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7 10:39:5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季、吹”等9个字。

  2.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播种、施肥、插秧”等8个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我国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关于我们这儿四季的农事你又知道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江南地方的农事活动。

  今天,我们来学习《田家四季歌》。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田家四季歌)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江南田家四季图。图片中,江南的四季农民伯伯做什么农事活动?

  学生试说:春天里除草,夏天里采桑,插秧,秋天里收稻谷。)

  (板书:除草采桑插秧收稻谷)

  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带拼音)

  四季施肥辛苦农事忙春风吹归来一年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舌音“吹”,后鼻音“农、忙、”,前鼻音“年”。

  出示:(带拼音)

  蝴蝶麦苗蚕桑打谷场喜洋洋虽然戴月光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桑、虽”,后鼻音“场、洋”。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4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

  大家看这个字“嫩”是前鼻音“nèn”,不要读成“nèi”;注意儿化音“桑叶儿”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还要注意读好长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的停顿节奏。

  (课件出示5):长句子“花开/草长/蝴蝶飞”读准停顿和节奏,加点的字重读。

  ②指名读第二节

  这里的'“勤耕作”能读准吗?出示长句子“采了/蚕桑/又插秧”能读通顺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② 指名读第三节,出示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课件出示6):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读准停顿和节奏,加点的字重读。

  ④指名读第四节。

  这一自然段来看看多音字“了”在这里读“liǎo”是“完,结束”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读音“le”练一练,读给同桌听。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肥辛年用田字格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肥”字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八笔是竖弯钩。“辛”三横中最长的是第二横,最短的是第三横。“年”字第四笔与第五笔不要连在一起写。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范写“肥辛年”,

  (板书:肥辛年)

  (3)指导书写“辛、肥、年”,重点指导“肥”字第五笔是横折钩,第八笔是竖弯钩。“辛”三横中最长的是第二横,最短的是第三横。“年”字第四笔与第五笔不要连在一起写。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宝宝要回家,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出示:麦苗采桑农事打谷辛苦

  1.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在()地忙()。

  2.江南的农民,春天忙着给()除草,夏天忙着()、插秧,秋天忙着()

  拿出练习纸,先读一读,想好了再写。

  指名读句子,对照答案。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四季春风吹农事忙辛苦一年归来蝴蝶麦苗采桑打谷场虽然喜洋洋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识字4)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出示课文画面。

  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儿歌,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出示课文:

  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转晴,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喜盈盈。

  三.精读儿歌,学习四个季节的主要农事活动。

  1.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探究第一小节:(课件出示12、13图画):春天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1)春天里庄稼怎么样了?(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2)想一一下春天江南一带该有什么农事活动?(除草)(板书:除草)

  探究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夏季农事活动图):采蚕桑、插秧。

  (1)夏季里人们都忙着做什么农事活动?(采蚕桑、插秧)(板书:采蚕桑、插秧)

  (2)“早起”的反义词是什么?(晚睡)

  (3)夏天里人们很忙碌,用“____”画出相应的词句。

  ①“又”字说明人们很忙碌,采蚕桑又忙着去插秧,一刻不得闲。

  你能不能用“又”写一句话?

  讨论交流,全班展示。

  ②“早起勤耕作”,“戴月光”,也说明人们起早贪黑地干活。

  ③在夏天里,人们还有什么农事活动?(割麦子)(板书:割麦子)

  师范读,生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忙碌和辛苦。

  探究第三小节:(课件出示秋收图)谷像黄金粒粒香。

  (1)秋天到了,庄稼怎么样了?

  (稻子成熟了,谷子也成熟了。)

  (2)找出本节的一个比喻句,找出本体和喻体。

  “谷像黄金粒粒香。”这里把谷粒比作黄金。说明谷子的金黄美丽,还说明粮食的珍贵,来之不易。

  (3)面对丰收,人们的心里怎么样?(高兴)从哪里看出?(心里喜洋洋)

  “喜洋洋”是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乐呵呵、乐哈哈、美滋滋、气呼呼等)

  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丰收的喜悦。

  探究第四小节:(课件出示冬季图片)新制棉衣暖又轻,大家喜盈盈。

  (1)从哪里看出人们生活富足安乐?

  (从“新制棉衣暖又轻”,看出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大家喜盈盈”看出人们又清闲、满足。)

  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安乐、闲适。

  3.指导朗读全文: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播种施肥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3.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总结延伸,朗读巩固。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郑板桥)

  麦浪翻飞,又早是秧针半吐,

  看垄上鸣槔滑滑,倾银泼乳。

  脱笠雨梳头顶发,耘苗汗滴禾根土。

  更养蚕忙杀采桑娘,田家苦。

语文教案 篇2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能整体地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找出一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能数出一个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并能简单地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3、能读懂一句话或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一、二

  2、难点:目标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能整体地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找出一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能数出一个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并能简单地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会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老朋友.出示“?、!、。、……”

  3、谁来说说,看到他们,你就知道了什么?

