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

时间:2023-03-23 18:35:3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

  【设计理念】

  一、创设自由的心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遵循《标准》的指引,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大胆质疑,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主线牵引,顺藤摸瓜。

  本课教学设计以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留车、还车”这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找相关段落和语句,畅谈感受,从感受父亲内心的挣扎,理解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三、由点及面,从细节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整个教学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读、划、想、议”的学习方法,质疑、研读、探索、解疑,升华领悟人物品质。并将说话练习贯穿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教学的'最后,以一段视频和畅谈身边的相同事例来拓展升华,感受诚信的魅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升华情感,从细节处层层铺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同时结合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写课题,理解:中彩(中彩票、中奖之意。)

  2、创设情境,体会中彩的心情,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

  1、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奔驰 馈赠 疑惑不解 捎信 教诲 拮据 梦寐以求

  (教师随机正音)

  3、结合文中与生词有关的句子以及写作背景,重点指导:拮据,同时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重点指导生字:寐,通过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渴望得到汽车的心情

  三、深入剖析理解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的为难及品质。

  1. 初读3—8自然段,思考:中奖中的是一辆汽车,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到父亲面临的难题

  (1)初读课文后,学生针对故事大胆质疑。(如:中了奖,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究竟是什么?父亲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归还汽车?)

  (2)引导学生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留车还是还车

  3. 解析留车的理由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哪些对父亲的描写里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生默读,标注)

  (2)学生找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3)PPT出示相关的句子,教师小结。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说一说父亲留车的理由。

  (PPT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

  4.解析还车的原因

  1.默读相关段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辆车能留下来的理由,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师简要板书留车的理由)

  2.剖析父亲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1)找到故事结局部分,生读: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2)父亲在面临这些难题时想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他还想到了什么?(PPT出示:就算……也不能……)

  3.引出母亲说的话,生齐读。(PPT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总结升华全文,拓展延伸。

  1.生谈自己获得的启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再结合中彩那天父亲做出的选择。这件事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出示新闻视频。(相同事例)

  3.生谈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道德难题。(师简单评价总结)

  4.拓展:这样一个道理,对文章中的“我”来说,是当时就明白的吗?当时的我心理是很复杂的,这一点在课文中没有具体地去描述。想想看,当库伯先生派人把车取走的时候,文中的我会有什么表现?想一想回去以后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留车 道德难题 还车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2

  《花的勇气》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 ,品味语言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在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仅是作者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 )但是( )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4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5

  课文:《丝绸之路》

  一、理解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2、教师指点:

  (1)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课件出示)

  (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介绍丝绸之路。(书本第9页资料袋)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四、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 故事 历史意义 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件出示)

  教师指点(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标题,完整段意放到具体学习中再概括)

  第一段(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第二段(2—12):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

  第三段(1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第四段(14):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五、完成阅读提示2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

  (1)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伟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出示)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学习第2段)

  (1)抽读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思考: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

  (3)教师指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出提纲,

  迎候——出现——列队、奏乐——问候——互赠物品——表演魔术

  ②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什么(隆重、热情)(感受彼此间友谊。)

  ③小结:有感情地读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④理解“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学习13段)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4)小结: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七、学习首尾段

  1、有感情朗读首尾段,再次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

  2、学习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八、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领会现代意义

  (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九、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3、练习纸部分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掌握课后复习内容。

  2.通过读,弄懂课文的意思,练习用幽默的语言来读人物的对话。

  3.懂得即便是大科学家也有弄错的时候。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幽默语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

  人物情景对话的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不用谢,爸爸”。

  学生齐读课题。这一课的课题是以人物的语言为题,中间加了逗号,结尾没加标点符号。

  二、学习基础知识: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3.教师补充。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巩固字词。

  四、读写下列词,写一写。

  平坦眼镜弄掉递给告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带着感情色彩来读人物对话。

  1.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一天公共汽车上爱因斯坦小姑娘

  2.对话的内容,事情经过。

  (1)爱因斯坦怎样把眼睛弄掉了?(可任意联想)

  (2)他为什么没有找到?(可任意联想,可举例说明眼镜的重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3)小姑娘把眼镜递给爱因斯坦的时候,他为什么说谢谢?如果他知道递给他眼镜的人是自己的女儿,他会怎样表示?他究竟知不知道递给他眼镜的'人是谁?为什么?

