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13 10:59:2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的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5篇)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 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 爸爸 建设边疆

  (袁鹰) 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 无私奉献 ↑ ↑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

  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

  (四)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

  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

  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

  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

  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7、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四、教学效果评价:

  (一)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

  (二)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三)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正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领会。

  【板书设计】

  首联点明地点意境开阔

  颔联离别原因坦然面对

  颈联与友互勉乐观豁达

  尾联宽慰勉励积极进取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指名说

  板书: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戴 故乡的明月

  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同座的为一组 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开始!

  a 、读 b 、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出示)齐读:(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伞、碗……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7、评价。

  五、即兴创作,表达感情,实现创造美

  提示:(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拓展延伸)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作品

  六、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它是特殊的斗笠, 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板书: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 感 故乡的温暖 }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看 故乡的明月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学习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板书:鲸jing)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就是鲸。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鲸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⑴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

  ⑵ 说说你在预习时,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写错或读错。

  ⑶ 说说你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2、指明分节读课文。

  3、理清脉络:

  说说每节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每人画一条鲸。

  第二课时

  一、听说训练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以上两句话第一句听一遍,第二句听两遍,再分别请若干学生练说。)

  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在了大屏幕上。(媒体出示)请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二、讲读第一段

  是的,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圈画有关词句。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鲸很大很大,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你觉得哪一句话意思更明确读第二句,琢磨一下怎么读才能读出鲸的大。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鲸很大呢?(其它各句)

  师生小结:

  (投影出示画面。)

  根据投影,师生一起说第一段重点内容。这里,作者把我们并不熟悉的鲸与我们平时熟悉的大象,大肥猪等进行比较,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三、讲读第二段

  这里,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鲸的特点:大。(板书:大)这

  很大很大的鲸就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形体象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请你概括地说说鲸变成鱼的样子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1、很长很长的年代。

  2、环境变化,器官退化。

  四、引读第三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是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

  1、自学第四段:

  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读第四段,然后分小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填空

  句式媒体出示)的句式汇报你的自学结果。

  2、汇报自学结果:

  ⑴ 吃食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食量大,吃食速度快;不同点是吃的食物不同,方法也不同。指明1~2位学生上台演示须鲸吃食进程的抽拉式投影片。

  ⑵ 呼吸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肺呼吸,换气时都有喷潮现象;不同点是喷潮的水柱各不相同。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哪一头是须鲸,哪一头是齿鲸,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揭示另一说明事物的方法:打比方。

  ⑶ 睡觉方面:

  方法相同,请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选择2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议一议:他们画的对吗?

  ⑷ 生长方面:

  相同点是胎生,生长速度快,寿命很长。说说这段中主要用到了今天学到过的哪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五、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创设说话情境:

  假如我国捕获的那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被运送到常州,陈列在动物园里,来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你能给他们当一回解说员吗?根据你今天学到的知识,结合你平时看到的知识,同桌先练说,再指名上台表演。

  六、布置作业

  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一种(或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教学体会】

  《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了这几点:

  一、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将鲸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醒目的颜色,鲜明的对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句子了,而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只要提出恰当的自学要求,学生就能主动叩开知识的大门。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以“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以“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的句式练说,使每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而且这一问题又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同学能从文中字面上找到答案,还有一些优秀生则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一步概括,这样便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学时都能摘到“果子”了。

  三、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更能增强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听,说外,还安排让学生看,画,思,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所以在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解说员时,学生兴趣浓浓,争着上台表演。其实,学生的解说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这比老师生硬地总结内容生动多了,也巧妙多了。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谨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哪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4.全班交流写作提纲。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8

  生字

  本册生字共22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148个。本复习针对要求会写的148个,但课标要求的积累量远不止这个,因此复习必须体现前后联系。

  思路:字的复习首选归类、比较、前后联系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晰,在归类中强化。

  题例:

