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时间:2023-02-05 13:33:43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编写。在每个部分都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建构数学知识。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本单元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内容,既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理解进位、退位的原理与方法,又能结合计算带着练习加法和减法(一)里教学的实际问题,逐步巩固旧知。

  1先特殊后一般,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进位加法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如24+624+9, 34+1665+28。退位减法先教学被减数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被减数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如30-833-8, 50-2643-27。这是教材精心设计的线索。

  进位和退位都是10个一是十这个计数规则在计算中的具体应用,掌握进位与退位的方法必须理解其原理。先教学加、减计算中的特殊情况,突出了进位与退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和退一作10等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与退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口算加法和口算减法的例题,都在一个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先后列出特殊情况的算式和一般情况的算式。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例题只教学特殊情况的计算,把一般情况安排在试一试里。这些编写便于学生体会新知识的特点,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

  2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6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 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学具的使用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只在教学特殊情况时使用学具,一般情况则在试一试里直接进行竖式计算。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多次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适当减少操作学具的活动,

  有利于发展抽象思维。二是摆小棒也拨算珠。摆小棒延用口算的教学方法,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或退位;拨算珠能清楚显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与十位退1作10的方法。摆小棒和拨算珠,不单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后者还比前者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

  另外,例题在竖式上标了进位与退位的记号,能防止学生遗忘进位与退位。在教学笔算之初,要允许学生也这样做记号。当然,能记住进位与退位,不在竖式上做记号也是可以的。两次试一试之后分别说说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是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法则。这里突出的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以及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还要通过进位和退位的过程,体会竖式上从个位算起的步骤是合理的。在计算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时,似乎先算十位与先算个位都无所谓。在计算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先算十位就比较麻烦,因而先算个位,并作为计算法则中的一点。想想做做以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主,适量穿插一些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笔算法则写竖式,体会口算与笔算的方法实质是一致的。

  3经常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合适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

  (1) 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7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这道题有两点作用: 一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算法。如果说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再算的活动中,学生的算法有可能多样,那么第2题则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期望的算法。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 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8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这些题集中了加法和减法(一)以及本单元的全部加法计算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第3题着重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与进位两种情况,它们在计算中的相同点是: 先算的一步都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在计算中的不同点是: 由于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得数有时小于10,有时等于或大于10,所以再接着算的一步有时是几十加几,有时是几十加十几。第82页第1题的三组算式,突出退位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如70分别减5、7或9,都先算10减几。24、34或36减8,都先算十几减8。第3题让学生更清楚哪些算式是不退位减,哪些是退位减,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点。

  第94页第7题把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竖式综合起来,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白写竖式的要领,计算的步骤,进位或退位的方法。

  4引导估算。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通过估算,进一步体会并区分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估算前安排了铺垫。如第78页第3题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五十几和六十几?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又如第82页第3题中的53-4得四十几,54-3得五十几,都是五十几减几,但得数差异很大。这些现象的发现、原因的思辨、结论的得出,成为估算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估算时,把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积累估算经验。如48+3是进位加法,得数是五十多。6+52是不进位加法,得数仍然是五十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仅是初步的,在本单元只要求做到两点: 一是只看着竖式进行估计,不要求看着横式估计;二是只要说出竖式中得数的十位应该是几,如第87页第1题、第91页第1题。在说十位上是几的时候,既要看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或被减数与减数十位上的数,还要看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10或个位上的数是不是够减。可见,学生独立探索估算的方法,应用了口算与笔算的经验,能促进口算与笔算水平的提高。

  还有一点需要略作说明。第84页第13题找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第88页第9题找出得数大于80的加法竖式,第92页第8题找出得数大于40的减法竖式,都是学会估算后进行的。原来的估算方法没有变,只是练习的要求与解题时的思维略有提高。在估计了得数是几十多以后,还要把得数与80(或50、40)进行一次大小比较,才能作出判断和选择。

  5关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经常练习已经教学过的实际问题,包括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四单元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条件与问题要相关,加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表现在:

  条件有适度的开放性解决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条件。如第77页第3题,三名小孩各买2件玩具,各人买的玩具以及单价都不相同,计算每个人应付的钱,要根据所买的玩具到图画里寻找单价,才能列式计算。

