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音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演唱和律动《爱星满天》,感受歌曲乐句的对称性。
2、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
1、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熟悉歌词以及歌曲可分成的乐段。
2、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主要是学生通过听来达到学会演唱的.目的,教师在难唱或易唱错的地方重点解决问题。
3、配合律动体验歌曲的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答案:第一乐段(1-16小节),采用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描绘了美丽的天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甜蜜。第二乐段(17-32小节)稍显激动,前后明显的对比,歌唱人间高尚而纯洁的爱。第三乐段(33-48小节)是第一乐段的缩减再现,是爱心的传递和延伸。
3、学生学唱歌曲《爱星满天》,找到变化音--,
4、重点难点:后十六和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5、有感情的熟练准确的演唱歌曲。
6、配合律动来完整演绎《爱星满天》。感受乐句和乐段的结构,体验歌曲美好真挚的感情。(p13有完整的律动动作)
四: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
1、通过老师介绍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2、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3、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4、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展示舞蹈图片)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师: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二、新课学习
1、感受
歌曲《牧歌》,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7、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小结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七年级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能体会巢湖秧歌的精妙之处。
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学唱体会巢湖秧歌的魅力。
价值观引导
引导学生吸收民俗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力的.巢湖秧歌。
教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秧歌,用一两句话描述巢湖秧歌。
学生欣赏,自由讨论并发言,教师鼓励。
师:同学们,本课我们讲学习一首歌,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巢湖人特有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巢湖秧歌《一支秧歌一趟秧》。
二、学唱新歌
1、听第一遍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把握感情。
教师:聆听巢湖秧歌,体会感情。
2、听第二遍
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3、师:同学们知道巢湖秧歌有哪些表演形式吗?(学生回答)
三、介绍安徽民歌
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总体上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
四、小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学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在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得到了情感的共鸣,第一课时注重了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受到美的感染。第二课时进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受到启迪,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也感到演唱形式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
七年级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简单听辨西洋乐器;
2、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涵的深厚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同时感受到热爱祖国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感,而且用着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同样是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所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二、新课导入:
上课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知道我国的两大河流吗?(集体回答)
生:黄河、长江。
师:对,那么我们把黄河比作什么河呢?
生:母亲河。
师:是的,我们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河。同样在欧洲有一个叫捷克的国家,他们也有一条美丽的河流,而且捷克人民把这条河流比作是他们民族的摇篮。有谁知道是什么河吗?
师:(出示课件《伏尔塔瓦河》)
三、讲授新课:
师:提问:大家知道这首乐曲是那位作曲家创作的吗?
生:……
师: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及简介。
1、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展示幻灯片:主题旋律)
2、师生共同看着乐谱哼唱主题旋律。
3、出示准备的.乐器长笛,由老师示范,让学生随着哼唱主题并感受其乐器的音色。
4、分段听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
(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
5、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同时完成课本P18练习。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
(1)伏尔塔瓦河的第一源头(长笛演奏)和第二源头(单簧管演奏),小溪逐渐地汇成大河(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出现)。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这是歌颂性的旋律,是作曲家心中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旋律为八六拍子,优美流畅,旋律线为低。
七年级音乐教案6
一、教材说明: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是一堂器乐欣赏课。从探索与深化教材改革这个层面而言,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呈现的方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在教材呈现的方式上,文本只选载了必要的谱例,与之相关的少量插图、配画,以及音乐小博士的提示语。去掉了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给师生创造性开展欣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设想:
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内容说明:
本课以《七彩的管弦》为切入点,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欣赏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乐队巡礼》。这个专题有两个教学内容,其一,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其二,结合学生对该曲的直接体验,简介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有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色特点这两个知识点,应在听赏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它。
第二个专题是《美的遐想》。本专题安排了《日出》、《乡村傍晚》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作为课内的欣赏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随着旋律的思绪,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器乐曲的韵味与乐趣。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相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乐特点。
2、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五、教学重点:
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用音乐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六、教学难点:
引导、启发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及文字简介、音像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曲)
2、思考: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曲?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引出课题《七彩的管弦》
二、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1、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
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结合管弦乐队演奏图来认识乐器的分组)
2、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
聆听各乐器的声音,感受其音色特点。
三、欣赏管弦乐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听赏《日出》第一乐章《大峡谷》
1、观赏日出(影片)
2、听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日出》
(引用大峡谷有关的风景画加入文字音响,让学生专注聆听音乐——想象与联想——配画。)
3、听赏《日出》后,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可从历史、地理、图画、音乐、音色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
A、听完这首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谈谈它有何特点?
B、大峡谷位于美国的什么地方?
c、请为这首乐曲配上一副图画。
欣赏《乡村傍晚》
1、观赏《乡村傍晚》的图画
2、听赏《乡村傍晚》的音乐
分乐段赏析:
A段:开始是一支悠长缓慢的曲调,清新而优美,宛如悠扬甜美的牧笛声,请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B段:这段音乐有何特点?仿佛让人联想到了什么?
c段:请谈一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和体会。
四、探究课题
你能为自己的家乡傍晚配上一段音乐吗。
【七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音乐教案01-20
七年级的音乐教案02-05
《伏尔塔瓦河》七年级音乐教案03-18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3-07
【热】七年级音乐教案02-16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03-09
七年级音乐教案15篇01-20
七年级音乐教案(13篇)02-24
七年级音乐教案3篇02-24
七年级音乐教案13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