  (4)小姑娘为什么说不用谢?

  3.幽默语句的含义是什么?

  二、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三、用较丰富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扩写文章。

  可加进环境描写;可加进人物的神态描写;可加进一些情节;可对人物语言进行较细致的描写;可再设计一些幽默情节。

  四、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你一定看过许多漫画,大多含有一定的讽刺或幽默,试画一幅含有幽默感的漫画。

  五、设计:

  时间:一天

  地点:公共汽车上

  人物:爱因斯坦小姑娘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7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生命生命》一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刻,通过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告诉读者:要珍惜、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本文是学生应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文,现在提前一学期学习,而且脱离了单元其它课文的辅助理解,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稍显不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的预习内容:

  (1)用横线将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2)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3)查找并摘抄有关本文作者(台湾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资料,150字以内。

  (4)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稿纸,课堂练习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设计。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给每位学生提供课文复印件。

  (4)请组委会帮助给上课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3、教室环境布置:课桌按同桌方式布置。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一。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2)同桌交流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写写你们认为最难的生字。

  2.同桌合作,检查预习。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词及易错词语:

  (sāo)骚扰、求生的欲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动弹

  指名读、齐读。

  (2)交流合作学习时互相听写的生字,强化识字效果。

  预设:打扰、震撼、糟蹋

  ○1出示由“憾”“撼”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根据意思确定形旁。

  ○2方法迁移, 学生区分其他生字。

  ○3再次齐读词语。

  2、出示学习提示二。

  出示: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写了几件与生命有关的小事例?

  (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全班交流,明确文中所讲的三个小事例。

  预设:被作者抓住后的飞蛾极力求生;(飞蛾求生)

  墙缝中的小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瓜苗生长)

  作者静听自己的心跳被深深震撼。(心跳使人震撼)

  (三)学习三个小故事,围绕重点词句体会飞蛾、瓜苗、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习得一定的读书方法

  1.走进飞蛾

  (1)师: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飞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相关的词语、句子旁边做批注。

  (3)全班交流。

  出示: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预设:

  ○1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稍”“骚扰”“只要……就”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飞蛾的讨厌,明白它已命悬一线,生命岌岌可危,处于绝境,感受飞蛾的生命之脆弱。

  ○2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飞蛾用尽全力想要摆脱作者的大手,感受飞蛾对生命的珍爱。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主要明确,这是一只绝境中极力求生、珍爱自己生命的飞蛾。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6)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走进瓜苗

  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迁移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在读写中生成学生多样化的理解,习得文本语言。

  师: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文字读故事。请同学们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三段,看看一株普通的瓜苗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生命的呢?把你想到的用2-3句话写下来吧!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感受。

  (3)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株面对困难,明知生命极为短暂却依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小瓜苗。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

  3.走进作者

  出示: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初步体会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

  重点交流:“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引导学生抓住“糟蹋”“可以”“也可以”等词语理解句子,明确作者认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要对生命负责、一种是对生命不负责。

  ○2明确作者在两种生活态度面前,他决定选择好好利用生命,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

  (3)请同学们畅谈杏林子带给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对于疾病缠身的杏林子来说,活着原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她却依然热爱自己的生命。

  (4)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杏林子所创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面对弱小的飞蛾和瓜苗,杏林子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作为人类,面对困境,怎能说“不”?生存下去是最简单的事。

  (五)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资料,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二、引导学生交流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指导完成小练笔。

  三、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课文: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8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及单元训练重点、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故事,学生进一步体会“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难点:

  从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过程中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放松一下,欣赏一组图片,希望能带给你好心情。[播放课件]漂亮吗?