  4、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些符号组成的文章……

  二、出示“画”

  出示:远看()有色,近听()()声。

  春去()还在,人来()不惊。

  1、这些字宝宝组成在一起,就成了一家人,可是里面少了好几个成员,谁可以说出他们的名字?

  2读一读:同学们真棒,一小子找到他们的成员。谁来读一读!

  3、这首诗里主要写了什么?

  4、找到两对反义词

  拓展:远对近去对来()对()

  5、这个谜底是什么?

  三、出示

  向日葵,花儿黄,一天到晚朝太阳。

  盘儿大,籽儿壮,从不骄傲把脸仰。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谁想来读一读

  2、请你给这首儿歌起一个题目。

  3、这首儿歌共有()句话?

  4、在写向日葵样子的句子下面画“”

  四、

  小鸭子得救了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小猴、小鸭、小熊和小山羊。他们四个天天在一起。

  有一天,他们一起玩捉迷藏。小山羊闭上眼睛,小猴躲在树上,小熊躲在草丛里,小鸭子不小心跌跌进了一个很深的坑里……

  (1)哪几个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他们住在哪里?

  (2)你能想出救小鸭子的办法吗?

  (3)这文章共有()个自然段?

  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整体地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找出一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能数出一个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并能简单地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能读懂一句话或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老师带来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出示

  天安门

  天安门,高又大,

  红的墙,黄的瓦,

  八盏红灯两边挂,

  风吹红旗哗啦啦。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我们大家都爱她。

  (1)这首儿歌有()句话。

  (2)儿歌中有两个写颜色的词,请用圆圈画出来。

  (3)我知道天安门在我国的`.

  (4)我会读一读,连一连。

  很红很红的马路

  很宽很宽的天安门

  很高很高的灯笼

  三、出示

  我家住在大山里,门前屋后,就是一座座绿色的大山。

  大山上有很多很多的大树,又高又直。我们在大树下捉迷藏,荡秋千……

  春天,大树下各种颜色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蓝的,有白的,还有粉的。我们在大树下摘小花,编花篮,做花帽,开心极了!

  我家住在大山里,我爱大山。

  (1)这短文有()段,第二段有()句话。

  (2)我们在大山里玩了哪些游戏活动,用圆圈圈出来。

  (3)照样子写一写

  红红的(大阳)白白的()蓝蓝的()

  (5)我会按要求填一填。

  “心”共有()笔,“山”的第二笔是()

  (6)我会照样子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大山上有很多很多的大树,又高又直

  小河里有的,。

  四、出示

  猜一猜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春风吹,春雨下,小娃娃,长绿芽。

  节节高,快长大,熊猫见了最爱它。()

  3、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五、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调查统计。

  技能: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情意:通过写调查统计,激发同学们的调查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习作中把自己调查统计的过程,结果,感受详尽地写下来。

  对策:先根据自己作前所作的调查写下来,再进行小组习作交流,然后合理地采纳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学准备

  在本次习作前,要求同学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开展一些调查。调查要真实,尊重别人的调查意见,不能弄虚作假。

  对策:人人参与调查研究,并从中体验调查所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骄人主目(瞩)调察(查)

  做出(作)运步(动)

  课于(余)圣事(盛)

  奉献(贡)讯问(询)

  兆明(姚)范团(围)

  成迹(成绩)搬奖(颁)

  断练(锻炼)

  二、病句

  1、我调查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口头问,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的方法。

  2、这是一个令人骄傲和期待的一天。

  3、经过我一天的调查,我用的方法很简单,是用询问的方法。

  4、我统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正字。

  5、喜欢羽毛球的同学们是喜欢羽毛球这个项目是我国的强项。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调查过程,如何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叶金宜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调查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己的倡议。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部分: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2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 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远远的牵牛星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

  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和近体诗的区别看下表:

  古体诗

  近体诗(格律诗)

  字数、句数

  无规定(五言、七言较多)

  字数固定、句数固定

  平仄

  没有要求

  平仄声调固定

  押韵

  比较自由

  位置固定

  对仗

  比较自由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时间划分

  唐朝以前

  唐朝以后

  二、 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知识

  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第二部分: 把握意象

  教学目的:能够把握古典诗歌的常见的意象,做好读诗的第一步

  教学时数:2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习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赏析: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二、知识梳理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图。

  常见的意象

  1、松柏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经论道。

  3、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 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6、大雁 春秋迁徙——思乡之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

  鸿雁传书

  “鸿雁几时到,地方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7、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8、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斜阳 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 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三、布置作业

  结合诗句内容(可以选取其中一联)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归 嵩 山 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答: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选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这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颔联,借写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栖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来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什么是意象

