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3-16 09:00:45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材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 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4、35页的例2、例3、例4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大量的感性知识与数学活动,抽象、概括、提炼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数位名称及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巩固小数意义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的构成及小数各位上的数的含义。

  2.掌握小数的读法与写法,会读、写小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正确地说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教法与学法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生活情景引入:同学们,有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忙吗?小红和妈妈逛超市,但她不认识价格表。(课件出示播放超市物品与价格)

  观察物品价格,指名说一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5.98、0.85和2.60)

  超市里的这些标价有什么共同特点?

  揭示课题: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都是用小数来表示的,这些小数该怎样读写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

  【品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激趣引入:

  抢答题:地球上长的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抢答,猜测长颈鹿的身高)

  出示教材第34页的情境图,学生读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数。

  【品析:这样的导入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要学的愿望,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具体数据。】

  故事引入:今天一大早,熊二就吵着要吃蜂蜜,熊大告诉它,只有回答出它提出的几个问题才会有蜂蜜吃。你愿意帮助熊二吗?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7093 31 10000 38950 0.7

  2.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个>、十、百、千……)

  3.导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二顺利拿到了蜂蜜。你知道吗,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

  【品析:由学生喜爱的动画故事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复习了整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为研究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观察教材第34页例2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板书1.8、5.63、12.378)

  (2)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这些小数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像1.8、5.63、12.378……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这些小数都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提问:小数点左边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一位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讨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任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的意义)那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2、《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没有,那么你们知道《西游记》中都有那些人物(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展示: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你知道唐僧听了悟空的话为什么会微笑着点了点头?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⑴师:同学们,这把尺子多长呢?(10厘米)你们还能不能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达出它的长度呢?老师点名提问个别学生来回答。

  学:1分米、100毫米。

  ⑵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有关“小数的意义”的知识,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不会的`学生。

  ⑶教师指名个别学生回答,并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生1: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生2: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生3: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 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⑷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教学例2

  (1)多媒体出示38页例2: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任写一个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者两个‘0’,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他们的关系是否相等。

  (2)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我们的发现,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验证的?

  ①老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把其中的30份写成小数就是0,30,另一个正方形取其中的3份就是0.3,将两个正方形移动,重合比较,会是什么结果?

  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睁开眼睛观察屏幕,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可以写一个怎样的等式?

  汇报结论:0.3=0.30

  (3)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检测

  1、运用小数的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会变化吗),2.07(去掉中间的0会怎样),0,7(末尾加个0会怎样)?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之后,才不会改变数的大小。小数中间的“0”和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因为那样小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就发生了变化。

  2、判断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意义也不变。 ( )

  (2) 0.508去掉小数部分的0,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 )

  (3)因为2和2.0相等,所以它们都是整数。 ( )

  (4) 0.8与0.80大小一样,计数单位也一样。 ( )

  3、下面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7.03、4.90、8.10、0.02、3.70

  4、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5、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 500之间画上等号?

  5=50=500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41页练习十:1、2、3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 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第1课时 鸡 兔 同 笼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03~105的例1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例1是在古代趣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呈现了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主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情境导入、巧设疑问、引导探究等教法。

  2.本课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承前启后链

  复习:回顾方法的迁移和运用。

  如:整数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

  学习: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如: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延学:用假设方法解决问题。

  如:有2分、5分硬币共20枚,共8元4角,问2分、5分各有几枚。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导入:同学们,老师假期游玩时,在一个农家小院里,看到一个老爷爷正在考他的小孙子,老爷爷出的题很有趣,于是我近前去看,发现那个小孩非常聪明,不管老爷爷怎么变化题目,他都能经过思考,回答上来。看到这种情况,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也想考考同学们,看同学们是否能赶上那个孩子。

  今天我把那些题带来了,你们有信心和那个孩子比一比吗?

  1.笼子里有10只鸡, 有( )个头, 有( )只脚。

  2.笼子里有8只兔,有( )个头,有( )只脚。

  3.笼子里有5只鸡和4只兔,有( )个头,有( )只脚。

  4.笼子里从下面数有16只鸡脚和8只兔脚。有( )只鸡,有( )只兔,有( )个头。

  5.鸡和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品析:导入部分出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知道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繁杂关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卡片。

  顶上红冠戴 红红眼睛白白毛

  身披五彩衣 长长耳朵短尾巴

  能测天亮时 身披一件白皮袄

  呼得众人醒 走起路来轻轻跳

  (猜一动物) (猜一动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后在黑板上出示鸡和兔的图片。

  2.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3.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鸡和兔各有什么特征。

  (预设:鸡和兔各有一个头,鸡有两只脚,两只翅膀,兔有四只脚。)【品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的欲望,同时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们都喜欢看哪一类的书呢?老师也喜欢看书,最近我在书上遇到了一个问题,没能解决,同学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是这样的: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吗?这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品析:这一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学生自己读题,并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只脚。

  ③鸡有2只脚。 ④兔有4只脚。

  猜测:先猜一猜,鸡、兔各有几只?可能只有一种动物吗,为什么?

