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力把字写美观。
3、积累成语,了解这些成语集中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理解、欣赏、背诵《滁州西涧》。
4、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约请别人。
5、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二、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读背成语。
1、请同学们借助词典或成语词典读准字音、理解成语的意思。
2、谁能读准这8个成语。
3、交流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鬼哭神惊:杜甫称颂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找出8个成语的规律。(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5、诵读、背诵。
四、读背《滁州西涧》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约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强化练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约请别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怎么去约请,约请是应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约请。
2、请同学们把这次约请的要求读一遍。
3、指导看图:顾老师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如果你是三(1)中队的中队长,你会怎样去约请呢?请同桌先讨论,再分角色演练一下。
5、指名两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6、我们约请别人时除了说话有礼貌,还应注意说清楚约请的原因,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7、现在请同桌之间再按要求表演一下。
8、指名学生表演。
9、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不想约你的好朋友出去游玩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知识点梳理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情感。)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从色彩和姿态体会大自然的了不起。
(2)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2、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五、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修 改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5
课文说明: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 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18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1)“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2)“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3)“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1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6
一、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1、上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荷花》,[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喜欢荷花,现在我们就到荷花池,看看那里的荷花是什么样。
播放录像。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这一池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多美的荷花啊!老师也和你们同样的感觉。清晨,漫步在池边,闻着阵阵清香,欣赏这一池的荷花,多美呀!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都写了什么。注意要读准字音。
2、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①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谁愿意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呀?(课文写了荷花的样子,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
3、作者不仅写了荷花的样子,还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①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读一读,也可以读给周围听课的老师。一会儿我们再交流交流。
②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表情特别美,一会儿咱们要比一比,谁读的时候表情美。
③你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等一会儿老师还会给你们机会的,看来全班同学都非常喜爱作者笔下这一池的荷花。那作者把眼前这一池的荷花比作了什么?(一幅画)[板书:画]
①(出示句子)你能读一读吗?指名读句子。
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画上都有什么?
③那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把课文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读一读?
⑴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⑵好在哪你能说说吗?
⑶你能像他这样也把对荷花的喜爱读出来吗?
⑷齐读。
2、荷叶就是这样一片挨着一片,挨得那么紧,绿得又是那么鲜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荷叶是这样,那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描写荷花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
②我们想象一下,荷花还有哪些姿态呢?
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要画出这样的.一幅画,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这不是一般的画,它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活的画)[板书:活的]
①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让这一池的荷花活起来。
②你觉得他把这荷花读得活起来了吗?哪读得活起来了?还有哪儿让这幅画活了起来?
生:露出破裂全都展开
③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四、领悟语感,背诵段落
1、想不想把这幅美丽的荷花图留在你的脑海里?你们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2、看屏幕,老师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句去掉变成了填空的形式,我们试着来背一背。
3、我们不看课文,看图试着背一背。
五、总结
1、录象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学了课文,你能再说说现在的感受吗?
2、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我们还要学习写字。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7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从“威武”、“勇敢”、“昂首挺胸”3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5、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都见过鹅吗?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大白鹅,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Y1]?
5、汇报:
1)美丽的大白鹅。
2)勇敢的,聪明的大白鹅。
3)可爱的,雄健的等等。
6、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中画一画。
7、汇报。
8、那么你喜欢这只大白鹅吗?简单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Y2]。
9、下面让我们先把这课文的生字解决一下,以便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只大白鹅。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颈例
3)重点指点字形:昂博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展开想象,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勇敢、可爱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勇敢、可爱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张嘴振翅两眼圆瞪
2、比较听写,说一说这些词语是形容谁的?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两句话介绍鹅吗?
二、新授
读题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鹅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只什么样的鹅呢?快读一读书吧。
(一)默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这
只大白鹅吗?为什么?边读边批画。
(二)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漂亮机灵勇敢
1、漂亮第一自然段(略)
2、第二自然段(下蛋、机灵)围绕“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展开
过渡:你是从那里感受到它的机灵的?
