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
教学重点:
1、学会复韵母ie、üe和特殊韵母er的音形,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区别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用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i和yi、ü和yu。
(1)让学生读
读。
(2)说说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2、出示
(1)让学生读
读。
(2)说说ü上两点省略规则
3、我们学习几个复韵母了?按顺序说
说。
今天我们再学习2个复韵母和
个特殊韵母,谁有信心能学好!真棒!
板书:12ieüeer
二、利用插图学习复韵母ie、üe和er的音形及er的四声
1、学习ie、üe、er的音形
(1)出示3幅插图
问:你们能不能利用这3幅插图自己学习ie、üe、er的音形呀?
(2)请同学说说自己的学习过程。
(3)教师适当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方法。纠正后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指名读,开火车读。
(4)教师讲解: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
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
2、学习er的四声
(1)板书:ērérěrèr
(2)自己试着读
读。
(3)借助平时口语中的发音读准四声。
(4)选择其中的声调进行组词,帮助巩固发音。
三、指导书写ie、üe、er
1、说说ie、üe、er3个复韵母的`组成。
2、它们在书写时应占什么格?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三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两个字母要写紧凑。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全班进行评改。
5、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同学互查是否书写正确规范。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
1、复习ie、üe的读音。
2、师讲:ie和üe是声母,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呢?教师板书:ye、yue。
3、比较韵母ie、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
(韵母ie的左侧是i,整体认读ye的左边是y)
4、启发学生想
想,音节yue中的小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生复习两点省略规则。提醒学生小ü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
5、运用多种形式读准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ye、yue的音。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
嘲笑——
伤心——
欺侮——
美丽——
反义词:
丑——
讨厌——
仔细——
瘦——
幸福——
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
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词语。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习第6、7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
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
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丑
难受
出走
漂亮的天鹅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闷:“门”字框。
夫:和“天”比较字形。
“鹅”、“鸡”都是“鸟”字旁;“脑和脖”都是“月”字旁。
漂:与“飘”比较字形。
钻:与“沾”比较识记。
二、出示练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疼爱:关心,喜爱。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孤独。
苦恼:痛苦、烦恼。
出走: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住所。
讥笑:讥讽和嘲笑。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幸亏:多亏。
2.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组成本课的字,再组词语。
例:恼烦恼
烈
鸡
脑脑袋
飘
战
济
三、布置作业。
1.认真写生字。
2.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一、理解词语。
二、识字组词。
三、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品评课文语言。
2、领会课文写法,认识夸张的手法,感受课文借助动作、神情、语言来刻画孙悟空形象的方法,学习选择材料。
3、感受孙悟空神通广大以及敢于斗争、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品评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最主要的人物是谁?
2、过渡:今天,我说是来和大家一起上课的,实际上,我是想请各位同学帮我一个忙的。还要感谢你们的老师给了我一个请各位同学帮忙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知道,课文是根据原著改写的,我觉得有些地方写得不是特别好,课前我对课文的6处句段进行了修改,重写了一篇课文,我对自己改写的课文很满意,我甚至还想请这本书的主编把课文换成我改写的课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写的课文?
二、品读课文
在把我改写的课文寄给教材主编之前,我想先征求一下各位同学的意见。因为课文是给大家读的,所以各位同学的意见非常重要。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帮我比较一下,究竟是课文好,还是我改写的课文好。
1、自主品读,要求
先读读改写的课文,再读读课文,找出改写的课文和课文6处不同的地方,在改写的课文中画出来,想想:是老师改写的课文写得好,还是课文写得好?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你想到的可能就是的答案。
2、互动品读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段品读。
品读目标:
(1)感受课文“夸张”的手法。
(2)感受课文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情等具体表现主要人物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的。
(3)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设想重点品读句段:第一自然段描写火焰山的句子,孙悟空借扇被扇出五万多里的句子,钻到铁扇公主肚里借到假扇的句子,越扇火越大的句子,变成牛魔王骗到真扇的句子,大战牛魔王的句子
随机品读要点预设:
(1)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
点拨要点:我写得不是简洁明了吗?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点出夸张的手法,想象:假如你就站在火焰山的旁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取出扇子一扇,把悟空扇出五万多里。
点拨要点:“无影无踪”是一个成语,有什么不好的?