  问题有适度的开放性利用不同的条件,能提出和解决不同的问题。如第84页第15题,已知红金鱼、黄金鱼和花金鱼的条数,不但能解决教材中已经提出的两个问题,还能解决许多其他问题。解决每个问题的运算和条件都有变化。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2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 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 ?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 8+2=10

  教学反思: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教材分六段安排: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P46~48)

  2.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P49~51)

  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P52~54)

  4.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P55~58)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P59~60)

  6.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P61~64)

  最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65~67)。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容量大,安排妥当。

  从上面的内容安排可以看出口算、笔算的题型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很重要的单元。

  这么多内容的安排有如下特点:

  (1)先口算后笔算,口算笔算紧密结合。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事实上也是在一次次地进行口算,只不过是把口算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减少运算过程中的记忆负担罢了。对于两位数的加、减计算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一条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好进行单位个数的相加或相减,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些算理在口算时解决,可以把它运用到笔算中,所以教材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笔算,使口算为笔算服务,笔算又使口算得到发展。

  (2)加、减计算有分有合。

  先分别安排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后同时安排加、减笔算。因为口算时重在弄清算理,而加、减口算的算理是有所不同的,分散安排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笔算的算理与口算时基本相同,重在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上,而两位数加减竖式的写法是相似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加法的竖式计算的格式、计算顺序迁移到减法的笔算中去,因而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3)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本单元安排的解决实际问题就数量关系来讲,前两类仍是学过的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只不过叙述方式与以往不同,第三类是新出现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散在三段计算数学中各安排一类解决问题,一方面可增加计算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融合成一般算法。

  先看两位数加整十数(P46),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的算法可能借助小棒计算,也可能借助计数器计算,也可能根据数的组成直接计算,但最后掌握的算法都是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

  再看两位数减整十数(P52),与加法口算的探索过程也相同,两位数减一位数则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提高了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再看两位数加两位数(P59),也是先让学生探索,例举的学生的思考更多些,除了用小棒、计数器计算外,还利用数的组成分别进行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加减,以及把加两位数拆成加整十数和加一位数两步计算,最后整合成笔算,示范竖式的写法。两位数减两位数则让学生尝试计算。

  这样看来几次计算方法的探索所经过的过程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找算法相同点--呈现一般算法。让学生找不同算法的相同点是关键的一步,是算理所在。以两位数加整十数为例,不管摆小棒、拨算珠还是直接计算都是把40和30相加,也就是把4个十和3个十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有了这样的认识,呈现一般算法就水到渠成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是这样。摆小棒时是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单根和单根的相加;拨算珠是十位上的数拨在一起,个位上的数拨在一起,抽象思考是40和30相加,3和1相加,相同点都是4个十和3个十相加,3个一和1个一相加,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数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弄懂了这个道理,所以写竖式时就让数位对齐,计算时应该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学生可能从十位加起,也可能从个位加起,这时不要强求一致,但要指出用竖式计算加法提倡从个位加起。

  (2)重视算法比较,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P47在计算过45+30和45+3之后提出问题: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就是3个单位各应加在哪里,使学生再次悟到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数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P52在减法口算例题教学之后也作了类似的安排。

  另外,练习中以题组的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对比练习,如P47②进行两位加整十数与加一位数的对比,P53②进行两位数减整十数与减一位数的对比。P65①加法与减法的对比等。

  这样的题虽然比较的内容不同,但在教学处理上都应该一组一组地做题,做过后要让学生进行同组题目的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上升为理性思考。

  (3)重视算法的总结。

  加法的口算,减法的口算,例题教学后的比较实际上也是在领悟和总结口算方法。而两位数加、减笔算在例题和“试一试”教学后则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P59)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要明确两个问题:

  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是必要的。这种总结可以使认识升华,把学生计算中的零散的体会上升成比较系统的认识,把具体的计算上升成理性的结论;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总结出计算方法后对以后的计算能起到指导作用。

  ②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己去总结。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对于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暂时突出两点:一是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二是提倡从个位算起。

  (4)开始教学估算。

  课程标准关于计算写了三句话: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算法多样化都讲过了,现在说一说估算。

  ①什么是估算?估算一般是把参与计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等数进行口算,得到准确值所在的范围。它与求近似值的计算有所不同。求近似值一般是用准确值计算,算出结果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等办法得到近似值,而估算是把参与计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等数,再口算;求近似值得到的是一个符合要求的数值,而估算是得到一个准确值所在的范围;近似值的精确度是规定好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估算没有精确度的规定。

  ②为什么要学习估算?A、估算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估算不少于。B、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选择,特别是在应急的情况下更能发挥作用,因为它计算快捷。C、学生计算前的估算可以对笔算起预测和监控的作用,计算后的估算可以对笔算起检验作用。D、估算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教材安排了哪些估算题,怎样教?

