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教案(12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园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园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
们的爱。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语文园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词写句,并连成段。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
描述。
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品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词写句,并连成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课后我们将选出我班看图写话小能手,你们有
信心写好吗?
二、看图说词语。
1、(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写话训练。
三、看图写话指导。
师:在写话之前,我们要了解写话的要求。
出示写话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他们
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意思连起来写一写。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要求。
师:在黑板上板书: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像。
师:在写话前,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画,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一)指导观察图画。
师:我们的观察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
师:观察整幅图画,你能给这幅图定个题目吗?请你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学生汇报。
师:看了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想出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
学生说。(有一天)
师: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学生说。(平板电脑旁)
师: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猫和老鼠
师: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请你说出来。
学生说一说。(玩电脑)
师:这时猫在哪里?
师:想一想老鼠此时的心情怎样?
(二)指导写话。
师:下面我们进行写话训练,就以《猫和老鼠》为题写一写。
师出示例句:
有一天,老鼠在()玩,老鼠正玩得(),这时,电脑里(),
老鼠见到猫,()。
师:说得真好!
师:让我们一起读例文。
生:齐读。
师:写完整一段话,要注意交代清楚什么?
生:看板书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生看图写话。
1、写话。
2、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3、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五、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可认真啦!学到了看图写话的好方法,让我们说一说看图写话要注
意什么。
生:看板书说一说。
师:同学回家后,继续写好看图写话,我们下节课评出看图写话小能手。
语文园地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2、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
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直让它错下
去?
2、全班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棉被———泼水纸巾———低头
带领———展现战士———土地
散步———南瓜今天———口令
带领———穿戴果园———圆心
以后———已经汽水———气体
再见———正在心情———晴天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园地教案4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在词语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另一部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日积月累”是积累、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设问句的运用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词句段运用”这个板块时应着重讲解,除了用读来感受语气之外,还应创设更多的情境来训练。
教学建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题目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同伴交流的方式读词语,并对词语进行理解和运用。
3.学习古诗《别董大》,领会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成语和古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难点
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人的成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朗读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圈点批画出讲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的句子。
4.出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齐读。
5.出示例文,学生试概括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1.谁能正确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1)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
(3)然后教师抽查学生认读情况。
2.比一比谁聪明,谁能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谁能说说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
5.赛一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二)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
1.复习学过的修辞方法。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比喻、拟人、夸张等)
2.修辞的好处。
(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清楚,语气不同)
(2)自由读文中两组话,思考:每组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
(3)体会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4)反问句的特点。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式表达出来叫反问。
(5)出示情境,讨论交流打算怎么说?
(6)交流评价。
三、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诗句,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讨论,说一说对诗句意思的大致了解,然后全班交流。
3.配乐齐读,练习背诵。
4.拓展延伸:回家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查漏补缺、巩固,再加上适当的拓展,针对这些目标,我制定了这次的教学方案,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来说。相对来说,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还不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以后要在这一方面有所加强。
语文园地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2、完成“读一读”。
3、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4、完成“开卷有益”。
5、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同音字组词”。
2、完成“反义词比较”。
3、完成“造句”。
4、完成“自读课文”。
5、完成“金钥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与“通讯”有关的三篇课文,知道了通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互联网上》。
(2)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3)讨论:互联网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
(4)指名说说。
(5)小组中读课文。
(6)齐读课文。
2、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1)出示4组同音字,学生认读。
记()技()接()厉()
纪()计()结()历()
(2)同桌比一比,并指名说说。
(3)自由组词,并指名说说。
3、完成“读一读”。
(1)出示12组反义词,学生自由认读。
内与外扁与圆本与末正与反
茅与盾开与关今与昔后与先
曲与直长与短兴与亡危与安
(2)齐读。
4、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2个句子,学生读。
*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样机。
*菲利比斯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2)照样子,自由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
5、完成“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学生自由读。
丁丁:你看什么报纸的什么栏目?它在哪一版?
(2)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说说。
(3)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语文天地
1、开卷有益
2、比一比,组成词语
3、读一读
4、照样子写一写
5、金钥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畅所欲言”。
2、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重难点:
1、完成“畅所欲言”。
2、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收集一些资料。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畅所欲言”
(1)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并想办法告诉节目主持人。
①学生自由在小组中交流。
②指名说说。
③在小组中讨论办法。
④指名说说。
(2)你和远方的亲友怎么联系?说说你的经历。
①指名说说:和远方的亲友怎么联系?
