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和如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
3.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4.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
练习使用文章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和删除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滁州西涧》的含义,能够背诵并正确默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有的则发现了小虾的习性。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关键句的概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小虾》中的“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需要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才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
2.练习找关键句
请同学们找出这段话每段的关键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三、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
1.你平时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都提出了那些问题?
2.试着把你观察后的疑问记录下来。
四、修改符号
1.对调符的画法和使用方法:表示前后相邻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
2.移动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在想移动到的位置。
3.删除符号的画法和使用方法:圆圈内表示想要删除的内容。
4.将习作时写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桌互相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五、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①西涧 ②
唐·韦应物
独怜③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⑥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1]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达到背诵默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特征,学会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改错掌握修改符号,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万物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
1、回顾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讨论关键语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关键句,寻找关键句的方法等等,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一)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
①我们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②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就是永别了吧?
点拨:
1、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
2、这两句话都表明了作者在观察的时候,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些思考。根据这样的特点,仿写几句类似的话。观察到的现象也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在发现之后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即可。
3、全班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互相提一提意见和建议,并做修改。
(二)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答案示例:第一句:他—它;
第三句: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第四句:我又点了几下。
点拨:
1、看看文段,学习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仔细观察,多读几遍,用修改符号将文段还未完善的地方修改完毕,同学之间交流。
3、试着用掌握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同学互改。
知识拓展:修改符号。
删除符号——把要删去的部分圈起来,再画个小尾巴;
对调符号——用于相邻的两个词语颠倒位置。注意必须是紧邻的两部分;
置换符号——用于不相邻的两部分调换位置;
替换符号——句子没有其他毛病,只是某个词语用词不当,用恰当的词来代替;
添加符号——把需添加的部分写在合适的位置,再用符号拉进去。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吃到苹果、梨子、橘子和水果。
②小明的建议基本上是完全可行的。
③虽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同学们非常高兴。
④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了。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加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
明确:
①“课外阅读”和“我们”调换;
②“‘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等……”删掉省略号(因为省略号后还有内容“课外书”)。
④“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改为“内容很丰富,中心很明确”;
⑤“加强”与“见识”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长”;
⑥“授予”与“先进班级”搭配不当,将“授予”改为“评为”,或者在“先进班级”后加“的称号”。
三、日积月累
(一)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醇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言:“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二)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三)朗读指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诗歌大意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青草,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春天的潮水和雨水夹杂在一起,让人感觉雨势分外急迫。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五)诗歌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描绘了西涧晚潮时雨中的美景及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点拨:
1、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根据诗中字词大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讲述出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3、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3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1、学生自读词语。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
4、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
习作指导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教 学 过 程 (第 3 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5
教学目标:
1、能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在交流中,能清楚地告诉对方拿手本领好在哪里?如何做?
2、能将自己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4、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5、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说说看,你有什么本领?你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呢?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听你们说着自己的拿手本领,我的心都痒痒,我也真想学一学。今天,我们就将来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教教别人你的拿手本领。
二、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们学校的记者团也要举行一个“比一比,谁的本领最拿手”评选活动。来,我们去看看比赛现场吧!
2、教师扮演记者,请另一个同学接受采访。
3、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认为刚才同学的表现如何?
4、在评议中小结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明确交际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5、同学们,比赛还在进行,你们想报名参加吗?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准备很重要哦!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6、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选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展示),大家评议。
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颁发“能手奖”!