夸张,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比一比,我读我改写的句子,你们读课文,如果你们读得效果确实比我改写的句子好,我就接受你们的评价。
(3)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点拨要点: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用的?好在哪里?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大家的交流和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谁能猜到我感受到的孙悟空是怎样的人?
(4)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
点拨要点:火苗比人高,不也能说明火很大吗?一扇比一扇大,怎样读?这样的情况有没有想到?哪个词?没有想到一扇比一扇大,怎样读?
(5)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 “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点拨要点: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
孙悟空装牛魔王装得像不像?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学做捶胸动作,练读孙悟空的第一句话;想象说孙悟空第二句话的动作、神情;体会第三句话中悟空的细中还有粗。分角色读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对话。朗读体会最后悟空和铁扇公主动作行为中的得意和气绝的心情。(读到最后的句子“悟空记在心上……径自出了芭蕉洞”我好像看到了孙悟空脸上的一种表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情,是什么表情和心情?)我觉得这段话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孙悟空的'一些性格特点,你们能感受出来吗?
(6)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点拨要点: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战斗如何?用什么词来形容?文中哪几个词能体现出来?夸张,练读“水泄不通、岭动山摇、天昏地暗”表现“恶战”
孙悟空带着怎样的心情与牛魔王恶战的?怒读。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拓展品读
承认课文比改写的课文好,并质疑:难道课文就达到最的程度了吗?提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展开想象,写得更具体些、生动些?
交流点拨要点:
引导学生学会选材:与主要人物有关的内容,能表现他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内容可以再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其他则不必再详写了。
粗心:不知道变小的法子,扇子又被牛魔王骗去
守信用:把扇子还给铁扇公主
点拨:课文主要表现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敢于斗争、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所以对孙悟空的粗心、守信用等没有展开具体去写,说明课文在选材上处理的还是很好的。
三、布置作业
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我知道我改写的课文没有原来的课文好,但是我一点儿不难过,反而十分开心,因为我发现(认识)了有这么多的语文能力很高的学生。所以,我也十分相信,各位同学一定能改写出比我好的文章来。
课后,请同学们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重新改编《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或者读读原著,改编一个其他的故事,再请老师给一节课的时间,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比一比,看谁改编的故事最精彩。有时间就写下来,没时间能说出来就可以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泉水课件、赞美泉水的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泉水,让生选猜后尝,得出泉水结论。
2.启发学生说说泉水的特点。(可以从出处、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
3.泉水从山上一路欢快地走来,看到了些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示范朗读
1.教师放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边听边看书中插图并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运用、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问老师等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师用投影出示生字,生汇报。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师去掉拼音,生齐读生字。(平、翘舌音多读2遍)
6.游戏:送小拼音回家(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五、指导书写
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不要写成“巳”。
3.教师范写要漂亮,学生先描红再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流利朗读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评价指导。
4.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泉水》一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再听全文,感知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请一名同学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给配乐。)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读悟,感情朗读
(一)1—2小节。
1.师提问题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生自己读1—2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要读出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第3—7小节。
1.师:刚才我们用“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前两个小节,学习效果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还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3—7小节。边读边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自读读,指名读。
3.学生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引导生通过“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等句子的理解体会泉水乐于助人、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7.指导朗读: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要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出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师: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学生准备、交流。
3.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选择背诵
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六、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自己编歌词唱。
5.讨论延伸: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石缝
水池 多 山里的姐姐
泉水
平地 清 杜鹃花
山坡 甜 果树
献给美好的生活
山谷 美 百灵鸟
大海 好多飞流的泉水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学生说“天、上、火”所对词语“地、下、水”。你们知道吗?来自地下的水清纯、甘甜,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我们都叫它──泉水(师生齐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可爱的泉水宝宝在山上诞生了,它一路走来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
123下一页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法指导:(小黑板出示)指名读
标:标出自然段。
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并自学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想:想象—联想。
4.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①小老师领读
②说偏旁猜字
③编序号猜字
④识记生字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⑤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⑥扩词
三、师生交流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学生说说自己对字的理解,也可以扩词或说一句话。
4.读新词(卡片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鹃花、打结、结果、清脆、一股清泉
5.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引导生在读书中的句子中记一记)
6.游戏:找朋友(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发现: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结”是多音字。
2.重点范写以下几个字:股、脆:月字的指导,脆,右下不要写成“巳”。
鹃:左下是竖。
3.要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其中“然”字要注意不能少点,“塔”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答”
4.学生练笔。
5.展示交流。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点拨。
4.学生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小朋友按课文文字口头填空(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学生齐读)
师:林园园看了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因为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了蓝树叶,所以林园园的脸红了。
师:林园园这时会想些什么?