②自由说说自己的经历。
③指名说说自己的经历。
(3)你知道哪些手势语?
①出示挂图,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手势语的意思。
②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知道的手势语。
③指名说一说,做一做。
2、完成“笔下生花”。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从本单元的活动中选一项,写一写。
(2)学生自由选择写一写。
(3)指名汇报。
三、布置作业 :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语文天地
1、畅所欲言
2、笔下生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完成“自检。
教学重难点:
完成“自检:选出一篇最好的习作,在全班朗读或展示”。
教学准备:
学生的习作。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示自己最好的习作。
二、新课:
完成“自检”。
(1)学生在小组中朗读。
(2)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展示。
三、布置作业 :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语文天地
自检:
最好的习作
五、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教案6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语文园地教案7
一、识字加油站。
这些都是描写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
第一组词语描写去野外观察大自然时,需要穿的衣着。
第二组词语描写的是去野外观察大自然必需的用品。
二、字词句运用。
第一组中“迎”是“对着,冲着”,是面对面的'动作。“追”是“赶,紧跟着”,是同一方向的动作。
第二组中“穿”的意思是“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披”是“覆盖在肩背上”,“穿”的动作比“披”复杂。
“甩”的意思是“抡、扔”;“摇”的意思是“摆动”,“甩”比“摇”的动作快,用的力气大。
三、书写提示
“作、法”这两个字是左窄右宽。
“都、别”两个字是左宽右窄。
四、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当宰相期间发动了的“王安石变法”。“唐宋八大家”之一。
五、古诗大意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诗中“墙角”二字点明了地点;“凌寒”二字交代了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六、我爱阅读
《企鹅寄冰》出自《冰波童话》。
为什么狮子大王收到的是水,而企鹅收到的是冰吗?
因为水在常温下是液态的,而放在冰箱或低于0度时就变成了冰块,水还可以蒸发成水蒸气。
语文园地教案8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交流利用关键句归纳段意;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仿写片段以及学会用新的修改符号补充修改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表达作者忧伤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能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记录;认识并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和习作。
3.积累古诗《滁州西涧》,感受诗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
2.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策略】
1.借助例文,学会迁移
在教学“交流平台”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例文,让学生找关键语句,并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将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训练落到实处。
2.发现规律,拓展升华
“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第一部分与单元语文要素“观察事物的变化”有关。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示范语段,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每段话前面部分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最后一句则是由此引发的思考,即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值得思考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运用范例中习得的记录方法进行练笔。最后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随时记录。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表示对调和移动的修改符号,并迁移运用到习作的修改中去。
【教学准备】
一盆含羞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关键语句,并能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2.学会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
3.认识并学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片段,自然过渡
1.交流平台,说说发现。
(1)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大家找一找。
(3)这段话的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①学生交流。
②“也是”在文中起过渡作用。这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段落中心句。
(4)小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它是本段的关键语句。
2.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找出这段话的关键语句。
(2)探讨:可以直接用这个关键语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吗?(不可以,这个关键语句概括不完全。关键语句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有时候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3)概括本段话的大意。(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概括本自然段大意。
课件出示: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4.拓展延伸。课件出示语段,找出关键语句。
课件出示:
章鱼受惊时会变成白色,愤怒时又会变成红色。此外,它还能变成绿色、棕色、红棕色,或是周身出现有掩护作用的斑点。看来,章鱼真是一种善于变色的海洋生物。
5.比较四个语段关键语句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关键语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与段意有关,略微改变,就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还可以在段尾。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个好方法。
6.围绕一个关键语句写一段话,师生交流。
关键句:春天的校园真美!
