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8 12:09:2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论语十则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论语十则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教案 )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论语十则教案课后反思: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读懂——能见“言”而知“意”;读熟背诵——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形成语感;积累词句——特别是古今不同的词语和句式。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进而感受文本思想;和训练学生以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法、学法的设计

  本课设计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这一基本特点出发,以“读”为主线,以“闯关”的形式来组织本课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内容的整体感知、语言的品读感悟、内容的深入探究和知识的积累运用等活动;贯穿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品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具体学习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我在这里一共设计了四关:

  一.朗读-整体感知关

  二.品读-语言感悟关

  三.研读-深入探究关

  四.诵读-积累运用关

  第一关:朗读-整体感知关

  1.出示闯关内容

  (1)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2.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并指导学生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然后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注意到文中去筛选信息、寻找答案。

  3.学生准备完之后,开始闯第一关

  (1)出示标有拼音的字词,进行个别读、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个别读、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及时指导纠正)

  (3)然后朗读课文,让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是否有误读、感情基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或提出建议。

  (4)接着让学生分别来回答这几个问题(在处理这几个问题时,老师注意加以整合,并适时板书。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形成这样一个板书:)

  板书:

  (5)最后,请同学结合刚才的问题和板书,试着用一两句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进行感知全文,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把书由厚读薄。)

  第二关:品读-语言感悟关

  眼睛看到的是文字的表面,心灵感受的是文字的思想。让学生用心朗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语段、句子,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作批注,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或者喜欢它的原因。最后进行闯关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学生提出的一定有本文重点语段,这时,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品读、感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

  (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个性阅读、品味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加深体验,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体会文中思想,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三关:研读-深入探究关:

  首先,这一关主要设计了两个深层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具体问题是:

  1.

  2.

  解决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就让学生主动提出在阅读思考过程中还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共同解决。

  (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和对深层问题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同时,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四关:诵读-积累运用关

  1.背诵积累本文优美语段

  2.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3.在积累的同时,积极创建读写或说写相结合的活动,加强小练笔。

  注:具体的问题设计,我在这里就不再说了

  (这一关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诵读丰富积累、积淀语感、陶冶性情和通过运用,升华积累的目的。)

  (三)最后一个环节:交流收获,进行总结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这篇课文闯关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最 后在老师引导下回顾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

  六.结束语

  此教学设计,采取学生闯关的形式组织教学,实际上这四关也是我日常教学中的四个环节,这样避免了平铺直叙地串讲课文,突出了训练重点,让学生经历了由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方法,有效地促成了三维目标的达成,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主动搀扶着一位被别人所忽视的、穿着破衣衫的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过马路的事。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共十三小节。

  本文生字不多,内容较为浅显,而且是一篇带星号的课文,所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形式读通课文,教师则帮助、指点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律。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二)、词句的简析

  词语:

  泥泞:烂泥淤积, 不好走。

  迟疑:拿不定主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关照:关心照顾。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识记5个生字:融、泞、迈、虔、佑。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完成:

  1.圈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融化(róng lóng) 泥泞(nín nínɡ) 虔诚(qiǎn qián) 年迈(màn mài)

  2.形近字组词

  右( ) 虔( ) 泞( )

  佑( ) 虚( ) 拧( )

  3.抄写词语

  衣衫 融雪 泥泞 虔诚 关照 保佑 老迈 迟疑 小心翼翼

  4.理解词语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虔诚”,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迟疑”,意思是

  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关照”,意思是

  5.填上合适的动词

  ( )脚步 ( )街道 ( )双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当你走在路上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板书课题: 17 别人的妈妈。这是一首叙事诗(板书叙事诗)。

  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首外国叙事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揭示课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概括,从而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二、预习检查。

  (一)小组交流检查。

  (二)集体交流。

  1.读字组词。2.分节读课文。

  (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不明白?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读议议,说说小伙子对老人的关心。

  1.“别人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根据诗歌中所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解“老迈、迟疑”。想象老妇人在十字路口时的动作神情及目光中的话语。

  2.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她,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行人:

  孩子们:

  小伙子:

  3.小伙子是怎样做的?找一找青年人帮助老人的动作,并把它圈起来。

  引读:终于,人海里( )出青年,他快步( )到老妇人身边。

  他( )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过街道。”

  小伙子( )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 )过马路。

  从小伙子的表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小伙子。

  4.想象说话: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

  5.“别人的妈妈”祝愿这位小伙子将来能够办大事,你认为怎样的人将来才能办大事?

  【设计意图:从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反映青年人的品质。本环节就是通过找、圈、读等一系列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青年的形象。言为心声,除动作外,语言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让学生想象老妇人和青年之间的对话,其目的在于对青年人关心老人的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青年人的表现与马路上其他人的表现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指导朗读。诗歌朗读要注意节奏,韵律。

  四、说一说,演一演,

  (一)根据提示,小组合作,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老妇人的外貌、遇到什么困难及她当时的动作、神情、目光;面对“站在十字街口迈不开步的”的老妇人,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行人、孩子们、小伙子;过马路后,老妇人和青年之间说些什么;回家后老妇人又做了什么?)