  2、 十类意象的常见意义

  二、方法点拨

  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③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如,20xx年广东卷第10题第1小题:(诗歌见前)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应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题参考要点:

  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回答是什么形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回答形象的具体特征)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回答形象的意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听确定声音的次数,并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2. 通过摸确定物体的个数,并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能力目标

  从发展多元智能出发,培养学生的听着数、摸着数的能力和相互合作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1. 通过听或摸,学会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次数或个数。

  2. 在口述表达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数一数学习包(一)中各类图形的个数。

  2. 交流反馈。

  二、活动1

  第一层次

  1. 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听其中有哪些乐器。

  2. 再放一遍录音,将听到每种乐器的敲打次数用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3. 交流汇报。

  4. 肯定各种记录法,并比较哪几种方法在记录中更加简易。

  第二层次

  1. 小组合作,在学习包(二)中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吹奏或打击若干下,由其他同学记录。

  2. 组内互相检查。

  第三层次

  1. 小小音乐家。

  2 利用手中乐器4人小组合作打一段节奏,其他同学记录。

  2. 核对。

  三、活动2

  1. 看书P9,观察小胖在干什么。

  2. 打开学习包(三)小组合作,用手帕遮住眼睛,每人选一样物品,摸一摸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记录。

  (眼镜有几片镜片,袜子里有几个乒乓球,木铲有几个齿,五角星有几个角,绳子有几个结,木盒里有几个弹珠)

  3. 交流在摸的过程中的好方法。

  (如:在摸打了结的`绳子时要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摸,五角星可以一个角一个角地摸)

  4. 挑战无极限。

  在两个口袋中放入相同的物品(如打有相同结数的绳子)请两位学生一起摸,看谁摸得既快又准,获胜者接受下一轮的挑战。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齐读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你了解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了解人物性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小木偶外还有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从大伙的表现中,你认为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4、积累人物表情的词语

  A、为什么你能那么容易就概括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呢?你主要是能过人物的什么描写体会到的?(语言和神态)请用“=”画出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出示)

  B、请你通过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表达出这些神情。(生自由读、指名读,相机师生评价) 小结:这些也正是妇女巫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的具体表现,今后大家要学会积累丰富的词语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5、指导朗读小木偶的语言

  A、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你找出小木偶在受委屈时说的话。

  B、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气愤、申辩)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伤心)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无奈)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委屈)地说。

  6、 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

  A、因为只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出示最后一句,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前半句联系前B、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

  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所以,(师指着句子,要求学生读)

  C、练习:--------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那可--------。(钱、朋友、哭、睡觉、本领)

  可适当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四)、总结

  相信小木偶在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之后,懂得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营、去面对生活,少了委屈与泪水,多了快乐与幸福。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⑶ 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4、再读这段话。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四、抄写词语

  1、同座互相读词语。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作业

  1、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2、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萌发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6)

  1.小朋友,你们见过山吗?它长什么模样呢?

  2.老师见到的山和你们见到的一样,或高或低,可它们都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鲜花、小草,可美了。可有一座山却在哭泣,它为什么呢?

  3.这座山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它都长胡须了,所以人家都叫他山爷爷。

  4.指导学生读题。

  二、图文结合,边读边识字(19)

  (一)结合图1识字。

  1.山爷爷长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2.学生反馈。

  3.出示相关文字,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4.学生自由读,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生字,自由读拼音认读。

  5.拿生字词卡检查认读情况。

  6.讨论识记这些字。

  7.开火车,巩固生字的认读。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二)结合图2识字。

  1.小朋友,你们想帮助山爷爷吗?

  2.集体反馈。

  3.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棒,你看山爷爷在大家的帮助下,换上了新衣裳。

  4.小朋友,你们看,山爷爷的衣服发生了什么变化?

  5.这幅图和刚才那幅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6.小鸟为什么会来这儿?

  7.教师出示: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山爷爷穿了眯眯笑。有感情地范读。

  8.学生找生字,小组内认读。

  9.集体反馈,指名读,开火车读。

  10.指导朗读该段。

  三、再次读文(10)。

  四、布置作业(10)

  1.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山爷爷

  受不了→眯眯笑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萌生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绿化作出贡献的良好意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5)

  1.复习生字并组词。

  2.出示课后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集体反馈。

  二、总结延伸,深化主题(10)

  1.你觉得山爷爷现在还会高兴吗?

  2.山爷爷现在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了呢?教师播放录音。

  3.小朋友,这一切都是谁干的呀?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

  5.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多参加植树活动,保护树木,为绿化作出贡献。

  三、指导写字(20)

  1.出示要写的汉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集体认读,巩固认知。

  3.指名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总结。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双姿”。

  6.简单的评析。

  四、布置作业(5)

  1.抄写生字。

  2.学了这篇课文,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怎么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荷花》教案02-21

语文的教案【推荐】02-22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