生:她会想:都是我不好,没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我太对不起她了。
生:她会想:老师常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今天李丽有困难,我没帮助她,同学们会怎样看我呢?
生:她会想:我太小气了,今天都怪我不好。
师:林园园能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她还是个好孩子。
师:对了,她还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
现在,老师假设有这样一件事,请小朋友思考一下,那时,林园园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黑板:“一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纪方方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她会怎样呢?”
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一段话说出事情的经过。
(学生读题、思考、讨论)
生:美术课上,纪方方没有彩纸,林园园看见了,连忙抽了几张彩纸递了过去,小声说:“方方,拿去用吧!”纪方方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剪了,你用什么呢?”林园园着急地说:“快别这样说,你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吧,我这儿还有呢!”
生:我还有补充,纪方方接过彩纸说:“园园,你真好。”林园园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继续发言)
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抓住重点词句,领悟祖母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并使同学受到教育和熏陶。
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荷花亭亭玉立,高雅脱俗,曾是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描写的对象。同学们一定也积累了许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悲几首给老师听听吗?(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关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2、读了这些诗句,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让你想到些什么?
过渡:满池青青的莲叶,也勾起了本文作者无限的想象,还有更多无尽的感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莲叶青青》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板书:祖母 种荷 送荷)
三、学习2-4自然段
1、指名读祖母栽种荷花的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祖母对待种荷花这件事的态度怎样?这种态度让你想到哪些词语?(板:视如珍宝 珍爱无比)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祖母对荷花的喜爱的呢?自读2-4段,划出有关语句,重点词下加:“。”,还可在旁边写上感受。
3、学生默读思考划句,教师巡视
4、交流 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板:抓 看 挑 守 欣喜) 重点指导读好“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以为然,祖母却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这一句) 5、归纳学法 一读 知态度 二划 找词句 三说 谈感受
四、学习5-7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5-7自然段
2、交流
读了这几段,你觉得祖母对剪荷叶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板:毫不在乎)
你从哪些语句看出的?(交流后板书:赶快 “咔”一声 最大)
祖母种荷花时对那些荷花珍爱无比,而现在却又毫不吝啬地把荷叶煎了送人,难道是祖母突然不爱荷花了吗?速读后交流。(板书:善良 乐于助人) 小结:这也是爱让心爱的东西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他人也带去快乐,带来益处,这是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中包含了更多的善良和助人为乐。
五、总结升华
1、如今,祖母已离我而去,但这一池的荷叶却依然在我眼前,每当我看到这一池的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为什么这么说?
2、开头老师说那一池无边的荷叶使作者生出了许多感动,此时,你明白作者感动什么了吗?看到荷叶,他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完成填空:在那一池无边的'荷叶间,我看到了 。
3、现在老师还想问一下,本问明明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莲叶青青为题? 总结: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映出了祖母那一颗善良慈爱的心,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有着祖母关爱,帮助他人的影子。莲叶是祖母的最爱,她如珍宝般地栽种荷花,而后又无私地送荷叶,这一切都缘自于他对荷花的爱,对他人的爱,这爱中包含了更多的慷慨和慈爱。更因为那片片青青的莲叶也启示了我要做一个热于助人的人,要把爱的火把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板书:借物喻人)
六、作业
学习本人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
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谋篇立意(导入)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辉煌(huáng ) 脱(tuō )离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 “爵”应读“jué” )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 “仆”应读“pú” )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 “尊”应读“zūn” )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行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三、精句赏析 (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跳水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