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4-07-31 08:39:44 志彬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总复习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习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

  43÷747÷934÷6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5<32()×7<46()×9<42

  (三)拓展练习

  1、有16个放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放木块。

  2、有86个蘑菇,平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习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

  (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步骤

  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

  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2=8(辆)

  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4(辆)

  5.请看算式:16÷2=816÷4=4

  (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专项训练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

  2.计算下面各题

  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4×6=()×32×()=3×()7×()>8×2

  ()×8<6×524÷()>24÷()

  4.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相互研讨中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感受与体会,并将这些与同学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并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等。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克和千克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口算卡片、主题图、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复习内容,如去超市购物、游乐园玩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自主整理:

  请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小组内交流整理结果,组长记录并准备汇报。

  交流汇报: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开火车、抢答等形式的口算练习。

  强调口算步骤和易错点。

  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笔算练习题,注意进位加、退位减等难点。

  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错误。

  解决问题: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步骤。

  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并交流解题思路。

  四、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生活应用: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计算购物金额、测量物体长度等。

  分享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增强学习数学的实用感。

  五、复习总结

  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点。

  强调易错点和解题技巧。

  学习反思: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共同解答。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预习下一阶段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和加深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等。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掌握复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巩固和深化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及应用。

  掌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和运用图形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口算卡片、主题图、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情境或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游乐园里的一些问题。”

  二、复习旧知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等。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图或思维导图。

  三、重点突破

  万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图形的运动: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四、综合练习

  分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五、总结提升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总结收获和体会。

  达标检测:通过口头或书面测试,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在复习过程中克服难点和困惑。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并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等知识点。

  熟练掌握加法(包括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减法(包括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并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并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米)和重量单位(克、千克)及其换算关系。

  初步认识角,能够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乘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复习内容

  1. 数的认识与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比较大小。

  加减法运算:

  复习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复习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借位和进位问题。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估算和笔算练习。

  有余数的除法:

  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原则。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空间与图形

  长度单位:复习厘米和米的认识及其换算关系,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测物体的长度。

  线段的认识:复习线段的特征,能够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

  角的认识:

  复习角的特征,能够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习角的画法,能够用三角尺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能够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并进行分析。

  简单推理:通过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乘法口诀与运算

  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背诵并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乘法运算: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乘法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提升数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法:提供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尺子、三角尺、统计图表等。

  多媒体准备:制作PPT课件或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以下仅为示例)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或情境引入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旧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新知讲解:针对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练习巩固:提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反馈。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供学生巩固练习。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教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合作精神。

  二、复习内容

  1. 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及比较大小。

  数的顺序与大小:理解并掌握数位顺序表,能熟练地进行数的排序和比较。

  数的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2. 计算

  加减法: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等,强调相同数位对齐的重要性。

  乘除法:复习表内乘除法,特别是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有括号时的运算顺序。

  3. 图形与几何

  认识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线段、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等。

  测量: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如厘米、米)和测量方法。

  图形的变换:初步了解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4.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与整理:复习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数据分析: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做出判断。

  三、复习方法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思路。

  练习巩固: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反馈评价:及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尺子、量角器等。

  学具准备:学生自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示例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复习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内容。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万以内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点。

  例题讲解:选择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计算复习

  复习加减法:通过口算卡片等形式复习加减法运算。

  复习乘除法:重点复习乘法口诀和有余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练习巩固:设计混合运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准确性和速度的重要性。

  六、复习建议

  注重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培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加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及时反馈:及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并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04-16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2-17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1-08

数学总复习教案【荐】01-10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总复习06-06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荐)06-25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7篇02-19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