(1)我想: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完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宝宝”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是一句比喻句。看到这么机灵的大白鹅下完蛋还能用稻草盖上,我心里怎样?(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
(2)它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一会儿钻进鸡窝,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的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一系列的词语把一只紧张不安的大白鹅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当一当这既紧张不安的大白鹅吗?看到这么机灵的大白鹅,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
(3)除了因为看到机灵的大白鹅,我心里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还有什么原因使我这样高兴呢?(下蛋)出示: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
(4)大白鹅的一举一动全挂着我的心,同桌分别读读描写“我”和大白鹅的句子。
3、第三自然段(勇敢的都黄鼠狼,保护鸡群)围绕“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两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过渡:大白鹅因漂亮而惹人喜欢,因机灵而可爱,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
(1)出示:我望着这位勇敢的英雄,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
(2)语言渲染:那是个晴朗的夏夜,碧蓝的夜空中有满天的小星星,我们早已睡了,鹅照例睡在鸡窝旁,周围十分安静。突然,一阵鸡的叫声把我惊醒,我侧耳细听,沙沙沙,好像有什么在搏斗似的。我一骨碌爬起来冲向鸡窝。
啊!。。。。。。指导学生读出黄鼠狼的凶样。
(3)面对凶恶的敌人,大白鹅怎么做的?(大白鹅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为我极了!猛然间,它用嘴对准黄鼠狼猛啄过去。那家伙急忙向院外逃窜。鸡得救了。)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当一当这只勇敢的大白鹅,做做动作体会朗读。
(4)你们觉得大白鹅像什么?出示: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两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你听出它在说什么吗?打败了敌人它多么自豪都读读这两句。
(5)大白鹅不仅漂亮、机灵,而且勇敢,所以我望着这位勇敢的英雄。。。。。。
三、质疑
四、回顾全文
大白鹅因漂亮而可爱,因机灵而可爱,因勇敢而可爱,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寻找那只可爱的大白鹅吧!
五、作业:
1、课文中的大白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摘录描写大白鹅的句子或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2、你生活中肯定也见过有趣、可爱的小动物,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现。(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
板书设计:15、鹅
漂亮
可爱机灵下蛋
勇敢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0
目睹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发现作为课前准备的教材解读十分重要。我觉得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应先澄清几个问题。
1、解读≠教学
解读虽然不等于教学,但总是想为教学服务的。拿到一文章,当我们来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总是应该尽量读得透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我们并不需要把解读到的方方面面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但我们较全面的解读是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备无患、随机应变的,而不会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就拿《花瓣飘香》来说,读了课题和文本之后,马上产生了疑惑:如果仅仅看课题,往往会以为这是一写景的美文,可文本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懂事小女孩的故事,课题内容和文本内容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本指“花瓣”,更代指“小女孩”。“花瓣”有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外表(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我很不愿意用美丽的心灵等词汇来定义小女孩,那会使她显得遥不可及),“懂事”就是她“美”的具体化,“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花瓣淡淡的香味倾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浸染了“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美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抗拒,难以阻挡,于是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所在吧。
如果这课文仅仅是从小女孩的角度来解读的话,那是不够全面的。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我”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是一个爱花的人(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花是不是我亲手种植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它在“我”家门前,还开得红艳艳的。正因为“我”爱花,所以才会爱花朵般的小女孩(一年级的孩子就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呵呵),才会对被“我”家门前的花香吸引而来的摘花“小女孩”轻轻地问。这是什么?这是对心灵的呵护,对美的爱护。反之,如果小女孩不是遭遇到了“我”,或许她会经历完全不同的一次经历啊!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友的疑惑:“为什么作者家门前有月季,而又去买两盆呢?”此时该解惑了吧!