三、总结谈话
看来,我们班个个是小能手,而且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有爱学习,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我们又学到了新的本领,回家后可以向父母展示一下,好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难点]
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习用“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关键词语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1)(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2)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助我们直接概括出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即“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1)(课件出示《花钟》第1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第2句话)
(2)(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互相交流,分析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2、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3、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独立练写,教师个别辅导。
4、班级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拓展
1、课件出示: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1)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2)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同学”。)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
2、认识修改符号。(课件出示本次要求掌握的“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的图片)
3、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
4、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记住所学的修改符号,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古诗。(带有节奏划分的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
(1)课件出示重要词语注释。
(2)欣赏图片或课文插图。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出示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面上。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4、师小结: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这首古诗吧。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放手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从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次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双手,就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2.明确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书写工整。
3.积累两首古诗,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朗读体会: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回顾拓展:你还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并和同学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1)同桌之间交流体会。
(2)师生一同明确:
①动作描写反映了毛主席爱之深切,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②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③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袁明将军深深地被战士们的情义所感动,现在他不是以一个首长的身份,而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请孩子们吃菜。
2.从“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选择一种情境,照样子写一写。
(1)学生独立动笔写一写。
(2)同桌之间交流分享成果。
(3)教师指名分享答案。
期待落空:他的头慢慢地低垂下来,往日里亮晶晶的眸子也灰暗了下来,仿佛星光被乌云遮掩,没了光彩。周遭的气息也仿佛舒缓下来,一切成了慢镜头。刚才心里的期待成了伤人最深的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心像坐过山车一样,高高的扬起然后急速下落,最终归于让人无奈的平静。嘴角慢慢牵起了一抹不自然的微笑,颇有些让人心碎的味道。
久别重逢:周围的时间仿佛停止了,微风吹着脸颊,心里激动极了,脑子里马上回忆出与老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而我们相视一笑。
(二)第2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句子,读准确、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体会句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明确:①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都颤抖了,说明这场手术难度大,令人紧张。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②与以往乐观开朗的“我”相比,现在“我”的表现显得很焦躁、郁郁寡欢。说明这件事比以往要不顺心。
(4)师点拨:句子中人物与平时有不同的表现是为了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特点。
2.请同学们仿照例句说一说。
①同桌之间互相举例。
②教师指名回答。
例:他一向说话做事大大咧咧,这次居然温柔地安慰起同桌来。
三、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刘湛秋的《帆》)自由读刘湛秋的散文诗——《帆》,力求读准确、读通顺、读出感情。思考: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师生一起明确:
(1)标题和作者的位置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3)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4.学生动动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5.抽一两名优秀学生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传阅欣赏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
1.谈话导入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1)划分节奏读古诗。读准确、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名。请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3.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①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②读完第一句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学习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这一句诗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②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万仞高山的衬托下,用“座”显得单薄;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用“片”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3)学习第三、四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征人有怨吗?怨什么?(因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而怨)
③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们保家为国的心声,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二)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释题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诗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故事等。)
2.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古诗。读准确、通顺。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3)师生明确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结合地图,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方位。
②(课件播放江南美景)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2)学习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他在看什么啊?(孤帆)可那是盛世唐朝啊,长江是交通要道,江上应该有许多来往的船只。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没有尽。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背诵两首古诗,交流积累古诗的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认真落实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一学习要素,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与“语句段运用”的内容又是对前面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回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日积月累”增加了一首古诗,时间上比较紧凑。在操作过程中,朗读方面效率低,培养学生想象画面这一环节因时间关系而不能尽情发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表扬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赞扬学生的用词比较格式化,感觉与学生还是有点距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情感色彩上的不同。
3.理解逗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
4.通过看图、学会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
5. 积累有关描写国家民生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分辨褒义词和贬义词,并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1)读一读情景对话,你发现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教师小结:①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②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下面这段文章选自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先想想课文表达什么感情?再想想用怎样的语速、语调、节奏来读?