  一、形近字比较并组词。

  芬、芳绚、询耕、耘瀚、潮渐、惭婪、焚匆、勿竿、竽

  腮、鳃捧、棒禄、绿壁、臂俄、哦斯、欺诱、绣朴、扑

  摩、磨悦、脱详、祥卖、买纲、钢贩、返恋、蛮予、矛

  莱、菜骇、孩履、覆旬、甸役、设酒、洒羞、差诞、挺

  二、同音字、音近字比较并组词。

  昏、晕韵、均铜、筒昂、仰纺、访稍、艄筏、伐脑、恼

  劈、避暂、崭佩、配震、振均、匀废、费

  三、看下列各组字有什么规律。试着再加偏旁组字。

  尾、娓老、姥黑、墨吾、语昆、棍牙、讶卓、掉眉、媚

  采、睬扁、骗巷、港

  四、写同音字组词。

  yi——洋溢意思友谊异常意义

  jin——胸襟今天金银禁不住

  cui——翠绿干脆脆生生

  tian---恬静甜蜜填空

  lin——鱼鳞树林临近邻居波光粼粼

  mu——暮色幕布墓地屏幕

  li——厉害历史勉励利益例子

  chui—--锤子捶背垂头丧气

  yan—--砚台燕子大雁厌恶鲜艳

  ken——肯干恳切勤恳恳求

  lan——船栏栏杆阻拦篮子蓝色

  cong----匆忙葱姜聪明

  tao——波涛掏出来滔滔不绝

  五、加偏旁组字组词。

  欠:炊烟吹拂道歉饮食款待欣喜

  鬼:惭愧瑰丽魂魄魔鬼魅力

  录:绿色剥皮俸禄

  乍:奸诈昨天作文

  戈:戳穿穿戴栽树满载

  乔:华侨桥梁轿车

  竖心旁:不懈恒心

  “浅”右半部分:饯行一盏灯深浅

  “富”下半部分:逼迫福气一幅画副班长

  六、扩词。

  绚凛伦宏刹浊

  七、写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门

  (见各练习)

  八、写本册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如“瞧”。

  九、整理学生作业中的易错字集中复习。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孜孜不倦、直截了当、万般无奈、滔滔不绝、烙印”等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动,进行创造性复述。

  3、感受莫泊桑不断追求出色、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动,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酷爱,孜孜不倦,作品,万般无奈,滔滔不绝,烙印。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反馈学生预习课文后对莫泊桑和福楼拜两个人物的了解,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反馈学生预习课文后对主人公莫泊桑的了解,揭示课题。

  (1)初步了解莫泊桑的成就。说的好,这就是莫泊桑,他写出了很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随机把“作品”一词出示在黑板上)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出示PPT)

  (2)复习“拜”字写法,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讲述的就是青年莫泊桑在成长为作家过程中的一个故事。齐读课题——莫泊桑拜师。

  “拜”是一个熟字,注意,它的右半部分是,四短横,一竖。(描红)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莫泊桑拜师。

  2、反馈学生预习课文后对福楼拜的了解,理解“文学大师”。

  (1)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福楼拜。

  文中莫泊桑拜谁为师福楼拜。

  谁能把他的身份介绍具体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

  (2)理解“大师”的含义。

  什么样的人人们会尊称他为大师啊在某些领域中相当有造诣的人。

  福楼拜在文学创作方面极有造诣,所以被人尊称为——文学大师(拿词卡)带着崇敬的语气,读好——文学大师。

  3、联系课文第一小节,理解“酷爱、孜孜不倦、作品”的含义,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了解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学什么。

  ●莫泊桑要拜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为师,学什么呀?

  ●抓住文中句子: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理解“酷爱、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几个词的含义。

  ●因为他的作品总是平平常常。(贴:平平常常)

  所以他追求让自己的——作品有特色。(贴:有特色)

  (2)小结,初步感莫泊桑是个有追求的文学青年。

  (3)抓住“酷爱、孜孜不倦、特色、作品”几个关键词语,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莫泊桑拜师学什么。

  二、深入学习,学习创造性复述,体会莫泊桑不断要求进步、勤学苦练的精神。

  (一)学习莫泊桑第一、二次登门请教的经过。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

  1、学习课文1—5小节,通过朗读,了解人物对话内容,指导抓好莫泊桑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练习创造性复述,了解“功夫”的'具体含义。

  (1)反馈文章写了莫泊桑几次登门拜访。

  (2)了解莫泊桑拜师过程中,福楼拜是通过什么方式教他的。文章中三次登门,也都着重描写了莫泊桑和福楼拜之间的——对话。

  (3)读文,了解前两次登门莫泊桑提出的问题。

  ①学生先自由朗读莫泊桑前两次登门,读读人物之间的对话。

  ②指名读,读出疑问的口气。

  ③把莫泊桑说的第三句话用疑问的口气读出来。

  (4)了解第一次登门面对莫泊桑的困惑,福楼拜如何指导他的,理解福楼拜所说的“功夫”的具体含义。

  ①师引读人物对话。

  ②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动,进行创造型复述。

  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说他的功夫不到家,心里会想什么呢谁能联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一说。

  ③理解“功夫”的具体含义。

  ●于是,莫泊桑急切地问,那——(指导读好莫泊桑的话)

  ●福楼拜又是怎样指导他的呢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板书:看详细、长期记

  ●就是莫泊桑第一次登门,福楼拜针对他的问题——写不生动(指指黑板上的板书)教他的方法,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小结:今天我们抓住的是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练习抓住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

  2、学习第6小节,理解“单调”。

  (1)读文,了解第一次登门后,莫泊桑的做法。

  第一次登门,莫泊桑按照福楼拜的要求去做了,他是怎么做得拿起书,一起读读课文第六小节。

  (2)引读课文。

  他连续看了三天都——一无所获(板书)

  (3)想象三天莫泊桑看到的东西,理解“单调”。

  ●同学们,第一天,莫泊桑站在街道上看到——(马、车)大街上来来往往只有马和车吗没有人吗?(人、马、车)

  ●第一天,他看到了人、马、车,看不出它们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想到老师要他长期看,于是决定第二天再看,可他看到的还是——(人、马、车),还是没发现什么特殊之处,第三天又去看,看到的仍然是。(人、马、车)

  三天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单调。

  (4)师小结

  3、学习第7、8小节,读福楼拜的话,理解这里的”功夫“指“会观察“。

  (1)自由读福楼拜说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福楼拜是怎样告诉他的,自由读读福楼拜说的话。

  (2)请一生读福楼拜说的话,并注意读好一些四字词语。

  这段话比较长,看谁能一口气读清楚。(富丽堂皇装饰简陋狂风暴雨烈日炎炎)注意读出感情。

  (3)发现福楼拜说的这段话的表达方式。

  你们发现了吗福楼拜讲了一连串的话,都是什么句?

