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教案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1
《九色鹿》
教学目的: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鹿”、“颜”、“湖”、“感”、“激”、“性”、“宫”、“愤”、“危”等9个生词,描写“感”、“激”“性”、 “危”等5个生词,积累词语“颜色”、“感激”、“性命”、“寻找”、“危险”、“忘恩负义”、“又气又愤”等7个新词语。
2、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读通句子。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大意
4、懂得为人要讲诚信,决不能做背信弃义之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迎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照片)——九色鹿(板书)。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只鹿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鹿不一样?
2、学生交流:我们平时见到的鹿只有一种颜色——黄色的,而这只鹿的毛有九种颜色。
3、出示: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
师:一只鹿有九种颜色,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鹿呀!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填空: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他的毛有,它的角像。有一天,湖里漂来一个人,它赶快。可那个人为了,出卖了九色鹿。九色鹿不见了,而那个人。
3、学生交流
4、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进入九色鹿的世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师:森林里住着一头九色鹿。它头上的两只角非常的与众不同,像雪花一样白。请同学们用:他的像。
2、学生交流: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她的皮肤像雪花一样白。/他的眼睛像月亮一样明亮。/他的头发像芝麻一样黑
3、学习生字:鹿:半包围结构广字头;颜,左右结构页字旁,提醒同学左边是三个撇;湖,左中右结构三点水,因为湖里面盛满了水,所以是三点水。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节,注意九色鹿和那个人不同的`语气。师出示九色鹿和那个人的话,指导朗读。
5、学习生字:感激:解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时候你们会感激他人或是受到别人的感激)性:左右结构竖心旁,提醒同学分辨女字旁的姓。(板书:性命/姓名)
6、师:九色鹿将那个人成功地救了起来,只让那个人保守秘密就离开了。那故事是不是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请小朋友们看课文的第三、四、五、六小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指名分段朗读)
(1)师:有一天,国王贴皇榜寻找九色鹿,如果谁能找到九色鹿,就赏他很多很多金子。这时候,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他有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保守秘密呢?出示:那个人,因为。
(2)学生交流:那个人没有遵守约定而且带着国王去森林找九色鹿,因为他想得到国王赏赐的金子。
(3)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你是他,你又会怎么做呢?
(4)学生交流:忘恩负义(解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不守信用),见利忘义(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师板书)
(5)师:国王他们在湖边果真发现了九色鹿。当九色鹿看到那个人的时候,它会是什么心情呢?
(6)学生交流:(板书:气愤极了)词语解释:生气愤恨。(请同学想想它的近义词:愤怒/气愤/生气/愤怒/愤恨)
(7)出示九色鹿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感情到位。
(8)师:国王听到九色鹿居然开口说话了,认为这是一只神鹿。可是,这只神鹿突然之间不见了,国王那时候是又气又恨,就把那个人扔进了湖里。可见,那个忘恩负义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9)学习生字:宫:上中下结构宝盖头,注意宝盖头下面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口;危险:解释: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反义词:安全)
三、课外拓展,训练语言
1、师:现在,九色鹿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你们是九色鹿,你们会对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说什么呢?
2、学生交流: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要做个诚实守信用的人。
四、总结
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要像那忘恩负义的人一样,见利忘义,不遵守约定,而要说到做到,守信用。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首古诗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并背诵。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一首古诗的学习,是为更多古诗的“不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带着这些方法进行第二首古诗的自学,并有所收获才是目的。在第二首古诗的学习当中,要敢于放手,充分尊重学生自学的成果,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内心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因为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古诗诵读”的活动,这两首古诗大多数学生早就接触过,所以并不陌生。对于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在古诗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尽管年龄小,但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小组的合作意识、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懂第一首古诗。
(二)学习《鸟鸣涧》
1.板书课题,齐读,你从题目中都了解到什么?