  说起花,你喜欢什么花呀?看起来大家都是爱花的人。今天,老师再介绍一种花给你们认识。它的名字叫金盏花。板书:[金盏花]顾明思义,猜猜这种花什么颜色?[黄色、金色]

  真聪明,看屏幕,[播放课件]金盏花又叫金盏菊,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主要花卉。大多为黄色、橙红或棕色。

  可是,有这么一位老奶奶却培育出了纯白色的金盏花,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板书:怎样培育出?为什么要种这种花?]

  你真善于思考,问题很有价值。[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七,看看这白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绽放人间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在书中用方框框出带有生字的词和喜欢的四字词语。

  师:生词都找到了吗?[课件出示生词]谁能领大家读一读?你还积累了哪个四字词语了,快来读给大家听听。

  大家读的可真认真。老师只选择了这几个四字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课件出示:生词和四字词]齐读巩固。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试着用上刚才积累的词。最后教师小结文章主要内容。

  师:老奶奶从报上看到一条消息,重金悬赏纯白色的金盏花,决定试一试,她不顾儿女的反对,自己一个人坚持种花,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最后赏金没有兑现,老奶奶还想种黑色的金盏花。

  三、精读感悟,把握主旨

  1、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一研究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怎样能快速而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老师也总结了几个秘诀,想学吗?[播放课件:

  下面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有关语句。

  2、汇报,理解:

  (1)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a、循环往复地种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相关语句: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选取长的饱满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播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种植金盏花……)

  怎样循环往复地种呢?结合前文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课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

  一年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不沮丧怀疑,坚持着。

  对比读,你觉什么不一样吗?

  [师:要种出白色金盏花的决心从没的动摇过,精心种植白色金盏花的劳作从没有间断过。]

  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b、满怀信心地种

  [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种金盏花……]

  师:种花的过程中老奶奶都遇到哪些困难了?可她从不沮丧怀疑,就这样一种就是20年,想象一下:这种花的20年中,老奶奶可能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年岁大了,体力不足,十分劳累;没有人帮一帮;生病了没人照顾,还得照顾花草;……]

  这一切的一切,都没能动摇老奶奶要种出白色金盏花的决心,她就这样[引读: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着。]

  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老奶奶呢?[板书:持之以恒]

  (2)种出这样纯白的金盏花容易吗?老奶奶为什么会去种白色的金盏花?

  交流:

  重金悬赏:[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色的金盏花。]理解“重金悬赏”什么意思?更突出培育这种白色金盏花难度之大。

  尝试一下[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理解“不可思议”体会培育这种花的难度。[板书:重金悬赏,尝试一下。]

  重金悬赏,尝试一下,到底是什么让她坚守了20年?

  [主要是要种花,并没有多想赏金的事]

  你从哪看出来?

  [课件出示:甚至不知道现在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有人培育出了纯白色金盏花。]

  两个不知道可见老奶奶完全没有把这重金悬赏放在心上,只想着如何种出这纯白色的金盏花。

  师提示:还有哪处描写再次证明老奶奶只为种花?

  [课件出示: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我能种出来…… ]

  老奶奶不为赏金,只为种花,而且把这20年辛勤培育的种子无偿地献出来。没有赏金她还想继续无偿培育黑色的金盏花,这高尚的人格令人敬服。

  4、讨论:为什么老奶奶能够成功培育出白色的金盏花?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有许多人是凭着持之以恒的韧劲最终获得了成功。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配乐补充介绍:王献之、爱迪生、陈景润……]

  老奶奶“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那么,我们小学生在哪些方面同样需要老奶奶的这种精神?

  五、总结:

  同学们,老奶奶20年的辛苦劳作,20年的执著坚持、20年的耐心等待,只为这白色金盏花的美丽绽放。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奶奶,从现在起选定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做,相信你一定是未来的成功者!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七,

  白色的金盏花,

  不为重金悬赏,目标专一

  只为尝试一下,

  循环往复,持之以恒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

  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展示课件第三屏)

  (1)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国的()。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四、复述课文

  1.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

  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

  七、设计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忠诚爱国不畏权贵关爱百姓

  百姓十分爱戴万分悲痛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0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2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2、欣赏作品,同时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体验亲昵成功的喜悦。

  3、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亲昵作品。

  重点: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难点: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准备:教师:范图、教师和学生作品、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水彩笔、颜料、毛笔、水、调色盘、蜡笔、彩色铅笔、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讨论、欣赏

  1、如果让你设计“亲昵”你该设计怎样的?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

  3、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欣赏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吗?

