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2-27 10:50:1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条文罗斯福夫人的过程,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才能为生活赋予价值,增添欢乐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向罗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罗斯福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的第一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1)作者当时的身份。“初出茅庐”产什么意思?

  2)当得知让自己去采访前总统夫人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什么是“非分之想”?

  2、当责任编辑肯定了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样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四个字的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全班讨论

  1、整个采访过程是哪几个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罗斯福夫人什么样?“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不可磨灭”是什么意思?

  3、“我”率先抛出的`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是什么?

  4、什么是“始料未及”?

  5、罗斯福夫人为什么选中了作者呢?你怎样理解罗斯福夫人的这番话呢?

  6、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作者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座右铭”?

  二、总结课文

  1、罗斯福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2、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抄写课文中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决定:初出茅庐 采访

  准备:扎进 寻觅 吮吸 迫不及待

  采访:走向生活 广交朋友

  收获:获奖 座右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认识“旅”“蒲”等12个认读字,会写“已”“甲”等10个会写字。

  3、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其他植物传播种子办法的儿歌,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师生合作、同桌合作探究,交流反馈。

  2、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旅”“蒲”等12个认读字,会写“已”“甲”等10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感受语言的趣味,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三、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

  2、观察事物苍耳,亲身实践,体验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

  3、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4、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重视在阅读中复现认读字。

  5、通过自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接读、全班齐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感受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一读。

  2、植物种子长大了成熟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传播种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字词学习

  1、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条里面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读一读,再读读生字所在的词语。

  2、出示课件:词语

  (1)认读字所在的词语:旅行、蒲公英、娃娃、纷纷、苍耳、知识

  (2)需要借助图片了解的词语及相应图片:降落伞、山洼、带刺的铠甲

  (3)需要声音和动作了解的词语:啪地一声、炸开、观察、蹦着跳着

  (4)课后练习中AABB式词语

  小老师带读。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做动作了解词语,并拓展AABB式词语。

  3、词语送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课件: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学生读课件中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同音字“得”在课文中的不同读音。

  (三)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感受“四海为家”。

  (2)每个地方都可能是植物的家,这就是课文中说的“四海为家”。读一读。

  (3)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联系生活,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图片:蒲公英及空中飘浮的种子。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种子像“降落伞”。

  ①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认识蒲公英。“蒲”是认读字,在这里复现。

  ②有谁用小嘴轻轻吹过蒲公英,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吹蒲公英时的快乐。

  ③蒲公英身上的小绒毛,随着我们轻轻一吹,缓缓飘散、降落,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它就像什么呢?快去读一读这一节。

  学生读课文,找到“降落伞”。

  ④吹过蒲公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吗?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蒲公英缓缓地飘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

  出示图片:蒲公英种子和降落伞,读词语“降落伞”。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充满好奇,大多数学生有过在路边吹蒲公英的经历。结合生活感受,对于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易理解。“降”是认读字,在此复现。

  (2)结合生活,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

  ①很多同学都轻轻吹过蒲公英,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带着感受,再读读这一节,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风可以帮助蒲公英传播种子。

  ②出示图片:蒲公英种子四散飘落。大自然的风儿就像我们的小嘴,轻轻一吹,看,这个娃娃出发了,这个也出发了,还有这一个,这一个。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就表现了它们出发的样子,快读一读,找一找。

  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纷纷”。

  (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①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有趣、奇妙。

  ②多么有趣又奇妙的大自然,看着老师的提示,你能试着背一背这个小节吗?

  出示课件:蒲公英妈妈准备了____,

  把它________________。

  只要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就____________。

  3、借助实物,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实物苍耳:请学生摸一摸,感受“带刺的铠甲”。

  ①苍耳妈妈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快接着往下读一读。

  ②这是课文里说的苍耳。你们都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受带刺、硬硬的。

  ③它的身上有数不清的小刺,扎在手上有点疼。课文里又是怎么描绘苍耳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个小节,找一找哪个词语写了苍耳的样子?

  同桌读课文,找到“带刺的铠甲”。

  【设计意图】有很多同学没有见过苍耳,通过触摸实物让他们感受课文中“带刺的铠甲”一词的`准确使用。

  (2)生生互动,动手实践,知道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①同学们,其实这带刺的铠甲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呢!再读一读这小节,看看谁还发现了它奇妙的作用。

  ②苍耳是怎么挂在动物皮毛上的呢?聪明的同学们,谁愿意试试,看苍耳能不能挂在你身上?

