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十几减9》名师教学课件、《十几减9》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游戏:10的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
…………
9和几可以凑成10?看到9想到几?8和几凑成10,看到8想到几?
2.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这是游园会活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咱们一起看小丑卖气球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找与对应信息相关,并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板书:15-9=
(2)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师:15个气球,拿走9个该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活动汇报预设:
方法一:从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从上面一行拿走4根,还剩6根。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谁听清楚了,谁能上来边说边拿?
教师结合情况边说边逐步形成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先从下面拿走5根,再从上面拿走4根,实际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结合刚才拿的方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一生照样子说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谁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方法二:从上面一并拿走9根,还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师:谁能结合他的拿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同桌相互说一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生:先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去掉9,剩下的`1与5合起来是6。
板书:
师:“10”表示哪些小棒?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
动手操作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画出15个圆,左边10个,右边5个。
(2)从中圈出9个,想一想怎么圈。
结合画图过程,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号的填写。
15-9=()因为()-9=(),()+5=()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15-9=?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减,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操作辅助到离开学具操作进行表象操作,从结合操作活动到分析算理,到逐渐脱离操作说明算理,教学过程的展开“扶得合理,放得适度”,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知识不断内化。
3.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怎么计算12-9=?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师:不操作,你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4-9=?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归纳,将操作、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系起来,从而将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三)课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四)课时作业
1.练习二第2题送信。
先让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完之后把信件按顺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
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6-9=18-9=17-9=
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过游戏形式练习,了解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按顺序摆放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十几减9的应用。
答案略
解析通过学生编题,让学生发现计算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累数学素养。
3.看图列式。
(1)(2)
知识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高学生看图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此题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解决问题。
一共有17人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多少人?
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结合生活中排队做操的情境,用总人数减去小红右边的9人,再减去小红1个人,就是小红左边的人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数位写数
教学难点:
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一个 计数图印制(每生四幅) 小棒每生100根(生用)
每生10个牛皮筋 黄豆2斤
教学程序:
1、 让学生说说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数
2、 猜一猜,谁最准
一人抓一把余人猜,数一数,大家写数。相互轮流玩。
数豆子,写数
讨论写法。小棒两捆加6根,看图选数(206、26、62),说说为什么。
3、 报数写数。看数摆小棒。加深对数位的理解,概括数位的意义。
4、 用计数器表示数。游戏哑谜。一生看数(34)用动作表示,另一生猜一猜中引用计数器。
5、 用小手表示或在计数器图上画一画。
6、 说说你对这个数的理解。汇报交流。
7、 学数位。强调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第二位( ),第三位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练习:
填空:
1、从( )向( )数,第( )位是个位,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十位。
2、28表示有( )个十,( )个一;35表示有( )个一,( )个十。
3、7个十和2个一组成(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
4、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一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
看图写数,看数画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 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第3题
2、做练习十第4题
3、做练习十第5题
4、做练习十第6题
5、做练习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习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第8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
课标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的含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
1、师:右手出示2支铅笔,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板书:2
左手出示3支铅笔,问:这只手上呢?板书:3
生:说一说“2”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师:合起来是几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由设置情境直接引入教学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师:2和3合起来就是5,试一试用算式写出来。
生: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2+3=5①、“5”表示什么?
②、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摆一摆:摆小棒
①、先摆1根,再摆4根,和起来是几根?
②、先摆2根,再摆3根,和起来是几根?
③、先摆3根,再摆2根,和起来是几根?
动手操作,写出算式,读出算式,交流汇报。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训练快速写出正确的算式,进一步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试一试:看图列算式
①、马路上停着3辆汽车,又驶来1辆,一共是几辆?
②、树上停着2只小鸟,又飞来1只,和起来是几只?
指导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写答案。
2、玩一玩
拍手游戏:①、师先拍2下,再拍3下,和起来是几下?
②、生先拍3下,师再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③、男同学拍4下,女同学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伸手指游戏:①、师出3个手指,生出1个手指,和起来是几个手指?
②、同桌互练,在规定的时间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多。
(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解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
3练一练
①、独立完成课后练一练的1、2、3题
②、有困难的提出来。
四、实践活动,内容延伸
1、数一数,你的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和同桌的和起来是几支?怎么写算式?
2、出示挂图,说一说,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加法问题?
3、找一找,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让学科回归生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生活,学好数学的思想品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
设计说明
数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在数数方面会陷入许多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述考虑,在进行教学时,突出了下面两个方面:
1.突出学具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通过一根一根地数,一捆一捆地数,不仅解决了数拐弯数的问题,还帮助学生认识到计数单位“十”的重要性。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提出启发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师用课件呈现学生数出的1~20各数。
师:今天数家庭里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呈现小于100且大于20的数)
学生齐声读出这些数。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唤起学生对数数的记忆,同时读出100以内的更多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探究,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出示教材33页百羊图)
师: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学生尝试说出羊的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数数时,它能帮上我们的大忙呢!
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羊):我圈出来的`是10只羊,现在你能数出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0只10只地圈一圈、数一数。
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习数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师:请大家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摆完后要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是21根小棒。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的摆法提问:你能看出是21根小棒吗?请了谁来帮忙?
生:能,请了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就很快地看出一共有21根小棒。
师: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几名学生回答)
3.学习拐弯数的数法。
师:现在我们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
指导学生数数。
当数到拐弯数时,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29添1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以此类推,39再添1是多少?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49、59、69……99的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多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9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2
教学内容:
P56 P57页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
A独立思考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3
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习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习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02-14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4篇02-14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3
一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