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学生点及难点:
1、构思构图
2、色彩和谐,主题鲜明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图片、VCD
教学过程:
一、分析地球现状
1、谈话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只有和谐相处,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2、欣赏VCD,分析地球现状
现状:森林面积缩小,
全球气候变暖,
物种迅速减少,
空气严重污染。
3、提问: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你希望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吗?
二、欣赏范画
看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的。
如何构思,如何表现的?
三、学生创作
为学生素材,启发这生思维:
你打算如何做?又如何表现?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
构图要饱满,色彩要和谐。
四、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备课教师:李远刚
第一课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请你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欣赏发现
1、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请你谈谈对图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角度不同、远近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请你谈谈这些自然的景色中,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
小结: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肌理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1、欣赏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⑴欣赏照片肌理,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⑵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小结: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2、学生讨论
⑴肌理图片的制作方法。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⑵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二:作业设计
1.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3.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并给作品起名字。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
2.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泥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项目内容指导
思想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学生基本情况
分析1、六年级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2、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必须采取必要措施。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4课时,内容涵盖造型、设计、应用、欣赏、综合、探索6个学习领域。
全册教学
目标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难点:
1、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2、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3、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措施1、在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和“讲”与“练”的关系,精讲多练,坚持兴趣引导、自主探究、教师释疑、练习提高的教学主线。
2、关注“两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注重课堂的延伸,提高教学效果。
4、严格要求,耐心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积极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
周次日 期内 容课时
13.1-3.7流动的风景线2
23.8-3.14公共汽车站2
33.15-3.21手绘校园招贴2
43.22-3.28请柬2
53.29-4.4我的小学生活2
64.5-4.11画展设计2
74.12-4.18画家故居2
84.19-4.25墙2
94.26-5.2祖国美景知多少2
105.3-5.9美无处不在2
115.10-5.16竹2
125.17-5.23奇思妙想2
135.24-5.30纸雕塑2
145.31-6.6包装盒设计2
156.7-6.13中国的世界遗产2
166.14-6.20复习2
176.21-6.27期未检测2
1
1、流动的风景线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车身的装饰设计在近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不可分。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城市公交车车身,大多做了商业广告,这种流动的广告载体宣传效果很好。车身装饰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举行重大活动的宣传、公益广告等。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专请设计师为奥运车的车身装饰进行专业设计,让游客从车身装饰上了解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车身装饰的方法、类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分析、归纳设计的方法和元素,懂得“设计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制作方法的指导,制作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车子车身装饰有不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思维。
本课选择观光车、出租车、校车、公交车和学生作业的照片,使学生对车身的装饰设计有直观的了解,提供装饰形式与方法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
(教师)。
教学过程
1.揭题。
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
(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
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
(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2、公共汽车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型,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许多事物已不仅仅满足实用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兼顾美观。公共汽车站是生活中常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外观设计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审美取向及文化底蕴。联系实际从实用、美观和人性化角度思考,激发学生的联想,从欣赏和感受中拓宽创作思路。本课是一堂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
在本课的左页刊登了三个风格不同的公共汽车站,通过不同视角展示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因地制宜。教材中的“想一想”能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三张不同顶篷设计草图能引导学生把纷繁的设计想法最终落实在纸上,在绘图的同时要考虑制作时使用哪些材料。三个形态各异的站牌,让学生了解局部设计也不容忽视。时代在进步,公共汽车站牌也与科技相结合。同龄人的作品展示中,既有设计图又有模型,学生在创作过程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公共汽车站设计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公共汽车站。
难点: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多媒体、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我们要经过三个公共汽车站才能到达目的地。
(2)教师播放出示图1、图2、图3,提问:这三个公共汽车站各有特点,你觉得这三个车站中,哪一个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哪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说说理由。
(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汽车站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体现人性化设计。②造型美观,色彩醒目。③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