其实,只有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文本的解读,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含义。
2、懂情≠动情
当我们阅读一文章时,我们很容易明白文章要抒发什么情,明白什么理。比如《花瓣飘香》抒发的是爱父母之情,明的是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理。可问题是懂情并不等于动情,我们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情,情的教学才真正有了效果。当我们来阅读《花瓣飘香》时,我相信我们都感动了,被这样一个懂事的小女孩打动了。可我们是谁?我们是为人父母者,是成年人。就算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但因为你有了较丰富的经历和阅读史,你的情感也就显得更为丰富。可打动了我们就一定能打动了孩子吗?你只要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你问他们:“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定是滔滔不绝,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这说明他们也是很明白课文要抒什么情,明什么理的。可真正打动他们了吗?他们那根心灵之弦真的被拨动了吗?应该重重打一个问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说得天花乱醉,做得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说官话,说套话,说老师需要的话,而他们的心灵之门始终关闭着没有打开。作为教者,他就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这份情,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从而开启他们的心灵。
怎么让学生“动情”?那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出文中的“动情点”,从而使学生跟文中的人产生心灵的沟通,并且是符合他们那个年龄层次的心理成长期的心灵沟通。文中的小女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她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是想爸爸了?是担心妈妈了?是感动恐惧和害怕?是感动孤独和寂寞?让和小女孩一般大的学生去揣摩小女孩此时复杂的心情,他们就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真切话语。在用自身经验揣摩小女孩心理的过程中,学生和小女孩就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的课堂或许静寂,或许凝重,如果你看到一滴泪花,听到一声哭泣,那真是情之所动,何许音乐的渲染,何许教者的煽情。
3、训练vs燃情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最近听了一节好课,我便问他好在哪里?他说教室里是哭声一片!从他的回答中,可得知学生动情了,至于“情”是怎么动起来的,我们且不去考证,但仅从“情”的角度来教学是否成功,是有失偏颇的。许多一线老师发现,大多名师在进行公开教学时,都选择易动情的文章,搞得听课者和学生都情乎情乎的,呵呵!我想如果仅仅着眼于情,既不能体现年段教学特点,也不符合课程的要求。
《花瓣飘香》这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依据年段特点和课程要求,我觉得该重点抓住这一段的教学,训练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说了什么,课文中一目了然,无须多费口舌。该突出揣摩的是人物对话展开时的神情和语气。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丰富的,而面部表情和语气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表情、语气这些外部之表就抓住了心灵之根。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看着我。”小女孩是为生病的妈妈摘花的,她为什么还要如此不知所措、惶恐呢?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是知道摘花不对的',她也是爱花之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越田野,跑远了。),注意“小心地、捧着、俯”这些词。可她明知不对,却为什么要做,她为什么非摘花给妈妈呢?想想整天躺在病床上闻着药水味的病人最想看到什么,想想现实中人们去看病人为什么总爱带一束花去?在矛盾的冲突中,小女孩的形象才会更显丰满。对话中,作者还有多次对小女孩神情的描写,如“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透过“低着头、不要意思、闪动着泪花”这些神情,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的“懂事”还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尊敬长辈之孝道上吗?
“动情”不是教学的全部,但是此类课文教学的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必须借助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品词析句。只有在扎实的训练中,情才有所依,法才有所靠。
汪晓铅评:
非儿,我对你的三点意见持赞同的态度。
就备课而言,正确、细致、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处理教材、从而预设的前提。因此,作为执教者,解读既是自身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
教师要通过充分的解读,获得对课文的正解,以此来保障对学生语文学习价值取向的引领。这是教师的天职。同时,许多时候,教师还要尽量估计到对同一课文可能出现的别解、新解,乃至误解、曲解。这在个人独自钻研时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新课文),但有了集体研究,特别是这样的专门的探讨,就容易办到了。
对教材的“解读”应该包含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即使是“正解”,也不宜直接“告诉”学生;至于“别解”、“新解”,只要合情合理,都应肯定;而“误解”则须消除,“曲解”则须纠正——我想这些已经成为共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总是先要读懂,然后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即由“懂情”到“动情”的。教师先行一步,为的是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时,积极、自主地经历由“懂情”到“动情”的过程。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海底的奇异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 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趣探奇。
大海,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但大海深处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海底世界去探索一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2海底世界(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潜水员叔叔到海底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你们觉得海底世界怎么样?谁来说说你们对海底世界的第一印象?同学们真爱探索啊!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海底世界的?读书要求:
1、自由、轻声的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3、标出自然段序号,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 学习生字词。
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海底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跑上来了,要和同学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谁能把它们上面的词语读出来,它就和谁成为了好朋友。(指名上台当小老师领读)
三、 品读课文。
这么多的海底动物和我们交了朋友,它们说要带大家到它们的家-------海底世界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
请看课文,谁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读完,学生评价)
读这一段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它的后面是个什么符号?我们来试一试。问得太好了,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那就让我们自由地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想一想你知道了些什么?好,开始。
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在这一句里你知道了哪些有关海底世界的情况?(学生小组交流)
谁来说说?(反馈,老师随机板书)
声音:同学发现了什么?也就是说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海底世界到底有哪些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听一听这些声音。哎!怎么没声音呢?你们听到了吗?哦!对了,要听到这些海底的声音,必须要用到一个特殊的仪器------水中听音器。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水中听音器吗?怎么样才算窃窃私语呢?你们能不能演示一下?哦,老师知道了,窃窃私语就是背地里小声的说话,本文指海底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现在把水中听音器放到水里,听一听这些声音。(课件演示)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来学一学这些声音?哦,除了课文里写到的声音,海底还会有其他的声音吗?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不能也象课文里一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呢? (课件出示)
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
同学们,我们除了知道有各种声音之外,还知道什么呢?