  P51②第一次学加法估算,P51③可利用估算作出判断,P54⑥也可利用估算作出判断,P57③让学生先估算,发挥估算的预测、监控作用,P58⑦用估算的方法作判断选择,P60④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P65⑤先估算,再笔算,发挥估算对笔算的预测、监控作用。

  怎样教?总的想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再加以引导。以65+30为例,学生可能先算出得95,再说得九十几,要指出,不要这样算,因为估算是为了算得快,这样反倒比口算麻烦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求算准得数是哪个两位数,只要求说出几十多,想想可以怎样算。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把65看成60加30得90,所以65+30得九十多;把65看成六十几加三十,得九十几;只看十位上的6+3得9,所以得九十多。在肯定学生这些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最后一种方法,十位上是6+3得9,个位上不够十,所以得九十多,而56+3,学生就会看到十位上是5,个位上加起来不够10,所以得五十多。

  再看P65⑤,第1题十位上6减2得4,个位上够减,得四十多,第3题十位上4+4得8,个位上相加不满10,得八十多。

  估算题要认真教学,不要求估算的题也可在计算后估算一下,看计算对不对,或者在计算前先估算,再计算,提高做题正确率。对于平时做题能这样做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如果能养成估算的习惯,不但可以提高正确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工作负责的态度。

  3.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

  本单元中除了结合加减计算继续安排图文结合的或表格式呈现的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外,重点安排了求原来有多少,求去掉多少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都安排了例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前边已经说过求原来有多少和求去掉多少的问题,就其数量关系来讲前者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总数,后者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这两种数量关系仍然是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只不过是叙述顺序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确是一种新的数量关系。下边分两个问题来谈。

  (1)逆叙的求和求差问题。包括P49的例题和P55的例题。

  什么是逆叙?如果题目中信息的呈现顺序与事情的发展顺序一致为顺序,不一致为逆序。

  两道例题都是有关桃子的事。P49例题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树上原有28个桃,采了23个,剩5个,如果问剩几个,就是顺叙,学生凭生活经验很容易列出算式。而P49的例题是知道采了23个,知道剩下5个,倒过去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逆叙。同样的,P55例题,事情的发展顺序是一共有28个桃,吃了22个,剩6个,如果问剩几个,就是顺叙,现在是知道一共有28个桃,剩下6个,倒过来求吃去几个,就是逆叙。

  教学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五点:

  ①要仔细审题,观察画面,阅读文字,认真收集和用三句话表述信息,即说清楚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要注意有的题目中的条件是用图画呈现的,要从图画中找出这个条件,如P49①的“还要拼3块”P50②中的“车上已经坐了7人”,P50③的“还剩12个苹果”。

  ②要借助直观联系情境确定算法,再反思算法上升成对数量关系的思考。

  例如P49例题,先从图上看出筐里是采下的23个桃,树上还剩下5个桃,原有的桃是这两部分合成的,所以用加法算,23+5=28。也有的学生倒过来想,把采下的23个桃再粘在树上,5+23=28,以上过程让学生自己想。在列出算式计算后反思:算式中的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从而得出数量关系:采下的+剩下的=原有的。P55例题也应该让学生从图上看到28个包括筐里剩下的和小猴吃掉的两部分,从28个里去掉剩下的6个就得到吃掉的,列出算式后再反思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数量,抽象出数量关系式。

  ③通过题组对比等形式完整地认识数量关系。

  P58⑨通过填表,反思数量关系,使学生从三个角度认识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即: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剩下的=卖出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