【设计意图】
借助例文,回忆学过的知识,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学会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板块二
发现规律,学习表达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两个例句。
课件出示:
r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r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观察两个例句,找找它们表达相似的地方。(这两句都是先写作者观察到的现象,后写作者提出的问题)
(2)用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现象,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提出的问题。
(3)师生合作读,感受这种表述方法的妙处。
2.小结学法。
师:我们在观察身边的事物时,也要和作者一样,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3.聊一聊生活经历。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
4.学生交流。
5.自主观察,尝试练写。摆出课前准备好的一盆含羞草,让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触一下叶子,其他同学先认真观察,再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件出示:
我发现含羞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思考写下来。
(2)组织学生围绕思考是否深入,问题是否合理,对练写的语段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
从范例中习得记录的方法,进行练笔。先观察现象,再写观察后的思考,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会观察,主动提问的习惯。
板块三
运用符号,修改病句
1.初读段落,交流感受。
2.学习修改。
(1)回忆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指名说说名称和作用。(改正、增补、删除)
(2)认识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
①对调符号: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②移动符号:圆圈内是将要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到移动后的位置。
(3)语段中还用了哪些修改符号?(删除、插入)
3.句子练习。
(1)课件出示修改前后的句子,让学生比较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课件出示:
我养了螃蟹一只。
我养了一只螃蟹。
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
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
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
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
(2)学生交流。(修改后语句变得通顺了)
4.阅读语段。
(1)课件出示课本中修改了一部分的语段。
课件出示:
(2)读一读,说说除了已修改的部分外,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5.学习运用。
(1)用修改符号在课本上修改语段。
(2)交流反馈。
(3)出示修改后的语段。
课件出示:
我养了一只螃蟹,它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有一次,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过身来。
6.迁移练习。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需要修改的片段,集体修改。
【设计意图】巧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在对比中学习。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自然过渡到修改符号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及延续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内容,能够说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吟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板书古诗题目,读古诗题目。你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涧的景色)
2.《滁州西涧》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
4.师:这首诗写了什么?试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师生交流。
5.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板块二品读诗文,感受美景
师: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的呢?
1.“美”的印象。
(1)从“幽草”感受到美。低声吟诵,想象画面,细谈感受。
(2)从“黄鹂深树鸣”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细细品读,想象画面。指名读。
2.
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哪个词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舟自横”)
【设计意图】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感受诗意。
板块三
结合背景,悟出诗情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一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一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或几个字来。学生可能会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2.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在诗中寄托的情感。(课件出示韦应物简介)
课件出示:
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隐退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3.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幽草”“无人”“舟自横”)
小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山水画,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存在,其实诗人的灵魂无处不在。整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诗人的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细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板块四
回味吟诵,感受诗意
1.回顾吟诵小知识。提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2.同学们试着自己给诗句标注平仄节奏。
3.跟着吟诵音乐练习吟诵,小组交流。
4.全班同学一起吟诵诗歌,个别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积累,学会运用。
【教学反思】
1.充分交流,主动探究。
“交流平台”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师选取了典型语段《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进行新的知识的引导,让学生找出能概括该段大意的句子,引出“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花钟》《小虾》等特点鲜明的语段的回顾与对比,在探究中明白了关键句的作用及其在段落中的位置特点。整个过程,教师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品味诗句,积累古诗。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方法理解诗意,感悟意境。初读,精读,研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完成经典诗文的积累。
语文园地教案9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识字加油站”意在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且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用成语说句子,另一部分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设问句。“日积月累”是让学生学习、理解并积累关于质疑的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认知能力。
学情分析:
这次“交流平台”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提问的读书方法和习惯,这是精读文章的重要方法。读文章时一定要潜下心来,仔细体会、揣摩文章中的词语、句子以及文章描写的细节,这样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收获。所以,教学要引导学生交流这方面的读书体会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关于质疑的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他们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名句的理解,或联系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例子谈谈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了解设问句。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了解设问句;积累一些古代名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难点
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问”的古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轻声朗读文中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扩展练习。
(1)谈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三组字:你发现了什么?(每组字都是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自读每组两个句子。
2.你发现每组的两个句子有那些特点?
3.学会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写句子,使句子表达的更形象、具体。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抄写下来。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问号都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告诉学生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式叫设问句。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找设问句。
5.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在作文中用过设问句吗?