(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公共汽车站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公共汽车站包括站牌、蓬顶、座椅、广告位。
(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设计一座公共汽车站。
(4)展示并讲解小组作品的设计意图。
3.按图选材,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镂空等制作方法。
4.学生作业,展示作品。
(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我们设计的公共汽车站适合放在什么地方?(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
5.课后延伸。
(1)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图4、图5、图6),发表评论。
3、手绘校园招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
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分析
1.编写思路。
六年级学生对招贴应该不陌生。商业招贴在超市、商场等地随处可见,手绘的招贴也常在校园活动中出现,我们的生活和这些招贴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招贴,可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生活,懂得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方法,并参与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去。
选择手绘的方式来设计校园招贴,主要是因为手绘方法简便、迅捷,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学校使用,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高。学习手绘校园招贴既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教材中出现的招贴画图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特点等。教材中还出示了一组文字的不同装饰方法、书写步骤,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研究范例。学习建议的提出让学生明确招贴画绘制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明确设计目的。
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
(2)难点:招贴画编排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麦克笔、软笔、彩色铅笔等)。
(教师)收集、制作三张校园手绘招贴、。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游戏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
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
2.欣赏、探究。
(1)教师:出示三张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
(2)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插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
3.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
4.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
5.学生作业。
为校园活动手绘一张招贴。
要求:(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麦克笔等)完成。
(2)编排要有创意。
(3)时间20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
6.评价。
标准:(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
(2)编排有创意。
(3)信息一目了然。
方法:(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
(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说说创意,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
4、请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
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请柬,俗称请帖,是为邀请宾客而发出的书面通知。请柬既是我国的传统礼仪文书,也是国际通用的社交联络方式。请柬在社会交际中被广泛应用。一些公务活动包括召开较隆重的会议需要请柬,人们在结婚、祝寿、生育或举行其他庆典活动时,为邀请亲友赴宴或与会,也常常需要请柬。发请柬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表明邀请者的郑重态度,所以请柬在款式和装帧设计上应美观、大方、精致,使被邀请者体会到主人的热情与诚意,感到喜悦和亲切。本课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
教材中有五个内容。左边五幅不同的请柬,让学生感受针对不同场合对象要使用不同形式的请柬。另一页有三个基本内容——请柬的文字格式、请柬的四种样式以及四张不同风格的学生作品。文字格式告诉学生请柬有一定格式,不能随意乱写。同时旁边展示了四种不同的请柬样式,使学生明白,规整的文字格式不能改变,但可以在请柬的样式上大胆想象,帮助学生完成请柬的个性化设计制作。右下角的照片充分印证了请柬在生活中的用处。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请柬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彩笔、彩纸、剪刀、 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请柬的相关资料,多媒体或不同请柬的实物。
教学过程
1.认识请柬。
(1)导入:老师要邀请几位同学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想用一个礼貌周到的方法来通知他们,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用送请柬的方法显得礼貌而又郑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3)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的请柬,提问:生活中在什么场合我们会用到请柬?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请柬设计》。
(5)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请柬进行分析,谈谈请柬上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时间、地点、邀请方等信息准确完整。
2.欣赏作品。
(1)欣赏范作:①国务院请柬;②音乐会请柬;③儿童游乐园开幕请柬。
提问:这三张请柬在设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国务院的请柬简洁明了,体现大国风范;音乐会的请柬内容突出;儿童乐园的请柬设计活泼有趣,体现出了童趣。)
(2)提问: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分析,教师小结:请柬的形式与内容、装饰和风格都要和谐统一。
3.设计制作。
(1)学生分析讨论请柬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折、剪、刻、画(见下图)等。
(3)教师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4.学生设计制作。
(1)教师提出要求:为本班的班队会或自己的生日聚会、个人画展等活动设计一张请柬。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5.作业展示。
(1)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略作评价。
(2)把请柬送到想邀请的同学手中。
5、我的 小学 生活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中学时代就要来临。回忆小学生活,总是充满着无限感慨,六年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有欢乐,有感动,也有忧伤……它们都是学生正在经历着的,也是最熟悉的题材。这一题材的表现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希望经过这节课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兴趣,将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入艺术创作中。
绘本是书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字与图画结合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通过绘本创作可以让孩子轻松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把每个人画的小学生活制作成绘本,共同分享快乐与回忆。
2.重点、难点。
重点:描绘小学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难点:了解绘本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活。
课前准备
(学生)小学生活的照片、画笔。
(教师)图片、范画。
教学过程
1.导入。
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中学时代就要来临。在你的小学生活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拿出自己带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照片中的人什么表情?什么动作?
(2)闭上眼睛回想,在你的记忆中哪一刻是最动人的?请你也把它“拍”下来。说一说或演一演当时人物的动态。
3.欣赏。
(1)徐启雄的《雨后雨花开》和冯远的《大业》。
4.说说你最喜欢的描写小学生活的图书或者杂志。
5.欣赏学生绘本。
(1)如何设计封面?