  学生尝试苍耳挂在有纤维的衣服上、头发上,感受神奇和有趣。

  ③难道因为有刺就可以挂在我们身上吗?细心的同学们,你再仔细观察观察手里的苍耳,看看谁有新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苍耳小刺的顶端带有倒钩。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实践和再一次的细致观察,发现苍耳传播种子的奥秘,突破教学难点,激发探索愿望。

  ④就是这些小钩,会挂在我们的衣服上,也会挂在动物的皮毛中。刚才把苍耳放在自己头发上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⑤出示书中插图:是啊,痒痒的不舒服。就像这只浑身挂满了苍耳的小兔。小兔轻轻地甩甩绒毛,苍耳的种子就来到了田野、山洼。

  (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①这就是苍耳妈妈的办法,你觉得怎么样?

  ②聪明的苍耳妈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小节吧。

  教师评价要抓学生读出的不同语气。

  ③多么聪明的苍耳妈妈,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自己试试,看着老师的提示,背一背苍耳妈妈的做法吧。

  出示课件: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__________。

  只要______________,

  孩子们_______、___。

  4、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书中插图。豌豆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同桌两个同学读一读,结合着插图和课文内容,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太阳晒过后,豌豆蹦着跳着离开。

  (2)豌豆荚经过太阳的暴晒,失去了水分,炸开后跳出了豌豆宝宝。想不想一起看看这神奇的景象?

  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极少有见过豌豆荚炸开的景象,因此通过视频突破难点。

  (3)多么奇妙的景象,快和同桌合作读读课文,读出你们的感受。

  我们一起合作背一背。

  课件: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____________。

  啪地一声,______,

  孩子们就________。

  (四)课堂小结、拓展

  1、大自然还有很多有趣和神奇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依据课外知识去发现。

  2、出示图片:柳树和柳絮、松树和松果。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

  3、只要你用心发现和学习,就能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呢!就像课文最后一个小节说的,我们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读吧。老师读课题,女生读第一小节,男生读最后一小节,全班一起读植物妈妈们的办法。

  (五)书写“会写字”

  1、按结构分类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按偏旁分类指导:纷经、如好、娃洼。

  引导学生观察相同与不同。

  2、重点指导“已”,区分学过的“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会认“德”等12个生字。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兴趣。

  课前准备

  有关宇宙知识的视频资料。

  生字认读卡片。

  趣味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样的梦?给同学们讲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阿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们来学习课文《阿德的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阿德的梦里有几件神奇的事情,都是什么?归纳总结,

  板书: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新型飞船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月球购物

  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要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汇报学习生字情况:包括字音,组词。

  注意区别“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状、形式。

  系,多音字。系(xì),关系;系(jì),系鞋带。

  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组长检测。

  用生字软件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合作学习,扩展知识

  小组学习:先读一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课文中讲到的科学知识(如可视电话、掌上电脑),在组内交流一下再向全班介绍。

  汇报交流。(要求:先读一段课文,再说自己了解的`知识)

  你认为课文中写的这些事情会发生吗?说一说你心目中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巩固识字,练习朗读

  老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找出文中带这个生字的词语、句子,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朗读全文。

  扩展活动

  搜集各种你喜欢的有关未来世界的知识,大胆想象,设计出你想象中未来世界的样子。

  汇报形式:图画、科学小品、手抄报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大声朗读,解决生字。弈诲鸿鹄弗援缴矣

  三、小组互读,注意停顿。

  四、指名朗读,纠正停顿。

  五、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意思。(提示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词语在文中的解释)弈:下棋通:全诲:教鸿鹄:大雁援:缴:俱:弗:不若:如是:他然:这样

  六、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七、全班齐读,注意语气,感情。

  八、争取背诵全文。

  九、作业:背诵全文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比赛,看那一组背诵的好!(评分)

  二、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

  三、整体感知: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四、交流探究:⒈“惟奕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⒉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五、小结

  六、作业: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理课文,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3、针对全文,学生质疑。

  学生甲:民族小学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来民族小学上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的。(老师指挂图)看,他们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课文第2、3自然段中说,他们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他们学习多认真啊!

  学生丙:下课了,学生们又是怎样活动的?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4、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文记叙的是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歌颂了全国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要读出小学生非常开心、活泼、开朗的气氛。

  3、指名竞读,榜样示范。

  4、放录音,有感情地跟读。

  四、课堂延伸拓展

  你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来学习吗?为什么?

  《湘教版语文二上《民族小学》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