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进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分成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前三项练习。
这堂课以游览“语文园地”为主情境,把复习同偏旁的字,比较形近字,读词语分设在“观光旅游车”、“双人转盘”、“走迷宫”三个板块中,以读字到读词,读字到写字贯穿整堂课,同时让字词的复习与趣味结伴,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预设目标:
1、运用偏旁规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字、词。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开火车,复习单元学过的字词
2、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二、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观光旅游车
a、指名读,边读边找朋友(第一节车厢)
b、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字也是“言”字旁的?
c、同桌互读、第二节车厢里的字,再把他们分一分,并说说理由。
D、学生交流
E、打开书本(117页),齐读第一题。
2、双人转盘
a、自由读,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b、这么相似的字,你是怎么区分的?
c、书写马、鸟,展示,点评。
3、走迷宫
a、课间操
b、学生分组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题。
c、小组竞赛走迷宫,夺红旗。
4、送礼物
a、汉字博士送信,学生收信
b、小组交流
5、课堂小结
一、教学要求
1、能借助图画读懂故事,说出这个故事的内容。
2、帮小明想个办法,并能把想到的办法说清楚。然后评一评谁的办法好,谁说得好。
二、教材说明
书中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了三幅图,讲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王爷爷想给他一点酬劳,小明不肯要又无法拒绝,不知该怎么办。让学生帮小明出个好主意。
教学重点是根据故事的内容,交流帮小明想出的办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话题,说说如果句末加标点,该加什么符号。加上“”读一读。
2看图讲故事。学生自己读读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老师指名回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通过多次叙述,了解人物个性:小明主动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老爷爷过意不去,定要答谢。
3同桌商议:根据故事的内容说说小明该怎么办。
4交流评议。
(1)交流,所想的.办法只要符合故事情节都可以。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办法:①收下钱,每天照常取奶送奶。②不收钱,以后也不给王爷爷取奶。③先收下钱,照常取奶,再设法处理王爷爷给的钱。如,把王爷爷给的钱积攒起来放在信封里附上一封信悄悄放在老人家里;或在王爷爷生日那天买盒蛋糕(买束鲜花),祝他生日快乐。④找居委会或王爷爷的朋友帮助,说服王爷爷收回决定。在交流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对其说的办法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只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
(2)评一评:谁说的办法好,为什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相比之下,第三种办法较好,但积攒的钱怎样用可以不同。还要评一评谁讲得最清楚、最明白。
5表演故事。把评议出的好办法作为小明想出的主意放进故事里演一演。先同桌两人分角色表演,再自我推荐演给全班看。
6课后延伸: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一~三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生读五个俗语,听说过吗?看看各自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
(3)教师适当补充。作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本地也有俗语,请同学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评议。
(3)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指导读准字音。
2.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3.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明白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4.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5.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指导观察书写格式,指名说说书写时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的?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4.练习描红,及时小结。注意行款布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注意解释时的态度,说话要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表达是否流畅、准确。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弄清本次口语训练的要求。
3.指导:
(1)读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应该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
(3)从三中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想清是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4.反馈。
(1)指名说说被人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有什么收获?
(3)评议小结:说话的与其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教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学习邓亚萍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勇拼搏的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画出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二、讨论、分析:
1、联系电视中运动员获奖时的画面,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邓亚萍历尽艰难,取得胜利后的万分激动的心情。
2、结合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庄严、徐徐升起、激动、等词语。
3、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够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4、面对鲜花和荣誉,邓亚萍是怎么说的?
5、她为什么将荣誉归于祖国?
6、她又是怎样报效祖国的?
7、“总是”说明了什么?
8、谈谈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
三、看录象。
四、你想对邓亚萍说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