(重点在鸣、涧二字的字义理解上)
2.这首诗是谁写的?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的情况。完整板书:初读解题知诗人)
3.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4.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进行全班交流。
5.学生自学、交流:
(1)哪些地方读懂了?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过渡:看来,同学们在细细的朗读讨论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
(完整板书:细读讨论明诗意)
6.记得我们在介绍诗人的时候,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对王维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说说在你脑海中都出现了什么样的景物、怎样的画面?
7.交流,重点理解小鸟是被什么给惊吓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山林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体会当时山林的静谧和作者闲适的心情、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过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同学们想像到当时的情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完整板书:诵读想像悟诗情)
8.我们一起带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学习《暮江吟》
1.总结学法: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的?
(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暮江吟》。(板书课题。)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学《暮江吟》。
3.交流学习体会:
欢迎同学们进入“学古诗挑战赛”,出示挑战等级。
三星级:说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的资料。(重点解释暮、吟)
四星级:描述这首诗的情景。(重点理解“残阳”“瑟瑟”“可怜”的意思)
五星级:带着作者当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画出这幅情景。
4.小结学生的表现。
(四)总结
1.两位诗人选择了静、夕阳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月夜的美景。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2.教师推荐有关“月”的古诗,供学生课下的诵读、学习。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3
《友谊桥》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4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四 体育——《学弈》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教学难点分析: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弈:学习下围棋。)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三、研读交流
(一)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3、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2、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2、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二)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感悟道理,谈出感受。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五、练习诵读,读出韵味
六、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1、回去之后, 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 好吗?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文言文
学弈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心二意)
8.课堂练习:
1、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2、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9.作业安排:
1、 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 好吗?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孟子(约公元前372 -- 前289) 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1. 自我问答:
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相机指导朗读。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 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 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 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 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 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 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 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 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
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 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 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 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再次全体朗读全诗,融入自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读出韵味。
七.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预习三、四节诗内容
《天上的街市》教学流程
背景:这是上海回来后的第二课,也是一篇诗歌,所以想好好讲讲,但教学目标定在哪里再三思量不得要领,以前都是将主旨手法讲出读出感情就算OK了,总感觉有些小家子气。后来将其定位在“诗歌鉴赏法”上。
预习:提前预习是对学情的了解,也是学生前期经验的收集,所以预习题设计很是简单
1、读诗歌,体会每小节需要用什么样的语气;
2、读诗歌,感受本文使用的各种手法;
3、读诗歌,了解本文主旨。
上课流程:
一、导入:什么叫做诗歌?诗歌和歌词有什么区别?
二、讲解诗歌音韵美,学生在文中体会。
三、讲解诗歌感情朗读把握,感情诵读,并在诗中找出依据;
四、诗歌手法把握,讲解联想与想象;
五、诗歌主旨把握,理解牛郎织女使用所代表的情感。
六、总结诗歌学习法:韵、读、手法、主旨,注意关键词句。
