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1
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对性,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我说,大家一起做。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那边是前,哪边是后?
(学生对于上下、前后已经有所认识,教学中首先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学习左右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右手)举起你的另一只手,你知道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
(2)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
我们的手有左右之分,耳朵、眼睛、脚也有左右之分,你能指一指你的左眼吗?右眼?摸一摸你的左耳、右耳。(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跺跺左脚、右脚)
2、出示情境图,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1)谈话:我们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刚和小芳(手指图)是同桌,你能说说小刚在小芳的哪面,小芳在小刚的哪面?
(2)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刚和小芳的位置关系。
(3)交流反馈(指名回答,要求把话说完整)
提问:小丽说“小刚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认识了左右手后,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三、练习强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刚才,我们看着图,知道了小刚在小芳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那么你能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吗?
(2)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让学生说完整话)
(3)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选三个小朋友上台站成一排(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b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
(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
(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
(3)你注意过没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 组织学生模仿敬军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
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
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 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
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
(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
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习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哪面?
(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
学生可能说出:
①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
②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学生 说不出来,可以直接提问:看图想一想,小明和小刚的位置 是什么关系?)
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④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学生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游戏。
(1)讨论: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好 朋友吗?
(通过讨论并汇报,进一步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 眼,左脚、右脚。)
小结:我们身体右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左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
(2)谈论:人的手、脚、耳、眼都有左右之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要求听老师下达的口令,做动作。
①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②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③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楚在谁的哪一面。
2.说一说。
(1)坐在你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前)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3)(三位小朋友站成一横排)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再次强调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3.看图说一说。
学生可能更多地用上、下描述物品之间的关系,要提示还可以用左、右来描述面包和牛奶的关系。
4.摆一摆。
(1) 把数学书摆在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
(2) 把文具盒摆在中间,把数学书摆在文具盒的左面,把学具盒摆在文具盒的右面,最后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5.排一排。
请一个小组6个学生上讲台,侧面对着底下的学生。
(1)提问:(指第二个同学)XX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请第三个同学照样子说一说。
(2)底下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说一说。
6.看图说一说。
(1)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2)月季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4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6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XX年月日
课题
复习比较与分类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2、我说你摆。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课本第100页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我说你拨。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认一认。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做课本第1030页练习题。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
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生: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设计
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左○右后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8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认识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一定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小组活动在本课中非常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认识。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形,请你在看见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
这一过程的设计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我采用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已认识了这四个图形,同时也养成学生整理学具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9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空间观念的培养,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学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棵大树图)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小鸟和小兔最先来,(出示小鸟贴在树梢,小兔贴在树下)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只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课题:上下 学生齐读。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充分的描述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2、教学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松鼠也赶来了(把小松鼠贴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现在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三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学生任意选一只小动物来说,也要引导学生语言完整、规范)
3、教学一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松树的.位置吗?
师:小松树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
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摆一摆,说一说:在文具盒上放数学书,说说文具盒和数学书的上下位置关系;在数学书上放一个橡皮,说说数学书和橡皮的上下位置关系。
2、看图说一说
教师出示摆放的三个物体,让学生说说三个物体间上下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1--2题
四、动手实践、深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动物园里建了一座新楼房,你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住那一层,请给它们分房子。
(学生动手贴动物头像)
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及顺序。
2、找宝物
引导学生推理,根据第一句话推出宝物可能在号、号哪个盒内
根据第二句话,确定宝物在第号盒内。
3、教师把小朋友的头像做成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贴出它们在楼房的位置,再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总结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01-01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05-28
[精选]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05-29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教案01-26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必备)05-28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9篇)0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精选9篇01-05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精选16篇)02-15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10篇(精选)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