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数学乘法教案

数学乘法教案

时间:2023-02-27 10:44:2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乘法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乘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乘法教案15篇

数学乘法教案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

  2、内容解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一种运算,在整式乘法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整式的乘法中,多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幂的运算,而幂的运算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基础.

  同底数幂的乘法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其中底数a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乃至任何代数式。同底数幂的乘法是类比数的乘方来学习的,首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抽象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而通过推理加以推导,这一过程蕴含数式通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会用这一性质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根据乘方的意义推导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会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会用性质进行同

  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发现和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会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能认识到具体例子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能体会到数式通性在推到结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用字母表示幂以及幂的运算还是初次接触。幂的运算抽象程度较高,不易理解,特别对于am+n的指数的理解,因为它不仅抽象程度较高,而且运算结果反映在指数上,学生第一次接触,也很难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回顾乘方的意义,从数式通性的角度理解字母表示的幂的意义,进而明确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理解与推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 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回顾与思考:什么叫乘方? 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分别叫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复习问题,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主动探索,在自己

  的实践中感受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必要性,并通过有步骤、有依据的计算,为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做好知识和方法的铺垫,同时因为关于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是在有理数的乘法中学习的,学生可能生疏或遗忘,在新课讲解之前利用这个实际问题进行复习。

  2、探索新知

  问题2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

  25×22=( )×( )=_____________=2( ) a3×a2=( )×( )=______________=a( ) 5m×5n=( )×( )=______________=5()

  (1) 探一探 观察几个式子左右两边底数、指数有什么变化?

  (2) 说一说 根据上面式子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小

  组交流一下想法。

  (3) 猜一猜 am×an=?(m、n是正整数)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思考结果.

  设计意图:从引例到“推一推”、“说一说”、“猜一猜”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把幂的底数与指数分两步又有层次地进行概括抽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运算法则。

  问题3 你能将你的猜想推导出来吗?

  am·an=(a·a·﹒﹒﹒·a) ·(a·a·﹒﹒﹒·a)——乘方的意义

  = a·a·﹒﹒﹒·a —— 乘法结合律

  =am+n ——乘方的意义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推导过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推导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让学生认识并体验数式通性,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追问1: 通过上面的探索与推导,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同底数幂乘

  法的运算性质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尝试用文字语言概括同底数幂乘法的运

  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课堂练习巩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练习1:计算题(结果写成幂的形式)

  1)103×104 =

  2)(-7)3·(-7)8 =

  3)a·a3 =

  4)(a-b)2·(a-b) =

  5)a·a3·a5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答案。最后教师总结: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底数可以是数、字母或式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领会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体会底数的变化,可以是数、字母或式子。

  问题4:a·a3·a5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对于三个、四个······多个同底数幂相乘是否也适用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并将这一性质推广到多个同底数幂相乘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文字语言概括性质以及对性质进行推广的过程,促进学生对公式结构特征的深层理解。

  练习2判断题(若错误,请在题后写出正确答案)

  1)a5 · a5= 2a5( )

  2)b5 + b5 = b10( )

  3)x5 ·x5 = x25( )

  4)y5 · y5 = 2y10( )

  5)m · m3 = m3( )

  6)n + n3 = n4( )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判断,领略“法官断案”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领略同底数幂乘法的魅力。

  4、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5、布置作业

  必做:课本 P105页 第9题

  选做:课本 P106页 第13题

数学乘法教案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times;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times;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times;10=240

  24times;2=48

  240+48=288

  方法二:24

  times;12

  48……24times;2的积

  24……24times;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8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3、笔算:

  4、正误辩析: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times;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数学乘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及第27页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比较等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快乐,培养探索精神,并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在计算中,体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红旗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五、作业

  练习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25=25×4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数学乘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3、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讨论;

  学法:

  合作讨论、尝试练习,理解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口算口诀;

  2、多媒体出示口算练习,指名回答说说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情境图

  A、学生看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指名回答;

  C、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出示例题:3筐草莓,每筐15盒,一共有多少盒?