  ④对于方程解法不提倡,但出现后要予以引导。

  所谓方程解法就是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列式。如P49例题学生列式成:28-23=5,遇到这种情况,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在肯定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列算式时要求的数写在等号右边,人们一眼就看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像这样写在等号左边,人们不知道哪个数是问题的答案。怎么办呢,应该这样处理:先想几个去掉23等于5呢?列式成:()-23=5,再想到28-23=5,所以在括号内再填写28,成为(28)-23=5,这样写,想的过程表示清楚了,答案在哪里人家也容易看到了。

  ⑤从P49例题开始,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算式的得数注明单位,并提倡口头作答。

  (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即P61例题和“试一试”。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注意了三点:

  ①早作铺垫。P50⑤,P60⑤,在一年级上册也有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种物品个数的差,可以领会公鸡比母鸡少几只以及母鸡比公鸡多几只的含义,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知道图中的哪一部分就是问题的答案。学生这时只需观察画面填出得数,不必列式计算。这些图为学生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题目提供了表象。

  ②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思考探索算法,不用成人的思维和语言讲述算理。以往教这类题时先想红花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另一部分是比蓝花片多出的部分,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从13个里去掉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得到比蓝花片多的5个。这里用的是严谨的推理,借助“同样多”实现两个转化,把8个蓝花片转化成同样多的8个红花片,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转化成从总数里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应用题。这样推理很严密,但不少学生只会按语言模式填空,未必真懂。

  现在的教法是问题提出后学生鉴于以往的一些表象支撑,就会想到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排过后就会看到多出5个。然后再讨论可以怎样算。学生的思考可能是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红花片对掉8个,所以从13里去掉8个,列式为13-8;也可能是上一排的个数减去下一排的个数,13-8。这些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他们真懂。例题中接着又提出了“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的问题,学生会凭借以往观察图时的多次体验想到“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几个”,所以用13-8=5这个算式既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下一个问题,教材这样安排就及时地沟通了问题的两种提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很快地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下面的“试一试”学生就可以自己尝试计算了。

  ③练习题贴近生活,注意变式。

  贴近生活就不再说了,所谓变式,就是题中不出现“×比×多几”“×比×少几”之类的句式。如P63⑤已知“做了24件上衣,35条裤子”,问题是“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实际上就是“求裤子比上衣多几件”或“上衣比裤子少几件”,P67⑾也有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就会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而不是机械地看到比多比少就用减法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更贴近生活现实。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全部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行与复习。

  教师板书课题:与复习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和你的小伙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学生交流后抽一、两个学生汇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成板书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自主复习

  1备聪敖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题: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会算吗?请你独立进行计算。

  ①46+32②46-32③54+29④54-29

  学生计算并抽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集体订正答案。

  教师:请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横向观察,1,2小题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3,4小题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师:这两组题有相同的地方吗?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管进位还是不进位,退位还是不退位,列的竖式都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并且都从个位加减起。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纵向比较一下,你又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纵向观察,1,3小题都是加法,但第3小题是进位加法;2,4小题都是减法,且第4小题是退位减法。

  教师: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它们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忆后回答:都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在计算时都要从个位加减;但进位加法当个位上相加满10时要向前一位进一,再加;退位减法在个位上不够减时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加法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减起不同点个位满10,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关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解答。

  教师:下面我们来运加减法的知识当当小小邮递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11页上的第2题连线。完成后抽一学生的作业在

  展示,并集体订正。新课标第一

  2.复习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教师: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前面学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不退位,退位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出以下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是笔算加减法的拓展,在计算时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都可以采叠加的简便写法。

  教师:这类题同学们会算吗?我们来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计算第111页第1题的最后3个小题。抽3名学生分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在计算这类题时我们除了要遵照我们在学习中掌握的计算方法,还要注意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灵活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几道题。

  教师板书:23+19+2754-18-2446+38-46。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这几道题,然后得出第1小题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结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题可以54先减24,再减出的.结果来减18;第3小题的46和46“抵消”,结果就是38。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在计算时,能够简便计算的算式就简便的方法计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凑整的时候要凑整。

  教师:希望在以后的计算中,同学们都能采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改错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错误的原因,并把它改正过来。

  2毖生独立完成第111页第3题

  教师提示:做这类题时为了不发生错误,可以将○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分别算出来并写在算式的下面后再比较。

  四、课堂

  教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掌握好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解决。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5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 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

  2.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 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 2+7= 5+4

  30+5=20+7= 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三道复习题,对数的组成,数数、拨数、计算等知识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对本课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计数单位“十”的强化。计算题的复习则是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数位不相同两个数,计算时方法有所变化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7

  教学目标:

  1、该部分包括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两项内容。回顾整理是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的回顾。

  2、通过回顾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引导学生说出想到了加减法的哪些知识,引起学生的思考。

  3、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科书、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你们学得不错。这节课老师准备领小朋友作一下回顾整理。相信你肯定能做得很好。

  二、复习整理。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我们先来看蓝旗区: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也来做游戏好吗?