(2)里面画了些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画的(线描或色彩)?是怎么装订成册的?
(3)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装订绘本?
用胶水粘、用线缝、折页、用钉或螺丝穿孔后用线系、用订书机订……
6.作业。
(1)画出你印象最深的学校生活场景。
(2)合作制作一本绘本,画上小学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7.展示讲评。
6、画展设计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愉快的小学生活快要结束了,六年美术学习留下很多美丽的作品,这是我们的学习成果。让我们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给同学、老师、母校留下一份美好的纪念。
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布置画展需有一个统筹规划: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根据场地设计展览的布局,包括展示区、休息区、参观路线等;要提前将作品进行装裱;作品的悬挂要适合参观者的视线角度;还要准备好展览标题、前言、标签、海报、引导牌或指示图、邀请卡等;还可以设几位讲解员或引导员。
设计一个完善的展览方案很重要。这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协商,合理分工,然后一起动手布置。
2.重点、难点。
小组合理分工、合作,有系统、有条理地策划并布置画展。
课前准备
(学生)一学期的作品,水彩笔、双面胶、彩纸或水粉颜料。
(教师)照片、展板、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这节课适宜放在学期结束之时,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布置画展,展示自己的作品。)
1.提问导入。
(1)提问:你看过展览吗?它给你什么印象?
(2)多媒体展示:上海美术馆的展览招贴
上海博物馆门口的展览招贴
杭州举办的毕加索画展
西湖美术馆举办的“蔚蓝海岸”中法艺术交流展览
(3)小结:画展是美术作品与观众见面、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一个成功的画展应该注意些什么?
展览的海报、陈列方式、主题……
2.讨论思考。
画展要吸引观众,就要讲究展示的艺术。
小组讨论,你认为我们的展览怎样才能吸引观众?
①主题海报:主题鲜明,用生动活泼的美术字亮出自己组的展示主题。
②陈列的场地:在教室内外选择场地,并确定相应的陈列方式。
③陈列的方式:在墙面粘贴、桌面平面陈列(但需装裱和粘贴标签)。
④标签设计:小巧可爱,上面要有作者、作品题目、材料和展示团体的名称。
3.分工合作。
(1)以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策划并布置一个主题画展,看哪一组的展览最吸引人。
4.参观评选。
评选优秀展示组,并请优秀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和经验。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新授教师
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 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在对文化遗产介绍的表达方面,局限于已有的资料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我们应及时引导学生从遗产的整体、细节、独特之处,历史价值等方面去挖掘内心的情感,使学生真正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而骄傲。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
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
c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
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
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 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 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 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根据不同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有创造性地画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年轻大师们的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
(1)添画特色(2)线条(3)形体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 有图片吗?展示一下!
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世界地图及各种材料
教学方法:提问法激活方法探究法激活行为展评法激活灵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二、新授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熟悉的各种文化遗产。
2、出示收集到的其它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教师介绍一些其它的文化遗产。
三、课外拓展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们说一说对播放的图片有有哪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进行探索。
四、教师总结。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
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
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
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
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
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
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
一、教材城市灵光分析
城市灵光从秦长城、明清故宫到现代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灵光由古至今,建筑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城市灵光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城市灵光同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外形结构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建筑是综合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建筑的艺术美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视觉意义上的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功能美。在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森林的现代城市之中,优秀的建筑更是成为其标志甚至象征。本课以“城市灵光”为题,围绕城市标志性建筑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设计建筑模型,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建筑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城市灵光以建筑图片欣赏入手,主图为香港繁华的夜景,其中高高矗立的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主图下方的另一图片为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提到东方明珠,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它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本课通过这两张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的.艺术情境,充分感受到城市标志性建筑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特有的魅力,初步了解其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
本单元城市灵光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城市的哪些建筑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及时记录自己喜爱的建筑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课外调查,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活动二”是让学生选择身边合适的纸材,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活动安排体现了“看看——画画——做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身边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建设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课前准备——欣赏感受——绘画体验——交流感悟。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本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相应的调查记录。
教学时可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从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两座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也可安排学生直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交流调查实践心得。
