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能力: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数数,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有序的观察图,数数手口一致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在我们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你们说的真好,正好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实物投影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能用上数字吗?
(1) 生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2) 指名说。引导学生在序地观察并一一数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有序地排列。1-10也可10-1。可适当担些小问题:
(1)最小,哪个数最大。
(2)双数还有哪些,单数还有哪些?
(3)你还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引导学生数身边的物体。数字就藏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2、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看一看,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回家以后把今天学过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头大象 2只兔子 3个蘑菇 4只松鼠 5个汉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树 9只鸟 10只蝴蝶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
教学反思
《可爱的校园》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对10以内各数在幼儿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故事情境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在观察情境图时,开始我没有限制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观察方法,同时体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物体最简单;然后利用同座之间互相说来取长补短,给学生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思维得到了发散和提高。在课的最后,我们一起观察教室学生们兴奋极了,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到处去寻找数学问题,收获很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
2、说出计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7+6=13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
4、圈一圈,算一算。
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
5、练习。
接着往下算
三、巩固练习
1、84页第1题
先看图,观察,在列式。
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7+6=13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按照数量从小到大1头大象2只小兔3间教室4只小松鼠5个字6只小熊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
三、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师:56-30=?该怎样计算?(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
1、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重点难点 :
1、掌握6和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能够正确计算有关6和的加减法;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数的具体意义。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6-2=4 6-4=2
5、猜数3,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 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3+3=6 6-3=3
6、猜数1和5,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活动三
3+3=
6-4=
6-3=
6-5=
1+5=
2+4=
6-3=
6-1=
6-6=
4+2=
3+3=
1+5=
找朋友: 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1、2、3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4、5、6题后全班订正。
课后反思:
预习先行 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背土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
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
(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
(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课 前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板书设计:8+6=14 8+6=14
2 4 4 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的。
1. 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引入,让学生充当童话里的角色,用数学知识去帮助可怜的丑小鸭,从而获得成功感,萌发学习的愿望。
2.我校正在进行一节课35分钟的课改实验,因此教学环节要少,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去思考交流。
3.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最后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的表现, 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无疑等于给每人配备了一位尽责的老师,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教学条件较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仪,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我班共有学生45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学生爱提一共有多少?还剩多少?等顺向思维的问题,而且学生如果上课伊始提不起兴趣,就很懒得去表达。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能调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境至关重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
1. 创设情境,练习口算。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画面:一只丑小鸭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白天鹅,眼里流露出悲伤、郁闷的眼神。
师:丑小鸭多想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学生脱口而出:愿意。
师:怎么帮呢?你们看,每只丑小鸭都带有5道口算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目都解答对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试试吧!
课件逐一出示口算题(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非常踊跃。
5道口算题得数正确后,就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学生积极性更高了。
2.铺垫引入。
师: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高兴地与同伴们一起飞呀飞,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课件出示画面:美丽的田园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2: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给学生1分钟,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生1: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教师板书)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8+6=14)
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教师板书)
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这个算式很特别,出乎我的意料,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师: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师:你的答案在加号的后面,我们用括号把它标出来,醒目一些,好吗?
学生满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边有9棵树,湖的右边有7棵树,
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打断了他的发言。
生6:湖的右边应该是8棵树,这儿还有一棵。
生7:不止8棵,还没画完。(画面湖右岸远处有7棵树,近处一棵树只画了一半,学生认为湖右岸近处应该还有几棵树。)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过,我们就看屏幕上出现的,好吗?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一遍,并板书:
湖的左边有9棵树,右边有8棵树。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8:一共有几棵树?
生9:湖的左边比右边多几棵树?
生10:湖的右边比左边少几棵树?
学生继续提问,解答问题。
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动脑筋,提出了许多问题,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
(三)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四) 介绍数字朋友(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字交朋友,你能不能介绍一下数字朋友呢?比如说9,你打算怎样介绍它呢?
