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3-02-10 17:21:49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5篇)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测量胸围差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扩大,腔内气压降低,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胸腔缩小,腔内气压升高,膈肌舒张,顶部上升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

  5.呼吸的全过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和排出的过程

  [难点分析]

  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血液,原尿,尿液(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成分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入: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引出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验单比较。

  总结: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4。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细菌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和功能观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2.基于有丝分裂的事实,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进行总结。

  3.在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够动手画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像。

  4.感受生命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特征。

  难点:区分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问:象与鼠个体大小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说是细胞大小,有的说是细胞数量的多少。)

  教师讲解:动物个体的大小大多取决于细胞个数的多少。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有怎样的'特征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周期

  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提问: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细胞周期的概念?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提问:四幅图片显著的不同之处?

  (有的细胞的染色质绕成一团,有的染色体已经开始分离,有的则快要形成两个细胞。)

  展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图解,提问:各时期特点?小组讨论。

  (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接在着丝点的两侧,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开始向两极运动,使细胞中两极中各有一套染色体,两套染色体相同,且和亲代染色体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出现,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教师总结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巩固提高

  有丝分裂哪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级。)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课后尝试自己动手画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示。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小组讨论,说明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区别,提高分析对比能力。

  3.体会生物多样性,提高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区分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已经学习了两栖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代表生物呢?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代表生物有青蛙、蟾蜍、蝾螈等)

  播放各种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提问:两栖动物虽然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仍然没有脱离水环境的限制,那么图中的这些动物是否和两栖动物一样呢?带着问题,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蜥蜴的特征

  播放蜥蜴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蜥蜴的活动有哪些特点?

  教师注意引导观察顺序,师生共同总结。

  (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特点对于它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拿出准备好的蛇皮让学生亲自感受。

  (头部灵活、爬行速度快更容易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角质化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生殖

  出示蜥蜴受精和产卵过程视频,并展示蜥蜴的卵模型。提出问题:以蜥蜴为例,爬行动物是如何受精和繁殖的呢?

  让学生亲自观察蜥蜴卵模型,并拨开卵壳,观察视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蜥蜴在体内受精,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卵壳很坚硬,可以保护内部结构,同时也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继续追问:它与青蛙的生殖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对比进行有效区分。

  (青蛙在水中受精,并将卵产在水中,幼体在水中生活;而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真正的适应了陆地生活。)

  教师补充蜥蜴能在陆地上生活还有肺的作用,要比青蛙的肺更发达,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将青蛙和蜥蜴的区别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3.爬行动物的特征

  教师分发多种爬行动物的资料卡(龟、鳖、蛇、鳄等),请学生仔细阅读,并同桌两人共同总结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总结补充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三)巩固提高

  教师呈现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爬行动物。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思考人类与爬行动物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4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植株的生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

  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艰辛与快乐,树立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

  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2.教学课件: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根尖的结构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贺知章《咏柳》诗歌,引出课题:展示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这个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引出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芽发育成的,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五、板书设计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2.伸长区的细胞增长,增加细胞体积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5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

  1.细菌的形态

  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细菌不同形态进行描述,引出细菌的不同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教师讲授细菌多是单细胞生物,独立生活。

  过渡:细菌具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为什么却都属于细菌?

  2.细菌的结构

  出示细菌结构模型,对照教材上的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从内到外观察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归纳总结出细菌的基本结构。教师板画,请学生填写名称。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

  通过多媒体播放细菌的运动的视频,提问:是否所有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鞭毛和荚膜具有怎样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帮助细菌进行运动,荚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随后引导学生将细菌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从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与植物细胞比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三)巩固提高

  结合着细菌的结构,思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小结作业:细菌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下节课一起讨论。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教案03-07

【推荐】初中生物教案02-01

初中生物优秀教案02-19

《细菌》初中生物教案03-18

初中生物教案【热】12-14

初中生物教案【荐】12-12

【精】初中生物教案12-11

【荐】初中生物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