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
生字
焦
音序
J
部首
灬
除部首还剩几画
8
在字典中的页数
232
组词
焦急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3.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
4.理解词语。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文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
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3.会照样子写词语
4.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5.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好地将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目标1.5.
教学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或最想去哪里旅游呢?(多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们就到这几个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点数分组,组成“旅游团”,选一个“导游”,其他的“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导游要介绍景点和回答游客的问题。
3.生展示,评出“最佳导游”、“最佳游客”等。
二、习作
1.刚才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我们玩得真开心,见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那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吗?
2.选出较优秀的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己读读两组句子和学习小伙伴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能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写景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2.自己读读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照样子说出其他的词语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
生:五台山。
生:我到过雨花台看孔雀,孔雀很漂亮。
生:我到过动物园。
生:我去过上海,我看到了东方明珠。
师: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神奇的地方。
师板书:鸟岛。
师: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鸟岛有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有多少只鸟?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在哪?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有多少鸟。
生:我最想知道鸟岛
师:小朋友最想知道鸟岛在哪里,怎么样。(师板书:在哪里?怎么样?)
正巧我们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鸟岛的文章,我们打开语文105页,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生:筑巢一眼望去
师:很好,他学会了两个词。
生:我学会了玉白色,陆续。
生:我学会了陆续,巢,和随。
生:我觉得了筑巢,
师:课文中的生字都学会了吗?那读书读得怎么样,自己先练一遍。
学生自读。
师:谁来读第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不仅他读得棒,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真会学习。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个词再读一遍:湖水解冻。
生读。
师:那么难的词都会读了。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把青绿色的鸟蛋再读一遍。
生读。
师:这一部分特别难读,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窝里窝外。
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因为
领读。
师:通过读课文,知道鸟岛在哪吗?
生:在青海湖。
师:在青海湖哪里?
生:在青海湖西部。
生读第一小节。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海湖。
师:鸟岛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是—
生:海西皮。
师:有一个同学去旅游,可是一只鸟都没有见到,鸟岛鸟岛,怎么会没有鸟呢?
生:冬天到了,鸟都飞到远方了。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冬天寒冷,鸟都走了。
生读:每年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冬天没有鸟。
生读: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师:会读书,会思考,真聪明。
师:这句话会读吗?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一群一群,而且没有陆续。
师:多了两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了陆续,就没有了有顺序地飞来,没有了一群一群,就没有一群群鸟儿飞来。
师:那一群一群是怎么飞来的?
生:可能是排着人字形从遥远的地方飞来。
生:也有可能是一个接着一个飞过来的。
师:一个接着一个吗?
师:一群一群。
生:是一群接着一群。
师:一天接着一天,接连不断地飞来,那是不是有很多种鸟,这种景像,这种气势,你能读出来吗?自己练。
生自读。
指读。
师:一群一群读得真好,再来读。
生读。
齐读。
师:这么多的鸟儿会在这里干什么?
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师:将这一句,连着前面这一句,你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好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每年春天。。。。。。养育后代。
师:真了不起,有些同学已经会背了,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冬天没有鸟,那么什么季节去能看到鸟岛是美丽,最壮观的景象。
生:春天,
生:在六月去。
师:到底是春天还是六月份呢?请快速读二、三自然段。
生自读。
师:是六月,我还来了六月鸟岛的光盘,想不想看一看,要用你的脑子来看。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师:六月的鸟岛有鸟,有鸟窝,有鸟蛋吗?
生:有。
师:根据我读的句子和词语,想象六月的鸟窝是什么样,鸟蛋是什么样。
师: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鸟蛋。
师:什么样?
生:圆圆。
师:什么颜色?
生:玉白色,青绿色。
生: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还有吗?
生:我看到了有几个幼鸟在追逐。。。
生:我看到了几只小鸟出来了。
师:还有吗?
生:我还看到了鸟妈妈在招呼小鸟。
生:我看到了鸟妈妈在找食物给她的孩子吃。
师:六月的鸟岛真热闹,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放录像。
师:看到这种景象,你觉得鸟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热闹。
生:我觉得上面的鸟都很幸福。
生:我觉得鸟岛是一片鸟的海洋。
生:我感觉鸟岛是为小鸟和大鸟专门。。。
师:鸟岛就像是他们的家。真是鸟的世界。还可以说是鸟的—
生:海洋。
生:天堂。
生:还可以说是鸟的家。
师:鸟岛的鸟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练读一下。
生自读。
指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她读得很不是流利。
师:那你来读。
生读: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就是小鸟成了鸟的世界读得特别好。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
师范读。
师:能背出来的背,不能背的看着书读。
生齐读、背。
师:都背下来了,现在我们知道,冬天鸟岛没有鸟,夏天最热闹,那么秋天呢?课文有写秋天的吗?