本想让学生看书,问题刚问完,几个学生马上举手。
生1:4+5=9。
生2:10-1=9。
师: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生5:9里面有9个一。
生6: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还剩9个。
师评价:这位同学还懂得联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师: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说说可以怎样介绍这个数字朋友。
小组反馈。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略)
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上课,小朋友们太吵了,没有听别人发言。
教学反思
1.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劳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民主,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思维的无谓限制,使学生自由畅想。所谓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轻易批评和挑剔,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这节课,引入环节创设的《丑小鸭》的童话情境,结合电脑画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情感注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自觉、主动的。看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列式或对画面信息产生争执时,我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没有因为与预定教案不同而一笔带过。整堂课的气氛是宽松、活泼的,学生心情愉快,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学生学习投入,积极举手发言。
但也存在着不和谐的一面。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气氛显得浮躁了些。因此平时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合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只在乎自己的表现,而不会倾听他人发言的学生,怎么会与他人合作。教师要大力赞赏和表扬那些会认真倾听的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暗示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这些良好的行为,让学生在模仿中进步,在教师不断的肯定中强化。
2.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注重评价,也要注重让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因此教师评价学生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且语言要丰富,感情要真挚而富有感染力。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越来越爱学。这节课,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正确时,我就给予及时的评价,如介绍数字朋友,学生能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就赞赏地说:这位同学还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呢!当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如对湖右岸有几棵树的讨论,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评价。
注重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站在元认知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我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就有学生提到课堂上有些同学没有听别人的发言,看来学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反思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面貌会有所改观,学习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玩具总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生熟识的玩具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内数一数,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小组汇报。
二、写一写
1.师示范,生书写。
2.生描红,师巡视。
3.同桌互相比较、评比。
三、练一练
1.写数
⑴生独立看图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交流,分别说一说每幅图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⑶小组内评比,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
2.看数画线
⑴理解题意。
⑵生独立完成。
⑶同桌交流。
⑷集体订正。
3.数一数、填一填
⑴理解题意。
⑵小组讨论。
⑶小组汇报。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过程:
一、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复习内容:
教材第48页第1~4题。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经历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理解题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到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将6~10各数分成两个更小的数,你能拿一个数来分一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二、针对练习1、画一画,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1题。
(1)第一行已有几个正方形?这一行一共要有几个正方形?你怎么知道的?生:已有4个,一共要有9个,从算式中发现。横线上还要画几个?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予表扬。
(2)学生完成画一画。
(3)根据上面的'经验独立完成剩下的两题,再集体核对。
2、找朋友。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2题。
(1)创设游戏情境“找朋友”。谈话:小朋友,我们来做凑10的游戏好吗?
(2)师和一名学生做示范:师出示一张卡片,说:“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拿出数字卡片“8”,边跑过来,边回应:“我是8,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牵手一起说“2和8凑成10。”
(3)请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继续做游戏。问:“我是3,我的朋友在哪里?”
(4)其他学生从数字卡片中抽出7举起来说:“我是7,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说:“3和7凑成10。”
(5)另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反复做游戏。
3、打靶比赛。教材第48页第3题。
(1)课件出示算式图,引导学生读算式,明确题意,再独立填空。
(2)老师在黑板上随意指算式,请学生抢答。
1+7=
8-3=10-1=
7+2=
3+7=
4+3=学生独立计算后核对。四、拓展延伸1、想一想,在□里填上相同的数。2、把1、0、3、6、7填入○里,使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0。
五、课堂总结通过练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
六、作业布置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小猫钓鱼。(连一连)
把一个较大数分成两个小数。思考并回答问题。独立完成。师生游戏。学生做游戏。读背儿歌。独立思考完成。回顾课堂,提醒重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根据题目,创设性地引入游戏和儿歌,让学生在玩中练习,在诵唱中巩固新知,形成活动有趣的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游戏应在同桌之间展开,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教学建议:
练习课往往上成作业课,如何让练习课有趣、有效,应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多在情境创设方面下功夫。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教材分析:
《可爱的企鹅》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8、9的加减法后,第一次出现的带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式应用问题。要让学生在理解主题图图意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在一定的情景画面中解决应用问题,巩固8、9的加减法。
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第一次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学生理解其意义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次课设计为一次登冰山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登山比赛,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和探索。对首次出现的大括号和问号,教师作适当指导和介绍。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学问题;
3. 在学习教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5.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对括号和问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图和图中括号、问号对图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情境挂图,吹塑纸做成的括号和问号,
过程设计
一、创境引入
出示小淘气(小狗)小朋友好!小淘说:好久没跟大家见面。今天我要看看哪些小朋友有进步了,越来越会听课了。小朋友,这么久没跟大家见面,你们知道我去哪里了吗?我呀去北极探险了。小朋友想去吗?(想!)可是北极是很冷的地方,有很多冰山,你们怕不怕呀?(不怕)好!今天小淘气就带小朋友一起去北极探险,去穿越冰山。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勇敢、聪明又能干,能够登上最高的冰山!(拉出挂图)小朋友,你们有信心登上最高的冰山吗?(有)那我们出发吧!来到第一座冰山我们看到了什么?啊多可爱的企鹅啊!有几只呢?这只企鹅在跟谁打招呼呢?哦,原来在这儿,上面有几只?那我们在第一座冰山这儿看到了什么?有多少?谁能说一说?