在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有了一定见解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同时,教师可进行简略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
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活动二”:课前准备——欣赏激趣——自主制作——拓展延伸。
课前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纸材,一般质地较硬但又易于折压的纸是最佳的选择,如:皮纹纸、厚的牛皮纸等等。另还应准备好相应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一类。
教学活动可由欣赏已经完成好的建筑模型导入,分析建筑有哪些基本型以及作品是如何来体现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思考制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为学生的创作环节做好充分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
学生的制作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纸张,兼顾色彩的搭配,尝试分工合作。完成后可安排将各组的作品集中起来组合成建筑群或者微观城市模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长久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环节可从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来展开讨论,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选择
本课将欣赏和创作融为一体,并结合了一定的课后调查实践艏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成立本地标志性建筑调查活动小组,课后还可以举办“展望未来城市”、“我是小小建筑设计师”等小型的建筑模型展示活动,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来观看展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志肩负起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历史重任。
五、教学建议
1.“活动一”的欣赏感受环节,教师可课前将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集中制作成多媒体或投影片,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对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活动二”可以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制作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毛躁的好习惯,使用剪刀、刀片等利器时注意安全,工具和材料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
4.可在课后或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针对“学习屋”的提示展开小型的讨论会,交流归纳一下影响建筑成为标志性建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因素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的看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
课题:活动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形象的设计要生动。
教具学具:硬纸片、彩纸、细线、皮筋、、剪子、胶、一小截铁丝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在我省民间流行着很多非常有趣的活动玩具,如会翻筋斗的小猴,会摔跤的双人(又叫二鬼摔跤)等。这些玩具巧妙的利用皮筋、竹弓的弹性,使形象活动起来,加上滑稽可爱的动作,不仅深得孩子们的欢迎,就是成年人也爱不释手。
2、新授:
讲解及示范:
(1)先用硬纸片卷两个圆筒,长约7公分,直径为2公分。
(2)将圆筒用彩纸封起来,上下用纸团塞住,并用彩纸糊实。
(3)将圆筒粘贴或彩画成两个人物形象。
(4)用较硬的卡纸剪出两个上臂和四个下肢。
(5)上臂是两个人物共同的,要用细铁丝穿在两个人物身上,细铁丝的两端弯个圈,使上臂能自如活动,又不会脱落。
(6)将四个下肢分别装在两个人物身上,连接方法和上臂一样。
(7)用一根细线,最好是尼龙线,从上臂中间穿过,线的一端栓个小铁丝钩,另一端栓一根皮筋。
(8)玩的.时候,把玩具一端的铁丝钩挂在一个固定的物品上,另一端的皮筋拿在手中,靠皮筋的弹性一拉一放,就会使两个玩具人摔起跤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
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3、了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
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教学准备:欣赏用的范画资料,绘画工具、材料,拼贴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装饰画中的牛与自然界中的牛对比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装饰色彩
二、新知
1、讲授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欣赏分析作品
①、农民画《耱地》
师: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农民画家敢于把牛画得这么艳丽,显示了他们对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②、学生优秀作品
比较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上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三、作品展览,激发创作激情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鲜明、艳丽、明快。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学生活动: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装饰色彩?给人什么感觉?
2、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课后拓展
展示其他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3
课题:绘画日记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感受。
2、通过绘画日记的实践,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绘画日记的练习,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要学会抓主要情节和主要感受。
2、绘画日记的绘制。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日记,一般指用文字形式,记录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或思想感受。
2、新授:
(1)日记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师问:你见过用什么形式记日记?
小结:一般人们都是用文字记日记。但绘画的形式也可以记日记。
师问: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小结:两种形式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文字形式的特点是易于表达心理感受,而绘画日记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更有趣味。
(2)绘画日记的.组成部分。
小结:由绘画部分和文字部分组成。文字部分有日期、天气的记录和简洁的文字叙述。绘画部分要抓主要情节。
(3)绘画日记的完成过程。
构思:从一天中使你感受最深的、有意义的事情中选择素材、构思。
绘画与文字表现:无论先构思文字还是先构思画面,具体安排时最好先从绘画开始,画面完成后,再根据构图需要写上文字。也就是要让文字的位置安排服从于画面构图。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一)
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
第一课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 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第二课 俯仰之间(1)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
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
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
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3)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 俯仰之间(2)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1-07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1-2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01-0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篇)01-2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01-2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汇编15篇03-0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合15篇)03-02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通用26篇)02-19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