七子之歌(节选)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咬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学生自由练习,指名朗读。(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追问二个问题:文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怎么样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
(1)教师指导:这篇表达强烈的希望香港回归祖国的愿望,把香港比作儿子,大陆是母亲,母子分离那是非常伤感的。所以可以读得慢一点,语调低沉些,以体现受到的苦痛、伤感而又殷切希望回归的心情。
(2)齐读,指名朗读。
3.我拓展,我积累。
(1)平时阅读中,你有哪些有感情朗读的好方法?(学生交流,比如:朗读时将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读成重音,也能很好地表达感情。)
(2)出示;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小结:读这句话,我们可以从“找哇 找哇”“终于”“很小”感受到小姑娘走了很多很多地方,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程,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费了很大很大的力气,才好不容易的找到泉眼,还是很小的`泉眼,为了读出她的“不容易”,就要将这几个词语读成重音,还要读得慢、拖长音,就能很好地表达感情。
同桌互听、读。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要求,结合实例,分享读书方法,强化练习,让学生学习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一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上下两组相对的词语意思相近,但是感情色彩不同。上面一行都是褒义词——褒义词就是表扬,肯定,赞许的好词语。下面一行都是贬义词)贬义词就是批评、否定、贬低的不好听的词语。)
(3)读一读这些词语,谁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分享后,出示填空: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臭名远扬)坏名声传得很远。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足智多谋)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诡计多端)形容坏主意很多。
(呕心沥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
填空:
褒义词:( )
贬义词:( )
(4)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学生自由准备,写好后,四人小组交流。
推荐一名代表,全班交流。(关注情感色彩是否一致,句子是否通顺。)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根据感情色彩选词填空。
出示:
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得意忘形 兴高采烈 臭名远扬 举世闻名
(1)老师为了我们 了一生,如今年过花甲,咱们可得经常去看望他。
(2)没想到你们这么不长进,老是 地想要分家产。
(3)大家听说总政歌舞团要来我们这里演出,个个 ,奔走相告。
(4)你这次段考有点进步,应再接再厉,可别就 ,松懈下来了!
(5)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都是 的古代建筑。
(6)这些民族败类,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之事,早已 了,在我们这里是妇孺唾弃。
3.我拓展,我积累。
出示:
鞠躬尽瘁 争先恐后 肝胆相照 不拘一格
刚愎自用 趋之若鹜 臭味相投 离经叛道
(1)成语中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语还有很多。自由朗读,积累成语。
(2)你还能说出哪些褒义词和贬义词?
三、语句段运用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前两个句子,顿号和逗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
(2)出示: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学生加标点符号,加好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用顿号或逗号?)
教师小结:第一句中的“”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东、西、南”;第二句中“桃子、石榴、苹果”,第三句中“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 属于并列词语,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用顿号。
2.练一练,学运用。
出示: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球类运动 包括手球 篮球 足球 排球 羽毛球 网球 高尔夫球 冰球 棒球 垒球 毽球 乒乓球 台球 冰壶 橄榄球 曲棍球 水球 保龄球 健身球 弹球等
(2)如果没有太阳 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 到处是寒冷 没有风 雪 雨露没有草 木 鸟 兽 自然也没有人 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我拓展,我积累。
两人一组,开展“你写句子,我点标点”的游戏。
四、书写提示
1.看一看,找规律。
(1)有几种排法?有什么不同?
(古诗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书写时注意四点;一是无论横版、竖版的书写注意诗句都要居中写,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齐;二是注意书写内容包括古诗题目、诗句、作者;三是注意横版与竖版书写的格式不同,横版从上到下书写,竖版是从右到左书写;四是要注意字的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2.练一练,学运用。
(1)自选一首古诗,注意诗句居中并上下对齐。
(2)注意横版与竖版书写格式不同。
(3)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3.我拓展、我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认真书写。
(2分享自己的硬笔书法,选择大家认可的,进行全班展示,互相学习并积累。
五、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1)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些四字词语都是描写国家民生的词语,上面8个词语是歌颂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褒义词,下面8个词语是描画国家落后,民不聊生衰败景象的词语。)
(2)自己查资料或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词语写注解。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太平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国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丰衣足食: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人寿年丰: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夜不闭户:户:门。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景象。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出民不聊生、国家多灾多难的场面。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3.我拓展、我积累。
(1)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国家民生的词语?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分类,并积累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借助大家的智慧,在读一读、分一分、背一背中积累更多的词语。】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 篇10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1、学生自读词语。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
4、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相关文章:
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01-24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03-13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2
语文园地四教案03-22
语文园地四教案01-05
《语文园地四》教案02-06
《语文园地四》语文教案12-17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2-15
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01-24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