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起教学除法,在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里各有一个单元教学除法。
册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计算这部分内容里又有口算、笔算与估算,以笔算为重点和教学主线,把口算与估算的教学与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使三者相互促进。在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里,既有已经教学的一、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连除计算的两步解答的问题。前者结合笔算教学带着练习,后者编排例题新授。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1~10页教学计算,第11~14页教学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5~16页是全单元内容的复习和。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口算的内容和教法。
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有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的除法,如800÷2、300÷6。还有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的数或几十的数,如690÷3、280÷70。在这些口算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除法在笔算之前,安排例题教学。其它口算都安排在笔算之后的“想想做做”里教学。
上面一道例题教学600÷3,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前提。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13页练习二第3题教学其它口算,以已经掌握的口算带出新的口算。其中第(1)小题的前两组口算,从表内除法带出几百几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后两组口算从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相应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知识间的结构性联系,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第(2)小题是对比题组,把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和商是几十的口算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加强对除法法则的理解。
2.笔算的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分两段进行,先教学计算法则,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百位;或者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各安排一道例题。再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包括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种情况。商中间有0的除法,安排两道例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练习中带出。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算法。在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数学思考也有所发展。
(1)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教材不是把法则呈现给学生,也没有把算法示范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一共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计算法则,的986÷2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三位数;第3页的312÷4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两位数,两道例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估计-感受”“思考-体会”“比较-综合”。
·“估计-感受”。笔算前,在具体情境里估计得数,感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一部分除以除数。如986÷2的商是4百多→先把被除数的9个百除以2;312÷4的商比100小→先把被除数的31个十除以4。
·“思考-体会”。两道例题都由大卡提出一个关于商的最高位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如商4百多,“4”要写在百位上;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应写在十位上,从而体会商的最高位的规律。
·“比较-综合”。第4页第3题对同组两题商的位数不同进行比较与研究,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关于商里有0的除法的教学。第6页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6~8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商0;第9~10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不够商1,这一步也商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教学分三步进行。首先从实际情境引出0÷3,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商是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0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计算,要体会这样的除法是存在的,商0是合理的。然后从0÷3=0类推0÷4、0÷9的商也是0。感受这样的除法算式很多,虽然除数不同,但被除数都是0,商也都是0。最后在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并应用到相应的计算中去。
第6页下面的例题和第9页的例题都是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前一道例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试着计算306÷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估算、口算或者笔算,在交流中理解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教学后一道例题,在笔算过程中,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突出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间是0的除法竖式有简便写法,这种写法要通过”呈现-比较-思考-模仿“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首先仔细看教科书里的简便写法,再把这种写法和”萝卜“的竖式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简写。然后模仿这种写法的竖式,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逐渐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3.对估算的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估算教学始终伴随着笔算,在笔算的前、后都安排了估算。
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在笔算前先估计,通过估计为笔算导向。或是体会笔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除数,或是体会商里应该有0。
笔算教学后,又过估算计算法则。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第5页练习一第2题要求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是在估计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这样的估算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法则;二是熟练除法的试商。教材引导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第5页第3题明确提出”估计一下,谁跑得快一些“;第15页第6题只要估一估就能知道元钱可以买到的玩具。
4.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后用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
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图画和对话形象、直观、题意容易理解;生活经验有利于感受数量关系,容易想到解题的方法。也应该看到,图文呈现的信息源多头,几处同时呈现的信息缺少先后顺序。而且部分有用的信息隐含在图画中,有些比较明显,容易发现;有些比较隐蔽,不容易挖掘。教学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三点:一是通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特别要挖掘隐蔽的信息。二是通过说图意引导学生图文里的有用信息,理出数量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步骤。三是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通过交流体会策略的多样,但不要求一题多解。
纯文字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把重要的数学信息精炼且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了,收集和信息的任务比较轻。但是,缺少形象、直观的情境的支持,准确理解题意以及数量关系比较困难。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独立看题,留足复述题意的时间。通过复述,完整地理解题意,唤起生活中的表象积累。二是寻找、组织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理出解题思路。三是妥然对待某些暂时无法解释、不能理解的解法。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 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学 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0.4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往()观察 小数点向()移动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到原数()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数变成0.003。
5.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1800.0018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几何特征,会画三视图、直观图,能求表面积、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旋转体的形成,掌握利用轴截面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处理的方法。会画图、识图、用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由欣赏图形的美到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各空间几何体的特征,计算公式,空间图形的画法。
学习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空间图形的识别与应用。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结合空间几何体的定义,观察空间几何体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熟记公式,灵活运用.