  (1)用画面表现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2)用手工表现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3)以次相互得到启发。

  5、教师引导学生具体欣赏作品

  (1) 绘画作品:

  (a) 构思新颖在什么地方?它应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

  (b) 如果你要画你还会应用那些工具?出现那些效果?

  (2)手工作品:

  (a) 运用的材质是否合理?

  (b) 如果你做会用些什么材料?(学生例举多例)

  (c) 此创作的.新意何在?

  三、学生作业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亲昵”。它不仅是一座现实生活中的,而是想

  象中的。展开你们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初稿的辅导。

  五、小结

  1、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一简单介绍。

  2、布置下一节课所带工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一部分是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想象的作品)

  2、但这些作品都是用平面来表现的,鼓励学生用立体的手法来表现。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亲昵”,并画出周围的环境。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3、大胆展开想象,不拘泥。

  四、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综合各种工具表现,鼓励学生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五、小结

  1、展评学生作品。

  2、自己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尊严、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会写“尊”字。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

  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初步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人生哲理,树立自尊、

  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2.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师:生活中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生作答)

  师:有一个年轻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他是这样做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第七课 尊严)。

  3.写一个本课的字:尊(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1)生观察,会写的.字交流、提醒。

  (2)师范写,生在写字卡上写2个。

  (3)展示评价,夸一夸。

  (4)再写1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词: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齐读;开火车读

  2. 多音字“难”教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独立默读。

  3.反馈自读情况。

  (1)找生简述故事主要内容,师评价。

  (2)师强调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引导质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却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回答,屏幕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2)通过读这句话,提出质疑。学贵有疑,会提问就会学习。

  (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进课文,走进哈默。

  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①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②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勾画和批注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教师相机点拨。

  (1)外貌描写:

  屏幕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A.读句子;

  B.交流体会;

  C.用心地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看他-------------------------------------------------

  D.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可是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

  (2)语言描写:

  屏幕逐句出示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

  B.同学们自由读读三次对话,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师生对话

  第一句:有礼貌;

  第二句:态度坚定;

  第三句: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

  D.分角色朗读

  (3)动作描写

  逐句出示课件:

  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3.年轻人站起来说。

  4.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5.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A.读句子,说体会:

  B.理解“喉结上下动了动”“狼吞虎咽”,说体会;

  C.引导质疑,总结主题。

  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他仍然坚持干完活再吃饭。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他还得到了什么?(别人的尊重;尊严)

  4.深化主题,推向高潮。

  好一个有尊严的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以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怪不得杰克逊大叔这样对女儿说,(出示课件)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A、杰克逊大叔激动地对女儿说,读―――

  B、杰克逊大叔赞叹不已地对女儿说,读―――

  C、杰克逊大叔感慨万千地对女儿说,一起再读―――

  5.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杰克逊大叔虽然没有像哈默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也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他是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

  (五)拓展延伸

  阅读《弯腰拾起的尊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杰克逊大叔成就了哈默的尊严。如果说没有杰克逊大叔,就没有后来的哈默。更没有哈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我们说,文中有尊严的人不止是哈默,还有杰克逊大叔。一个既自尊自强又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作业:

  1.抄写描写年轻人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有兴趣的收集哈默的资料,了解哈默的生平。

  3.收集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7.尊严

  哈默 自尊自强 获得成功

  杰克逊大叔 尊重他人 看重人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4

  课文:《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试着解一解。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读相应的段落。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出示原文。适时出示相关注解。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15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03-23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08-26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03-07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01-24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01-1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03-29

四年级语文课本教案04-14

语文课教案01-15

四年级语文课文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