  学生猜测,汇报。

  明确:不可能都是鸡,因为如果都是鸡就会有16只脚,而题目中是26只脚。也不可能都是兔,因为如果都是兔就会有32只脚。

  小组活动: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分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列表法

  头数 鸡 兔 脚

  8 1 7 30

  8 2 6 28

  8 3 5 26

  8 4 4 24

  根据鸡兔共8只的条件,假设鸡有1只,兔有7只,脚共有30只;鸡有2只,兔有6只,脚共有28只;鸡有3只,兔有5只,脚共有26只,符合题意。小结: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并会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并会少两只脚。

  2.假设法

  方法一 : 假设笼中全部是鸡。

  8×2=16(只)

  (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只脚)

  26-16=10(只)

  (把兔看成鸡来算,每只兔就少了两只脚,10只脚是少算了兔的脚)

  4-2=2(只)

  (4-2=2表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只脚)

  兔:10÷2=5(只)

  (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只脚呢?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鸡:8-5=3(只)

  (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

  方法二 : 假设笼中全部是兔。

  很显然笼中共有8×4=32(只)脚,与实际脚26只不相符,多了6只脚。原因是我们把2条腿的鸡当成了兔,每只鸡看成一只兔,就比实际多了4-2=2(只)脚,那么6里面有多少个2就有多少只鸡。

  列式解答:鸡的只数:(8×4-26)÷(4-2)=3(只) 兔的只数:8-3=5(只)【品析: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探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2、33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将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并用分数表示,再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经典文学引入: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从右往左板书:10000 1000 100 10 1)

  谈话:看来《三字经》中也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观察刚才的一组数,从左往右看,从1开始,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0),按这样的规律,接下去应该是哪些数呢?

  提问:从右往左看,10000、1000、100、10、1,接下去又是哪些数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意义”。

  【品析:从《三字经》中的数学问题入手,吸引儿童的眼球。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扩大到、缩小到”这些数学术语之前,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10000、1000、100、10、1这一数组,引导学生根据一组数的规律进行推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更妙的是,从“大数”中去看小数,建立了整数和小数间的联系,并在无形中渗透了进率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游戏引入: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先请同学们估一估老师和你伙伴的身高?再测量他们的实际数据。

  揭示小数的产生。

  谈话:刚才在测量身高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1米多,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在实际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品析: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测量情景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小数的产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例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来表示。

  提问:我们知道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以分米、厘米、毫米为单位的'整数怎么用以米单位的小数表示呢?

  2.认识一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提问:①用米作单位,1分米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说说0.1米表示什么?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是1/10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别说说0.3米、0.7米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两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1厘米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1米。说说0.01米表示什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1/100米,也可以写成0.01米。

  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别说说0.03米、0.06米表示什么意思。

  4.认识三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1毫米怎样用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也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板书:1毫米=1/1000米= 0.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说说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像刚才小数点后面有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有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由此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品析:此环节合理安排引导和放手的时机,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1: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

  质疑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展开讨论)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品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理解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从具体事例推进到语言描述,这个过程需要迁移类推,更需要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数”,那么它该怎样读呢?听到小数又该怎样写呢?在下节课的研究中你就会明白了。

  【品析: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1.有关小数,三年级时学生已有了初步认识,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来引入本课所学知识,从现实情景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引入小数意义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多地是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感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利用米尺,将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相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结构体现层次性。课堂教学安排要努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扶后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引、二放、三收获”正好体现了我的设计思想。在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如借助直观工具建立一位小数的意义。我认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非常重要。在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中,我也同样如此安排。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整数 分数 小数

  一位小数:1分米=1/10米=0.1米

  两位小数:1厘米=1/100米=0.01米

  三位小数:1毫米=1/1000米= 0.001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设计说明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情境进行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71页主题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3.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自作课件

  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老师巡视并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

  (1)多媒体出示58页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小数性质应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5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

  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挑战自我。

  (1)谁能只动三笔,让下面三个数之间划上等号?