四、知识链接1.回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几何特征。2.熟记表面积及体积的公式。
五、学习过程
题型一:基本概念问题
A例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B: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 D:圆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 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D: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题型二:三视图与直观图的问题
B例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B例3:一个三角形在其直观图中对应一个边长为1正三角形,原三角形的面积为 ( )
A. B. C. D.
题型三:有关表面积、体积的'运算问题
B例4: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
A B C 24 D 32
C例5:若正方体的棱长为 ,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的体积 ( )
(A) (B) (C) (D)
题型四:有关组合体问题
例6: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六、达标训练
1、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
A.圆锥 B.正四棱锥 C.正三棱锥 D.正三棱台
2、一个梯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则其直观图的面积是原来梯形面积的( )
A. 倍 B. 倍 C. 倍 D. 倍
3、将一圆形纸片沿半径剪开为两个扇形,其圆心角之比为3∶4. 再将它们卷成两个圆锥侧
面,则两圆锥体积之比为 ( )
A.3∶4 B.9∶16 C.27∶64 D.都不对
4、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一定是三角形; ②正方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
③等腰梯形的直观图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
A.①② B. ① C.③④ D. ①②③④
5、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6、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主视图与左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轮廓为正方形,(单位长度:cm),则此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A. cm B. cm2
C. 12 cm D. 14 cm2
7、若圆锥的表面积为 平方米,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的直径为
8、将圆心角为 ,面积为 的扇形,作为圆锥的侧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9、 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 ,求四边形 绕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10、(如图)在底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 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 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
七、小结与反思
【至理名言】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会学的学生。
【总结】20xx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数学第一单元下册教案:空间几何体教案能给您带来帮助!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二、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2、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480 180(千克) 180=150(千克)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教材第3、4页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P6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形式的设计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数学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愉快、和谐、探究和成功的氛围之中。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教学中努力体现要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让数学教学的应用味和数学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演习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相对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游戏导入,感知左与右。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左手与右手。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举左手,讲讲左手的用处;要求学生举右手,讲讲右手的用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左与右? (2)为什么要学习左与右?
2、寻找左右: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吗?让每个小朋友在愉悦的情境中寻找自身的左与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脚和右脚
3、协同活动:感知人体中的左右部位,训练反应的灵活性。
如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 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摆一摆。将铅笔、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学具按你喜欢的顺序摆成一排。
②说一说从左往右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③从右往左数,小刀是第几?橡皮呢?
④摆好的五件学具最左边的是什么?最右边的是什么?谁放在最中间?
学生独立探究,检查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4、5),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同一个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和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最后学生再齐读两遍。
4、反馈练习: 体验相对性,增强应用意识。
(1)找一找,画一画。出示一条街的10个门牌号: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门牌号在左往右数时的第六个,那么小英家的.门牌号是几号?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小明家的门牌号与小英家的相隔两个,小明家的门牌号可能是几号?
(2)想一想,说一说。面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3)做一做,比一比。全体同学起立,按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调一致力量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左、右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
3、怎样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拓展运用(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练习一的第一题,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数和序数等内容)
3、练习一的第2题。练习方位的拍手游戏。
4、生活中的数学(第6页)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6页上的图画,从而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最后适时介绍北京、香港两地汽车行驶方向的不同规则:北京是车辆靠右行,车门在汽车的右边,乘客从汽车的右边上车;香港是车辆靠左行,车门在汽车的左边,乘客从汽车的左边上车。
5、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左 、 右
1、活动左右手,感知自身左与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7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第二课时:认识容量和升(2)
美妙的“杯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p.20、21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8
一、 课题:元、角、分与小数
(一)、授课人:李娇
(二)、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二页至第三页
(四)、课时:2课时
二、 教学目的:
(一)、结合实际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在探究活动喝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小数
(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学情分析
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元、角、分很熟悉,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自行买一些文具用品、金额较小的物品,但对小数的了解却不多。
四、 教材分析
该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内容都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不是深不可测,不可触及的。
五、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教学难点:小数的写法。
六、 课型:新授课。
七、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游戏法。
八、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
学具:卡片
九、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由教师出示幻灯片,传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中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主要是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小数,下一步则是以学生体会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展开一位小数,二位小数的实际含义,最后,以游戏结束课堂,并作出总结,布置作业。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购物好吗?
生:好。
师:但这次购物有点特殊,是在教室里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生:铅笔。
师:多少钱一支?(出示幻灯片)
生:5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那大家还想买些什么文具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好,大家想买的东西很多,那我们来看一下钢笔的价格是多少?
生:8元。
师:尺子呢?
生:1元零6分。
师:笔记本呢?