每个环节都是学生先说,教师收尾,感觉效果很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多收获。最不可思议的是学生们在分析主旨的时候对于牛郎织女故事改编后的把握非常好,并且会结合课下注释1感悟情感,非常棒。
《天上的街市》同步练习
一、下列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灯笼 闲游 物品 陈列 缥缈 流星
A.lóng yióu wù liè miǎo lióu
B.lǒng yóu wù liè mǎo liú
C.lǒng yoú ù lèi mǐao líu
D.lóng yóu wù liè miǎo liú
二、选择同音字组词。
1.A.珍 B.真 C.贞 D.针
(1)坚( )不屈 (2)( )奇 (3)( )才实学
(4)如坐( )毡 (5)( )洁 (6)如数家( )
2.A.接 B.街 C.阶 D.皆 E.揭
(1)啼笑( )非 (2)( )段 (3)( )头巷尾
(4)交头( )耳 (5)( )晓 (6)草木( )兵
3.A.娴 B.闲 C.衔 D.贤 E.嫌
(1)负屈( )冤 (2)( )弃 (3)任人唯( )
(4)游手好( ) (5)( )静 (6)( )情逸致
4.A.游 B.尤 C.犹 D.由 E.邮
(1)记忆( )新 (2)( )资 (3)怨天( )人
(4)( )刃有余 (5)( )衷 (6)听天( )命
5.A.谦 B.牵 C.签 D.千 E.迁
(1)事过境( ) (2)( )辞 (3)顺手( )羊
(4)( )真万确 (5)抽( ) (6)( )肠挂肚
6.A.慎 B.甚 C.蜃 D.渗
(1)谨小( )微 (2)幸( ) (3)海市( )楼
(4)欺人太( ) (5)( )水 (6)不求( )解
三、用下列字做声旁各组成四个字。
1.交 4.青
2.令 5.吉
3.肖 6.扁
四、判断下列各组形声字结构分类的对或错。对的画“√”,错的画“×”。
A.鞭 词 躬 岖 ( )
B.笼 露 落 震 ( )
C.闻 哀 辩 裹 ( )
D.堡 贷 悠 整 ( )
E.裁 颖 旗 糜 ( )
五、为下边句中黑体字选择正确释义。
1.浅:A.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小 B.程度不深 C.时间短 D.颜色淡
(1)她今天穿了件浅绿的上衣。( )
(2)这本书的内容很浅,很好懂。( )
(3)河里的水很浅,刚刚没过脚腕。( )
(4)我们彼此相处的日子还浅,不很了解。( )
2.深 A.从水面到水底,或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B.程度高 C.时间久 D.颜色浓
(1)洞庭湖的水很深。( )
(2)王教授有很深的学问。( )
(3)他画的颜色太深了。( )
(4)夜深了。( )
六、在每条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反义词,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买 2.天南 3. 惊 怪
4.是 5.厚今 6.忆 思
7.始 8.此起 9. 征 战
10.甘 11.破旧 12. 昏 暗
七、用“/”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D.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八、选择正确答案。
1.与全诗不同的一项( )
A.我想他们此刻,
B.定然在天街闲游。
C.不信,你看那颗流星,
D.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对本诗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B.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感情。
3.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九、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 )
2.诗歌可以分为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 )
3.想象是作者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4.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5.本诗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和天上的街市是想象,后来又写到浅浅的天河和牛郎织女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联想。( )
6.郭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他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浏览课文,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2、学生复述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及主要写作手法。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的。
二、合作交流
读课文质疑,我们暂且也把它看成是一堂语文的口语交际课。那么,各个国家的同学在利用口语来展示自己国家的风采时,你认为。
1、哪个国家的同学介绍得好?你为什么欣赏他的介绍呢?
2、哪一个国家的学生介绍得最精彩?最形象?
三、品读体验
1、在口语交际中,新加坡的李德远和朝鲜来的金顺玉的对话是什么意思?(能否表演一番)他们好象伤害到了彼此,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关于说话的技巧呢?
2、你能想象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时的心情吗?
3、可是,在我们这个少年班,54个孩子有20个是南非人,南非孩子该怎样介绍自己的国家呢?
4、模拟情境课堂,朗读课文。
“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结尾,“我不禁热泪盈眶”。
全班同学都沉浸在静静的氛围中。教师做资料补充
索普——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在1912年第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出色的人物是美国的天才运动员——索普。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运动员,但在奥运会冠军史册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人们一在提到他,称颂他,他的名字比冠军还要响亮,是因为人们同情他的不幸。他是种族歧视的`牺牲者。他出生于印第安贫穷家庭,他篮球、足球、游泳、跑步,样样都行。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他稳拿了2次全能冠军(跳远、200米、1500米、铁饼、标枪)。但,他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奥运会取消了他的冠军资格并把金牌转发给这个项目的第二名,但后者拒绝接受,他说:真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
索普不仅被剥夺了金牌,而且被剥夺了参加业余比赛资格,就这样,一代才华横溢的运动员被扼杀了。此后,索普当过职业棒球员,卖过苦力,他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金牌”。70年过去了,终于,在1982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为索普恢复名誉。1983年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追回的金牌重新授予索普留下的儿女。索普,一代天才运动员就这样成为了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5、师:这些都是过去的南非,然而今天的南非,有着硕大的钻石,经典的建筑,安逸的生活,的人物---刚刚获选的美国黑人总统 (将内容迁移了过来,阳光皮肤在同学的心里扎下了根,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下的皮肤都是美丽的,人们都有一颗热爱和平和真诚的心,这就是阳光真情。)
6、讨论什么是阳光皮肤?为什么称自己的肤色是阳光皮肤?
