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一年级上《加法》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一年级上《加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一年级上《加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同学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
9+48+47+65+7
10—512—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同学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考虑,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同学回答。
B、横着看。让同学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同学观察,启发同学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同学回答。
D、想:这张表中,俺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同学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同学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教师读算式,同学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同学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考虑题:第(1)题
要求:让同学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同学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数学一年级上《加法》教案2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加法的知识虽然简单,却对后面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示(1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和课件演示(把1只黄纸鹤和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的含义。
通过观察教材上的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发散思维,理解加法的含义。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再用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叠纸鹤吗?老师这里有几只纸鹤。(课件演示:1名男同学与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黄纸鹤与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表示出来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1只黄纸鹤与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合起来都是3,很自然地提出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1)自主探索,同桌相互说一说。
(2)提问:从刚才的方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强调:1名男同学与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黄纸鹤和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讲解边配以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再配以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与人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演示上面的活动,抽象出数1和数2。
师:上面的1名男同学我们可以用“1”来表示,2名女同学可以用“2”来表示。
(2)教师明确: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1+2等于几?“等于”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是等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
①教师范读。
②同桌互读。
③指名读。
设计意图:由直观形象的演示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出示教材24页的气球图)
(1)看图,这幅图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3个红气球,1个绿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3)引导学生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学生明确:3+1=4。
(5)师生共同小结:把几样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发散思维,展开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3+1=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师举例:有3朵小红花,1朵小黄花,合起来是4朵花,即3+1=4。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散思维,列举事例。
(1)有3名男同学,1名女同学,合起来是4名同学,即3+1=4。
(2)有3块水果糖,1块奶糖,合起来是4块糖,即3+1=4。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3+1=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5.感受加法算式的多样化。(出示教材25页小松鼠玩耍图)
(1)看图,说明图意,根据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松鼠?
(3)小组之间讨论:应怎样列式计算?
(4)列出算式:3+2=5。
师:3加2等于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5)出示课堂活动卡,探究多种算法。
(6)师生评价。
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种算法,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理由是什么?
(学生介绍后,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语言表述,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这里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数学一年级上《加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知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同学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同学操作、表达使同学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胜利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身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随同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同学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同学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同学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同学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同学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同学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