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5 13:33:15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 ),80,( )

  100,95,( ),85,80,( )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一、学具。

  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二、教具。

  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

  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1、认识图中的物体吗?估一估,各图中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2、数一数,说一说各图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3、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把途中的数拨出来。

  二、我说你数。

  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1、师生合作。教师先讲清规则:从规定的数开始数,可以顺数,可以倒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

  2、小组合作。

  三、数一数,填一填。

  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独立填写。

  1、2个十和3个一组成多少?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多少?

  3、猜数游戏。

  教师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有一名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两人进行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数的策略,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剪刀、橡皮泥、印泥等工具;尺子,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形体

  春天来了,森林里多美啊!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吗?(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朋友搭得都很漂亮,你们用到了那些积木,你能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积木)

  学生交流:我们用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小朋友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的?(学生边摸边说)

  2、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

  ————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

  ——圆柱体的面圆圆的,弯弯的`。

  3、小朋友,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面记下来?我们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这些面,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4、小组合作活动,探讨把面记下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加以演示:

  ——-我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

  ——-我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用剪刀沿着它的边剪下来;

  ——-我拿圆柱体的面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就留下了这个面。

  6、小结: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分别移下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我们把它们都请下来。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7、板书课题:认图形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已经和小朋友见过面了,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学生可下座位寻找,全班交流。

  3、小白兔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的本领,帮小白兔围一围呢?围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相互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你围了什么图形?

  ——-有人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形吗?

  ——-为什么围不出圆形?

  4、(电脑出示斜放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和刚才的长方形不一样?

  ——-原来长方形可以躺着,站着,也可以斜着,它们都是长方形。

  5、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你来说说,来了哪些图形?(出示第42页的第5题)

  ——每种图形有多少个,你能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学生涂色并统计)

  ——交流图色的方法,表扬把相同的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的学生。

  6、开会的图形被小朋友理清楚了,(出示一长方体)老师手上这个长方体上藏着几个不同的长方形,你能找到吗?

  四、全课总结,联系实际

  今天我们又上了一堂快乐的数学课,认识了许多图形,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小朋友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校园里,家里,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4

  [教学内容]赶庙会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热闹的庙会上去逛一逛,你们也和爸爸妈妈去过庙会吗?谁能说一说你们逛庙会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观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小组内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3.(图的上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孔雀开屏的`花灯由多少盏灯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盏灯?

  (3)两个人一共卖了多少串?

  (4)谁卖得多谁卖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别忘了进位和退位。

  5.教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6.(图的下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参加演出的大约有多少人?

  (2)还剩多少个气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8.教师: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5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在南极考察时看到了天上有47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看到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己的想法。

  四、课堂: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6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 与 图形 》

  教学目的 :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图形的特征。

  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

  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

  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制作结果:

  ①你们拼的是什么?

  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 独立看图。

  (2) 汇报观察结果。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独立思考。

  (2) 组内交流。

  (3) 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像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五、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0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陈雪原

  教学目标设计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谈话导入。

  二、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习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

  4、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5、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习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生:自主练习

  生:交流收获体会。

  板书设计

  我的存钱罐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人民币的面值有: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课后反思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具盒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板书:

  保护环境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32(个)□○□=□(个)

  第24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

  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足迹吧。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

  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

  1、学生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做法吗?

  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第3题:

  带领学生读题目,再指名说说题目要求,最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看图解决问题

  1、看图,图中有什么?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限时作业:

  课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利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和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统计图,并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与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形成决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合作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

  统计图、调查图、彩笔、学生练习纸、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7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红五星,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小组的每个小朋友应该怎么样?积极参与、发挥团体精神、分工合作,当别的小组发言时,其它小组的同学要静静地听、积极地想。)

  二、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开始脱落,又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称之为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

  出示板书:我换牙了

  三、新课讲解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换牙了,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1:3颗

  生2:2颗

  师:我知道我们小朋友有的换了三颗牙,有的换了两颗牙,还有的没换牙,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清楚的知道换2颗牙、3颗牙、4颗牙的各有几人呢?