四、拓展延伸
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整天、追打、贪玩、应该、海岸、奔跑、建造、机器”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建、注意笔顺。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4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
2、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强调字音——数、应整奔;字形一懂、建、奔、器;朗读指导第2、3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黑板。(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的两句活。)
3、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的生字。
3、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小朋友,你可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电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发电厂(站)怎么发电呢?有的是用江河里的水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出示幻灯)你看这些海浪多象一个一个可爱的娃娃!(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浪”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3)通读课文,思考:浪娃娃是谁的孩子?他们原来怎样?后来怎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
重点正音:“数”、“追”是翘舌音;“应”是后鼻音;“建”“贪”是前鼻韵母;数
重点分析字形:
建:左下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建之旁,不要“走字儿”
懂:左右结构,
贪:分析字型完成课后练习1
器:上中下结构,构字部件可分为“口和犬”
(3)指名分段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浪娃娃是谁)
(3)齐读第2句话,出示句字读一读,再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很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该怎样读?
(4)第2句话除了写浪娃娃很多,还写了什么?
出示词语“贪玩”,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个词语看出浪娃娃贪玩?(板书:整天)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和很爱玩。
浪娃娃整天灾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逐着玩。
(用红色的比在“整天、追来跑去、追打着玩”下面加点,指导朗读,体会浪娃娃非常爱玩,就是贪玩。)
5、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浪娃娃怎样地贪玩。
6、巩固字词
7、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懂、建、器
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4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卡片认读,完成课堂作业2看拼音写词语。
2、齐读课文第1段,说说浪娃娃是怎样一个孩子?
3、练一练,(口头指名说)
(1)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2)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3)海面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自己照样子说句子。
(花园里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
(公园里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完成课后练习3
4、讲读课2、3、4段。
(1)讲读第2段:
指名读这一段,思考:海妈妈讲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海妈妈是怎样教育浪娃娃的?(贪玩不好,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事。)
(板书:学做好事)
(2)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亲切,速度稍慢,加点的字读得强调一些)
出示: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指名读,齐读)
5、讲读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段,思考: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样做的?
(2)出示投影片,图文结合。
①理解“海岸’、“奔跑’。
②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出示句子,想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读得高兴,速度略快)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来啦!我们学做好事来啦!”