[以登冰山的形式进行本课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介绍新朋友,学习新知识
看看下面有一个新符号,猜猜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这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括号,猜猜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用括号表示合起来(作手势)。问学生,它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下面我们还有一个新朋友,看看是谁?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它是问号,表示求有多少?那么两位新朋友在一起表示什么意思呢?那谁能完整地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这知道什么?要求什么?那谁能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算式中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
现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第一座冰山,插上第一面红旗。
[对第一次出现的括号和问号教师作必要的介绍,减缓学生的学习坡度,让学生很快解决第一个问题,登上第一座冰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便于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巩固新知
现在我们继续翻越第二座冰山。第二座冰山是考考你,这有一幅图,看看你从图中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小组同学讨论2分钟,相互说一说再分组汇报。对说得好的组以表扬。看来第二座冰山也难不到小朋友。我们再插上一面小旗。
四、现在我们进军第三座冰山了。
看看第三座冰山有什么?出示图2。看看这幅图里有几个括号?这个括号怎样?这个括号呢?再仔细看看这个大大的括号下面写的是什么?从这里我们知道什么呢?(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还可以知道什么?前面有几只?这个小的括号上面有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呢?谁来完整的说一说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什么?还知道什么?要求什么?那怎样求出冰山后有几只企鹅?你会列式计算吗?(让学生说说算式和算式中各部份的意义)
看来今天我们小朋友,已经成功翻越第三座冰山了,我们快到达最高的冰山了。要去最高的冰山,得渡过这条河流,能不能过去,要看看小朋友会不会看图,用刚才学过的知识,观察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算式?现在,分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后,分小组汇报,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已经到达最高的冰山了。
[充分激励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与本组同学生合作,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五、拓展应用
怎样才能登上最高的冰山?插上最大的红旗呢?那要比比谁会动脑筋了!
每组小朋友的组长来领一幅图,这幅图上没有括号,也没有问号,同学们商量一下,在哪儿画括号?在哪画?号?添上括号和问号把这幅图编成完整的数学问题并且解答出来。
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锻炼学生对新认识的符号的应用能力,每组学生添的括号和问号都可能不同,所编出的问题就不同,通过交流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课后反思:
本课最成功之处:
1、 结合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登山情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强化了学生初步认识的两个符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 全程的情境教学,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探索欲望,小组每个成员都力争为本组的登山出力,团队合作、集体克服困难得以充分发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空间观念的培养,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学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棵大树图)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小鸟和小兔最先来,(出示小鸟贴在树梢,小兔贴在树下)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只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课题:上下 学生齐读。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充分的描述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2、教学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松鼠也赶来了(把小松鼠贴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现在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三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学生任意选一只小动物来说,也要引导学生语言完整、规范)
3、教学一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松树的位置吗?
师:小松树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
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摆一摆,说一说:在文具盒上放数学书,说说文具盒和数学书的上下位置关系;在数学书上放一个橡皮,说说数学书和橡皮的上下位置关系。
2、看图说一说
教师出示摆放的三个物体,让学生说说三个物体间上下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1--2题
四、动手实践、深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动物园里建了一座新楼房,你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住那一层,请给它们分房子。
(学生动手贴动物头像)
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及顺序。
2、找宝物
引导学生推理,根据第一句话推出宝物可能在号、号哪个盒内
根据第二句话,确定宝物在第号盒内。
3、教师把小朋友的头像做成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贴出它们在楼房的位置,再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总结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7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9
课题: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
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
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5-27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4-09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教案02-2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6-18
【精】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5-29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优秀)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