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2-17 16:12: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用“”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想什么?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从“迎”字看出了什么?(板书:迎鲤鱼)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鲤鱼阿姨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从鲤鱼阿姨那里,小蝌蚪知道,他们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连忙追上去”说明什么?(“连忙追上去”说明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很急切、)(板书:追乌龟)

  从乌龟那里,小蝌蚪了解到自己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鲤鱼、乌龟)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预设: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

  朗读指导:读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体会到小青蛙的什么心情?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板书:游青蛙)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稍快,语调高昂,读出小蝌蚪见到妈妈后欢快的心情、

  2、自由读1—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词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时的小蝌蚪样子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后来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青蛙、

  (2)练一练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板书: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变成了青蛙))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小蝌蚪》

  听儿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动作,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外形描写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对青蛙的外形描写、“大大的”写出了脑袋的形状,“黑灰色的”写出了身子的颜色,“长长的”写出了尾巴的样子、这样的外形描写生动形象,让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举一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往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练一练: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写一写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两颗红宝石、它的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像两个剥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红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

  六、课堂小结

  文章以找妈妈为线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了我们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你见过小蝌蚪和小青蛙吗?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吧!

  八、当堂检测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一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一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138********。我一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引出青蛙的样子。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学习二—六自然段

  1.学习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和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一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一只小青蛙一年能消灭害虫一万五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青蛙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4、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图册、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A、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C、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D、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或出示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和每个遇到的动物之间的对话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5、小蝌蚪们长大了,每天都跟着妈妈抓田地里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家,是益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青蛙,保护为我们做贡献的益虫,和澳门做朋友,好吗?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来模仿小蝌蚪,一起来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好吗?)

  让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游戏。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

  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附板书

  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描摹和临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眼”、“睛”、“肚”、“胆”。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3.通过课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增长知识。

  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根据提示记住课文内容。交流并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

  (1)师提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课后的生字、词语。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交流板书)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认识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学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与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一散与身体有关:

  4.给词语找朋友。

  5.指导书写。眼、睛、肚、胆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2、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目标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二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的课件)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学生观察、讨论。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观察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乌龟:和蔼可亲)

  (4)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5)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4、课件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青蛙妈妈对他们说了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青蛙们跟着妈妈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虫。)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况。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12张)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①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2)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1)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2)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3)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4)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0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1-12张)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教师引读课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3-14张)

  教师小结:

  (1)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2)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师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这些读书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教师课件的引导下带着头饰表演读

  教师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教师让学生在个性展示读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角色朗读,教师为全班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

  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的心情;鲤鱼**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板书:

  教案点评: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版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袋——裳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03-03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1-10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02-13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03-18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1-09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03-16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02-17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篇01-10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15篇03-1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用“”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想什么?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从“迎”字看出了什么?(板书:迎鲤鱼)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鲤鱼阿姨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从鲤鱼阿姨那里,小蝌蚪知道,他们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连忙追上去”说明什么?(“连忙追上去”说明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很急切、)(板书:追乌龟)

  从乌龟那里,小蝌蚪了解到自己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鲤鱼、乌龟)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预设: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

  朗读指导:读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体会到小青蛙的什么心情?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板书:游青蛙)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稍快,语调高昂,读出小蝌蚪见到妈妈后欢快的心情、

  2、自由读1—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词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时的小蝌蚪样子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后来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青蛙、

  (2)练一练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板书: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变成了青蛙))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小蝌蚪》

  听儿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动作,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外形描写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对青蛙的外形描写、“大大的”写出了脑袋的形状,“黑灰色的”写出了身子的颜色,“长长的”写出了尾巴的样子、这样的外形描写生动形象,让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举一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往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练一练: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写一写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两颗红宝石、它的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像两个剥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红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

  六、课堂小结

  文章以找妈妈为线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了我们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你见过小蝌蚪和小青蛙吗?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吧!

  八、当堂检测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路。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朗读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观察课件,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的心情,享受家庭的温暖。

  (四)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的生长过程。自然而然,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准相应的语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3.迁移训练。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迁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小蝌蚪图片,描述它的样子。直接学习第一自然段。动画听朗读,体会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蝌蚪?(快活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个烦恼,遇到烦恼怎么办呢?(解决)这不是他们贴出了一则寻人启事。

  2.寻人启事: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蝌蚪,我从生下来就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当我看到别人的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就特别的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长的什么样子?有帮忙能找到我妈妈的请拨打电话138********。我一定重谢他!

  这则寻人启事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同情心,将他们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引出青蛙的样子。根据寻人启事让孩子们说出青蛙的样子,孩子自由描述。那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看动画,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小蝌蚪都去问了谁?最后找到妈妈没有?

  2.根据孩子的汇报学习2-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学习二—六自然段

  1.学习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在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说的话。

  (2)看图片比较小蝌蚪前后有什么变化?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来要找妈妈的?

  (4)抓动作词“迎上去”的理解。可以看动画也可以用实际动作演示。

  (5)练习说话,小蝌蚪看到鲤鱼阿姨叫小鲤鱼捕食,心里会想些什么?这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他们会说的很好的。

  (6)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分角色读,指明读

  (7)看动画,给动画配音。并比较。

  (8)总结学习方法: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方,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动画配音。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和上一段的学习方法基本相同。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教育家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教不是为了教会已有的知识而是为了今后的不教而教,可见教会孩子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观察图,发现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遇到了谁?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组内分角色读。小青蛙后来干什么去了?给动画配音。

  (2)汇报交流。

  (3)相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蝌蚪看到妈妈后会说什么?

  这是一个由伏到半伏最后放手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是孩子由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合作学习是将老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4.总结全文。

  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全过程。

  完成练习:

  5.拓展知识:一只小青蛙一年能消灭害虫一万五千只。保护庄稼。

  6.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

  (1)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2)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3)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小蝌蚪——小青蛙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

  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4、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图册、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A、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C、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D、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或出示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和每个遇到的动物之间的对话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5、小蝌蚪们长大了,每天都跟着妈妈抓田地里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家,是益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青蛙,保护为我们做贡献的益虫,和澳门做朋友,好吗?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来模仿小蝌蚪,一起来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好吗?)

  让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游戏。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

  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附板书

  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描摹和临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眼”、“睛”、“肚”、“胆”。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3.通过课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增长知识。

  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根据提示记住课文内容。交流并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

  (1)师提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课后的生字、词语。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交流板书)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认识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学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与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一散与身体有关:

  4.给词语找朋友。

  5.指导书写。眼、睛、肚、胆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2、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目标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二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的课件)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学生观察、讨论。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观察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乌龟:和蔼可亲)

  (4)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5)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4、课件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青蛙妈妈对他们说了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青蛙们跟着妈妈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虫。)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画面生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本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况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况。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12张)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①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2)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9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4)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1)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急切)

  (2)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3)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4)看课件(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0张)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1-12张)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教师引读课件12中的句子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3-14张)

  教师小结:

  (1)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2)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师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子?(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

  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

  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这些读书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教师课件的引导下带着头饰表演读

  教师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教师让学生在个性展示读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角色朗读,教师为全班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

  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的心情;鲤鱼**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板书:

  教案点评: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版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袋——裳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