  他究竟问了多少问题啊。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敏捷、镶嵌、搽过油、格外、嬉戏、歇凉。

  遮蔽、榛子、橡栗、储藏、缝隙、树杈、摇晃、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

  二、讲授新课: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指学生进行表达)

  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

  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

  四、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己劳动生活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1

  案例背景:

  《白杨》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作为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对下一代的希望作为教学难点。本课文典型的特点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态描写为主线,结构全,在课文中几次出现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扎住不同人物对白杨树的特点的理解,从而发现几个人对白杨树认识的不同,进一步了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与此同时,让学生划出爸爸神态的变化,重点体会两个“沉思”,从而突破难点。

  课程片段:

  生:齐读下列词语

  戈壁、抚摸、介绍、表白、叙说、昏黄一体、高大挺秀、

  师:高大挺秀什么意思?

  生:高又大。

  生:应该是向上的。

  师:在本课文中“高大挺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读文中句子“每隔几秒钟,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

  师:我们能把高大挺秀换一个词语吗?

  生:高大挺拔。

  师:非常好!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气的意思,应该是说白杨树长得比较细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强调向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不同的词语所描写的特点各有不同,那你们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两个词语那个更贴切,或者用别的词语来形容。

  生:……

  师:同学们,这是白杨树留给你们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别对白杨树有怎样的.印象呢?请你拿笔用“——”划出白杨树的特点。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

  汇报:作者: 高大挺秀

  儿子和小女儿: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 坚强

  师:分别读一读这四个人对白杨树特点的不同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儿子和女儿说的是白杨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师:那爸爸说的是白杨的哪些方面呢?

  生:(读第十三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话。

  ……

  (结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

  ……

  (读第十七自然段,体会“借物喻人”的说法。)

  ……

  (找到文中两次出现的“沉思”,进一步体会爸爸两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

  分析:

  为了让学生从抓住白杨的特点来理解课文,我从两个词语的区别,引出对白杨树的特点的描写。然后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归纳白杨树的特点,包括学生对白杨树的印象,从而体会爸爸的描述的不同,了解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这样的设计轻松的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中来,开始探索白杨树的特点,体会父亲的话。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2

  设计理念: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1、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3、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4、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

  3.引《赤壁之战》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

  说题意:

  (要求说得清楚简要)

  二、初读感知

  1.放声读文,了解大意.

  2.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

  反馈:

  1.字词:顺学字词

  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

  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丢盔弃甲(谁?逃)

  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不计其数

  无心应战

  率领抵挡计策缆绳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

  2.内容

  自由概括;

  围绕标题概括;

  围绕标题完整概括.

  (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

  自由发表

  黄盖的话:

  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胸有成竹地

  诚心诚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读懂黄盖的话:黄盖的话道理何在?

  为什么相持没好处?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联系前文

  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

  黄盖的假降信

  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

  黄盖会怎么说?

  3.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

  黄盖会怎么说?

  说清要点.

  自由准备:

  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

  自由练说:

  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

  推荐示范

  集体评议:清楚,简练

  4.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

  为什么3万打败了80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盖的足智多谋

  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

  5.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

  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

  (以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习,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

  四、课外拓展

  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

  课外阅读

  故事交流

  说故事

  谈人物

  背古诗

  谚语、歇后语等等.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积累表示时顺序的词语。

  2、让学生认识、理解、积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3、读懂短文意思,了解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认读,正音。

  2、想一想从各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1)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只是表示不同的时间。

  (2)横着读每一行词语时,左右两侧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表示同一时间段。

  (3)竖着读每一行词语或横着往下连读每一行词语时,会发现表示时间的推移。

  3、小组交流。

  4、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5、拓展: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读一读,用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读通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交流

  第一个句子去掉”却”字,感觉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转折和强调之意)

  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体会另外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4、全班交流(几个表示转折的词语能互相换位置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种形式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并会自己选词造句。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教师简单介绍含义。

  3、练习背诵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想一想读书有什么”妙”?

  2、把稳重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3、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如”不得要领””对质””逸闻轶事””故作高论”等。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读书究竟有什么妙处?把印象深刻句子画下来,谢谢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重点难点: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5、回顾全文,说说神鸟的.聪明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习重点】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学前准备】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学习时间】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4、你是课堂的小主人,请你大胆与老师对话,此堂课你表现棒吗?你学到了什么吗?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学得快乐吗?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请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请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 ”字用得好,好在:

  “”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六)诵读此诗,比赛默写: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教案01-03

《语文乐园三》语文五年级教案10-05

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02-24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2-1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0

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08-19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9-10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13

五年级语文桥的教案08-27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