风浪影响不到海底,说明海底怎么样呢?课文里还有一句话说明海底很宁静的,是哪一句呢?你们找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当海面上( )的时候,海底依然是( )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面上----------而海底却-----------同学们能不能用手势来表达一下波涛汹涌是怎样的?太棒了,再摇下去整个教室就要变成一片海洋了。
那你们能不能换个词语呢?同学们简直太聪明了,现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句话,把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读出来。(学生品读句子)
四、 资料展示。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就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的海底世界的资料,愿意拿出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交流介绍)
五、 总结。
谢谢同学们让我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海底的知识!就象同学们所知道的那样,海底世界有更多更精彩的内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课后继续探究,好不好?
六、作业超市
1、比一比,再组词
底( )窃( )汪( )肌( )途( )
低( )切( )旺( )机( )余( )
2、课后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在下次的阅读课上开展一次“海底世界知多少”的交流活动。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2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照样子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了解书信。
1、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交流: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发短消息等。)
2、板书课题:信
你写过或者看到过信吗?信是用什么写的?自由交流。
3、出示一封信,简单介绍信并小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了写信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二)初读诗歌,学习词语。
1、观察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借助课后音节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反馈:
(1)字词:指名读词语,指导“巢、雏”的读音与书写
(2)抽读课文。
3、指导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学习2-5节。
1、复习默读要求。板书相关要求。
2、默读课文第二节,学会写信后,作者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3、默读并完成填空。
我想替()给()写信,信中说:()。
4、变换句式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想替()给()写信。
板书:雏鸟妈妈回巢
5、朗读第2节。
6、默读其他小节,选一节填一填。
7、自学后交流第3、4、5节。
板书: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他的伙伴
树他的朋友
(1)随机理解“风平浪静、姹紫嫣红”。
(2)把词语补充完整。(课后练习)再说几个。
8、有感情地朗读2-5节。指导背诵。试背。
(四)学习第6节,体会句子的含义。
1、指名读第6节,读后质疑。(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
2、交流问题。
3、总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说出心里话,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这正是写信的妙处。
(五)读全文并仿写。
1、读全文。体会诗歌的优美韵律。
3、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可以是一节或几节,评出最佳小诗人。
板书设计:
1、信
雏鸟妈妈回巢(家信)
花朵蜜蜂采蜜(邀请信)
大海小船扬帆远航
云伙伴灌溉森林(勉励信)
树朋友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默写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二星: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星: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可以是一节或几节。
反思:
2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积累词语,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能正确使用。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情感,课题引入。
1、出示茉莉花图片,音乐轻声播放《好一朵茉莉花》。
2、揭题:学习“茉”,交流字形。
3、看图并结合课外知识了解茉莉花。
4、看看文中的茉莉花是怎样的?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5、抽读课文,正音。
6、交流,学习生字“蕾、绽”。
7、默读写茉莉花的重点句子,在描写它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
8、学生交流。
9、归纳板书:洁白无暇似雪如玉
浓郁醉人
绽开张张笑脸
10、指导朗读。
11、尝试背诵。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心情。
1、读2、3节,思考:我在养花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者句子。
2、交流板书:
焦急地盼望
不再关心了
惊喜
3、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4、选词填空。
(四)总结全文,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2、总结:养花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
3、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
4、写话:学习茉莉花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
板书设计:
洁白无暇似雪如玉(色)
2、茉莉花{浓郁醉人(味)
绽开张张笑脸(形态)
焦急地盼望不再关心了惊喜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熟读课文,背诵第4小节。
二星: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和同学相互交流。
三星:学习茉莉花的写法,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
反思: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积累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认识以对话的形式为主的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出示第一节。
2轻声读第一节(指导朗读:多带劲啊!)