(”哗哗”是流水声,这里是浪娃娃欢快的喊声。教师范读句子,指名读,齐读,把”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6、讲读第4段。
(1)学生自由读第4段,思考:
①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板书:科学家)
②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板书:建造发电站)
③浪娃娃怎样为人做好事?(板书:推动机器发电)出示幻灯:理解“推动”、“机器”(指发电机)
(2)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3)齐读这一段。
5、朗读全文。
6、作业:
(1)扩词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字词
2、有感情地钥读课文。
(1)跟课文录音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介绍。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站是用人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4、作业指导:课堂作业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第一教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比较人物性格。
第二教时:拓展阅读与实践。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成出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二、导入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四、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
c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d 、“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e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
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g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
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
j、“虽”我之死(即使)
k 、“何”苦而不平(愁)
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
a、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b、一词多意
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
c 、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3、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
a、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b、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d 、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1)杂然相许
(2)杂曰。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e 、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1)“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
(3)“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
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4、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a、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c 、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五、比较人物性格
1、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愚公之妻智叟
“献疑” “笑而止”
关切嘲笑
忧虑讥讽
2、愚公与智叟
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六、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七、写作特色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八、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愚公移山》翻译题(带答案)
愚公移山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不用抄原句)
1、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参考翻译:
1、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5、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6、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7、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8、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改变)。
10、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愚公移山》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且: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
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
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
固:1、汝心之固(顽固)2、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2、聚室而谋(表承接)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
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4、通过“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读书的强烈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心,激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努力学习。
5、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四、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城市,学习、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知识能力储备方面,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
法,阅读习惯良好,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课文、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句,感
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以及“希望工程”的资料。
2、课件五个模块
模块一:课文插图
模块二:文本中的一段话(这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模块三: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一组图片
模块四:填空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入文:
1、播放课件模块一:
A:同学们了解这张照片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
B:这张照片许多人都见过,可见它是一张极具影响力的照片。同学们,这张照片曾经在各种杂志、报刊发表过,成为20 世纪最
具影响力的照片。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谁来说说照片中的小姑娘什么地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自由交流)
C:正是因为这样的一双眼睛,引起了一位摄影记者的注意。
2、播放课件模块二:
A:齐读语段“这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板书课题,重点理解“渴望”一词。“渴望”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把换的词语(盼望,希望)带到课题里读读,看看有什么不
同?
C:渴望是迫切的希望,苦苦的盼望,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课题。
3、交流词语学习情况。指名先说学到的词语,然后由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学习新课,深入体悟:
1、自由读文,找出描写“大眼睛”的段落,并在段落前加上“☆”。
2、学习二~五自然段:
(1)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评读。
B、思考:这双“大眼睛”为什么专注地望着前方?
C、仿说:它注视着前方,生怕( ),生怕( ),还生怕( )
D、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大眼睛”小姑娘对学习的认真。
(2)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评读。
B、体会:这双“大眼睛”忧郁的是什么?
C、重点理解:“这样的学习机会”是怎样的学习机会?(结合本段理解;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体会上学路程之遥远,
路途之艰险。
D、播放模块三,进一步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条件的艰苦.
E、仿说:虽然清晨教室的光线并不明亮,虽然上学前她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虽然( ),
虽然(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失去。
F、师生合作诵读第三自然段。
(3)教师激情引读四、五自然段。
(4)A、自由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
B、播放模块四,学生填空:
C、齐读练习题,再次体味这一组奇迹般的数字。
D、想象说话: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 ),我们仿佛听到了( )
E、播放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图片并配上《爱的奉献》歌曲。
三、畅谈体会,升华情感: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
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
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写信(可以写给苏明娟姐姐;可以写给那些贫困失学的孩子们;可以写给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还可以写给自己)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这个案例的设计,形式上是一条线,由词语——句子——段——文,抽丝剥茧,字词句段篇训练扎实,语文的学科性
很强。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围绕“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个中心,水波式的向周围扩展,既拓宽了学生思维,又降低了学习
难度,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的大教育观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舟、门”。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认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亮”、“小船”、“小小的船”。
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图)
2.问:图上出现了什么?(星星、蓝天)
3.深蓝色的天空有星星在闪烁,多美呀!你还希望有什么?(月亮)
4.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圆的、半圆的……)
5.老师也喜欢弯弯的月儿(出示“弯月”)
6.问: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香蕉、小船)看,老师手上有一个弯弯的月儿,还有一只小小的船。(演示)他们的样子怎么样?(很像,一样)我们就可以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7.问:这儿为什么是小小的船,而不是小的船呢?老师这儿有一只小的船,和小小的船相比谁更小更可爱?谁愿读出小小的船的可爱?(指名读)
二、新授
A、第一句
请把书打开到76页,“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课文的哪一句?(第一句)范读,指名读,跟读。
B、第二句
1.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介绍)
2.范读
3.小组互读,男女生赛读。
C、第三句
1.这么美的'夜空,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
2.让我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配乐朗诵:现在,正是夜晚,深蓝色的天空有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而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让我们张开双臂飞呀飞,飞向蓝天,坐在这只小小的船上。)
你看见了什么?(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出示第三句
3.分小组互相讨论,你觉得怎样读才好听?请小组读,你的心情怎么样?用高兴的语气来读,齐读。
D、指导背诵
1.请小老师领读
2.教师引读
3.小组互读、齐读
4.指名背
5.谁愿意给这首儿歌配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6.大家一起来表演一遍吧。
三、歌唱全文
大家的表演精彩极了,小姑娘看到这美丽的夜空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听得时候请小朋友为黑板上的☆、、、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四、发散思维
小姑娘坐在小小的船上,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如果我们坐在月亮这只小小的船上,还会看见什么?