四、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通顺。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5.熟读、背诵。
6.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学生平时积累。
7.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识字加油站”这一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全体学生的发现过程,同时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总结,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
语文园地教案10
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2、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3、读背《三字经》节选,4、大致了解意思。
5、猜字迷,6、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7、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8、通过具体的事情,9、真诚地夸奖别人,10、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1、通过自由表达,12、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2、数本不3、同4、版本的《三字经》。
5、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6、学生搜集了谜。
第 一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2、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4、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5、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 二 课 时
一、习作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2、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5、互相议议优点和不6、足,7、提出修改意见。
8、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9、然后誊抄。
第 三 课 时
一、评议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2、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3、习作态度认真等。
4、优秀习作赏析,5、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6、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7、也可以再修改,8、誊抄一下,9、保存起来。
二、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3、名4、读词语,5、纠正读音。
6、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7、指8、导朗读,9、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10、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三、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2、借助拼音,3、反复4、练习,5、把韵文读正确,6、读通顺。
7、指8、名9、试读。
10、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11、导。
12、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13、自由朗读,14、熟读成诵。同15、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 四 课 时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2、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3、同4、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5、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2、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是“口字)
3、说一说,4、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5、请同6、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7、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8、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9、交流,10、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语文园地教案11
[教学目标]
1、联系人体部位,在游戏中正确认读与身体有关的词语,识记有月字旁的字。
2、认识“字词句运用”中的9个词语,读准轻声词。
3、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书写规则。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4、熟读并背诵《寻隐者不遇》,朗读故事《妞妞赶牛》,感受绕口令的情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词,注意“点”的书写规则。
难点: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做”的小游戏,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仔细听老师的指令,我说哪个词,你就摸哪个地方。比如说当老师念到“耳朵”,你们就像这样摸自己的耳朵。好啦,让我们开始吧。
1、出示这些词语的生字卡片,逐一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之间相互抽查认读情况。
3、学生齐读词语,开小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4、观察8个生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目字旁的字都跟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都跟身体有关)
教师:在古代,月字表示肉,所以跟身体有关的字几乎都有月字(四肢、手腕等)。你还知道哪些跟身体有关的词语,有谁来说一说?(眼睛、肩膀、胸部、腹部、腰部、臂部、大腿)
5、巩固识字,出示人的身体图片,让学生把词卡贴在相应的位置。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到位,注意轻声的发音。
(2)范读、跟读、开火车读,让每个学生都有倾听和朗读的机会。
(3)游戏环节。帮词语宝宝找家。课件出示三个小房子,标题为“带‘子’的轻声词”“叠音词”“其他轻声词”,让学生通过读词来分清词语的发音和结构特点。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也要读成轻声。(姐姐、奶奶、弟弟、爷爷、句子、桌子、本子、消息、地方、喜欢、告诉等)
(5)齐读词语,读准字音。
2、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独体字:主、书、门、我。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观察“主”“门”中点的'书写顺序与“书”“我”中点的书写顺序的不同。
(3)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提示“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书写习惯。
(5)作品展示,师生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词语,校音纠错。
2、学生练习写字,比一比,谁的写字姿势最标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解释课题意思,导入新课。我们的诗人贾岛,到山中去寻访一位隐士,结果没有碰到他,那么诗人会遇到谁?又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小组讨论。教师领读学生圈出的生字,学生再自由读古诗。
3、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哪些事物?(课件出示图片,以便于学生理解)
4、教师串讲故事大意,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5、读好诗歌。想象画面,再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
6、演一演。请同学上来扮演诗人和童子,补充对话,进一步地理解古诗的情景。
7、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古诗,读出自己的特色和情感。尝试着背诵古诗。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借助拼音,把绕口令读准确、读流利。
2、教师解读绕口令,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绕口令挑战赛:设计比赛环节。哪位同学能大胆地挑战一下,能一字不错、流利地读完这段绕口令就算挑战成功,给小组加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
4、全班一起,边拍手边诵读绕口令,先慢读后快读。
三、课堂小结
1、全班尝试齐背古诗。
2、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读读绕口令吧。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四
主书门我
《寻隐者不遇》
《妞妞赶牛》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识字,正确书写汉字,正确朗读古诗并理解文本的内容。在课堂上,我设计多个游戏环节,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气。上课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落实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充分的读读记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和语言的无穷魅力。
语文园地教案12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
★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苦糖》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齐读课题。
2、检查词语
这篇课文有许多有意思的词语,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挨打陶醉触摸怔怔的发誓拈轻怕重屋梁一小撮
3、看图复习课文
(1)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下面看看这幅图,想一想课文,说一说讲了什么?出示课件。展示第一幅图,注意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搬来凳子还不够高,又取来几块砖头,打算抓糖吃。)。
(2)刚才同学们看得真细,动词用的真棒,再看看这幅图,说说讲了什么,注意表现人物的心情。
(做了贼的我心里十分恐惧,只能眼睁睁的等着挨打。而母亲并没有那样做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一脸的愧疚。)
二、深入学文
1、导语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错下去的呢?这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
2、深入读文,感受作者的经历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经历。(教师巡视。)
过渡:人犯错往往都会有一个原因,“我”又是受了什么诱惑呢?读读那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偷糖的原因
课件出示:“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1)那个词能看出我是对偷糖蓄谋已久的?”