  学生两人一组反复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

  3、黄旗区:他们在做什么?四位小朋友与老师在做抽读卡片游戏。由一位小朋友说得数,其他人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请找出得数是11、1218的算式。

  4、绿旗区:是找算是规律的练习。教学时要应加以扩展,扩大练习量和灵活性。

  5、把减法算式按得数分组。每人一套算式卡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组找规律记得数。

  6、红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根据横着看第一行的书都是1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的提示,教会观察的方法。学习时,小组分工合作,按找规律、选卡片、填位置的程序进行。

  7、紫旗区: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整理程序同红旗区。

  三、拓展练习。

  说一说,这节课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知识用到了加法?哪些知识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8

  教学内容: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重点难点:

  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9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说明

  与义务教材相比,本单元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义务教材(加、减法穿插编排):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

  ●实验教材(加、减法分开编排):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四、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例4,分别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义务教材在分析时,给出了条理比较清楚的分析思路(举黑兔、白兔的例子)。这样做不是不正确,但一写在教材里,容易让人误会,一些老师以为这样的思路,一定要让学生条理清晰、完整地叙述出来,结果搞得老师、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教材不出那样的分析思路,只给出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让学生观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观察得出;一种是直接列算式计算。

  ●目前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暂时编成这样,希望老师们能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口算只要求学生会进行计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0

  教学目标:

  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式题。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培养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口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

  教学难点:用括线表示条件和问题的加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全班口算练习

  2、复习6和7的`分解组合说说6和7的分解组合

  生:66666777777

  ∧∧∧∧∧∧∧∧∧∧∧

  1524334251162534435261

  二、新授:(课件)

  1、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去栽树,看看图你明白了什么?

  (生:观察已经栽了5棵,还有2棵没栽,问没栽的和栽了的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叫什么呢?叫括线表示一共,合起来的意思.

  ?叫什么号(问号)问号表示问题,再说图意.(已知2棵树没栽,5棵树栽上了,共有几棵树?2+5=7)师:看图说意思再列式.(交流算法)

  2、口算:3+3=2+4=4+3=

  3、白菜图.生:看图(师指导看图,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是把谁和谁合并起来,是多少?要求什么?)-讨论-汇报(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筐外边和筐里边共有6棵白菜,筐外边有4棵白菜,求筐里有几棵白菜?列式:6-4=2(说说你是怎么算这道题的)

  4、口算:7-2=6-5=7-4=

  三、巩固练习:

  1、看练一练1题.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练一练3题比较:看图1绿叶比红花多( )个?生:绿叶比红花多2个。师:谁会反过来说,红花比绿叶少( )个?生:红花比绿叶少2个(谁能把两句话一齐说)

  师:看图2,粉熊比黄熊少几个?生:粉熊比黄熊少1个。

  师:反着说:黄熊比粉熊多几个?生:黄熊比粉熊多1个。

  3、摘苹果游戏

  4、师:游戏猜一猜.盒里有6个球,拿出4个,里边还有几个?(6-4=2)盒里有6个球摸出3个,里边还有几个?(6-3=3)盒里有7个球,摸出2个,里边还有几个?(7-2=5)

  四、作业:练一练2题做本上

  板书: 6、7加减法

  6的分解6-4=2

  7的分解2+5=7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看图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说图意还是多数学生的难点。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 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 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 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 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 30-20

  (2)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 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 P57做一做。

  2、 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 30-10=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2

  教学内容:78页内容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复习,进一步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头脑里获得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络。

  4、使学生感悟到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

  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并巩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能较熟练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能根据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彭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和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板书课题:和复习)

  2、回忆所学知识。

  师:先请大家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3、进入复习。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点难度哦,没关系,彭老师来给你们帮帮忙吧!我为每两个同学准备了一个小信封,请小组长拿出信封。

  二、和复习。

  1、师:信封里有什么?