3欣赏“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从《神笔马良》这本书引入过来的。
2初读课文,想:课文写写了哪几个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3出示学习建议: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各自读文交流收获
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4大组交流反馈
5指导朗读
训练1:词语部分(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眉开眼笑无可奈何吞吞吐吐
(出示练习)
训练2:说话:学了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6假如有一支神笔,但只能画一次,你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7感悟小结,体会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
三、从说到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再看文中大家的心愿。出示“心愿部分”2说说你的心愿,动笔写。
板书设计:
3我画什么
卷发的小曼
戴眼镜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作业布置:
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熟读课文。
二星: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和同学相互交流。
三星:写下你的心愿。
反思:
古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慈、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颂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促情,引入课题。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荷花或者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同学们说的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看吧。(出示动画:西湖六月的美景)
师介绍西湖:
师:西湖,是一首美丽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出示古诗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生字:“慈”上面部分比较难写。指导书写,有爱心的人是很慈祥的,所以慈是心字底。
齐读古诗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
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读通古诗:(指名朗读、齐读)注意正音:慈、毕
3、读懂古诗:
(1)能说一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学习第三四句:
师:是啊,无边无际的荷叶一片碧绿能不美吗?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呢?(生答:接天、无穷碧)板书:莲叶无穷碧
师: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画面。
(2)师: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师:那你们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映日、别样红)板书:荷花别样红
从课题中的“晓”字我们知道,当时的什么时间?(晓:早上)
所以“映日”的“日”——就是指,早上的太阳(也就是朝阳)。
师:“映日”的意思也就是在朝阳的映照下。
“别样红”说明这荷花——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红
师:瞧,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二句:
师: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么美丽清新的画面就发出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句。
齐读、指名读
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季节。
三、想象画面,赏读悟境。
师:同学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1、早上,太阳出来了,杨万里和友人走出净慈寺。在湖边,诗人看到这满湖的荷叶荷花,不禁诗兴大作,脱口而出:(学生朗读古诗)
2、他们边走边欣赏。杨万里突然眼睛一亮,指着湖中一朵开得正艳的荷花,激动地对学生友人说:(学生朗读古诗)
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林子方渐渐走远了,他还不时回过头去看看正在向他挥别的杨万里,看看荷叶荷花,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这首诗:(学生朗读古诗)
4、看着友人远去的背景,此时的杨万里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你能把杨万里此时对朋友那种不舍眷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叫——(生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标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从内容上来看这
是一首写景诗。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
(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的荷叶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正是杨万里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吧!同学们,请用上你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吧!(生齐读)
四、课外扩展,布置作业
师: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不同的含义。老师向大家推荐几句写荷花很出名的句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3、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品读有关语句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2、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3、根据课题推想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同学们,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宗的《平分生命》,(板书)感受其浓浓的亲情。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二、初读。
1、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交流出示: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师: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
出示:
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师:你知道什么是诺言,你能帮它换个词语吗?(承诺、誓言)
自己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读,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可由学生提出)为什么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三、精读。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深思熟虑……神情。
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呢?把你的忧郁,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好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男孩,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句话。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微笑。
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胳膊。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四、写话。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作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五、结语。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4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施教日期:教时数:1
教学目标:
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快乐的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自己快乐的心情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课前做一件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描述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以是学生平时画的)。
2、明确交际话题: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快乐,让我们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揭示: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过哪些事?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先说说。
2、提出交流要求,各自准备。要求:
⑴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⑵说出自己的快乐。
⑶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达成目标: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说清楚,快乐的心情表达清楚,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三、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1、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2、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台交流。
3、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五、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板书设计:秋天的快乐
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说出自己的快乐。
教学反思:
习作
施教日期:教时数: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介绍秋天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注意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写清楚。
教学难点:理清画面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前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观看图片,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天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达成目标:引出课题,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写作兴趣。)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
(达成目标:通过看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能介绍秋天的美丽景色。)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达成目标: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四、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达成目标:同学间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修改习作,共同进步。)
板书设计:习作
感悟秋天
说秋天
写秋天
教学反思: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施教日期:教时数: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教学难点:对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充和积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我的发现
1、引趣导入: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集体交流
4师总结:“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
5、词语扩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先说一说“黄、红、绿、蓝”还有哪些表颜色的,再说说其他颜色的词语。
(达成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首对子歌,激发学生兴趣。
3)找一找,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想像画面,说说读后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2、我会填
1)口头填空
“匆匆地()”“悄悄地()”“轻轻地()”“甜甜地()”“快活地()”“拼命地()”“好奇地()”“认真地()”引导观察,明确括号内所填的必须都是动词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个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达成目标: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三、趣味语文
1、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读熟
3、四人小组比赛,选出最佳选手。
4、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5、拓展活动:你还会哪些绕口令?
