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02-16 12:37:4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

  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么样?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xx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xx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亲手调制蜂蜜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调制的过程,并说出自己调制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适当的引导,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蜂蜜水量筒水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调制蜂蜜水的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2、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出示课堂活动卡。

  预设

  生1:我调制的这杯蜂蜜水用了40mL蜂蜜、360mL水。

  生2:我调制的这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

  3、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出的蜂蜜水更甜?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并交流方法)

  4、除了这些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化简比的方法来判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调制蜂蜜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自体验调制的过程,并且用语言叙述自己的调制方法,在议一议中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课件出示教材72页情境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找出所需的信息。

  蜂蜜水

  男孩:3小杯12小杯

  女孩:4小杯16小杯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1)探究判断方法。

  联系我们学过的知识,你想到了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可以通过求出男孩和女孩各自杯中蜂蜜和水的比来比较。

  学生写出比。

  男孩:3∶12

  女孩:4∶16

  (2)哪杯水更甜?现在你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无法比较,如果能知道两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就可以比较了。

  (3)怎样才能知道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①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

  ②小组交流看法。

  ③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再转化成比的方法。

  (4)得出结论。

  3∶12===1∶4

  4∶16===1∶4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都是1∶4,所以两杯水一样甜)

  (5)揭示化简比的必要性。

  当比的前项和后项数值较大时,有时会给判断带来不便,这时就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之为化简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哪杯水更甜”的同时,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最简整数比。

  像1∶9,3∶7……这样的比我们称为最简整数比。

  (1)观察一下最简整数比的前项和后项,你发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吗?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比是最简整数比吗?

  (2)学生汇报发现。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4、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下面的比是最简整数比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化成最简整数比呢?

  24∶42 ∶ 0.7∶0.8

  (1)小组讨论。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化简比。

  (3)全班交流化简比的方法。

  预设

  生1:我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生2:我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

  生3:我利用除法进行化简。

  生4:我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如果有学生用此法,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如果没有,教师从比和分数的关系入手,引导教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如图)

  如果速度相同,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

  小明的路线长: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爷爷的路线长:3.14×(20+20)

  =3.14×40

  =125.6(米)

  两条路线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

  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

  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

  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第一单元 圆

  课题:圆的知识(一) 第 2课时

  课题:圆的周长 第 5课时

  课题: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第 6课时

  课题:圆的面积 第7课时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课题:练习6~11 第10 课时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然后派一名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过程和解答算式,最后师生一起小结,在小结要提醒学生其中一些题在解答中要思考的地方:第13题,大圆直径为2×3=6㎝,小圆直径是2㎝,它们的面积比是(62 )2 ÷(22 )2=9÷1,所以直径AB的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19 。第14题,图中长方形面积是4×6=24(㎝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大三角形面积为24+6=30(㎝2)(△②的面积比△①的大6㎝2,即大三角形面积比长方形大66㎝2)。因此,(4+a)×6÷2=30 a=30×2÷6-4=6㎝。第16题,甲、乙两块钢板上圆片的面积之和相等,因此剩下的边角料一样重(厚度相等)。

  4.小结。

  三.巩固

  智力游戏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并要求学生说出能拼出哪几号图形,对认为不能拼出的,一定要说明理由。然后,指名汇报,特别要求汇报的同学要讲一讲在拼图中的思考过程。最后师生共同较对。

  第1小题可拼成的图形有①、③、④;

  第2 小题可拼成的图形有①、③;

  第3小题可拼成的图形有③、④。

  四.总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试一试

  有了这惊奇伟大的发现,我们赶快试一试吧!

  ①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

  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

  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 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中引入圆

  1、 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 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 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 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 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 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 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 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 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 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 判断题

  (1)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 )

  (2)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

  (4)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选择统计图的过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集体交流,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合作交流。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在探讨中比较、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注重渗透德育于教学当中。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地渗透德育。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搜集24~28届奥运会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运动员夺取金牌的画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看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是哪一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吗?

