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 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教学难点: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三、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四、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五、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六、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七、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article/
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三月份反思
上了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就会发现每个《语文园地》中都有许多不同又有相似的语言知识点,除此,在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出现了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巩固与归类,学生很快就会遗忘与混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巩固这些知识点的:
一、落实背诵与熟读环节,及时跟踪。对于课文中一些要求熟读的知识,如《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我除了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其中的特点,做好笔记,还要求学生举出相关例子。因为只有举出例子才能到达学以致用,巩固理解的效果。除此,在平时的早午读、家庭作业中也必须反复朗读,并且熟记它们的特点、例子,这样才不会一知半解、记不牢。而对于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点则必须要求学生背诵,当然背诵时不能只背书上已有的内容,更要背诵这些内容的特点。如《语文园地四》中的“读读背背”,在背诵中我们必须记住“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有”这句话。而“我会填”中关于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在背诵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短语中用的助词是哪个,并说出为什么这样使用。当然,在上课讲解时候,我还特意出了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背诵的环节,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有所要背诵的页码。说过关了就在上面画上“√”,逾期没有背完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扣分与小惩罚。
二、即使默写与听写。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识记内容、《园地》中要背诵或灵活运用的知识点,我会在平时的听写、默写中落实到位。如助词的运用检查,我会先出好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填空,而非只背诵课文里的内容。
三、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在不少的《语文园地》中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四字词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必需让学生把它们重新找出来并进行比较,再记忆。如本学期《园地》中提到的四字词语有如下形式:aabb、aabc、abac,含有数字的,含有一对反义词的,关于读书、治学的,描写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这几种类型。而对于一些识记句子则有如下分类: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归类识字类型的诗歌、与气象有关的农谚、歇后语、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这几种类型。这些知识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需重新拾起,务必做到在老师提示类别时候学生能够稍经思考后说出具体内容。
四、如果学生能够在习作或平时的作业中灵活运用以上的知识,老师则给予加分和奖励。
四月份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的提出了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所以在课堂伊始,我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一、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吴忠豪教授在评析薛法根老师《贴近事物本来的样子》素描作文课时说到:“作文教学要从基础抓起,作文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其实都是起步作文教学,而三年级更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就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
第一、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如果单纯让学生把想写的内容用简洁的话写一个提纲,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动笔,但我用树的形状让孩子们一目了然。树干是文章的题目,树枝是文章每一层次的内容,而树叶则细化到每一层次的具体方面。这样又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条理,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第二、教给学生“抓住特点写外貌、通过写具体事表现人物性格和爱好”的方法。从学生介绍自己的外貌、说自己经历的事和最后的“猜猜他是谁”等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悟了这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写法。我想这种习得对学生的今后的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有些方面还有不足:
1、有些总结性的语言说得不够明确和及时。比如在开始时做完“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后,我可以追问一句,你们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我说的是谁?(因为老师是抓住学生的特点描述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把自己介绍清楚。
2、用树的'形状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中,如果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树枝和树叶上写内容,我想效果会更好。
3、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时,我的点评和指导还不够及时和恰当。
还有很多不当之处,请大家直言不讳。
另外,我还有个疑惑,那就是对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该注重指导还是注重讲评,我也一直很困惑,也想跟大家共同研究。
五月份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如,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我深有体会: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六月份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教学反思在师生互道感谢中,结束了《说声谢谢》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动情,从而以情导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
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为了打开孩子的情感之门,课前我鼓励他们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发现哪些人关心帮助自己,为自己服务,他是怎样服务的,做好调查记录;课上,我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说起,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对谁说过谢谢。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
(二)同学学法
自主学习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疑点
这篇课文主要表示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文章为什么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题目?
(三)解决方法
1、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以“这篇课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同学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
(二)同学活动设计
课前,同学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自学质疑,围绕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一起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课后,同学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知,深化中心。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
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同学预习情况
1、要让同学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同学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身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同学发言,教师让同学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同学自身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同学针对自身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局部来读,从而展示出自身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为了学懂这篇课文,俺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身考虑,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同学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同学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一起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一起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身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沛表示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身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沛认知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同学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布置?
(可引导同学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劳累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同学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资料详写,反之,简写。)
(五)课外延伸
让同学拿出自身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身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3 积累中华经典文化,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忆背诵。
难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资源: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往今来有关交友的名言很多,而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知音的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绝弦》。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会对友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 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 自由读放声读,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感受节奏和韵味。师范读,进行指导。
3 同桌互读,互相评议,指出不足。
三认识伯牙,理解题目
1听伯牙学琴的故事,了解伯牙。(俞伯牙: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天下操琴的高手)
2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4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四 解读绝弦之因
1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思考:伯牙乃著名音乐家身边不缺乏欣赏赞美的人,为何子期死后就再也不鼓琴了呢?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出示课件,由钟子期的赞叹,想象一下那琴声再现时的场景。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琴声,你听到了徐徐的清风,你会如何赞叹?还会有那些场景呢,你又会如何赞叹?