(达成目标:学会绕口令。)
板书设计: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品读课文,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课文,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童趣。
1.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就是——读课题:恐龙。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再读课题
3.想好好认识它们,跟它们交朋友吗?(想)那就闭上眼睛,让我们乘上穿越时空的列车,回到两亿年前去。
二、精读品味,感悟写法。
(一)认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亲戚
1.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就来到了恐龙的世界。快睁开你的眼睛,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写了哪几种恐龙?把它们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
2.第二小节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谁来说一说?(课件红显: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评价:你找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把它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
3.学习【雷龙】
出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⑴ 瞧!这就是雷龙!课文中是这样给我们介绍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⑵ 听了他的朗读,你能简单地说说雷龙的外形特点吗?
预设: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评价:是的,雷龙长得特别特别大,是个——)
出示词卡:庞然大物 指名2、3人读。(评价:还不够大,谁再来?/真大呀!/真是庞大极了!)把它送入句子中,我们一起读好它。读着这句话,你是从哪儿感受到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的呀?
② “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红显: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评价:好重的雷龙呀!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雷龙有多重吗?指名读。
A、真不敢相信还有比大象重的动物!(出示大象图)看,这一头大象大约重5吨,雷龙跟大象比,(点击出示句子: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谁来读?
B、估算一下,雷龙有多少吨?(有30吨左右)评价:哇!有30多吨哪,一头大象已经很重了,雷龙居然有六头大象那么重!怪不得说它是——庞然大物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雷龙的庞大,一起读。
C、小结写法1:用上一个“六头”,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雷龙的体重,这种直接写出具体数字的方法就叫——列数字。
D、小结写法2:课文把雷龙和大象比,来说明雷龙的身体庞大,这种方法叫做——作比较。
③ 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雷龙的庞大?“踏步的声音像雷鸣一般” 评价:走路的声音真大呀!
A、这么重的身体,每踏下一步,就会发出——出示词卡:一声轰响,指名读,(评价:脚步再重些!/好响的声音,耳朵都快震聋了!/房子摇起来了,山也动起来了!)
B、这地动山摇、震耳欲聋的声音像什么?(打雷)这就叫——出示词卡:雷鸣一般,指名读,(评价:雷声还不够响,再响些!/雷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好响的雷呀!)齐读。
C、它走路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难怪叫它雷龙呢!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你还能读好它吗?谁来试试?
D、小结写法:课文把雷龙踏步的声音比作雷鸣一般,这是比喻手法,也叫——打比方。、
⑶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用上数字,一比较,一比方,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雷龙的庞大,一起读。
4.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雷龙,那梁龙、剑龙和三角龙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后面三句话,想想课文是用哪种方法来介绍它们的。
5.交流:它们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梁龙】(点击出示: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⑴ 学生说说梁龙的特点(身体很长),并指出说明方法(二十多米——列数字,好像移动的吊桥——打比方)。
⑵ 像吊桥一样的身体,多有趣呀!请你再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梁龙的样子。
⑶ 20多米的梁龙,差不多跟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室一样长呢!喜欢它的同学我们一起读。
【剑龙】(点击出示: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⑴ 学生说说剑龙的特点(插着剑板、尾巴上有尾刺),并指出说明方法(两排、四支——列数字,像利剑一样——打比方)。
⑵ 这三角形的剑板,可以用来散热,尾巴上的尾刺,还可以防身呢!齐读。
【三角龙】(点击出示: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⑴ 学生说说三角龙的特点(脸上有三只大角),并指出说明方法(三只、一只、两只、一米长——列数字)。
⑵ 看看它脸上的三只角,一只长在—— ,比较短,还有两只长在——,有多长?要是我们人的脸上也长了三只角,你见到了有什么感觉?