  6020 = 602 =60200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评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从右往左从左往右

  0、1米= 0、10米= 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3= 0、30 =0、300

  例2化简小数。

  0、70= 0、7 105、0900=105、09

  例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通过探究过程,体验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按角、边的角度,把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学段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直角。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轻松和顺利。所以,教师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形成概念。

  教学准备:

  白板多媒体,一副三角板, 每个学习小组七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

  (1) 之前都学过哪些角?

  (2) 屏幕上是什么角?(白板上有一个锐角,将角旋转至90度,至钝角,分别追问是什么角?)

  (3) 如果在这个角的.两条边上任取两个点,并连接起来,擦掉多余的部分,是个什么图形?

  (4) 你对三角形都有哪些了解?

  2. 导入新课

  (1) 展示白板上的7个三角形,它们一样吗?什么都不一样?

  (2) 其实众多的三角形里有很多也是同一类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给三角形分类的必要性。为下面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氛围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1) 独立思考,你准备怎么分类?。

  (2) 小组交流,按照你的想法把白板上的7个三角形进行分类。

  (3) 小组合作,教师深入指导。分好的同学交流思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0÷4=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学习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32-3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知道小数的产生。

  2、我能通过分析明白小数的意义。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想猜一猜吗?(可以)

  请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看谁能猜中?

  生来公平,拿在手中,要问长短,它最分明。打一度量器具。

  生猜尺子。

  师:他猜尺子,大家同意吗?你猜中了,给他掌声鼓励!

  咱们这节课中就让尺子来帮助我们进行学习,那让我们上课吧!

  一、教学小数的产生:

  首先,我想先考考大家的估算能力可以吗?那好,请大家估计一下课桌高度是多少?谁先说?学生--

  课桌的高度大约1米多一些,大家估计的差不多,可见咱们班同学的估算能力还是很好的!

  师:那如果我们想知道课桌准确的高度该怎么办呢?生:用尺子

  师:哎,尺子。孩子们,生活中我们对尺子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吧,下面就请大家用手中的米尺测量一下身边物体的长度。请同桌两人合作测量。师:哪个孩子先来汇报测量数据。

  师:还有谁愿意起来汇报,还有吗?教师有选择的板书:1米8分米,2分米5厘米等二三个即可。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知道,课桌的长度、高度,数学课本的长度,铅笔的长度都不是整米数,像这样不能得到整数结果时,我们常用小数来表示。例如课桌的长度可以写成1.2米,数学课本的长度为0.35米。

  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人们就发现和运用了小数。

  点击出示“你知道吗?”课件展示小数的历史。

  这节课就让我深入研究一下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适当复习有关记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基础。

  二、探究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孩子们,想一想米尺上面有哪些不同的长度单位,我听同学们说了很多,哪位同学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呢,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师:我们在进行测量长度时,不够1米时,需要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用较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孩子,请思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可以说是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一米。

  师:孩子们,请看你手中的米尺,观察!从0到10,这是几分米?生:1分米,师:用米做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呢?生:十分之一米。师: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师:十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1米。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继续观察手中的米尺从0到30,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哪个孩子想到了?来这个孩子你说,说说你的想法?说的很好孩子,板书

  师:那从0到70,是十分之几米呢?小数如何表示?孩子,你来,解释下好吗?解释的真清楚。板书

  师:孩子观察这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分母是10,咱们班孩子特别善于观察,来孩子再观察这组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像这样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十分之一米和0.1米,十分之三米和0.3米,十分之七和0.7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红笔填写等于号。

  师:说的很好,请同学们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十分之一米等于0.1米,百分之一等于0.01,千分之一等于0.001,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可以把分数写成小数。

  生2:我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那说了这么多,请同学们思考一位小数就是表示什么呢?师:看来一位小数就是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让生观察米尺,找出不同的几分米,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到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的关系。

  2、认识两位小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呢?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验证大家的猜想。请在米尺上面找出1厘米,

  找到了吗?师:这1厘米的长度是1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怎么表示呢?板书分数,小数可以表示为0.01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3厘米呢?是几分之几米?可以观察手中的米尺进行思考!谁来说,来你,这个孩子,说说你的想法?小数可以写为?说说你的想法孩子,说的不错!

  6厘米呢?孩子!用米做单位是百分之几米?怎样用小数表示?