  生:......

  师:两个同学一组,根据这单元所学的知识把算式分类。

  (学生两人一组将算式分类,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分为加法和减法算式)

  师:还能再分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分类。

  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加整十数减整十数不进位加进位加

  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

  不退位减退位减加整十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学生分类的算式,分为四大块)

  师:(指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一类)看着这些数,我们知道这是......(指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依次引导学生说出每种类型)

  4、说算法。

  师:一.四班的小朋友真棒!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把算式分类。你认为哪种类型的知识学得最好,请你来算算这些算式。(指明学生说出每种类型题目的算法)

  生......

  师:真是算得百分之百的正确,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吗?

  (依次讲出四种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

  5、。

  师:小朋友们介绍的方法真好!彭老师也记住了:计算时,一定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者相减,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加(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减)十位上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既然学得这么好,下面请你们当当小老师,出出题好吗?

  1、游戏。(学生出题)

  师:(指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一类)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

  师:你想请谁口算?

  生:......

  师:(指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类型)请你来出!(任意指名回答)

  生:......

  师:请抢答!

  接着依次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要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要退位。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进位加(这个是退位减)呢?

  2、判断大小。

  师:你们的小老师可当得真好,那现在轮到彭老师来考大家了,请看看这些题目,不计算,你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吗?大于请用**表示,小于请用**表示。

  93+593+693-593-69+8987+9

  师:判断得可真快!肯定有小窍门,能告诉大家吗?

  :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

  3、我会判断。

  师:同学们这么聪明,一年级的小明他完成下面这些题目,想请你帮帮检查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请用手势来表示。**表示对,**表示错。

  (1)、32+9=31()

  师:你想对小明说什么?

  (2)、86比60多26()

  师:你又想对小明说什么呢?

  (3)、34+5=84()

  师:真遗憾,小明又错了,你想提醒他什么?

  (4)、减数是5,被减数是42,差是47()

  师:假如我是小明,你想对我说什么?

  生:......

  师:我都记住了,以后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

  (希望学生提醒道:相同数位才能加减,计算要细心,要记得退位或进位......)

  4、你能提问吗?

  师:我发现小朋友真像数学家。数学家们有什么特点呢?就是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提问吧!

  学校组织去图书馆看书,一(1)班去了38人,一(2)班去了30人,一(3)班去了43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考虑多种提问。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三个班共去了多少人?②一(1)班比一(2)班多去几人?③一(3)班比一(1)班多去几人?④一(3)班比一(2)班多去几人?⑤一(2)班比一(1)班少去几人?⑥一(1)班比一(3)班少去几人?⑦)一(2)班比一(3)班少去几人?⑧一(1)班和一(2)班共去几人?⑨一(1)班和一(3)班共去几人?⑩一(2)班比一(3)班共去几人?⒒一(1)班和一(2)班去的人比一(3)班多去多少人?)

  (选三种代表性的板书:一为加法问题,一为减法问题,一为加减混合的问题。要求学生列式,不计算。)

  比较:为什么XX问题只用两个数,还有一个数不用啊?(介绍多余条件)什么问题就必须把三个数字都用上呢?

  师:我们看,有的问题只用了两个数就解决了,有的用了三个数,因此解决问题时,根据提问,选择适当的数参与计算。

  5、比一比,谁更聪明。

  师:这么难的问题你们都解决了,下面这些题就不能难倒你们吗?

  可以填哪些数?

  31+=478-=6

  3+9=47-8=6

  提问(3)、(4)小题:方框里最小填几?为什么?

  三、

  师::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3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4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

  5-2=

  10+7=

  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 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 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 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 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

  13+4=

  13+6=

  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 (板书:15-2= )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 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 ?(抽生上台边拨边说) 先拨15, 再减去2。 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 。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 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 (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 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2题)

  12+5=

  8+11=

  16+2=

  17-4=

  7+10=

  13+6=

  16-5=

  20-10=

  3、看图填算式。

【一年级数学《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1-16

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7篇01-1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1-2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2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03-07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5篇)11-01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01-21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