⑶ 是呀,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见了都害怕,这就叫——出示词卡:望而生畏 “畏”就是害怕的意思,指名读,齐读。(评价:还不够害怕!/好害怕呀!/害怕极了!)
⑷ 齐读句子。
6.刚才我们认识了四种恐龙,有身体庞大的——雷龙,长得特别长的——梁龙,背上有剑板,尾巴上有尾刺的——剑龙,长着三只大角的——三角龙,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真是——出示词卡:千奇百怪指名读,齐读。
7.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样子更奇怪的恐龙,它叫——霸王龙。
(点击出示: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⑴ 霸王龙长什么样子?谁来读?它的特点就是脑袋——,身子——,牙齿——(红显:大、短、锋利无比)。
⑵ 出示词卡:锋利无比,指读,(评价:好尖呀!/真快呀,一不小,手就被划破了。)
⑶ 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锋利无比的呀?(牙齿、匕首、剑、小刀、针)……
⑷“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这也是——(打比方)
8.恐龙还有亲戚呢,鱼龙和翼龙就是它们的.亲戚。它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课文第三节,用上“因为……所以叫它 龙”说一说。
⑴ 交流
① 出示“鱼龙”图片,(因为鱼龙的样子像海豚,并且生活在水中,所以叫它鱼龙。)屏显: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师:哦,鱼龙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呀!男生读。
② 出示“翼龙”图片,(因为翼龙长着翅膀,能像飞机和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所以叫它翼龙。)屏显: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师:“翼”就是指——翅膀,长着翅膀的翼龙能像鸟儿和飞机一样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呢!
⑵ 小结:鱼龙生活在水中,翼龙生活在空中,它们是恐龙的亲戚。齐读第三节。
9.两亿多年前,地球上就只有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恐龙吗?板书:种类形态
(出示句子: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齐读。
(二)介绍恐龙
1.这千奇百怪的恐龙和它的亲戚,你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
2.这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快要结束了,我们也仿佛变成了其中的一种恐龙,我先来做个自我介绍吧:嗨!大家好,我叫梁 龙, 我长得可长了,身体足有20多米呢,就像吊桥的桥梁一样,所以大家都叫我梁龙。不过你可别把我当真的吊桥呀,假如你没办法过河,我倒是很乐意帮你这个忙。
3.你希望自己变成哪一种恐龙呢?也来试着有趣地介绍一下吧!可以介绍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也可以介绍你的样子,先自己试试。
4、集体交流。
(三)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
1.恐龙有哪些生活习性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小节。(出示第四、五节)
2.交流:
① 食物
哦,大多数恐龙主要吃植物的呀!(出示: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齐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恐龙捕食的录像。(播放霸王龙捕食的视频。)
录像中的是什么龙?它是吃什么的呀?出示: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你能把它的凶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② 卵生 恐龙是卵生的,什么是卵生?谁能说说?
是的,像恐龙、鸡、鸭一样不直接生下小宝宝的,而是先生蛋的,就叫卵生。
(出示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图片)看,这只可爱的小恐龙正从坚硬的蛋壳里钻出来呢!这就叫——破壳而出!出示词卡:破壳而出,指名读,齐读。
评价:力气还不够大,再加把劲!/力气再大些!/好大的力气呀,蛋壳都被你撑破了!
(四)猜测恐龙消失之谜
1.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多久呢?出示第六节,齐读。
2.两亿多年前,恐龙到处漫游,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恐龙的身影呢?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3.是啊,科学家们也作出了各种猜测,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待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三、兴趣作业,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在班级展示。
2.用上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课外了解的恐龙,并为它制作一张名片。
板书:
列数字
种类形态 作比较
20、恐龙 打比方
生活习性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03-18
小学的语文设计教案01-27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15篇03-18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15篇)03-18
语文园地的教案设计02-27
语文《荷花》教案设计08-26
《语文乐园一》语文教案设计08-26
三年级语文设计教案汇编15篇03-18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设计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