  师:这组分数的共同特点是怎样的?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汇报,师板书百分之一等于0.01,百分之三等于0.03,百分之六等于0.06.师:来,看这里,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生1: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生2:可以说两位小数表示百分知几。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同学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把这把米尺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呢?从0到1表示1毫米,那它是几分之一米呢?(课件出示米尺放大图)写成小数呢?板书(一千分之一米,0.001米)

  师:孩子,那这样的12份呢?师板书。123份呢?师板书。

  师:指板书,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生2: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说的非常好,指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请看这里回忆我们的探讨过程,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认为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生2:我们知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生3:还可以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我们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只是的形成过程,有意识的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如果我们还想在这把米尺上面找到更精确的数值怎么办呢?有同学知道吗?更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纳米,也就是说继续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随着我们队测量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你会发现这个长度单位可以越分越小,最后小的肉眼都看不到,数学就是这么神奇!

  4、学习小数单位

  孩子,请看这些分数,十分之一,十分之六和十分之八,这些分数都是有几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如果把这些分数用小数表示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思考0.1,0.6,0.8这些小数都是有几个0.1组成的.呢?由此看来这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也可以用0.1表示;

  那么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呢?请思考!

  师:说的很对,这些两位小数都是由几个0.01组成的,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也可以用0.01来表示。

  师:继续思考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嗯,很对!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千分之一,也可以用0.001来表示。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我们会有更好的理解。师:我们刚才学习的一位小数,它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计数单位,可以用十分之一表示,也可以用0.1表示,

  师:那谁能说说两位小数呢?师:说的很好,三位小数,谁来说。

  5、学习单位进率

  以前我们学过整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有谁知道?

  那相邻的两个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还会是10吗?生:是。师:说说你的理由!师:嗯!好,非常好,我们现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请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嗯,好的!1分米等于10厘米,相当于0.1米等于10个0.01米,所以我们可以说0.1和0.01这两个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师:谁来说说0.01和0.001这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呢?1厘米等于10毫米,相当于0.01等于10个0.001,由此得出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师:那三位小数呢?师:看来小数和整数一样,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学习了这么多关于小数的知识,老师想知道大家掌握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做几道小练习,试一试。

  1、把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让生分别写出分数和小数。

  2、做一做,填空。

  0.3里面有()个0.1

  0.09里面有()个0.01。

  0.35里面有()个0.01.

  0.006里面有()个0.001。

  0.136里面有()个0.001.

  4个()是0.004.

  3、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马上要下课了,能跟我谈谈你们的体会和收获吗?

  同学们,关于小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有机会我们在一起探讨好吗?整理好学习用品,下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魔术,我们来看看。

  这个数认识吗?几呀?出示数字卡片:1

  我能让这个数变大,看仔细哟。(添了一个0)

  这个1的末尾添了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还能把这个数变小,知道怎么变吗?就要把末尾的0(去掉),看着啊。

  看来,我把整数末尾的0 去掉,这个数就缩小。那100去掉末尾两个0,大小怎么变化的?(缩小了100倍,好极了)

  师:刚才我将这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整数就变大了,我又将这个整数的末尾去掉0,这个整数就变小了。

  2、师:接下来再变一个小数的魔术。这是几?(0.1)看着啊,老师还能把它变大。变大了吗?

  这可奇怪了,刚才整数的末尾添上0,这个数会变大,整数的末尾去掉0,这个数就会变小,那我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呢?你认为呢?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只是大家的猜想,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就需要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

  板书:猜想 验证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探究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有以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三个数的大小。

  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位。

  导: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厘米、毫米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

  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 0.10米 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 = 10厘米 = 100毫米

  0.1米 = 0.10米 = 0.100米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小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变,去掉0大小也不变。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个性质呢?这是不是一个特例?我们还需再验证一下。

  2.教学例2。

  (1)比较1.30和1.30的大小。

  导:想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应该涂多少格?

  学生涂完色问:你为什么这样涂?之后演示涂色过程。

  (2)同桌商量比较,汇报结论。

  问:谁涂的面积大?1.30和.1.3的大小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直观比较法:看上去都一样大;

  理论推导法:1.30是130个1/100,也是13个1/10;1.3是13个1/10。

  课件演示重合图形。(在原板书下再板书:1.30=1.3)

  (3)观察思考

  观察板书1.30=1.3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看来不仅仅是个特例,再次验证我们的猜测。

  3. 讨论归纳

  教师指着板书说:你能把上面的研究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4人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想想该怎么说才比较完整?

