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

时间:2023-02-26 10:16:22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1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3、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2、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感受环境。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我们知道,大海既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又有令人害怕的一面,当大海发怒时,会怎样呢?让我们看段录像。

  (请生用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2、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这番情景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划一划。(出示句一)

  二、朗读理解,体会“勇敢”。

  1、句一: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已经进水了。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1、问: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A、情况危急和环境危险,侧面表现了汉斯的勇敢。

  B、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危险性和危机感。

  2、师:海难发生后,村民们迅速赶去救援。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顺利返回。由于船太小,还剩下一个人留在那等待人们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一个勇敢的少年出现了。(课前板题)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汉斯)他是怎么做的?

  句二: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A、课件出示:汉斯报了名。

  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比较两句的区别,理解“十六岁”(未成年少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突出汉斯的“勇敢”。】

  B、一个在海边成长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体验过海难痛苦的人,明不明白忧心忡忡的背后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C、出示说话练习: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问:他对船长说了什么?)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3、母亲听到儿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她是怎么做的?

  句三:他的母亲却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A、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问:听他读,你听出了什么?(适当让学生说)

  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C、小结:母亲极力劝阻,你认为对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冒险呢?

  D、师引读:

  看到狂风怒吼的海面,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课件出示)“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汉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难中不幸丧生,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想起半年前,汉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儿子出海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汉斯将要去冒险时,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E、师板书:母亲千万不要去(生读)

  4、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听着母亲苦苦的哀求,汉斯真的一点都不为所动吗?不——!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只打转。但他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说:(课件出示)

  句四:“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A、齐读。

  B、汉斯说了几句话?请自由读读这四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复读。

  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细细地品读汉斯说的四句话。(学生发言)板书:品到心里读出感受

  第一句,“必须”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师板书:汉斯我必须去)

  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试想:假设大家都不去,情况会怎样?)

  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问:他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这难道真是他的“义务”?这并非他的义务,他却当作了自己的义务。)

  (在汉斯心里,“义务”是什么?课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D、师:危机四伏的海面,没有让汉斯退却,母亲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没能让汉斯迟疑,他还是走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海救人?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改写对话,深化主题。

  1、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2、学生改写。

  3、师生、生生尝试演一演。(配乐,课件出示对话,留白。)

  师:“汉斯,你不要去。”生:“妈妈,。”

  师:“孩子,你的父亲死于海难,哥哥出海至今生死未卜,不能去,让别人去吧!”生:“妈妈,?”

  师:“可是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

  生:“妈妈,。”

  师:“我亲爱的孩子,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生:“亲爱的妈妈,。”

  4、全班评价。

  5、师:汉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勇敢的少年——

  出示齐读: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了无边的黑暗。

  师:他的眼前是无边的黑暗,他的脚下处处是惊涛骇浪。这一去,他可能———?(可能再也见不着妈妈了,他妈妈会无依无靠;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失去宝贵的生命。)

  6、小结:虽然如此,可是他还是去了,这真是一位——勇敢的少年。(读题)

  四、拓展延伸

  1、师配乐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真是太漫长了。”

  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

  2、汉斯的勇敢获得了回报吗?(汉斯不仅平平安安地归来,而且还竟然救回了他的哥哥保罗。)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听了大家的读,老师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汉斯的激动、喜悦、兴奋。)

  五、总结升华,激励情感。

  1、汉斯的勇敢不是逞一时之勇,他有强烈的责任心,也肯定有与大海搏击的经验,才使得他们的救援获得成功。请你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出示语句训练:

  如果我是救援队长,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汉斯的妈妈,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站在海边翘首以盼的渔民,我想对汉斯说:

  如果我是保罗,我想对汉斯说:

  2、面对如此戏剧性的结尾,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师:艾伦柯汉曾经说过:只要愿意付出关爱,你身旁的世界便会明亮起来。生活中往往也就是这样,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帮助别人恰恰帮助了自己,快乐了自己。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每个人在竭尽全力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2

  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的勇敢,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2.借助工具书,联系课文语境学会生字新词:危在旦夕、忧心忡忡、自告奋勇、憔悴、义务、义无反顾、翘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汉斯勇敢的语句,母亲阻止以及海上危险的语句,体会汉斯的勇敢,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篇文章《勇敢的少年》,这勇敢的少年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把课文自由轻声地朗读一遍,边读边思,用两三句话回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指导认读难读的生字词语。

  2.交流课文大意。

  三、抓住重点,品析体会。

  1.设疑激趣:汉斯自告奋勇地参加海上救援工作,你们觉得他应该去吗?他可以不去吗?(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2.默读思考:觉得他应该去的理由是什么?可以不去的理由又有哪些呢?请同学边读边思考,画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对话,诵读想象,体会“勇敢”。

