:除法10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P5~6:例2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4=12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12÷3=4 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12÷4=3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教案:除法11

  教学内容:

  p5.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一.1

  独立尝试进行口算,再指名汇报得数。

  教师选择其中几题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出示题目:93÷3 85÷4 46÷2 67÷3

  尝试练习,并指名板演。

  交流评析,要求口述算法。

  3、练习一.3

  出示表格题,引导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汇报交流。

  二、基本训练

  1、 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能从条件入手正确解答。)

  2、学校买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能借到多少只?

  (读题后引导学生将以上2题进行对比,找出其异同点,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正确解答。)

  3、练习一.4

  独立审题后学生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交流,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全课总结

  四、拓展练习:

  p6.思考题。

  五、作业:

  p5.2、4

数学教案:除法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课件演示:

  2.小结: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 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数学教案:除法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2、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

  3、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过渡引入

  1、根据题意,判断谁是单位1,并写出各题的'数量关系。

  (1)故事书本的2/5等于连环画的本数。

  (2)梨重量的7/8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3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这两组算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课知识有联系,通过学习,为学习新知作过渡。]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

  (2)算术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数学教案:除法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7÷2=3(盘)……1(个)

数学教案:除法15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知识回顾。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想一想,关于“除法”,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除法?”[“平均分”、“包含除”、“等分除”]

  生2:我知道了“怎样算除法?”[用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3:我还学会了用除法解决问题(“除法有什么用?”)。 [分东西的的问题、“购物问题”。]

  活动2【活动】二、整理除法算式

  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都写了除法算式,今天,咱们来玩儿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送卡片回家”(课件)。每个同学桌子上有2张口算卡片,现在翻开,看一看,想一想,按我们在写算式时找到的整理除法算式的顺序,你手上的卡片应该回到哪个位置呢?

  (一)这么多卡片,得按一定的顺序来。

  听口令:请“得数是1”的卡片过来排队,准备回家!(板书:“得数(商)”)

  1、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卡片“得数都是1”吗?

  2、请你们按“除数”从小到大站成一排,现在把卡片贴在白板上就可以回座位了。

  3、刚才这些同学真能干,已经把“得数是1”的卡片又对又快地送回了家。同学们观察一下:“得数是1”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都是1。)

  (二)第二道口令:请“除数是2”的卡片过来排队,准备回家!(板书:“除数是2”)

  1、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卡片“除数都是2”吗?

  2、请你们按顺序站成一排。问:你们是按什么顺序站的?(“被除数”从小到大,“得数”从小到大)

  把这些卡片贴在什么位置?(第二列)

  现在把卡片贴在白板上就迅速回座位。

  3、观察:(1)“被除数”从小到大也就是“得数”从小到大;(2)“除数是2”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都要用几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同学们,谁想来发布第三道口令?

  那你要负责检查,大家是不是按你的口令来的啊?

  (四)咱们一起,“喊”第3列的卡片回家,好不好?

  “喊”完之后,说一说,这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吗?[“除数都是3,但是随着被除数越来越大,它的商也越来越大。”]

  (五)接下来要请“除数是4”的卡片回家,注意:这一次谁先来谁就先贴!

  “它的前面也没有来,后面也没有来,你怎么就把卡片放在这里呢?”

  师:“猜想一下,这一横排后面还有几个没来的,它们的商估计会是几呢?”(也是N)。

  (六)“现在我要你们去拿‘5’了,你们先想好啊!先把卡片放在手里准备啊!你们先想好顺序啊!我可不说了,就看你们行动!”……

  活动3【练习】三、练习

  (一)“找朋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咱们已经把所有的算式卡片都送回了家。接下来,咱们再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拿起“28÷7”,你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吗?说说你是按什么来找的?(按得数;按商;按所用的乘法口诀))

  师:被除数、除数都不相同,从数字上是看不出来它们是好朋友呀,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商相同。)“原来,在商相同的时候,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同时在变化的。”

  (二)“排排队”(P46第2题)

  54÷9;18÷6;40÷8;45÷5;63÷9;56÷7;36÷9。

  (选取上面7张卡片)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写在自学本上。

  (三)“讲故事”(编应用题)

  你知道吗?这里这么多除法算式,其中每道除法算式都在讲述着一些数学故事。同学们,你能从中选一个算式,用它来讲一个除法小故事吗?

  你想用哪个算式讲故事?(拿出来)开始吧--(板书)

  这位同学讲的除法故事好不好?(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讲?

  不过这次老师要加条件了,还是用这个算式,还是讲(分苹果),谁能再讲一个不一样的除法故事?(平均分和包含除)

  活动4【作业】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所学的除法算式进行了整理。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乘法和除法真是关系密切!”

  生2:“我会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了。”

【数学教案:除法】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除法02-04

数学教案:除法07-07

数学教案-除法08-16

数学教案-除法估算08-16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08-16

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08-16

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08-16

数学教案《笔算除法》03-22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01-02

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