  教师提问几个小组代表让其归纳,不够完整可以由其他小组代表补充。得出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课件展示)

  4、指导阅读。

  讲述:书上也证实了我们的研究,并把它称为“小数的性质”。齐读小数的性质。

  5、质疑问难:(判断)

  你们对这句话理解的够不够透彻呢?挑战一下你们。(以下题目陆续出现)

  (1)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举例说明后返回小数的性质,红字强调“小数”。

  (2)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举例说明后返回小数小性质,红字强调“末尾”。

  (3)10.50=10.5=10.500 判断后返回小数小性质强调“大小不变”。

  三、巩固运用、交流反思

  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l.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习: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 1.820 2.900 0.080 12.000

  回答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闪现。

  问12应该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出示例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习: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 18 0.06 700 3.0 4.90

  整数和小数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如果整数想改成大小不变的小数,必须先做什么?(先添上小数点,再添0)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利用直观的图片,建构小数和分数的联系,经历小数意义的归纳过程,学会小数之间的转换。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一根绳子)猜猜它有多长?

  生猜:1米……

  师:要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怎么办?

  生:量一量。

  师:谁愿意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

  两名学生合作测量。

  师:把你们测量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一米。

  师:刚才谁猜对了?大家的眼力真不错,很会观察,下面加大难度,你能猜一猜课桌面的宽吗?

  生猜并测量验证。

  师: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绳子的长度是1米,课桌面的宽度是41厘米,那么课桌面的宽度仍用“米”做单位,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用整数了?

  生汇报

  师:也就是说,在进行测量时,如果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要用其他的数来表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板书:小数)

  师:那你们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小数。

  生汇报

  师:看来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真是不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意义”。(补充板书)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识:

  (一)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1.师:请同学们任意说一个小数。

  生汇报师板书

  师:那老师也来写几个。

  0.1 0.01

  师: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写什么?

  生:0.001

  师:同学们真的是很会推理。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的意义,那我们就从0.1开始研究好不好,那0.1的意义你知道吗?它表示什么?

  生汇报

  师:对于0.1同学们都有不同的认识。老师带来了一个正方形,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

  师: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分一分并用阴影涂色表示出0.1。老师看哪些同学的速度最快。

  3.生展示、汇报

  展示若干组学生的画法。

  (编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示出了0.1那么大小。

  生:1号;3号;2号;4号。

  师:到底哪位同学的表示出了0.1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这个纸杯的售价为0.1元,如果你是顾客,你应该付给售货员多少钱?(1角)。明明是0.1元,为什么你要付1角钱呢?(生汇报:0.1元就是1角)师出示课件。那一角钱还可以用()/()元(生汇报)

  师:1角=元,1角=0.1元,那元和0.1元是什么关系?看来,0.1=。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头看刚才几位同学的作品,哪位同学的涂色部分表示出了0.1?(生汇报:3号和4号。)

  师: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理顺一下。(出示课件)一个正方形用1表示,要想表示0.1我们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涂出来就是0.1。

  师:那现在谁来说说0.1到底表示什么?

  生汇报师小结:说简单点0.1就表示。(板书)

  师:涂色部分为0.1那空白部分用哪个小数表示呢?

  生汇报:0.9。

  师:怎么看出0.9的?

  生汇报

  师:那0.9表示什么?()0.9里面有几个0.1?(9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把0.1和0.9合在一起是多少?

  生:1

  师:现在我们明白了1里面有(10)个0.1。(板书)

  4.再涂1块能看到哪两个小数?

  生:0.2、0.8。

  师:他们的分数朋友分别是谁?(生汇报师板书),把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1)

  师:(指板书)仔细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特点?(小数点后有一位数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分母都是10、都是十分之几……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一位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板书)

  (出示课件)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就是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这就是我们认识的一位小数。

  (二)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1.师手指0.01,0.01表示什么呢?如果还是把这张纸看做1,要找出0.01你会怎么做?

  同桌交流讨论。

  生汇报: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

  预设:如果学生有分歧,可用一元和一分的关系来验证帮助学生理解。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正确,我们要想在正方形中找到0.01,就要先把这个正方形(出示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

  师:0.01就表示。还看到了哪个小数?

  生:0.99。

  师:0.99里面有几个0.01。

  生:99个。

  师:把他们合起来是多少?那1里面有多少个0.01?(100个)师板书

  2.如何表示0.25呢?

  生汇报

  师:还能想到哪个小数?他们的分数朋友分别是谁?

  生:0.75,分数朋友:

  3.(拿出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纸)请你在方格纸上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再同桌间说一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小数,你又想到了那个小数?

  4.师提问:

  (1)你涂了哪个小数?