5是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心中所念,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就叫--知音啊,难怪如此擅长音乐的伯牙会绝弦呢
6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 深悟绝弦,感悟知音
1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1钟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诗,出示短诗,学生读并体会。
2面对伯牙的痛苦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3交流交友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4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5小结:知音难觅,如果你有幸遇到了,希望大家向伯牙对钟子期那样去珍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26.水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 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 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
1. 网络等媒体中反映中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2. 《一课一练》《补充习题》中有关水的资料和美文。
3. 学生对水的认识,和水有关的生活经历。
4.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插图等。
预习设计
读读文中描写“雨中洗澡”和“勺水消暑”的情景,感受有水之乐。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4分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感受。
第二板块:学习“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乐(8分钟)
1.自主学习。(3分钟)
2.合作探究。(1分钟)
3.展示。(4分钟)
(1)体会雨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的“快乐”。
(2)读第二小节。
(3)想象说话。
第三板块:学习“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乐(18分钟)
(一)感受缺水之苦(7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体现干燥和炎热的句子。
2.理解“风干”。
3.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说话:缺水,可真 啊!
(二)感受解暑之乐(11分钟)
1.读读4、5自然段,用“~~~”画出水带给我们奇妙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交流分享。
3.听老师读课文。
4.尝试对比朗读。
5.抓住要点交流感受。
6.理解文中的“饿“字。
第四板块:学习“反衬”写法(10分钟)
1.学习“衬托“手法。
2.通过学习本文,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第一板块:复习“艰辛取水”,感受缺水之苦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一个缺水的小山村。感受了艰辛的取水场面。
2.咱们一起再来读这段文字,体会这份艰辛。(出示图文,齐读。)
3.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苦)
第二板块:学习“雨中洗澡”,感受有水之乐
1.过渡:在饱受缺水煎熬的'日子里,人们都在期盼──
就在人们苦苦的期盼中,一场喜雨从天而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雨中洗澡”的情景吧!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①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雨水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②作者用哪些生动的词语向我们传递这份情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语。
③自学时间:3分钟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雨水给大家带来的是——乐。(板书)
(2)“痛痛快快”“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仰起头”“张大嘴巴”等词语向我们传递着人们的快乐,谁能用朗读把这种欣喜若狂的感觉读出来?(指名2生朗读。)
(3)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孩,你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洗澡了,在雨中快乐地冲洗,你会怎样的大喊大叫?听,二丫在喊——小胖在喊——三娃子在喊——所有的孩子都在喊——(先指名,再全班)
(5)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啊,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清凉的雨水,读出这份酣畅淋漓的感觉。(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勺水消暑”,感受苦中作乐
(一)感受缺水之苦
过渡:同学们,此情此景,你觉得雨中的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这哪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是在过狂欢节啊!可惜这样的日子毕竟太少了,雨停了,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什么?(干燥和炎热)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体现干燥和炎热的句子。
2.出示句子:
①谁来说说“风干”的意思?
②你见过风干的东西吗?什么样儿的?
③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④出示图片1:一株在水滋润下的狗尾巴草,它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图片2:一株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想说什么。因为缺少水的滋润,所以我们四兄弟就像这快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显得_____________ 。
⑤有了这样的体悟,咱们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话。(指名1,齐读)
3.谁能用这样的句式:“缺水,可真 啊!”概括缺水的感受?板书: 苦
(二)感受解暑之乐
过渡:虽然母亲用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但是,我们四兄弟缺水的苦,母亲还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终于有那么一天,她笑着打开了水窖,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个解暑纳凉。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4、5自然段,用“~~~”画出水带给我们奇妙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画到的句子及批注。这三段话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感觉,那就是快乐。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把你的批注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出示相关句子)(板书:乐)
3.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句子只有反复品读,才能读出它的妙处来,现在老师就想来读读这第三段话,大家欢迎吗?
出示:(教师配乐范读)
① 同学们,请你们也用心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③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如此真切呢?请同学们对比着读读这两段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从我们的脸上一直流到脚板。我的感觉太舒服了。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要点一:用“滑”不用“流”,写出了水的柔滑。四个“滑”,把句子拉长,写出作者想要留住美妙的感受。
要点二:“像一条小溪流”采用比喻,写出水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要点三:“每个毛孔……血管里的血……”细节描写,使感受更加真切。“毛孔吸吮”写出皮肤对水的渴望与满足。“血的流动在加快”写出得到水的幸福感受。
点拨:这就像电影的一个慢镜头,细腻、具体地表现了舒服的感觉。像一条小溪流,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一点儿水带来的舒适的感觉。张开嘴巴,有趣的想象写出了身体的确非常需要水。
你们找到的不同之处,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细腻的描写,才把淋浴的舒服与畅快刻画得入木三分。
④这么美的语言更像是一首诗。(转换成诗的形式)
⑤谁能试着把这种美妙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配乐读),让我们一起动情地读一读,享受这幸福的一刻。(配乐齐读。)
4.酣畅淋漓的“勺水消暑”结束了,母亲是怎么说的?
出示:“母亲锁上水窖……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①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一方面,联系上文,用词更加准确,意指需要。另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对水的渴望程度。)
②告诉学生:原文的题目就是《饿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对比阅读。
第四板块:学习“反衬”写法,升华文本主题
1.一个“饿”字浓缩了取水艰辛的苦:一个“饿”字包含了雨中洗澡的乐;一个“饿”字更交杂了勺水消暑的苦与乐。
2.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衬托)
3. 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渲染雨中洗澡、勺水消暑的快乐,越能衬托出漫长日子里缺水的苦涩。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反衬)
4. 关于水,作家有太多复杂的情感,苦、乐交织,构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乐,也都有苦。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或许这篇文章的书评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出示书评: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虽苦犹乐。只要热爱生活,那么希望永在!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一课一练》余下内容。
2. 学了课文,你肯定对“水”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选取一个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一课一练》余下内容。
2.学了课文,你肯定对“水”又有了新的认识,请选取一个方面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诗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