  A、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B、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3=

  C、你会口算吗?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

  4、汇报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与总结并板书,同时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想,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设计意图:教师点评学生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口算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与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5、分析比较哪种算法最合理,相机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阅读并理解;

  6、尝试练习,多媒体出示口算习题,计算并说出算理

  7、拓展延伸:口算150×3=

  A、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B、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引导;

  C、多媒体出示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乘法教案5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33/72/54/97/10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1/2的3/4和4/5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3/43/8 ,2/44/54/10=2/5

  是整个操场1的3/8,2/

  5是整个操场1的2/5。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数学乘法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

  二、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3、利用运算定律计算复习中第三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在怎样计算简便?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数学乘法教案7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 453 789 5

  22 837 371 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 20xx 2020 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 20xx 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 20xx 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页第10-12题。

数学乘法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和9×(25×4)、(12×8)×125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

  (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9×25)×4=9×(25×4)、(12×8)×125=12×(8×125)

  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

  (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c=a×(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2、17×25×4

  (学生活动)

  (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师生归纳)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

  (学生反思)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

  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乐融融。

  五、拓展运用

  (教师)比较:25×24的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上例,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125吗?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46练一练第1、2题。

数学乘法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4.1分数乘整数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你还记得整数乘法的含义吗?

  (2)计算:

  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如何计算?

  2.引出课题。

  第二道题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自由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可以画图表示吗?怎样表示?

  3个人呢?

  求3人一共吃了多少个,

  就是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用加法计算:+ + = = (个)

  求3个的和是多少,还可以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3

  这个乘法算式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区别在于,在整数乘法中,相同加数是整数,在分数乘整数中,是分数。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2.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一次遇到,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式子来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

  补充两个例子:若每人吃个,×3=

  若每人吃个,×3=

  今后每次都要转化成分数加法来计算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中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概括总结计算方法。(同桌互说)

  请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4)介绍约分及注意事项。

  根据的计算过程,指出: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然后再乘,结果相同。教师示范,注意约分书写格式: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结果不会变吗?(还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请你比一比,想一想,计算结果约分和在过程中约分,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3.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题、做一做。

  活动3【活动】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于分数乘整数有哪些收获?

  活动4【练习】课堂作业

  A部分:练习一第2、3题。

  B部分:青岛地铁2号线将于20xx年底实现东段通车,全线共设车站22个,平均每两个站之间距离是五分之六千米。青岛地铁2号线全程长是多少千米?

数学乘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乘法。

  2. 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 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一张桌子坐2人,3张桌子坐几人?你怎么知道的?

  2、5张桌子坐几人?数了几个2?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3、30张桌子坐几人?要数几个2?列加法算式有什么感觉?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板书课题)

  三、认识几个几

  (一)出示例1(课件)

  1、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是一所动物学校。

  2、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3、我们先来研究小白兔,看看小白兔是怎样来的?用小圆片摆摆看,来了几个2?列成加法算式怎样?

  4、再看看小鸡在干吗?几只几只在一起呢?有几个几呢?你猜它们是几个几呢?你也用小圆片摆摆呢?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5、操作感知:动物学校还来了8只小鸭,你猜它们几只几只在一起玩,用学具摆出来。

  (二)练习试一试(课件)

  横着看图上有几行?每行几个?一共有几个?怎么算?

  还可以怎么看?每行几个,一共有几行?用加法怎么算?

  四、学习乘法

  1、小组讨论: 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像这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乘法》。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3、改写乘法算式。

  (1)2+2+2=6怎么写? 试一试。

  教师边板书边指导。 2 × 3 = 6 或 3 × 2=

  (2)学生把3+3+3+3=12改成乘法算式3×4=12或4×3=12

  ( 4 )设疑3+3+4=10能改吗?小组讨论,加数怎么改就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纸上第2题

  六、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以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打算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七、游戏

  1、动物学校来了一位不受欢迎的大灰狼,它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才不吃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大灰狼一起做游戏吗?