  (激起学生学生寻求答案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一组

  我们用的是举手的办法。

  例如:组长说换3颗牙的举手,那么换3颗牙的同学就举手,我们数一下就知道换三颗牙的有几人了。

  二组:我们用的是逐个记录的办法。

  例如:刘洋同学换了3颗牙,我们组长就在本子上写上他的名字,然后再写上3个。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都很好,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也响了几种办法,把他们绘制成表格发到了各个小组长那儿,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整理一下。

  师巡视指导学生真确填写、涂画表格。

  (表格为课本所提供的三种表格)

  师:刚才老师大致看了一下,发下小朋友们、4种办法填写了表格,真了不起,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

  一组:我们从左向右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二组:我们从上向下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三组:我们从右向左。

  四组:我们在3颗牙后写4就代表有4 人换了3颗牙。师将学生所做表格张贴在黑板上,展示整理结果。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办法就叫做统计。

  板书:统计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请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生1:我知道我们组有几人换了2颗牙,有几人换了3颗牙,有几人换了4颗牙。

  生2:换2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多几人?

  生3:换4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少几人?

  生4:一共几人换过牙?

  师: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书学问题,真了不起!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师:前面小朋友们合作认知了统计的方法和过程,下面请大家用你们喜欢的统计方法去统计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

  小组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师择优及时表扬。师:通过统计,你知道哪种物体最多,哪种物体最少?你还知道什么?请小朋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四、练习。

  1、你最喜欢吃哪种食物?列举家庭食谱中常见的食品:青菜、米饭、鱼、肉、鸡蛋、龙虾等。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讲一下偏食的害处)

  2、试一试。做一下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若时间短可把此题删掉)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那儿需要统计?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让数学去指导生活)

  2、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看今天“谁最棒”的冠军是那一行?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一(2)班堂上表现统计图”。那个小组的红五星最多?那个小组的红五星最少?一组比二组多几个?请同学们下课之后根据统计表回答上面的问题,并试着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反思:

  1、青岛版一年级教材为统计类知识配备的情景图是“我换牙了”。我个人认为表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掉了几个牙,而不知道换了几颗牙。作为乡镇农村使用教材是受条件限制,很难找到很合适的教学用课件。所以我在教学时只是绘制了比课本较为详细的表格,把五颗牙、六颗牙、不换牙的都考虑进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2、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摸索统计的方法,再出示表格,体现了新课改中听到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我设计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很感兴趣,使之很自然地去用知识。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

  前不久,歌舞团举行了一次艺术体操表演。大家看屏幕,这是同学们在比赛前做准备的两个镜头。你们看,他们穿的靴子漂亮吗?

  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然后,老师根据他们所调查的结果,才买到了这么合适的靴子。

  二新授

  假设咱们班也举行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吗?

  1.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2.那怎么来记录呢?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

  3.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师这种方法不但记录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地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个地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用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舔好。

  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三总结

  第二课时

  1.自主练习1

  (1)学生自己讲讲题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练习2

  (1)利用学具盒里的小方块,试一试你能摞多少块?摞5次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方法经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现在你能想办法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大虾?”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猜想一下得数是多少?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6)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答案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我们提车的问题,真了不起。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师:听了小朋友讲的故事,老师觉得你们已经长出了一双数学的眼睛,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遵循教材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用活了教材,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练习,得到了提高。]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2、师(事先把自主练习第7题做成学具,装入信封,每个学生面前放一个):小朋友都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好朋友园园选了两套彩色三角板。她还要用它们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你想不想和她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漂亮?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此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拼一拼、摆一摆,是对前面所学方位与图形知识的回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拼摆,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06

一年级数学教案【热】01-17

【热门】一年级数学教案01-1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

【推荐】一年级数学教案01-11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