  明白自告奋勇去救援的原因,初步体会汉斯强烈的责任心、人道主义精神。

  (1)认为汉斯应该去的同学发表以下你们的看法。

  (2)指名回答,并读出课文相关的语句。出示内容“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出示卡片,理解“憔悴”)

  (3)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这个句式说说汉斯主动参加救援工作的原因吗?(板书)

  (4)初步理解“义务”的意思。

  (5)描述过渡:是呀,在汉斯心中“只要……就得……”所以汉斯非常坚定地对妈妈说——引读汉斯说的话。

  理解汉斯前去救援受到的阻力及将面临的危险。

  (6)汉斯可以不去吗?指名说,指名读。

  汉斯才十六岁,还只是个孩子。;

  海面上的环境十分恶劣;

  他是母亲唯一的依靠。

  通过“可以不去”但是“应该去”的对比学习,体会汉斯的'“勇敢”。

  (7)体会汉斯面对母亲的哀求,心里虽然很难过,但是还是下定决定,履行义务。真的,汉斯有太多的理由可以不去冒险救援,而且,母亲又是这样苦苦地哀求他,汉斯改变主意了吗?是他不理解自己的妈妈,不爱自己的妈妈吗?

  (8)是呀,汉斯是很爱自己的母亲。可是,在危险面前,汉斯想到的不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汉斯的话把话补充说完)

  (9)多么令人尊敬的汉斯啊!!他的那份对生命,尤其是他人的生命的爱与热情,那份“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再次朗读体会汉斯说的话。(分角色朗读3、4小节)

  想象结局,再次感受人物的勇敢,揭示结局,歌颂勇敢的人儿。

  (10)汉斯“义无反顾(出示,理解)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汉斯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请同学们当回小作家,给故事添个结尾。(学生写)

  (11)交流。汉斯可能再也没有回来,这样的结局,汉斯料想到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汉斯会后悔吗?

  (12)教师范读故事的结尾。听了故事的结尾,同学们又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激励情感。

  同学们,其实在课文中勇敢的人不止汉斯一个人。你们发现了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对勇敢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让我们向文中勇敢的人们学习,尤其向年仅十六岁的汉斯学习,记住他说的话,引读板书。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及成语。

  2.课外阅读勇敢者的故事,在班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勇者”故事会。

  板书:

  勇敢的少年

  只要有人需要援助

  就得竭尽全力帮助,这是我的义务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2、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教学难点:

  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援救遇险的船只,第一次救援顺利地完成了,可是还有一个人正等待第二次救援。这时,人们的心情“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又陷入不安之中,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支自愿救援队。这支队伍与上一支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一)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已经进水了。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1、问: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情况危急和环境危险,侧面表现了汉斯的勇敢。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危险性和危机感。

  2、师:海难发生后,村民们迅速赶去救援。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顺利返回。由于船太小,还剩下一个人留在那等待人们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一个勇敢的少年出现了。(课前板题)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汉斯)他是怎么做的?

  (二)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1、课件出示:汉斯报了名。

  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比较两句的区别,理解“十六岁”(未成年少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突出汉斯的“勇敢”。

  2、一个在海边成长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体验过海难痛苦的人,明不明白忧心忡忡的背后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3、出示说话练习: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_____地说:“_____”。

  4、母亲听到儿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她是怎么做的?

  (三)他的母亲却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1、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

  2、指名读,问:听他读,你听出了什么?(适当让学生说)

  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3、小结:母亲极力劝阻,你认为对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冒险呢?

  4、师引读。

  看到狂风怒吼的海面,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课件出示)“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汉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难中不幸丧生,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想起半年前,汉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儿子出海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汉斯将要去冒险时,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5、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听着母亲苦苦的哀求,汉斯真的一点都不为所动吗?不——!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只打转。但他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说:(课件出示)

  (四)“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1、齐读。

  2、汉斯说了几句话?请自由读读这四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复读。

  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细细地品读汉斯说的四句话。(学生发言)板书:品到心里读出感受。

  第一句,“必须”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师板书:汉斯我必须去)

  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试想:假设大家都不去,情况会怎样?

  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问:他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这难道真是他的“义务”?这并非他的义务,他却当作了自己的义务。)

  (在汉斯心里,“义务”是什么?课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4、师:危机四伏的海面,没有让汉斯退却,母亲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没能让汉斯迟疑,他还是走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海救人?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课堂练习

  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四、本课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对勇敢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呢?让我们向文中勇敢的人们学习,尤其向年仅十六岁的汉斯学习,记住他说的话。

  五、课下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及成语。

  2、课外阅读勇敢者的故事,在班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勇者”故事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相关文章:

勇敢的少年教学反思04-11

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华少年》教案08-19

语文上册教案01-1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教案02-24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案01-13

语文少年闰土教案02-01

语文教案少年聂耳02-06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