  (xxxx年)

  (2)在北京举办的是第几届奥运会?(第29届)

  (3)我国是从第几届奥运会开始获得奖牌的?(第23届)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看一看近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情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同学们感兴趣的奥运画面,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了解数据。

  (课件出示统计表)

  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届数

  24

  25

  26

  27

  28

  29

  30

  金牌/枚

  5

  16

  16

  28

  32

  51

  38

  师:看了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统计表能呈现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有时为了更直观、具体地表示数据的特点,我们往往会把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统计图。我们已经学过三种统计图,分别是什么统计图?

  师小结:这三种统计图都有各自的特点,使用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理解统计图的特点。

  (1)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思考:

  要把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绘制成统计图,你们觉得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选择?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每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的情况)

  师:(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说一说它的特点是什么。

  (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选择吗?

  (我觉得也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看出这几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变化情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适用于中等学生

  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第2—4 页

  4.教学目标

  1、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5.教学难点分析 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检查课前准备):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留时1 分钟)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 师问: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你怎样发现的?(大约 8 分钟)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学习画圆(5 分钟)。 师问:你是如何画圆的?(指名回答)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的大小位置的确定: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出示: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 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4 分钟)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 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a: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b: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c: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小结: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游戏(猜谜语):

  师: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问题一: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 问题二: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 问题三: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 问题四: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 问题五: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 问题六: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3、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你眼中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 圆中心一点 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 确定圆的大小 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 通过圆心 两端都在圆上 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r=d/2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1.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旧知展开教学。

  本设计充分利用“黄豆营养成分”这一情境,对教材内容略做调整,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自然引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新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分数乘法应用题作比较,体会两种问题的共同特征,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2.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探究。

  在对一个数乘百分数的算法的探究中,当学生发现可以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和小数来计算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这一理念,这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也能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求教师完美地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思想方法,这些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会用到,数学课的魅力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食物营养含量的信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师:(手里拿一把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些黄豆大约有多少克?(约250g)

  师:你们知道黄豆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师:你们的想法和营养学家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营养专家还检测出了有关数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约占36%,脂肪含量约占18%,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25%。

  师: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引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我手中的这些黄豆含有多少克蛋白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有关蛋白质含量的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含量)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手拿黄豆的情境,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到原来黄豆含有这么多有营养的物质。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解决蛋白质含量的问题,应该如何列式?

  (1)师:我们已经收集到了很多关于黄豆营养含量的问题,你们能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设计一个求蛋白质含量的问题吗?

  (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编写题目: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约占36%,在250g黄豆中,蛋白质约有多少克)

  (2)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并汇报交流。

  ①你能试着用画图法来理解吗?学生试着画图。

  通过画图我们知道,求蛋白质约有多少克,就是求250g的36%是多少。

  ②学生试着列式:250×36%。

  ③列式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道题是求250的36%是多少,所以也要用乘法计算。(36%化成分数是,这道题也可以理解为“求250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2.计算蛋白质含量,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1)师:你们有办法解决吗?请同学们以250×36%为研究对象,4人一组展开交流,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并将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

  36%==250×36%=250×=90(g)

  方法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6%=0.36 250×36%=250×0.36=90(g)

  (3)方法总结: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__),后退10m记作(__)。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__),下降50m记作(__)。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__),向西行50m记作(__)。

  要求:

  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98,—1000,—13,34,—34。

  负数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__)。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__)分二班(__)分三班(__)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__),—45m表示(__)。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__),—200元表示(__)。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__),+16°表示(__)。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__);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__);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__)。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图解教材】

  利用光盘帮助学生理解求圆环的面积是利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课时目标】

  1、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求圆环的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 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答: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评价方案】

  一、达标测评

  ●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2

  (3)环形面积: S=π(R2-r2)

  二、效度评价

  参评人数( )

  题号

  1

  2

  3

  答对人数

  正确率

  三、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

  经验积累

  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3-10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25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6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08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