生:没有
出示:秋天
生:秋天,鸟儿都飞走了。
生:秋天,鸟儿向南方飞去。
师:还着什么感情?
生:带着快乐的感情。
师:是吗?
生:悲伤。
生:依依不舍。
师:这个小鸟不仅在中国有名,在外国也有名,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闻名中外。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自豪。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站起来,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闻名中外的鸟岛,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这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家乡,除了这里有好的自然环境外,还有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我们熟悉吗?读一读。
生读。
师:能给他们找个朋友吗?
部筑育密
玉拾类朋
生:育,体育,类,人类
生:密,密密麻麻……
生:亲密无间。
师:间是多音字。
师:词语真多,还有不同的词语吗?
生:筑,建筑。类,种类。
师:再看看谁的记忆力最棒,能把这些字记下来。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用脑子把字形记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如果我能飞》儿歌磁带,挂图,一只小鸟、一颗星星、一朵浪花
活动流程:
一、幼儿自由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
1、瞧,是谁飞到我们班来了?它们是怎么飞的?还会有谁飞到我们班来?那你动动你的脑筋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够飞行?
2、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够飞翔,你最想飞到哪里去?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学习朗诵散文诗。
1、出示挂图,欣赏诗歌。
听一听诗歌里的“我”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变成了什么?(边说诗歌边出示星星、浪花、小鸟)
2、根据儿歌内容提问。诗歌中的“我”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变成了什么?
3、分段学习仿编诗歌。
三、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咦,我发现这首诗歌有一个小规律:每一段开头都是“如果我能飞”,第二句是我要飞到哪里去,第三局则是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什么。
2、如果你能飞,你要飞到哪里去?变成什么?
3、请你把仿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陨”等30个生字;会写“陨”等3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独立回答课后问题。
3.了解有关陨石的资料,对陨石有深入的认识。
4.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陨石的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
2.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体会我们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陨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看,这就是来自天外的客人——陨石(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先解决。
2.解决学生不认识的生字、词。
3.分组读文检测。
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学生针对刚才课前提的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回答。)在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陨石曾经是星星,它有自己的轨道,能够发光,它含有丰富的物质,落到地面上以后,它就熄灭了,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安静地沉睡着,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再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受,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体会我们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天外来客——陨石》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交流资料,拓展知识:
1.对于陨石,你都了解什么?
把你了解到的知识或者有关信息,介绍给同学们听。
2.同学交流资料。扩展课外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陨石的了解。
三、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进行词语扩充。
1.给“石”加个偏旁,可以成为新的字,试一试。
2.用“石”能组成多少个成语呀?
石
石
石
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词语。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航行在宇宙
穿过大气层会发光
星星 是由物质组成,含铁和镍(坚硬)
落到地上变石头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作者介绍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呼啸而来的洪水,他处事不惊、果断的进行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前准备】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学过的词语入手(出示词语)(课件6),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在这里,我首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进入,(课件7)文章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之下,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洪水势不可当)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的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课件8、9)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适时板书:人们惊慌失措)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失措的人们进入了课文为我们铺展的这幅洪水图之中了。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有声有形的准备。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这一步与上面的教学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当我这样过渡:在这个时刻,在这个洪水发出死亡的狞笑的时候,人们都慌了,可你看,却有一位老汉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时此刻,他表现得怎样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学的重点也自然的转移到了老支书的身上。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学生从“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的沉稳、冷静,从“党员排在后边”感受到老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猜测老汉的内心想法,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在生死关头老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危急关头老汉为群众的安危而担忧,在紧要关头老汉用沙哑的'声音发出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命令,引导学生从三个感叹号来体会,学生纷纷入境地朗读,他们不是用声音,而是在心来体验呀!
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岿然不动。这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怎能不受人拥戴呢?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腰际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小伙子,谁知道他和老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激情的话语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文本、学生已经融入在了一起,这时话锋一转,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接着我将配乐朗读老汉与小伙子对话的一个片段,将文中的“老汉”与“小伙子”改换成“父亲”与“儿子”这样更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出示片断11)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揣测父亲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出示12)想一想,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心想,父亲啊,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心想,父亲啊,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然后学生畅所欲言,真正领悟父亲“揪”和“推”与小伙子“瞪”和“推”的矛盾动作后的心理世界,更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教学进行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此时教学难点的解决已经水到渠成。指课题,文中的那座桥已经垮掉了,可是我们心中的桥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座桥是谁?他是一座什么桥?请用一句话把老汉和桥联系起来说一说。(教师适时板书:血肉之躯永不坍塌)在学生深入学文,研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已感悟了老汉的高大形象,这时对“桥”的含义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后,(出示13)表达方法: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上教给学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样做?怎样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后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搭建了倾诉情感的平台。
【教学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