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
(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
1.圆规画圆
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
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
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
① 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
② 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
③ 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
④ 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
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
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
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
3.小结:
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
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
.基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课
1、 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 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例如:小丽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练习。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教学总结:
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他们对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教学中我没有说清楚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则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图解教材】
利用光盘帮助学生理解求圆环的面积是利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课时目标】
1、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求圆环的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 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答: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评价方案】
一、达标测评
●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2
(3)环形面积: S=π(R2-r2)
二、效度评价
参评人数( )
题号
1
2
3
答对人数
正确率
三、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
经验积累
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 旋转 平移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2、使学生巩固五年级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教学常规的说明:
1、上课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2、练习的各项要求说明等。
3、其他说明。
二、 复习旧知:
(一) 填空:
1、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2、1米的3/7是( )米,3米的1/7是( )米。
3、一座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7厘米,一昼夜,分针尖端走了( )厘米,时针扫过了( )平方厘米。
(二) 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14米,圆的半径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给12只猴子,正好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子,正好也剩1个。这些桃至少有多少个?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与乙车相遇,已知相遇时甲车行了140千米,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钢管长3米,重4千克,这样的钢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钢管长多少米?
5、甲6分钟做13个零件,乙8分钟做17个零件,丙12分钟做25个零件,比一比,他们谁做得最快?
6、如果用两根长62.8厘米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将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满瓶油连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宽0.5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电线长178米,装了8盏电灯,还剩下4米,平均每盏灯用电线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 拓展练习:
1、某汽车站有甲、乙、丙开往三地的汽车通过,甲车每隔15分钟开过此站,乙车每隔10分钟开过此站,丙车每隔12分钟开过此站。现三辆汽车在同一时刻从此站开过后,再过多少时间又同时从此站开过?
2、(1)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完。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连续这样抽了5次后,桶里还有油10千克,求这个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还余4粒,5粒一数还余2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两人原来一共有46元。甲买一本故事书用去12元,乙买一本科技书用去18元,这时两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电线杆,共25根,每相邻两根间的距离原来都是45米,现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几根不需移动?
6、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如果分母加上4,这个分数约分后是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存款问题。
过程方法
自主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存款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利率表找到存款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近期银行的利率表。
学生准备
近期银行的利率表。
教学思路:
1.出示“存款利率表”和“妈妈有现金人民币2万元,要按定期存入银行,想年”这一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有几种不同的存款方案,并把不同的方案表中。
2.学生汇报不同的存款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有序地表示不同案。
3.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学生独立计算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4.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其它存款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5.比较不同的存款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利率表,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用计算器算
方案一:现存三年,然后用本金加上利息
20000×3.24%×3
=1944(元)
税后利息:1944×(1-20%)=1555.2(元)
再存期一年后,税后利息:(20000+1555。2)×2.25%×(1-20%)=387.99(元)
4年期满时:1555.2+387.99=1943.19(元)
二、学生汇报不同的存款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有序
地表示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3,1
方案二:1,1,1,1
方案三:1,1,2
方案四:1,2,1
方案五:1,3
方案六2,2
方案七:2,1,1
三、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学生独立计算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用计算器算
方案一:现存三年,然后用本金加上利息
分层作业:
完成70页的连一连
板书设计:
存款方案
方案一:3,1
方案二:1,1,1,1
方案三:1,1,2
方案四:1,2,1
方案五:1,3
方案六2,2方案
方案七:2,1,1
课后反思:
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
失:学生的策略不够全面。
设想:应注重学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加强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养,适当设计相关题目的训练。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五第1~3题。
育人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探索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方法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等活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分笔记本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思考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配。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同学们都有买文具的经历,请看大屏幕(实物投影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买的?
①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板书教学。
②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指导学生读题)
这两个同学怎样分这些笔记本?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组织评议。
小结得出:按拿钱的多少来分配笔记本最合理,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一)
学生口答,独立思考,再交流:
生:平均分,一人5支。
生:陈红多点,赵青少点。
在分笔记本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探究新知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为什么要平均分呢?让学生理解,因为两人拿出的钱数同样多,也即拿出的钱数比是1:1,所以要平均分。
陈红和赵青分笔记本,为什么不平均分呢?
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因为两人拿出的钱数不一样多,再平均分是不公平的。要做到公平,应根据出钱多少来分配才合理。两人拿出的钱数的比是3:2,那么,15本笔记本应按3:2分配。
最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2.例举身边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物品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实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标签。
(1)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
(2)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反馈.
交流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3.学习例1。
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下面(第54页例1)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1)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陈红、赵青拿出钱数的比是:6∶4=3∶2
解:设每份是x本。
3x+2x=15
5x=15
x=3
陈红应分的本数是3×3=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是2×3=6(本)
方法2: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15÷(3+2)=3(本)
陈红应分的本数是3×3=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是2×3=6(本)
方法3:总份数是3+2=5,因为陈红应分的本数占15本的,赵青应分得本数占15本的,所以:陈红应分的本数:15×=9(本)。赵青应分的本数:15×=6(本)。
答:陈红应分9本,赵青应分6本。
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方法1:把求得陈红、赵青所分到的笔记本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总数15本。
方法2:把陈红、赵青所分到的笔记本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4)引导反思: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特点:把15本笔记本作为总量,按照给定钱数的比进行分配,像这种方法:用份数的思路解答;用分数的思路解答;用方程解答。
如果按1∶1分配,是怎样分?
指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独立思考再交流理解为什么要平均分。
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交流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举例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反思交流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2、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一题(阅读资料,结合自己班的人数,设计一个合适的比,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来参加两项公益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0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操作试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
4、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圆片、铁圈、绳子、直尺。
教学方法:
观察、演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问题从情境中引入:兔子和乌龟进行赛跑比赛,(如图)兔子绕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乌龟绕着边长1KM的.正方形跑一圈,你认为它们谁跑的路程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圆的周长又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引导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2、化曲为直,测量周长。
(1)(出示铁环)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讨论:把铁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水杯(指底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周长呢?
讨论:
方法1:可以用带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2: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板书:“绕线法”和“滚动法”)
(3)学校外面的操场,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教师再指出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㈠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验证: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如图)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3、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㈡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出示内接圆图)对照这幅图,猜一猜,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4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2倍。)
小结: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2、验证:(小组合作)用绕线法或滚动法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周长C(毫米)直径(毫米)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讨论从表中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3点几,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教育。
1、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想像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附:祖冲之在一个直径3.3333米的大圆里割到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继续分割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每条边已经和圆周紧密贴在一起了。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计算,终于得到了比较精确的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间。这个结论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比欧洲人发现这一结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绍计算机计算圆周率的情况。
3、教学圆周率:π≈3.14。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cm2.r=1.5m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指名读题,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巩固新知。
1、请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用字母又怎样来表示?如果知道圆半径怎样来求圆的周长?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尝试练习:
①.有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形花坛,在它周围每隔1.57米放一盆花,一共要准备多少盆花?
②.已知一棵大树的周长是9.42米,你能算出它的直径吗?
3、完成判断选择题。
七、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3、4、5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c=πd
=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2.98米。
圆形物
周长(C)(毫米)
直径?(d)(毫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本册教学目标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3-10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25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6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0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