(出示练习二)指名回答。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12
《色彩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会写字、4个会认字,能够用生字来组词。
2.学习课文,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3.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
教学准备:红黄蓝彩色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会写会认字,会写“彩、游、戏、相、绿、新、玩”7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用具: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述:老师来变个魔术你们看,好吗?(好)
师演示:红黄两色相加看看成了什么颜色?
师导入:在色彩的王国里,红黄蓝三种颜色可有趣了,他们彼此相加可以变出很多的颜色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们,让我们去看看书中写了什么,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想办法记住他们。反馈交流(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够在课文里准确地认读出生字宝宝吗?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反馈交流(把你读得的、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反馈交流(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内容,并且质疑)
4.小结学生字的情况,告诉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再来弄懂。
三、学习课文中的一节(根据学生的意愿学习)
1.指名读所选的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节里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懂的内容,启发学生明白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3.指导感情朗读。
4.尝试背诵。
5.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所选小节中的两种颜色变出的色彩。
6.尝试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彩、游、戏、相、绿、新、玩”
2.游戏给字宝宝找家(生字和读音合成一个房型)
3.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4.交流方法。
范写“游、绿”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写字。
7.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课下尝试用红黄蓝颜料调出更多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元素的用途,激发学生课下尝试积累认识经验以及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巩固会读会认的字,会写“穿、牵、界”这3个上下结构的字和独体字“世”。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词。
教学准备:红黄蓝三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一节内容,说说学习方法是什么。
2.交流学习方法,师板书: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读课文,想内容;再交流读懂的,有感情读出来;最后背诵。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引导学生了解红与黄变橙色,就有了橙色木瓜、橙色的橘子……;蓝和黄变成绿色,就有了绿叶……;红与蓝变紫色,就有了紫色牵牛花、紫色的茄子……
4.指导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6.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他们变出的色彩。
7.尝试再用书中的格式也来写诗。
三、课外延伸
师叙:红黄蓝三色如果是水彩或水粉颜料,那么,当我们所添加的各种颜料的分量不相同,调出的色彩的颜色深浅就会有变化。
学生;尝试调色,然后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是这种色,写诗。
四、学写生字
1.看看生字宝宝还记得吗?认读“穿、牵、界、世”
游戏:将部件拼成生字。
2.观察生字: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型。
3.交流方法。
4.范写“界、世”引导学生注意容易错的地方。
5.学生描红练写。
6.评价交流。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13
班级情况:
学生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愿意阅读,喜欢阅读。
教学内容:
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板书课题。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课文中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课堂练习:
文章中,作者用排比句向我们反复强调中国结的寓意丰富,你能仿照着写一句话吗?
作业设计: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中国结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却不理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包含的中国情、中国心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篇14
《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后解疑
2、这位医生是——学习生字“德”
3、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自读。
8、同桌互读。
9、师生配合读
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关怀教案06-21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古诗教案01-2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