  2、宣布游戏规则: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就几个几个抱在一起。

  3、游戏;12人上台,老狼分别说出2、点、3点、4点、6点,学生活动列式。

  4、大灰狼鼓励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乘号 2+2+2=6 3个2相加

  3 × 5 =15 2×3=6或 3×2=6

  乘数 乘数 积

  3+3+3+3=12 4个3相加

  (简便) 3×4=12或4×3=12

  认识乘法

数学乘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学生推理、敏捷思维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 4×1= 2×2= 2×4=

  2×3= 3×1= 1×2= 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

  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 “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袋乒乓球,有5个.)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1袋乒乓球有5个,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 “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二袋乒乓球,问:现在有几袋乒乓球,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 5×2=10 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

  教师再依次出示三袋乒乓球,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

  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三、巩固练习

  1.

  2.5×2+5= 5×3+5= 5×4+5=

  5×3= 5×4= 5×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

  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

  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

  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

  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数学乘法教案12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2.尝试计算,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好时,适时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做好了,你能把你的方法给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吗?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此时已经做完的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好投入,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看这个同学的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没有学过小数加法,但是我学了小数乘法,我把×4转变成+++,就这样解决了问题。

  师:“转变”多好的一个词。小数乘整数没学,人家运用已有的加法经验解决了新问题。谁的方法和他一样?

  生:老师,我是用加法验算的乘法。我先用乘法计算,小数乘整数还没学,我不知道对不对,就用学过的加法来验算。

  师:那你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加法来计算?

  生:那太麻烦了。要是18个小时的话我就累坏了。其他同学都笑了。)

  师:那咱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

  (展示×4=48×4+×4=192+=)

  师:谁愿意猜猜他怎么想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把拆成48和,这样就能算了。

  师:人家等你揭晓谜底了。他猜对了吗?

  生点了点头。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那你能告诉大家×4为什么等于吗?

  生:是3个,乘4后就有12个,所以是。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

  师:我怎么没听明白。谁听明白了?谁给我说说?

  生:就是把看成3个,不管,只看3个,如果再乘4的话就是12个,这样就是12个,那么就是了。

  老师仍旧在蹙着眉。

  生:“老师,每人三块糖,四个人共几块?”

  师:“12块呗。”

  生:“这就对了。一份是3个,4份就是12个,不就是吗?”

  师:这次我算是听明白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一起大声地回答:“明白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3个呢?”

  生:×4没学,所以就看成3个乘4。

  师:同学们真得不简单。能够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同样解决了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竖式计算。谁能上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老师,小数乘整数没学,我可以先不用看小数点,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生:我先算48×3=192,然后再算×4=,合起来就是。

  生:你还是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这不算一种方法。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评价有道理吗?

  生点了点头。

  师:用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谁再来说一遍?

  生:不管小数点,先用483乘4,算完后点上小数点。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

  生:你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师:这同学问了一个特别有水平的问题。

  生:我刚才算的时候把看成483,扩大了10倍,所以算完后再缩小10倍。

  师:满意了吗?

  生点点头坐下。

  师:谁还有建议?

  师:把看成483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带头鼓掌。

  师:这么重要的过程,哪位同学说着让我把它整理到黑板上?

  生:先把看成483。

  师追问: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板书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算483×4等于1932,再在左边写上答案并且要点上小数点。

  师再次追问:算完以后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生: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应该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好清晰简洁的思路!可是同学们只写了一个竖式,一个竖式就行吗?那咱擦掉得数再试一试?

  同学说着再一次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教师板书。

  师:看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都是,和大家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再问问自己,我会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会!

  师:那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再说。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转化成(),然后按照()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

  师:你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那么两位小数乘整数、三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解决吗?

  生:肯定会!

