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3-03-09 09:26:57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欣赏曲。精选了《回声》、《闲聊波尔卡》、《跳蚤之歌》、《春雨》、《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游击队歌》、《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八首精美的声乐作品。

  第二部分是知识点,人声的分类,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通过欣赏以上八首声乐作品,通过探究、听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第三个知识点是作曲家贺绿丁的简介,让学生阅读掌握。

  第三部分感受与判断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评价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对聆听和探索人声具有兴趣和愿望,在听赏声乐作品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小组探讨,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的音色特点;

  2、能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专注地听赏音

  乐,并运用各种形式(如面部表情、身体律动等),能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并从中体验到欣赏声乐作品的愉快。

  三、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声乐作品,感受各种不同体裁与形式的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意境,品味人声之美妙,进而激发学生探索人声分类和常见声乐演唱形式的兴趣。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声的分类。

  根据人声的特点和音域,可以分为:

  童声

  女声: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四)通过欣赏声乐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各种声乐的演唱形式。

  1、听赏《回声》和《闲聊波尔卡》。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合唱的特点,请小组同学发言。

  (3)教师小结:合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各声部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演唱同一首歌。包括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又分为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等。合唱音响丰厚,音色多样,表现力丰富。

  2、听赏《跳蚤之歌》和《春雨》、《当兵的人》歌曲片段。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

  (2)欣赏歌曲,学生欣赏后,小组讨论演唱的特点(可从音色上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女高音音色柔美、明亮、清丽,男中音厚实、洪亮、豪放,男高音优美、高亢、明亮。

  3、听赏女声二重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和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

  (1)屏幕显示歌曲的文字资料,学生快速阅读,尤其了解作曲家贺绿丁的生平。

  (2)欣赏歌曲的片段,欣赏后,小组讨论重唱的特点,请学生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重唱是多声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一般由一人担任一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重唱可分为男声重唱、女声重唱、混声重唱、童声重唱等。

  4、教师举例说明其他的声乐演唱形式的特点:轮唱、对唱、领唱、表演唱、齐唱。

  (五)以小组为单位,听录音,说出下列歌曲的演唱形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2、《洪湖水,浪打浪》( )

  3、《我的祖国》( )

  (六)分小组,组织学生把《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进行表现。

  (七)小结本课。

  教后记:教材所选欣赏曲目非常好,既有代表性,又符合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学生欣赏时的兴致比较高,不象以前的教材,选的歌曲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教学重难点: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

  二、播放音乐范唱:

  (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

  (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3/4 5 5. 1 | 17 7- | 4 4. 6 | 65 5- |师弹琴,生哼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递给学生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础。

  2、学唱第一乐段。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想

  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

  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体会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演唱效果,能够选择适当的曲子为诗朗诵配乐,并能自告奋勇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中学时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教学难点:节奏xx 0 (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播放《中学时代》歌曲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进入学习的情境。

  2.讨论:对刚刚看到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边播放歌曲视频,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唱《中学时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6.在手风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8.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9.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课堂练习:进一步练习准确掌握曲中节奏xx 0 (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

  作业安排:视唱歌曲前半部分。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6、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7、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8、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9、起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小声学唱)

  10、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五、课后小结:

  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3-07

音乐上册教案01-14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篇03-24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篇)03-24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03-25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4篇03-09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4篇)03-09

音乐上册教案15篇01-14

音乐上册教案(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