①哄:生活中你哄过别人吗?那什么时候哄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哄的?(用好东西或甜言蜜语哄他们)举个用甜言蜜语哄人的例子说说。(看那这张小嘴就跟抹了蜂蜜似的,就是为实现自己的阴谋诡计。
过渡:自己蓄谋已久的偷糖大计,终于要实现了,心里真是美呀!读一读那一句。想想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
②一下子:教师装作不经意间语文书一下子掉到了地上?不好意思老师太大意了,让同学们受惊了,说说你刚才的`感受?那你会用怎样的语速读“一下子”?
③陶醉:见过喝醉醉酒的人吗?谁能表演一下?既然喝醉了下次为什么还要喝呢?有些人没喝酒也会“醉”,你见过吗?为什么会这样?文中的“我”又醉在哪里呢?指名读这一句。
过渡:现在满脑子都是对这种奇妙的“甜”的幻想。可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指名读下一句。哪个词表现了我对白糖的贪恋。
④爬:你们爬过什么?有什么感受?要使出全身力气,稍微一放松就会?而此时爬在舌尖上的是?那糖仿佛稍不用力吸吮就会(逃跑似的),而作者他会赶快?刚刚还是有些微凉的晶体转眼就变成了……(温柔的暖流)。那滋味来的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真切。
现在你会怎样读这一句。
齐读这一段。
过渡:看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词的品啊,想啊,读啊,那些文字就跃然纸上了。就用这种方法读读下一句,看看在那神奇的味道驱使下作者做了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初次偷糖小心谨慎
(1)自读第三段,画出表现动作的词语?
(2)汇报。
①哪些词能体现我努力想得到糖?(垫、爬)
②哪个词看出了我对糖的渴望?
触摸:说明“我”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又忍不住不摸。生活中什么物品我们会用触摸的方式来感知它?为什么?(这些东西往往比较贵重或者容易损伤)那你会怎么读这个词?作者把这个东西称之为什么?(神物)
过渡:一种大家眼中普普通通的食品怎么就成了“我”眼中的神物呢?其实不单单是“我”,他们一家都把它是若珍宝。
5、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糖的珍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家里人对糖的态度?
汇报:令家里人如此看重的白糖是哪里来的呢?这说明什么?爸爸怎么说?妈妈呢?为什么这样做?(留着过节给大家享用,也怕馋嘴的我们偷吃。
一家子都这么看重这普通的白糖,这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息息相关的。
(2)课件出示当时的状况
解说:
当时人们的生活十分贫困,穿的衣服都特别单调,颜色也无非是清一色的灰、黑、蓝,好像全中国人民就那么几件衣服。吃的呢是白开水就贴饼子,碰上灾年连贴饼子也成问题。住的是低矮的土平房,茅草房,夏天又闷又热,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刺骨的寒风使劲往屋里灌,睡睡觉都能冻醒。路就更不用说了,一下雨路面十分泥泞,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通行,只能靠双脚艰难的跋涉。
可想而知白糖这种稀罕物在大人的眼中有多珍贵,亏惯了嘴的孩子对它更是像着了魔。
于是我终于忍不住……
(“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之时,他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6、回到第三自然段继续分析
你体会到了什么?
缩:我们的手会在碰到什么东西时缩回来?速度会?我们的心会在什么时候一缩呢?文中的我又为什么一缩呢?
拈:随老师一起做动作(轻轻拈起一支笔,动作要慢。)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读?
一小撮:数量少,为什么弄那么少?(那是家里人留着过端午节的,自己也懂得)你怎么读这个词?
舔了:做一个伸出舌头去舔的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糖的数量怎样?你打算怎么读?假如是你做了一件愧对家人的事情,心里满怀愧疚,你会怎么读?
指名朗读。
过渡:虽然有些恐惧,有些顾忌,但那实实在在的甜还是无法抗拒的。在如此的诱惑下他还会一错再错吗?
7、自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1)“我”意识到自己错了吗?从哪可以看出?
发誓:我为什么发誓?我信守诺言了吗?为什么?因为那是我从没尝过的甜?我抵抗不了!于是?(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这里那个词给你印象最深?
出示:①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②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在数量变化的背后潜藏的是一个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你有什么发现?(刚才还顾忌重重,不敢任意妄为,可是一尝到甜头,欲望就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泻千里,再也无法遏制。)现在你会怎么读这一句?
【语文园地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1-20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四教案03-22
《语文园地二》教案02-26
《语文园地一》的教案12-04
语文园地二教案01-25
《语文园地五》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