  师:那就请大家试一试。

  屏幕出示三峡信息。(1)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每天水位上升米。水位一共上升多少米?

  (2)三峡电厂每天发电亿千瓦时,一周能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师:请大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解决。(指两名学生板演。)

  师:对吗?

  生:对!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把看成328,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28乘3等于984,然后再把984缩小到眼来的百分之一。

  师:怎么样?来点掌声。

  师:再请这位同学说一下它的思路。

  生:我是先把看成996,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因为一周就是7天,所以用996乘7等于6972,最后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积的千分之一。

  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

  师: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为什么?

  生:简单!

  师:一起看这三个算式的积与因数,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再问问自己,我能熟练地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能!

  三、巩固练习

  1、×9= ×4= ×7=

  2、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有什么收获?

数学乘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

  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数学乘法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做 出示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例1 (1)(+5)(+3)=_______;(2)(+5)(-3)=________

  (3)(-5)(+3)=________;(4)(-5)(-3)=________

  例2 (1)(+6)(+4)=________;(2)(+6)(-4)=________

  (3)(-6)(+4)=________;(4)(-6)(-4)=________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想一想 你们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计算、讨论

  总结 一正一负的两个数的乘积为负;两正或两负的乘积是正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想一想 两数相乘,积的绝对值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是两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数学乘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法则,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步概括抽象的认识能力。

  2、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进行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法则的探索过程和掌握并正确运用积的乘方法则。

  难点是运算中有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等多种法则,运算时正确运用运算法则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n个a

  1、幂的意义:a·a·……a=an

  2、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3、幂的乘方运算法则:(am)n=amn(m,n都是正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

  (1)根据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4×6)3表示什么? (4×6)3=(4×6)·(4×6)·(4×6)=(4×4×4)·(6×6×6)=43×63

  (2)那(4×6)5,(ab)3又等于什么?

  (3)探索:由特殊的(ab)3=a3b3出发,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吗?

  猜想:(ab)n=anbn

  2、论证猜想

  n个ab

  (ab)n=ab·ab……·ab (幂的意义)

  n个a n个b

  =(a·a…·a)·(b·b…·b)(乘法交换律、结合律)=anbn (幂的意义)

  3、分析法则

  (1)积的乘方法则:

  (ab)n = an·bn(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 乘方的积

  上式显示:积的乘方=积中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后的积

  (2)你能认出法则中“因式”这两个字的意义吗?

  (3)(a+b)n=an·bn吗? (a+b)n=an+bn吗?

  4、公式的拓展

  (abc)n= (n为正整数),为什么?

  说明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利用乘法结合律,把三个因式的乘方转化为两个因式积的乘方,再用积的乘方法则。另一种思路是仍用推导两个因式的积的乘方的方法:用乘方的意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阅读体验,解析例题

  (1)例4:计算下列各式

  1)(2b)5

  2)(3x3)6

  3)(-3x3y2)3

  4)2 4ab 3

  (2)例5: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体。已知木星的半径大约是7×104km,木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km3(п取3.14)。

  解:V=4/3пr3

  =4/3п(7×104)3

  =4/3п×73×1012

  ≈4/3×3.14×343×1012

  ≈1436×1012≈1.44×1015(km3)

  答:(略)

  分析时注意强调运算顺序。

  2、练习巩固

  P109课内练习

  1、下列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2、计算:

  3、填空:

  4、口算

  四、探索延伸

  展示:不用计算器,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相信你能很快求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22×3×52

  (2)24×32×53

  (3)2·59×48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ab)n=anbn公式有时可以逆用。

  五、归纳小结

  1、提问:今天的课你有何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2、小结:幂的意义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ab)n

  同底数幂的乘法则 =anbn

  3、小结:有时反向运用法则也会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一课一练。

【数学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乘法教案02-27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01-17

数学口算乘法教案01-09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03-14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03-23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推荐】02-03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案02-03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02-17

数学教案:小数乘法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