生:3元5角。
(教室据学生回答完毕,再出示幻灯片,并板书)。
师:大家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价格还有其它写法吗?(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进行教学)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价格用元表示出来,大家仔细看好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出示幻灯片)
生:出现了小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与小数(教师板书)。
(二)、新课
1、初步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的各部分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的书与平时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小数。
师:很细心,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来,大家跟老师念一遍,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读两遍。
生:齐读)”像0.50、1.06、3.50的数我们就称为小数。
师:那下面大家看一下屏幕上哪些都是小数,哪些数是整数(出示幻灯片)。
师:小数是哪些?
生:1.50、2。70、16.85、9.99.
师:那整数呢?
生:1、5、3、20。
师:回答得很好,小数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出现了小圆点。
师:我们称小圆点为小数点,小数前面的数我们称为整数,小数后面的数我们称为小数部分。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认识小数的各部分,由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数来进行认识。一分钟后由小组派代表说出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
生:讨论好了。
师:那哪个小组先来?看看哪个组表现得最好。
生:(依次点名或学生自愿说,老师作适当点评,也可请学生自评或他评)。
师:看来大家认真预习了,你们表现得很好,下面由老师出题,大家自由回答,比一比,哪组回答的又快又准。
师:准备好了吗?老师姚开始了(出示幻灯片)。
生:3.55.
师:它是小数吗?
生:是。
师:它的整数部分是?
生:3.
师:小数部分呢?
生:55。
(2)、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小数你们会读吗?
生:会(由实际情况定)
师:那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指着黑板)
生:0.5元、1.06元、3.05元。
师:我们回忆一下,小数怎么读?
生:从整数部分开始读,遇到小数点读点,最后读小数部位。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作总结。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现在大家打开教科书,翻到第2页。
师:图画上没支铅笔多少钱?
生:0.5元。
师:钢笔呢?
生:8元。
师:尺子呢?
生:1.06元。
师:笔记本?
生:3.50元。
师:水彩笔?
生:16.85元。
1认识一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每支铅笔0.50元,谁知道0.50元是多少钱?
生:5角。
师:几个一角是1元?
生:十个。
师:那就是说5角师一元的几分之几?
生:十分之五。
师:我们以元为单位用小数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0.5元。
1认识两位小数的含义
师;那么每把尺子师1.06元,它是多少钱?
生:一元零6分。
师:几个一分十一角?
生:十个。
师:几个一角是一元?
生:十个。
师:几个一分是一元?
生:一百个。
师:那大家想一想6分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呢?
生:一百分之六。
师: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如果我们以元为单位用小数可以怎么表示?
生:1.06元。
师:下面请大家做一下课本上第二页的习题,还是同学们已经提前做好了?
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师:哪个同学愿意回答第二幅图,它表示的师几元几角几分?
生:十二元五角零分。
师:用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呢?
生:12.50元。
师:大家想一想,5后面的0可以省略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0表示的师没有的意思,在末尾可以省略。
师:如果老师不小心把0和5的位置互换了,即写成了12.05元,0还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代表的是角,5代表的是分,分比角小,如果省略了0,就成了12.5元了,与12.05元不同。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对吗?还有其它的补充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灵活进行)。
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谁来总结一下末尾师0的小数的情况?
生;如果末尾师0,可以省略不写。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应该加上小数二字,因为若是整数则末尾的0肯定要写,不能省略。
师:那把这两位小朋友的话综合起来,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意见,待会自愿起来说。
生:(讨论后)对于整数来说,末尾的0不可以省略,还有补充吗?
生:不论是小数还是整数,中间的0都不可以省略。
师:小朋友们考虑得很全面,下面我们接着第三幅图,哪个小组来提问?(学生举手)。
生1:图中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
生2:2元0角4分。
生1: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呢?
生2:2.04元。
生1:中间的0可以省略吗?
生2:不可以。
(老师作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提问)。
(三)、做游戏
(提前让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
游戏规则:由每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一名随意抽出卡片,另一名回答卡片代表的师多少钱,其它小组成员做好相应记录,回答得是否正确,最后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多最准确,每个小组限时两分钟。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元、角、分与小数
师:小数的读法是?
先从整数部分读起,小圆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师:那遇到末尾有零的小数呢?
生:不用读。
师:在读小数部分时,我们应接顺序来,不能跳读,中间有0的一定要读。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页中的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2、在日常生活中,超市里有许多价格牌,请适当摘抄五个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价格牌,读给爸爸妈妈听。
十一、板书设计
元、角、分与小数
1、铅笔:5角→0.5元,读作零点五元。
2、钢笔:8元→8.00元,读作八点零零元。
3、尺子:1元6角→1.06元,读作一点六零元。
4、笔记本:3元5角→3.50元,读作三点五元。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2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4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欣 赏 设 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