  生汇报。

  师:猜一猜他涂了几格,还能找到另外一个小数吗?

  (2)你涂了几格?谁能知道他写的是哪个小数?

  5.师:(指板书)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数都有什么特点?他们都表示什么?

  生汇报师小结板书:两位小数表示的就是百分之几。(出示课件)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就是说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三)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那0.001是几位小数?(三位小数)。那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生:它表示千分之几。(师板书)

  师:那它的'分数朋友是多少?()

  师:那0.237表示什么?它的分数朋友是谁?

  生:

  师:小数是多少?

  生汇报

  2.师:谁能找一个大一点的三位小数?

  生:0.999 =

  师:要在正方形纸上涂上0.999会有什么感觉?

  生汇报

  如果再涂多少就涂满了?(0.001)

  师:那也就是说(1000)个0.001是1。

  师小结:三位小数表示的就是千分之几。(出示课件)其中的一份,就是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也就是说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3.延伸:师:那如果把1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几位小数表示?(四位小数)。把1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几位小数表示?(五位小数)

  ……

  师:看来同学们的类推能力都很强,能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四)提炼小数意义

  1.请同学们回想刚才的学习过程,说一说小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生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课件出示)。其实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2.思考:(课件出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那这几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老师把正方体看做1的话,你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吗?

  0.1里面有多少个0.01?0.01里面有多少个0.001?也就是说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师:大家回答的都不错,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在产生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

  三、巩固内化:

  师:今天有关小数的知识大家都学会了吗?那接下来咱们做几道题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好不好?

  出示课件练习题。

  1、填一填。

  2、填上合适的数。

  四、回顾反思:

  1.师:一节课就快要结束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出示课件)

  2.自我评价:如果最好的表现是1,最不好的表现用0表示,你打算用什么数来表示自己的表现?

  3.最后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段话--小知识:人类对自己大脑的利用水平却极低,普通人只利用了大脑的百分之二(0.02)到百分之五(0.05)左右,就连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只利用了大脑的十分之一(0.1)。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去畅游我们的数学王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改写小数。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1 10 100

  师:这几个数熟悉吗?(熟悉),今天就让我们用100分的热情,10分的认真,上1节快乐的数学课。你们能做到吗?(能)。上课

  1.提出问题:

  首先,李老师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有两位同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看大屏幕)

  小方:我买了一个本子,用了0.30元

  小雨:我买了这样一个本子,只花了0.3元,比你便宜

  小方:不对,我们俩花的钱同样多

  2.引发猜想:

  师:你们来当当裁判,他们谁说的对?

  生:小方说的对。

  师:0.3=0.30(板书在黑板上)

  二.自主互助

  引导学生验证探索理解小数的性质

  我们学数学要有理有据,那么,你们的猜想0.3=0.30,对不对,还需要你们进行验证。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明确要求)

  A.选择一种你认为最拿手的方法验证。

  B.要求分工明确

  2.小组汇报:

  a涂格子的的方法验证。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利用图形来验证,形象直观.

  b用长度单位来验证。

  0.3米=(3/10)米=(3)分米

  0.30米=(30/100)米=(30)厘米=(3)分米

  师:你们的结论是0.3米=0.30米。单位相同都是米。

  所以0.3=0.30.

  你们用常用的长度单位来验证再一次证明了0.3=0.30,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c用人民币的单位验证。

  0.3元=(3)角

  0.30元=(30)分=(3)角

  师:你们用熟悉的钱数来验证,简洁好想,真不错。

  d.拓展发现:(还能写出这样的一组数)

  0.300米=(300)毫米=(30)厘米

  结果:0.3=0.30=0.300

  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板书.师补充课题《小数的性质》

  师: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词是关键词,“末尾”。为什么?

  3.合作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读一遍)

  三.快乐闯关

  第一关:下面各数末尾添上“0”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8 0.06 3.0 120 700 10.01

  第二关: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上“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会变?

  3.4 150 9.08 104.03

  31.00 42.1 52.01 35

  第三关:判断

  1、12.8和12.80的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不一样。()。

  2、在小数上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908的未尾添上两个“0”,数的大小不变。()

  第四关:化简下面各数

  0.40 1.8500 2.900

  0.080 12.000 0.020

  第五关: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9 30.04 5.4 8.18 14

  四. 总结:

  1.说说你的收获。

  2.评价一下自己和你的伙伴。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01-15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6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2-25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2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20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20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03-06

数学下册教案 15篇03-16

数学下册教案 (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