  合作方式: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轮读……

  (二)组织演示:先自己根据诗歌内容在小组中说一说(以“别人的妈妈”的口吻复述课文)然后推选小组成员演一演。

  【设计意图: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演演这首诗,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活泼的形式中进行感悟,而且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复述课文。】

  五、作业:

  (一)熟读诗歌,填空:

  一天,老妇人 ,人们 ,一位青年 。

  (二)改写句子,使句子意思不变。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 ”

  (三)选做:将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别人的妈妈》

  提示:从天气的恶劣,可以想象马路上泥泞不堪的样子;从老妇人的脚步老迈迟疑,可以想象她走路艰难的样子;从老妇人求助的目光中,可以想象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附板书 17 别人的妈妈 关心老人、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老人 穿着破旧、脚步迟钝 求助 祷告

  行人 穿过 没有注意

  孩子 擦过 没有停步

  青年人 走、牵、说、扶、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绯红、镶嵌、按捺不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3.抓住重点句子“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儿子那颗充满想象的童心。

  2.体会文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教师:同学们能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吗?

  1.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水)

  2.抽生回答。

  教师: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补充的,请你帮忙评价一下这个句子对不对?(出示:冰融化以后是春天。)

  教师:是的,冰融化以后一定是春天!世界千变万化,答案一定丰富多彩,就像这个孩子的童心一样。让我们用一颗童心去看世界,阳光也会很活泼。(板书课题:阳光很活泼)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绯红镶嵌震撼起伏荡漾公正蔚蓝开阔按捺不住

  四、紧扣重点句,展开学习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自由朗读重点句(指名读、齐读),思考为什么爸爸说“阳光也可以很活泼”,从哪几段可以感受到阳光很活泼?

  五、合作学习,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阳光很活泼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六、观看日出,结合课文理解“阳光很活泼”

  1.播放课件欣赏日出,真实感受阳光。

  ①观看“日出”。

  ②讨论:此时的阳光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

  ①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闪”很有动感,也很有童趣。)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②太阳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特别是“起伏荡漾”很有动感。)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③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a?联系刚刚观看的日出课件,想象一下你眼中、心中的阳光像什么?

  b?再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阳光的活泼与美丽)

  d?理解以后再读句子,融入自己的体会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阳光的段落或句子,带着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大声朗读。(赛读)

  七、再读全文,体会插叙的作用

  1.默读课文,为什么爸爸要给老师写这样一封信?想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2.师: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说明爸爸看日出的起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把插叙部分提前,再自己读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②介绍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八、再读重点句,理解含义,拓展延伸

  1.出示重点句:“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2.齐读,说说对这句话的新的理解。

  3.想象老师第二天收到画和信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九、总结

  教师:“阳光很活泼”在老师眼中看起来是一个病句,可在亲眼看过日出的父亲眼中却是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我们要珍视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学着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师生合作。评价等多种交际形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问候,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锻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3、指导学生在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完课文《举手的秘密》后,请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家人交流一下好吗?

  1、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参与其中。

  2、指名学生发言,谈感受。

  是啊。课文中的老师对待学生既宽容又友善。既关心又尊重。在生活中你得到那些人的关心和尊重呢?谁来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简单说一说。

  在你得到亲人。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可曾想过我们也应该把关心和帮助无偿的给予他人?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以"关心同学"为话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板书课题)

  二、营造氛围,展现生活。

  既然本次口语交际以"关心同学"为主题。那请大家先说一说对主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交流后发言

  2、指名说感受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明确:

  (1)说话要恰当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2)要使用礼貌用语。

  对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师可适当点拨。

  三、情景引路,激活在现。

  1、出示交际素材。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组内交流,充分发表看法,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其中。

  3、组内练习表演。

  4、指名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演。

  5、评价表演。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自然?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6、评选优胜者。

  四、扩展延伸,推荐美文。

  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关心。帮助他人的名人名言。你能把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与同学交流一下么?

  展示交流

  五、总结

  本次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感受?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了“的两种读音,认识1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归类背韵文。

  夏天的天气特征。

  夏天的水果。

  2、口头扩词

  夏()()()瓜()()()

  二、看图学词语。

  1、夏天,不仅仅是小朋友喜欢的季节,连动物们也欢快地唱呀、跳呀、谁来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虫“字旁和”雨“字头,找出带有”虫“和”雨“这两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学生描红书空生字,播放轻音乐。

  三、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认识了新偏旁。

  2.通过观察图画,能够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学习完后了解了夏季的特点,积累了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